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香港特别行政区(2019年9月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基础知识】一、行政区划: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
我国制定了“”政策,祖国内地实行制度,香港澳门实行制度。
二、地理位置:港澳地处中国大陆端,别离位于东西双侧,与省相邻。
3、组成:香港由A B C 组成澳门由、、组成。
4、港澳地域的气候类型:。
五、连接祖国大陆与香港的铁线路是。
六、材料:港澳与济南人口密度比较(2000年)人口数量(万人)280城市香港澳门济南新加坡面积(平方千米)1098 8227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6070 17244 828 3890港澳地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的地域之一,具有“”的特点。
加上香港地域山地,平原,因此,香港扩建城市用地的两种方式是:上天---- ,下海---- 。
香港在城市建设中保留着大量绿地。
你以为城市绿地的作用有哪些?7、港澳地域的第产业很发达,香港的支柱产业有,澳门的支柱产业是。
八、香港与祖国内地进行经济合作的特点是:。
ABC祖国内地的优势是:。
香港的优势是:。
【练习测试】1.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港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B.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省相邻C.澳门位于珠江口东侧,与福建省相邻D.香港劳动力丰硕且廉价2.香港和澳门的一路点有()A.旅游业不发达B.位于珠江口以东C.都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D.人口密度小3.香港和澳门濒临的海洋是()A.黄海 B.东海 C.南海 D.渤海4.香港进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A.有丰硕的丛林B.有丰硕的铁矿C.有丰硕的水能D.优越的地理位置5.下列关于香港的正确叙述是()A.重要的政治中心B.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中心C.农业十分发达D.各类自然资源超级丰硕六、关于香港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珠江口西侧B.北面与广东省的深圳市交界C.香港地域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份D.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7、下列有关香港、澳门的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别离位于珠江口东、西双侧,与广东省相邻B.地处中国大陆的西南端,别离位于珠江口东、西双侧,与广东省相邻C.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别离位于珠江口东、西双侧,与广西省相邻D.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别离位于长江口南、北双侧,与广东省相邻八、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A.英国B.美国C.中国大陆D.澳门九、关于香港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B.博彩业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C.重工业发达D.重要的自由贸易港10、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珠江东侧,北与珠海交界B.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400万C.经济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D.1999年7月1日回归祖国1一、关于港澳与内地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港澳的经济进展与祖国无关B.港澳的进展主要靠自身位置优越,资源丰硕C.祖国内地主要通过澳门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D.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1二、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深圳以南B.澳门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C.旅游业是澳门的重要经济来源,这里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D.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港和金融中心1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A.玉兰花 B.紫荆花 C.莲 D.玫瑰花14.香港的主导产业是A.制造业 B.对外贸易 C.旅游业 D. 赌博业15.被称为“购物者天堂”的城市是A .上海B .杭州C .香港D .澳门 16、填写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 特别行政区; ② 特别行政区③ 经济特区;④ 经济特区;⑤ 省;⑥ (铁线路);⑦ (海)。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教案部分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港澳是当今的热点地区,学生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而且已经具备了信息技术素养。
从学生的心理发育来看,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合作学习。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
根据本课的特色,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组内讨论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由了解地理现象到分析地理成因到形成地理观点,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理想。
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把主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的内容,包括“地理概况”、“发达的交通运输”、“先进的现代服务业”和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四部分内容,香港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无论在自然地理条件,还是在历史、经济发展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记图,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而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需要学生在地图中获取知识,总结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香港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概况。
2.通过图文资料,简单分析香港的经济、旅游业、信息和教育等人文地理特征。
3.通过学习,感悟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香港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难点:分析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阅读香港地图和相关资料,准确说出香港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一、教学目标1.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了解其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2.知道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理解交通运输对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知道香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认识香港的国际经济地位。
4.能运用相关资料,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二、教材分析香港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
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无论在自然地理条件,还是在历史、经济发展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本节教材包括了“地理概况”、“发达的交通运输”、“先进的现代服务业”、“国际经济贸易中心”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当然,本节只涉及香港的内容,有关澳门的内容在下一节讲述。
关于本条“标准”,作如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可以用“双赢互补”来概括。
