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与结构转型升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1.01 KB
- 文档页数:3
2019年第1期N o.1.2019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u z h o u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l l e g e2019年3月M a r.2019d o i:10.13690/j.c n k i.h z y x b.i s s n.16722388.2019.01.20湖州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探析*郑昱1,黄伟祺2(1.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地方合作处,浙江湖州313000;2.湖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产业发展处,浙江湖州313000)摘要:湖州市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发源地㊂近年来,湖州市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地践行 两山 理念,在发展质效㊁产业结构㊁企业实力㊁创新水平㊁绿色智造㊁产业集聚㊁区域协同等方面特色明显㊂为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补齐产业结构㊁创新能力㊁产出效益等方面的短板,湖州市工业经济应该在深化创新驱动㊁实施智能制造,坚持质效并举㊁推进绿色制造,聚焦重点领域㊁激发新动能,深化开放合作㊁促进融通发展等方面深化改革,以促使湖州市工业经济得到高质量发展㊂关键词:湖州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88(2019)01008403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M e t h o d s o f 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rH u z h o u 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 yZ H E N G Y u1,H U A N G W e i-q i2(1.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L o c a l S e r v i c e,H u z h o u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l l e g e,H u z h o u313000,C h i n a;2.O f f i c e o f I n d u s t r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H u z h o u E c o n o m i c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B u r e a u,H u z h o u313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H u z h o u i s t h e b i r t h p l a c e o f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L u c i d w a t e r s a n d l u s h m o u n t a i n s a r e i n v a l u a b l e a s s e t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H u z h o u s i n-d u s t r i a le c o n o m y h a s s t e a df a s t l y p r a c t i c e d t h e t w o m o u n t a i n s t h e o r y,w h i c h h a s o b v i o u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q u a l i t y a n de f f i c i e n c y,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e n t e r p r i s e s t r e n g t h,i n n o v a t i o n l e v e l,g r e e n i n t e l l i g e n t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i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a n d r e g i o n a l c o o r d i n a t i o n.H o w e v e r,i n o r d e r t o m e e t t h e n e w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o m a k e u p f o r t h e s h o r t c o m i n g s o f i n d u s-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i n n o v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a n d o u t p u t e f f i c i e n c y,H u z h o u 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 y s h o u l d d e e p e n i n n o v a t i o n d r i v e,i m p l e m e n t i n t e l l i g e n t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a d h e r e t o b o t h q u a l i t y a n d e f f i c i e n c y,p r o m o t e g r e e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f o c u s o n k e y a r e a s,s t i m u l a t e n e w m o m e n t u m,d e e p e n o p e n c o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p r o m o t e f i n a n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s o a s t o p r o m o t e h i g h q u a l i t y H u z h o u 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 y.Q u a n t i t a t i v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 w o r d s:H u z h o u;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 y;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工业经济高速增长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㊂为实现 制造强国 战略目标,解决创新能力不强㊁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难题,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 智能制造 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1]22732284㊂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 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㊂智能化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绿色化是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智造 就是绿色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发展[2]103114,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方向㊂湖州市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发源地[3]2223㊂近年来,湖州市坚定不移地践行 两山 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入经济建设,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是我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以 绿色智造 为特色的 中国制造2025 试点示范城市[4]2324㊂2017年,湖州市还入选了国务院 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 ㊂一㊁湖州市现有工业产业的发展特点近年来,湖州市坚持 生态立市㊁工业强市㊁产业兴市㊁开放活市 战略,以 绿色智造 发展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㊁推进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㊁培育企业做优做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㊂*收稿日期:20181026作者简介:1.郑昱(1980-),女,浙江温州人,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研究;2.黄伟祺(1986-),男,浙江湖州人,公共管理硕士,主要从事工业产业发展研究㊂1.