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国丰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汴稻1号的选育汤玉煊1 姜 军2 刘素玲1 杜玉蓓1 赵 琪3(1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开封475004;2开封市祥符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封475100;3中国农业大学开封试验站,开封475004)摘要:汴稻1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镇稻99和秋丰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在河南省粳稻预备试验中,平均产量9454.5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2.1%,居试验第1位。
在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中,2013-2014年平均产量9802.5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5%,2年均居试验第1位。
在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549.0kg/hm2,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8%,居试验第1位。
该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汴稻1号;选育;栽培技术近年来,河南省粳稻生产中品种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不断加重,产量徘徊不前,甚至减产,急需新的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因此选育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已成为河南省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1 选育经过根据育种目标,2006年以江苏省镇江市农科所选育的水稻品种镇稻99为母本,以引进中间材料秋丰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
2007年种植F1,除去伪杂种混合收获;2008年种植F2,分离丰富,选单株12个,当年进行海南加代种植F3,续选单株;2009年种植F4,继续选择优良单株并进行海南加代,F5基本稳定,选择收获性状一致的优良单株成株系。
2010年进行株系比较试验;2011年进行多点产量比较试验,6个试验点,每667m2平均产652.9kg,比对照品种新丰2号增产12.1%,增产显著,抗病性好。
2012年参加河南省粳稻预备试验;2013-2014年参加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
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1)。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作者:唐秀登何耀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4期唐秀登何耀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原产于中国与印度,在我国亦有几千年的历史,目前,水稻是我县春种中重要的粮食作物,根据多年水稻高产栽培的经验和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可知,要实现水稻高产的目的,我们在技术上必须狠抓“优势品种、旱育壮秧、增密早栽等关键性技术,并且要做到按配方施肥和增强对病虫的防治,具体的说明阐述如下。
一、优势良种水稻品种是水稻产量的决定点之一,我们在选择品种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地域特点和海拔高度等情况,目前,我们可以主要选择以“蓉18优188、川作6优177”为代表的优势品种。
在布局上,海拔600米以下及稻瘟病常发区或重发区,我们载种时,宜选择“蓉18优188”;海拔600-900米及600米以下水源较差地区,我们载种时,宜选择“川作6优177”。
二、旱育壮秧1、建立标准苗床苗床的主要应选择应该是具备“背风向阳、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等特点的的菜园地作苗床,每亩本田应备足0.8至1.0分苗床地;在入冬前每1分育苗地应施入粗大的有机肥225公斤左右,可适量增减;应施加过磷酸钙9公斤左右,结合情况适量增减,并栽上冬季蔬菜培肥。
来年开春到来之季,需及早收获蔬菜,除净田地间的杂草杂物,翻耕苗床后按5尺大小进行开厢,厢沟应在1尺左右,厢长应在15尺左右,净厢面达到3.7尺左右,按此标准大小,基本均匀的做成标准苗床。
在苗床准备中应该注意,具体苗床个数可以结合此标准作出适量调整,据资料和实际操作可知,两季田每亩本田应该准备8个左右的标准苗床,冬水、冬闲的田每亩本田应准备4个左右的标准苗床。
2、精细播种精细播种主要是注意播期,播期以海拔高度进行区分:在海拔600米以下区域,播种时间应该在3月15—20日;在海拔600以上,800米以下区域,应该尽量保证在3月底前播种结束为宜。
播前注意施肥,在播前3—5天内,每个标准苗床需施入壮秧剂和三元复合肥1公斤,施肥后反复翻欠,达到将厢面欠细欠平。
中稻一号水稻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 阐述了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稻一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为中稻一号在灌南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稻一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中稻一号(原代号连粳06-540)系由连云港市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合作选育(中粳1319//连96-1/中粳8415)的优质、高抗常规中粳水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0046。
