政治社会化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摘要】大学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流政治文化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成长,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传播,进而关系到社会政治体系的运行。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实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立足于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试图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功能的阐释,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的概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解析

在“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上,学术界存在的比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方面。所以本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统治任务而进行的,以侧重于思想理论灌输为主的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

(二)政治社会化的概念解析

关于“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自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以来,有许多学者对其做出过界定。在伊斯顿的理论视野中,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社会将知识、态度、规范、价值等政治取向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体系都有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格林斯坦则从狭1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页

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政治社会化。就其狭义而言,政治社会化是指负责政治教育的机构对政治知识、政治价值的反复灌输;就其广义而言,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囊括了个体一生中每一阶段的各种政治学习—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意的和无意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强调了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与个体间的政治互动过程,同时也强调了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继承、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得以自我延续和发展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可以把公民政治社会化界定为这样一个过程:既接受社会政治改造又改造社会政治的相互作用的“政治人”形成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中国化表述方式,与国外经常使用的政治社会化、公民教育、国民精神教育等概念有着大体相同的内涵。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特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过程。因此,公民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统治阶级传播其统治思想的实践活动,在本质和功能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都是由统治阶级主导的;在教化内容上都体现了统治阶级利益特别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具有共同的目标—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接班人,特别是合格的“政治人”。

但从外延上看,作为中国化的政治社会化的表达术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囊括“政治社会化”的全部,政治社会化的范畴比思想政治教育宽泛得多:思想政治教育是自觉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政治社会化既有通过政府、党团组织以及学校等正式机构和途径实现的政治教育,也包括由社会自发运行、由社会成员自己组织的非正式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主流意识形态,而政治文化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母体内容既包括主流政治文化,也包括各种非主流的政治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预期的效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控制性,政治社会化尽管也受到社会管理者的引导和调控,但一般难以检验其效果。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表现层面

(一)在认识层面上,学习并建构政治理论框架。

理论素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素质的灵魂,通过学习、思考、实践,了解政治现象、政治体制、政治理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国家、政党、法律、国际时

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政治常识,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做好理论准备,提高认知能力和参与意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相应的政治理论,生活中的政治就是虚无的,政治认识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和前提。

(二)在心理层面上,养成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形成政治态度。

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政治理想、政治价值标准、政治心理等具有潜在、隐性等特点,是极为重要的导向性因素,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的选择,大学生应有的政治态度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在参与层面上,培养和掌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技能。

参与政治生活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大学生正确享受和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以政治角色承担者的责任改造社会、改造自身,从而实现政治上的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大学生在社会上不断获得政治社会化的价值观念,学习、接受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形成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观念,形成“政治自我”,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扬共产主义旗帜;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牢牢地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即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毛泽东思想观点、邓小平理论观点;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规范政治行为,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提高政治鉴别力,能透过种种表象来判别其政治实质;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能及时捕捉和判断政治是非,及时发现、扶植新事物,遏制、防范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利和消极的因素。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

这个时代的人类是政治化的人类,任何社会成员在进人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自然人到政治人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政治社会化活动,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大学生提供代表特定社会利益的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政治素质。大学生政治素质集中体现在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形成与完善、政治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两个方面。政治人格是“各种不同感觉和态度的混合”。即拥有稳定的政治心理、理想信念,形成系统的政治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