发展质效更好 2017年,湖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浙江省平均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7.3%,高于浙江省平均1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增长7.1%,高于浙江省平均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0.6个百分点㊂2.产业结构更优 积极调整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七大重点特色产业体系㊂大力发展高端装备㊁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改造提升金属新材㊁绿色家居㊁现代纺织和时尚精品四个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发展质效,不断适应消费需求升级新要求㊂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㊁高新技术产业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5%㊁10.4%㊁14.5%㊂3.企业实力更强 健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推动大㊁中㊁小企业协调发展,分类施策,鼓励企业做优做强㊂目前,湖州市上市企业累计32家,超百亿企业9家,4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制造500强㊂4.创新水平更高 湖州市为国家创新型城市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㊂截至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R &D 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4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8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集聚国家㊁省 千人计划 专家117人和153人,建立院士专家㊁博士后工作站76家和61家,均列浙江省第三㊂5.绿色智造突显 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制造发展指数体系,完成‘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工业企业和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编制通则“等4项绿色制造标准;建立全市绿色智能制造评价体系,出台‘湖州市绿色工厂评价办法“‘湖州市绿色园区评价办法“,开创浙江省首例㊂湖州市 两化 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7.43(其中工业应用指数达到46.02,居浙江省第一),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㊁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97%㊁58.8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和26个百分点㊂6.产业特色鲜明 形成了动力电池㊁物流装备㊁地理信息㊁智能电梯㊁童装㊁椅业㊁木地板㊁竹业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㊂装备制造业㊁新型动力电池㊁绿色家居㊁现代纺织等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14个㊂其中,动力电池㊁绿色家居两大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完全具备打造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潜力㊂7.区域协同加快 近年来,湖州市置身于全省㊁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谋划发展,积极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㊁大湾区㊁上海同城化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沪湖绿色智造廊道㊂二㊁湖州市工业经济对标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㊁创新力和竞争力,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根本途径[5]2324㊂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湖州市工业在产业结构㊁创新能力㊁产出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㊂1.产业结构短板 2017年,湖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1%,低于周边嘉兴㊁绍兴等城市6个百分点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3%,低于浙江省平均值12.8个百分点;高能耗行业的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2.6%,高于浙江省平均值9.6个百分点㊂新兴产业比重较低,传统产业比重较高,其中纺织㊁非金属矿物制品㊁黑色金属三大高能耗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3.2%,且产品以原材料㊁零部件等为主,总体处于产业链中低端㊂2.创新能力短板 2017年,湖州市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高等院校㊁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不多,国千省千人才㊁在校大学生人数低于周边地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处于中低端,研发设计㊁信息技术服务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能力不足,制约制造业发展㊂3.产出效益短板 湖州市工业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消耗的依赖度比较高,亩均效益较低,人均产出不高,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㊂2017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㊁亩均增加值㊁全员劳动生产率㊁单位能耗增加值㊁单位排放量增加值㊁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六大指标中,除了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浙江省平均外,其余五大指标均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㊂如亩均税收:湖州市12.7万元/亩,浙江省平均21.6万元/亩,仅为省平均的58.8%㊂三㊁湖州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湖州市作为以 绿色智造 为特色的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要加快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㊁效益优先[6]105110,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加快培育新动能,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量变革㊁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形成湖州市 绿色智造 的新特色和新路径㊂58第1期 郑 昱,等:湖州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探析68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1.深化创新驱动,实施智能制造(1)加快创新驱动发展㊂强化市场理念,通过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联合高校㊁科研院所成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等,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㊁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㊂(2)全面开展智能制造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步伐,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建设 智能工厂 和 数字化车间 ,尤其要突出木业㊁椅业㊁服装等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智能化技术提升㊂着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㊁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培育发展具备整体方案解决能力的运营平台和服务商㊂(3)加速数字化改造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全力加快数字产业化㊂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㊂如在物流装备㊁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建立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在电梯㊁电机和农用机械等行业,建设跨行业㊁跨领域平台等㊂2.