灌南县2009年引进种植,参加全县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实收单产783.4kg/亩,列第一位;比对照品种徐稻3号增产2.85%。
参加全县水稻新品种展示,实收单产748.5kg/亩,列第一位,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3.5%。
在“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品尝会”上被评为二等奖,稻米适口性较好。
该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灌南县示范推广种植。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
全生育期为155d,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每亩有效穗25.6万,株高98.9cm,苗壮、穗多,秆高,穗直立,排列密。
每穗总粒数126.3,结实率95.0%,千粒重25.5g,稻米适口性较好。
米质较优,熟期稍迟、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
二、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5.4%。
三、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垩白粒率45%,垩白度4.2%,胶稠度80.5mm,直链淀粉含量17.1%。
四、气候条件今年虽然水稻移栽期较往年推迟5~7d,但由于移栽后温光条件较好,水稻生长较快,水稻分蘖发生较早,因此水稻亩穗数略有增加。
同时烤田期雨水较多,烤田推迟,造成高峰苗偏高,无效分蘖增多,总粒数有所减少。
后期温光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灌浆结实,结实率和千粒重都较高,因此产量增高。
五、高产栽培技术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中稻一号适宜在灌南县麦茬稻栽培,移栽稻的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播种,水育秧每亩播种量25~30kg/亩,旱育秧每亩播种量35~40 kg/亩,机插秧5月25日前后播种,塑盘育秧播量110~120g/盘,大田用种量3.0~3.5 kg/亩,培育适龄带蘖壮秧。
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超级稻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提出高产配套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浙优1号(航恢570×中浙A)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年来该组合在温州市各县作单、连晚稻示范和推广,表现适应性广、长势旺、抗病性强、品质优等特点,但在海拔200m以下栽培易倒伏,总体上深受温州市半山区和平原地区农民的欢迎。
近两年来全市累计推广面积达40 760hm2,产量7680kg/hm2。
其中2008年单晚种植面积19 660hm2,连晚种植面积2 133 hm2;2009年单晚种植面积16 093hm2,连晚种植面积2 873 hm2,是温州市主推品种。
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中浙优1号属于感温型,随着海拔升高(200~600m特别明显)植株明显矮壮,穗长缩短,株型紧凑,长势旺,叶色深绿,剑叶挺,微内凹,分蘖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青秆黄熟。
全生育期125~144d,株高116cm,穗长25cm,单晚栽培平均每穗总粒数183.0粒,实粒数161.8粒,结实率88.4%;连晚栽培平均每穗总粒数150粒,实粒数138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7.1g。
1.2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稻区试,平均产量8.03t/hm2,比汕优63增产10.7%; 2003年在永嘉县瓯北镇芦田村作单晚试验,产量8.45t/hm2(区试产量第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7%;在平阳县腾蛟镇联元村作连晚试验,产量8.69t/hm2(区试产量第1),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乐清市石帆镇山前村姜朝法农户作连晚示范种植6.7hm2,平均产量8.26 t/hm2,比对照协优9308增产9.8%。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作者:王忠贺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1期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农民科技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市面上的水稻生产有了较大突破,但品种的增产潜力还有待遇于挖掘。
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将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便进一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丰收,农民致富。
一、品种选择要达到高产优质,品种选择是关键。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选择经审定、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抗倒伏、耐肥、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米质优、适口性好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作为推广品种。
