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推断十三法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实词推断十三法

一、语音推断法

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

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2、或至涂而反。

3、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4、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6、昌宗从旁趣说

7、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

8、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9、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10、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11、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二、依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形义相关的特点为我们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提供了条件。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从字形可推知字义。

1、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2、傥窀穸(zhnx)不为盗所发。

3、刑天舞干戚

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

5、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6、启听淮北取籴

7、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8、门前植槐一株,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三、语法推断法

1、追亡逐北因利乘便

2、道芷阳间行

3、拔剑撞而破之

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5、烟涛微茫信难求

6、庭除甚芜

7、自放驴,取樵炊爨

8、沛公军霸上

9、范增数目项王

9、将军身披坚执锐

10、庭除甚芜,堂屋甚残

四、语境推断法

语境分析法是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的一种技巧。

例1、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句中“责备”是重点,也是得分点。前文大意是说圣人也有缺点,抓住这一点,就可

以推断出“责备”就是“要求完备”

。当然,亦可用联想比照法由成语“求全责备”来推断其含义。

例2、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

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五、联想推断法

在学习特别是考试时,我们总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词,这时如果能够联想到它在所学课文有关语句或者相关成语中的意义用法,也许就好办了:你可以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推断出含义来。

例1、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欺侮、侵犯)之。

C 畜妻而育子,同也畜:养

联想: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

例2、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A 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

联想: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例3、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联想: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境《烛之武退秦师》

例4、远本倜傥,尚轻侠

联想:课文《促织》中,“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尚:崇尚。

例5、远与恢素善

联想:课文《鸿门宴》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章良”。善:友好。

六、前后加字法

文言词语多由单音节形式出现,翻译时先将其组成多个多个双音节词(也就是组词),再根据语境从中选取恰当者替换,这是最常用的做法之一.

2008年高考试题选肢摘录

B.刚遣长子迟喻贼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A.除著作郎,不就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B.若不敢来,公营迫之

B. 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B、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七、对称推断法

结构分析法就是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

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去郑而之许

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变姓名,诡踪迹。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请息交以绝游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通五经,贯六艺

求全责备山明水秀言简意赅

例1、“齐人追亡逐北”(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追亡”“逐北”对应整齐,“亡”是“逃跑者”的意思,可以推断“北”也是此意。

例2、“去郑而之许”(2002年高考北京卷)

D项要求判断中“去”与现代汉语的异同,“郑”和“许”同为地名,都作宾语,“之”为动词“到”,“去”与“之”相对,可见应为“离开”,刚好与现代汉语相反。

例3、“选置师傅,铨简秀士”

(2002年试题)两句结构整齐对称,“选置”是“选拔”的意思,可推断“铨简”也是“选拔”的意思。

八、复词推断法

邻字帮助法是指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的方法。依靠的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三国志》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3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4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

5 成益愕,急逐趁之《促》

6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屈》

九、常识逻辑法

例1、1989年广东:惠王即位(燕惠王)

译为:燕惠王做了皇帝(错)

应译为:燕惠王做了国王

例2、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译为:(成名)从事孩子的行业(错)

应译为(成名)正在求学参加科举考试。

例3、2004年辽宁卷11题中的“投”为例来看:“轨遂投城遁走。”

从后文看,“遁走”为“逃跑”之意,按逻辑,“逃跑”当在“投奔”之前,倘若“投”真是“投奔”之意,那么,语序就该是“遁走投城”,显然不合原句。其实,“投”应该是“放弃”的意思。

例4、福建卷第11题D项“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题目解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

这需要我们的知识积淀:

如有关官职升贬的:迁、除、谪、擢、、调、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