坚持质效并举,推进绿色制造(1)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㊂围绕 布局极大改善㊁产业提升转型㊁质效明显提高 的要求,深入开展 机器换人 行动,全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㊂按照 关停淘汰一批,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入园一批 的路径,推进小木业㊁砂洗印染等 低散乱 块状经济整治提升,持续化解过剩产能㊂(2)完善绿色要素调配体系㊂加快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深化 亩均论英雄 改革,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㊂针对评价结果,实施水㊁电㊁土地等资源使用差别价格[7]2123㊂(3)健全绿色制造标准㊂运用生态理念改造现有产业环境,注重绿色设计理念,健全绿色制造标准㊂选择印染㊁蓄电池等有基础的重点行业,率先开展绿色制造标准制订和绿色产品培育认定试点工作㊂加大清洁生产㊁技术改造和管理贯标的力度,加快质量品牌建设,培育绿色工厂㊁绿色企业㊁绿色园区,树立 绿色标杆 ,推动制造业绿色高效㊁清洁低碳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打响 绿色制造在湖州 品牌㊂3.聚焦重点领域,激发新的动能(1)培育发展新兴产业㊂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㊁高端装备㊁生物医药等核心领域产业目录,重点发展新能源整车㊁动力电池及电控部件等对整个产业层次有明显提升的领域,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健全统筹联动项目推进机制,合理调配资源,加大引领性项目的招引力度,加快新动能发展㊂(2)打造建设产业平台㊂按照湖州市 万亩空间㊁千亿量级 标准,加快土地征迁㊁规划调整等步伐,打造十个以上能够支撑高质量赶超发展的产业大平台;结合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专业园区㊁特色小镇,作为今后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㊂(3)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㊂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采取团队集体引进㊁核心人物带动㊁技术项目共同开发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来自大企业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各类人才团队,共同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地;与高水平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湖州市 绿色智造 提供针对性的科技支撑服务;根据产业定位和需求,企业和本地院校共同建立产业学院,培养本地高技能人才㊂4.深化开放合作,促进融通发展(1)深化区域合作㊂进一步对接国家战略,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加快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㊁大湾区㊁大花园㊁上海同城化都市圈等区域战略,加快构建产业层次高㊁制造模式新㊁低碳效果好的沪湖绿色智造廊道㊂(2)发展服务型制造㊂积极引导企业从以加工制造为主向 制造+服务 转型[8]3038,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 产品+服务 转变,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向 微笑曲线 两端拓展㊂(3)引导企业优势发展㊂着力推进企业向既 强 又 专 方向发展,增强大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形成一批引领性 强 的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 专精特新 的发展道路,聚焦细分市场,培育一批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 隐形冠军 ㊂总之,湖州市工业经济在践行 两山 理念过程中,以 绿色智造 为特色,在产业发展㊁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实效㊂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湖州市作为 中国制造2025 试点示范城市,工业经济仍应坚持质量第一㊁效益优先,不断补齐短板,持续推进智能制造㊁绿色制造㊁新动能培育和开放合作,积极探索实践高质量发展新路径㊂参考文献:[1]周济.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 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17).[2]陶火生.当代产业形态的三大生态化转型比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湖州市生态办,湖州市发改委.坚定不移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重要思想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经济, 2016(21).[4]佚名.沿着 两山 之路走下去奋力加快湖州赶超发展[J].浙江人大,2018(10).[5]张建刚.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J].红旗文稿,2018(10).[6]马艳,张思扬.绿色增长:美好生活的动力来源[J].学习与探索,2018(6).[7]于晓飞.全面开展企业综合评价精准推进工业领域 亩均论英雄 [J].浙江经济,2018(9).[8]李晓华.服务型制造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管理,2017(12).。
湖州最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湖州市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一、引言湖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近年来,湖州市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湖州市最新调研结果的汇总与分析,全面介绍湖州市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二、湖州市经济发展概况湖州市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并且增速持续加快。
数据显示,2019年湖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3%。
这说明湖州市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服务业不断壮大。
三、湖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湖州市传统的制造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现代服务业开始崛起。
目前,湖州市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家纺、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行业。
同时,湖州市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
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湖州市的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湖州市城市建设湖州市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市区的道路改造、绿化带建设、公园建设等亮点项目,使市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此外,湖州市还重视文化建设,投入巨资兴建了多个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等。
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为湖州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湖州市对外开放湖州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开放。
近年来,湖州市与国内外多个地区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推动了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湖州市还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一大批外资企业落户湖州市。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为湖州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湖州市未来发展前景展望目前,湖州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湖州市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其次,湖州市将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品质与形象,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湖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改委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下一步经济工作建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2•【字号】湖政发[2011]29号•【施行日期】2011.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改委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下一步经济工作建议的通知(湖政发〔2011〕2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市发改委《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下一步经济工作建议》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批转。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下一步经济工作建议(市发改委二○一一年八月五日)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四区一市’”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转型提升、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好中求快”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深化‘三个年’、奋力开好局”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平稳增长,效益大幅提升,结构逐步优化,民生持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