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遵循国际经贸活动的规则和惯例进行经贸往来,祖国内地的经济发展为香港、澳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澳门则为祖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两地经贸关系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祖国内地有全球最大的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香港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先进的现代服务业,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澳门是著名的自由港,博彩业、旅游业在全球占有重要的地位。
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在经济发展上互补性强,实现优势互补可达成双赢的结果。
此外,香港对于祖国内地与使用英语国家的联系,澳门对于祖国内地与使用葡萄牙语国家的联系,均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地理概况”部分安排了3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自然段扼要讲述了香港的地理位置、陆地组成和陆地面积,第2自然段扼要介绍了香港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第3自然段扼要说明了香港城区的景观和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的状况。
第十二节“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个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
(二)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四)了解香港发达的旅游业、信息和教育。
(五)通过对香港经济特点的分析以及香港和深圳等内地实现共同繁荣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建议方案①:老师出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让学生辨认,并解释其构思和寓意,从而让学生了解香港这一省区的特殊性: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
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香港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热爱祖国;旗、花采用红、白不同颜色,象征“一国两制”。
区徽呈圆形,其外圈写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字样,中间图案的构思和寓意与区旗相同。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为紫荆花。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因此祖国的国力增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香港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南沿海。
方案②: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区”图,讲述香港的地理位置: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市毗邻,西隔珠江口与澳门相望,南为浩瀚的南海。
再通过“香港地形”图讲述香港岛的组成和自然环境的特征。
方案③:展示有关香港现代化的繁华都市“香港回归”,香港区旗、区徽等一组景观图片的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兴趣吸引到“东方明珠”——香港的地理教学中。
讲述“香港的基本地理情况”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老师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香港岛、大屿山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然后说明香港是由香港岛及附近小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包括大屿山岛)三部分组成。
2.指导学生查看地形图,总结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窄,最高峰——大帽山海拔957米。
从教材P.56“香港城区”图可见香港高楼多依山而建,说明香港寸土寸金,为弥补建筑用地的不足,香港人民用大量的沙石、泥土在浅海湾地区大规模地“填海造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主要介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物流、金融等国际枢纽功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提高学生对国家主权和“一国两制”方针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经济、金融等领域的知识了解有限,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物流、金融等国际枢纽功能,认识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主权和“一国两制”方针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物流、金融等国际枢纽功能。
2.难点: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
2.案例分析:选取香港在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具体案例,分析其国际枢纽功能。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讲授法:教师讲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经济发展及“一国两制”方针。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香港特别行政区及相关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观察。
2.案例资料:收集香港在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具体案例,以便分析。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4.板书设计:准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经济发展及“一国两制”方针的教学板书。
6-2-1 特别行政区-某某和澳门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某某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通过对港澳地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教会学生借助某某和澳门政区图来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及该类区域地理特点的认识方法。
施教策略:中国政区图投影片、某某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区旗图案投影片、收集有关某某和澳门经济方面的录像资料教学难点难点:1、理解“一国两制”政策在某某和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中的体现。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克服方法: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
设计思路:1、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从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书籍等媒体中收集有关某某和澳门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图文资料。
2、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再以6人左右分成学习小组。
教学资源①祖国内地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及矿产资源的统计数字表与相关图像;②某某有哪些生活、生产资料来自祖国内地;③祖国内地和某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④祖国内地和某某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数比较表;⑤某某有哪些工业门类转移到内地;某某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分布图。
教学设计承转讲授新课投影提问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有关某某和澳门地区的地理知识。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二节特别行政区——某某和澳门一、人多地狭1.地理位置及其意义中国政区图,提问:①观察“中国政区图”和课本P28“某某和澳门图”简要说明某某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②想一想某某和澳门海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③某某和澳门以中国内地为腹地的相对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师生共同小结:(略)板书:2.人多地狭(1)组成、面积和人口请根据课本P27第二段课文内容说明某某和澳门的组成、面积和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