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32
高考文言实词意义推断参考方法:(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比如上文练习中的“既启之而复卷之”,前文说到要看白居易的文章,开箱取文,后面又说将文章“卷”起来,可以判定此处“启”为“打开”之意。
方法阐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2)联想迁移法:根据课内已学知识,比如可以根据《六国论》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判定“劫”为“胁迫”意,可以根据《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判定“矜”为“注重”意,《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判定“就”为“赴任就职”意。
方法阐释:高考所考查的实词,一般秉承“课外材料课内考”的原则,也就是说给我们的文段是课外的,但是考察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已有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3)结构分析法:比如“有学士才,非宰臣器”中“器”在这样一个对称的结构中,很有可能和“才”的意义是一致的,所以,可以判定其为“才能”之意。
方法阐释: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在对称的句式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4)语法分析法:比如“衔策在汝手”中“衔策”在句中充当了主语,应该是个名词,再根据语境可以推断为“马嚼和马鞭”之意。
再如“觞”“卒”“和”都可以如此解释。
方法阐释: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以及词语的搭配,可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5)字形分析法:比如“统过干”中“过”字,可以根据其部首“辶”推断其与行走、行动有关,再根据语境可解释为“拜访”,上文中“盈其箱笥,没于尘坌”的“笥”“坌”,“敢请外厩之下驷”的“驷”都可以根据其部首作出解释。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要想在广东高考的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掌握好文言文的推断方法必不可少。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1、代入法。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如08年高考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
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2、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严格来讲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形声字占了汉字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就叫“义符”,它显示了这个字的表意范围,如“珍珠”,都是斜玉旁,就表示这是很贵重的。
再如08年高考卷重庆卷翻译题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
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
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
如08高考卷江苏卷的翻译题(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这里牵涉到“见”这个特殊词的用法,有两种解释比较特殊:“被”和作代词。
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见,那么应该是被“亲信”,所以亲信应该是动词,古今异义了。
这是个同义复合词,解释为“亲近信任”所以应该翻译为:“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文言实词的推断【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的常见方向。
2、了解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解决文言实词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一、完成下列题目,并思考(一)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舁.入大内舁:抬B.徇.人之心徇:顺从C.焚顶.烧指顶:头顶D.弃其业次.次:等第(二)然谢氏怡然处之。
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三)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皆推之有命,而不求苟合者也。
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
君讳讷,字朴翁。
其气刚,其学古,其材敏。
其为文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
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
君生于有宋百年全盛之际,儒学文章之士得用之时,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
而独韬藏抑郁..、久伏而不显者,盖其不苟屈以合世,故世亦莫之知也,岂非知命之君子欤!余谓君非徒知命而不苟屈,亦自负..其所有者,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困穷:贫穷B.其为文抑扬感激感激:感动C.而独韬藏抑郁抑郁:忧郁 D.亦自负其所有者自负:自恃思考:完成以上题目,你遇到困难了吗?在你解答的过程中你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典题例析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含义。
文言文实词推断六法一、代入推断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例如山东高考卷(阴兴字君陵)中的“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句,其中的“躬”在题目中解释为“弯腰”,语意不通,可确定该解释不正确。
正确解释应为“亲自”。
二、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例如全国高考大纲卷(《宋史郭浩传》)中“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一句,其中的“冒”字有多个义项,“冒犯、冲犯”,“冒失、莽撞”,“假冒、假充”,“冒着、顶着”等,但我们结合语境“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可以知道,郭浩在两军交战时身先士卒,一马当先,顶着敌阵前行,被流箭击中左肋,也不拔出,可知此处的“冒”为“顶着、冒着”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顶着敌阵前进。
三、联想迁移法1. 课内知识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
例如湖北高考卷(《家有名士》)中“唯当就蚁封耳”一句,要想判断“就”的含义,马上准确联系《劝学》中的一句“金就砺则利”,意为“靠近,接近”。
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虽然“形”在课外,但根基仍在课内。
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在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用好教材这块宝,善于由高考文言语段中的实词联想到教材中意义相对应的实词,通过比照,辨其异同,然后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2. 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
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词,可以联想双音词来推断。
例如湖南高考卷(《自戒》)中“期为君子之归”一句,要想判断“期”的含义,可以联想双音词“期望”,解释为“希望”;“谲佞残妒,塞于胸间”中的“谲”,可以联想“诡谲”,解释为“诡诈”。
3. 成语联想法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核心题点精练十五文言疑难实词词义推断方法的综合使用文言实词犹如搭积木中的块块积木,它不仅是建筑的材料,更是构建骨架的本身。
同时,文言实词为核心考点,其余所有的断句、翻译、文意、赏析等均以它为基础。
考试中,命题者既考查考生实词的积累,更考查对那些疑难实词的推断能力。
对于疑难实词含义的推断,是实词辨析题和翻译题最重要的题点。
怎么推断?要使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又是如何综合使用的?这些都是考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常用推断方法温习1.请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倾斜(2)断绝粮食(3)丰收(4)顽皮2.请用对称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谷.则异室,死则同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选拔(2)活着(3)多余(4)风气毁坏3.请用语法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1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
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课外实例: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
2课内实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7、追亡逐北【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
常用“败北”,北即败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高中文言实词推断十三种方法一、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
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
第二步,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
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
二.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依形推义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启听淮北取籴d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5.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jìn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6.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kuì“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7.赢粮而景从。
yíng“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就好理解了。
8.殚dān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méng饥寒冻馁,něi 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
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