但同时,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逐步显现,下一步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4.3亿元,增长10.3%。
其中,一产增加值44.01亿元,增长3.7%;二产增加值424.70亿元,增长10.3%,其中工业增加值380.86亿元,增长11.1%;三产增加值265.64亿元,增长11.5%。
(一)经济平稳增长。
农业生产稳定。
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5.3亿元,增长12.1%。
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8.8%、10.9%,蚕茧、畜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增长38.3%、28.8%和9.9%。
工业平稳回升。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2.3亿元,增长13.3%,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21个行业增幅超过15%。
湖州经济调研报告湖州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
本次经济调研报告将从湖州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动力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湖州拥有多个支柱产业,包括制造业、工业和服务业。
制造业在湖州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汽车、电子和纺织行业。
湖州汽车产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其中的汽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此外,湖州的电子和纺织行业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其次,湖州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和创新能力。
湖州市场需求旺盛,不仅来自国内市场,还来自国际市场。
随着我国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湖州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同时,湖州也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第三,湖州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湖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利,与上海、杭州等城市距离较近。
同时,湖州还积极参与对外经济合作,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吸引外资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近年来,湖州经济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和进口额持续增长,为湖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支撑。
最后,湖州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湖州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传统制造业,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
其次,湖州还存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和供水供电不足。
此外,湖州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湖州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的城市。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湖州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市场需求旺盛、对外开放程度高等优势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州的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湖州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展概述(一)装备制造业概念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是关系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用于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
装备制造业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个大类47个中分类行业的全部企业。
按装备功能和重要性,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要的基础机械。
即制造装备的装备,主要有数控机床(NC)、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DIMS)、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
二是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
主要有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表仪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三是重大成套技术装备。
包括国民经济各部门(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医疗卫生、环保等)科学技术、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
(二)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当今世界装备制造大国是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等。
有关方面估测,2005年美、日、德、中四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依次是5032.2亿美元、3750.4亿美元、2735.9亿美元和1781.1亿美元。
另有一些国家装备制造的某些行业属于强国,代表世界领先水平,如俄罗斯的重型机械和武器制造、加拿大的轨道车辆和飞机制造、瑞士的精密机床和仪器仪表制造和韩国的船舶和电子设备制造等。
探求这些国家的发展特点,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启迪:一是装备制造业是奠定工业强国地位的基石。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国家工业化进程。
这些装备制造大国都是当今世界工业大国、经济强国,他们的崛起和腾飞几乎都是凭借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2.04•【字号】湖政办发〔2016〕7号•【施行日期】2016.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湖政办发〔2016〕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加快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切实转变城市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5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15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建筑工业化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意义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在建筑领域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建材工业与建筑业的联动发展,是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加快推进湖州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有利于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有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有利于节能减排和“四节一环保”水平的提高,有效控制建筑工地扬尘和减少建筑垃圾,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深化建筑业改革创新,以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为核心,完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着力提高建筑业集成创新能力,培育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集群,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使新型建筑工业化成为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
十一五期间吴兴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第一篇:十一五期间吴兴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十一五”期间吴兴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十一五”以来,我区紧紧围绕转型升级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突出企业主体,强化政府引导,激发发展活力,全力推进“四个大”建设重点工作,在产业结构优化、平台空间拓展、特色产业集聚、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有效作为,转型升级成效初步显现。
一、以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引领转型升级突出规划的引导力和政策的扶持力,引领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科学规划引导转型升级。
在《吴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相继编制完成了《吴兴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吴兴区生态功能区规划》、《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四年行动纲要》和《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纲要》等一系列规划,在规划之中体现转型升级要求。
坚持大结构优化与小结构调整并举,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
重点实施工业“四个二”和服务业“二个四”产业发展战略,明确全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优化功能布局,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并驱”,合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健全转型升级政策体系。
突出政策引导,建立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企业培育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着力制定了《吴兴区工业企业考核奖励试行办法》、《吴兴区鼓励企业上市若干政策》、《关于深入推进创业创新鼓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关于公布取消停止返还补助或优惠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等相关鼓励扶持政策,从土地、财政补助、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
三是着力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按照转型升级要求,坚持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优化一产,突出龟鳖、蔬菜等五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做强二产,以项目引进和企业培育为重点,突出科技创新,提升发展和做大做强金属制品、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做大三产,推动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年2期 DOI:10.3969/j.issn.1674—8905.2014.02.015
湖州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与 结构转型升级分析
湖州市统计局课题组 摘要:工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支柱。近年来,湖州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 长,但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加快推动湖州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区域竞争优 势,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本文根据湖州市一定时期内的相关数据来分析 全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与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努力营造发展和改革氛 围、积极把握工业发展新机遇,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等建议。 关键词: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
欧美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从世界金 融危机中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必须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对于一个 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工业是实体经济的基 础、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中国已经是工业经济大国,但不是 工业经济强国,与工业强国的特征相对应,我国推进工业现代 化进程、实施工业强国战略至少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转型 升级:二是科技创新。为此,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 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切实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 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湖州市积极谋划,早作布局,制定 《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规划(2012-2016年)》,下发《中 共湖州市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仓lj新型 城市的意见》,为湖州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政策保障 和智慧支撑。 一、湖州市工业经济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现状 1.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2012年,湖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96.75亿元,是2000年的 5.2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7%;规模工业企业共有 2428家,是2000年的3.2倍,年均增长1 0.1%:工业企业从业 人员年平均人数34.12万人,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 5.O%;全社会R&D经费支出36.53亿元,占GDP1:t:;重2.19%, 比2000年提高2.O8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9870件,是2000年 的68.5倍,年均增长高达42.2%。 2.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基础提升空间很大。从投 行业聚焦 入来看,2012年湖州市六大特色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 56.1%,1;1;2006年提高26.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占比 40.6%,提高16.3个百分点;八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 37.7%,下降3.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结构的稳步调整,极大 地调整了工业经济结构。2012年,六大特色产业工业总产值 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43.5%,1:1;2006年提高10.0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1:1:28.2%,提高8.5个百分点。 3.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投入强度、产出效益不断 提高。201 2年,湖州市企业R&D经费支出35.89亿元,比上年 增长36.5%,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1.07%(此比例即为投入 强度,下同),列全省第五;R&D活动人员1.45万人,是 2000年的32.7倍,年均增长33.7%;T业新产品产值率为 23.7%,1:1;2000年提高4.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 率16.08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7.9%。
二、湖州市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分析 (一)2000年以来,湖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良好,产 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1.各行业发展总体平稳。以2000年为基期,2012年湖州 市34个行业产值年均增幅低于10.O%的只有4个行业,分别为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年均增长3.2%,下同)、农副食品加工 (8.4%)、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0.1%)、医药 制造业(4.7%)。 2012年,总量居前十的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2445.42亿 43 行业聚焦 元,占全部比重73.4%。与2000年相比,总量居前十的行业变 化较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工业总产值528 61亿元,取代 纺织业(452.80亿元)跃升行业首位:总量第十的金属制品业 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 06.93亿元,BL2OOO年排行首位的纺织业 多6.93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 家具制造业挤进前十,而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纺织 服装服饰业跌出前十。重点行业发展偏向重工业化(表1)。 表1 2000年和201 2年湖州市产值排名前十的行业 排名 2000生 排名 2012饪: l 纺织业 l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 纺织业 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 农副食品加工业 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 5 医药制造业 5 草制品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 6 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草制品业 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7 通用设备制造业 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8 家具制造业 9 金属制品业 9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lO 纺织服装、服饰业 1O 金属制品业 资料来源:2001和2013年《湖州市统计年鉴》。 2.六大特色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占比稳步提高,木地板 和特色纺织产业发展放缓。2010年,湖州市进一步明确产业 定位,从原先提出的十大制造业中心调整为六大特色产业, 打造本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2012年,六大特色产业726家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21.O1亿元,占全部规上45.2%,比 201 0年提高6.7个百分点,BL201 1年提高3.2个百分点。分产 业来看,新能源和金属管道及不锈钢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 增幅高于平均水平,分别达到33.O%和25.0%,木地板产业 发展最慢,年均增幅仅为8.4%。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 木材加工业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 发展偏慢,201 2年增幅分别低于平均水平6.5、1 0.2、5.9、 2.5和9.2个百分点,木地板和特色纺织等产业发展放缓。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偏缓。主要指标年均增幅低于 规上平均水平。201 2年,湖州市高新技术产业529家企业主 营业务收入958.67亿元,利税总额67.2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 43.77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1.1%、 15.3%和14.6%,与同期规模工业相比,年均增幅低0_5、 5。1和8.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偏缓。分产业来 看,光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年均增长高达 35%和54.7%,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慢,主 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仅为8.6%和6.9%。 (二)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户均水平偏低:大中 型企业扩张不快,总部绎济培育缓慢;新增企业近半数为高 耗能企业,产业发展引导需进一步重视 十多年来,湖州市私营企业的发展实现了量的飞跃,总 量占据全部规上的半壁江山,但质的“文章”还有待提升。 44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年2期 201 2年,全市私营企业家数1 533家,占全部规模工业的 63.1%,BL2000年提高43.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1 558.48亿 元,占比46.7%,比2000年提高38.1个百分点:户均产值 1.O2亿元,BL2000年提高0.82亿元,但低于全市规上平均水 平25.8%。 而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发展,量和质的“文章”均需提 升。2012年,全市大型企业25家,中型企业191家,分别仅 占全市的1.0%和7.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a4.8个百分 点;大型企业户均产值15.32亿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3.O%,大型企业的户均产值偏低,且家数较少,说明湖州 市工业企业总部经济培育缓慢,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还不够强。 从新上规模企业的角度来看,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需进 一步突出。201 2年湖州市新增的1 19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八 大高耗能行业56家,占比达47.1%。近半数新增企业“落 户”高耗能行业,对我市节能降耗工作敲响警钟。 (三j工业发展量历下 步,湖行㈤ _j_、 ■j 卜¨ 篡 獗需提高 201 2年,全市规模工业销售利润率5.O%,比2005年低 0.1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来最低水平,销售利润率出现下滑态 势。从2012年行业销售利润率来看,全市有16个行业低于 2005年的水平,有24个行业低于201 1年的水平。 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率为16.5%,低于全省平 均水平1.8个百分点(列全省倒数第二),比201 1年下滑 O.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呈回落趋势。从县区来看, 201 2年除安吉县工业增加值率列全省各县第29名外,其余县 区均列67名开外;从行业来看,201 2年重点行业中有7个行 业工业增加率低于平均水平,分别是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 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化学 纤维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三、企业自主创新与工业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1.企业科研活动日趋活跃,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两者相 辅相成。近几年,湖州市工业企业创新意识逐步增强,科研 活动日趋活跃。2012年,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有525 家,比上年增长25.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快5.8个百分 点;设立科研机构416个,比上年增长40.5%。企业创新意识 的增强,是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基础,是拉开与同行业 “纠缠”的关键。 201 2年,开展R&D活动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329.35亿元,利润总额85.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 9.2%和1 6.4%,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平均增幅2.9和1 6.2个百 分点;R&D经费支出超过1 000万元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 年分别增长23.3%和16.9%,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平均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