二、种子处理水稻育苗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等处理。
晒种是为了提高芽势和芽率。
一般浸种前5-7天选晴天晒种3-4天,每天翻动3-4次。
公顷用种量40斤左右。
晒过后用盐水进行种子精选,即50公斤清水加13公斤粗盐。
选好后用清水洗二次,然后浸种。
浸种在播种前10天左右进行,常温下浸种5-7天,浸种与种子消毒同时进行。
当水温在20度左右时浸种5天,当水温在15度左右时浸种7天。
浸种消毒后进行种子催芽,催芽最好在2天内完成。
方法是将浸好的种子置于30-32度的环境下破胸,注意经常翻动,防止高温烧芽或催芽过长。
当80%破胸露白时,温度降至25度控温催芽,当芽长至1亳米时将种子摊放在阴凉处晾芽等待播种。
催芽的同时还要做好苗床地的准备工作。
三、适时播种1、播种时期的确定,水稻发芽最低温为10~12℃,因此当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根据我市春寒潮频繁的特点,水稻适宜播期为4月底到5月初。
选准播期,适时争早,全面推广旱育保姆旱育秧技术。
2、选择适宜的苗床及床地培肥选择离水源近便于管理、土质肥沃疏松、背风向阳的菜地作育秧苗床地,按每亩大田6厘(6尺开厢、厢长16米)备足苗床。
播前7—10天翻挖,施三合原粪3—5担。
国丰一号栽培技术国丰一号是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所合资组建的“国丰杂杂交水稻育种中心”育成的三系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
XX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XX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XX年由荆州丰乐种业引入湖北省种植,同样表现出早熟、丰产、优质、多抗的特点,且比种植一般中稻省工、省时、省钱。
用户普遍反映:种植国丰一号氮肥需求量不大,可以少灌一次水,少打一至二遍药,特别适合在水源或劳动力不足的地区种植,一般亩产在550-600公斤左右,亦可作麦(油)-瓜-稻的配套品种使用。
一、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多蘖壮秧。
该品种全生育期较短,秧龄弹性小。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在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作一季晚稻栽培,一般在5月下旬播种,秧龄控制在25-30天之间,不宜栽超龄秧。
根据该品种分蘖力不强的特性,在育秧时要施足底肥、稀播、匀播,每亩苗床播种量要求在12.5公斤以内,秧苗一叶一心期,每亩可喷施50-80克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以控根培育多蘖壮秧,视苗情补施断奶肥,巧施送嫁肥,带药带土移栽。
二、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该品种大田有效分蘖期较短,高产栽培时亩用种量须保证1-1.5公斤,要求插足5-8万基本苗。
由于该品种具有植株较高大,叶片较宽长的特性,宜采用宽窄行方式栽培,俗称“双龙出海”。
栽插规格:每穴两粒以上种子苗,一季中稻4×8寸或5×7寸,单晚或双晚4×6-7寸。
三、科学施肥,防止倒伏。
国丰一号需肥中等,适宜在岗田山区等肥力中等或略差的田块种植。
施肥时讲究氮、磷、钾配合,氮肥以基肥为主,早施分蘖肥,促使前期早发、稳长,穗肥慎重,建议以钾肥为主,结合晒田、追肥钾肥每亩10公斤左右,缺肥田块可追少量尿素,正常田块后期忌施氮肥,防止中后期长势太旺造成倒伏。
四、科学管水,重视烤田。
水浆管理采取浅水插秧、寸水活秧,浅水湿润促分蘖。
每亩苗数达15万左右时开始晒田控苗,孕穗、扬花期不能缺水,切忌断水过早,后期干干湿湿养老稻。
丰两优1号在汕头的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要点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而作为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水稻的种植和生产也备受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丰两优1号水稻作为一种新型优良品种,备受农民和专家的关注和推崇。
本文将介绍丰两优1号在汕头的试种表现,并提供高产栽培要点,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种植和生产这种优质的水稻。
一、丰两优1号水稻的试种表现丰两优1号水稻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选育的一种新型水稻品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该品种已经被证明具有多项优点,如高产、耐倒伏、抗病虫等。
在汕头的试种中,丰两优1号水稻的表现也十分优异。
1.高产:丰两优1号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可以达到750公斤以上,比传统品种高出20%以上。
在汕头的试种中,该品种的亩产量更是达到了800公斤以上,创下了历史新高。
2.抗病虫:丰两优1号水稻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可以有效地抵御多种病虫的侵害。
在汕头的试种中,该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率较低,不需要过多的农药和除虫剂,降低了生产成本。
3.耐倒伏:丰两优1号水稻具有较强的耐倒伏能力,在汕头的试种中,该品种的倒伏率大幅度降低,不仅减少了损失,也方便了收割和加工。
4.品质优良:丰两优1号水稻的米粒颗粒饱满、色泽白亮,口感细腻、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二、丰两优1号水稻的高产栽培要点虽然丰两优1号水稻具有多项优点,在栽培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要点,才能确保高产、高质量的收成。
以下是丰两优1号水稻的高产栽培要点:1.选择合适的地块: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避免种植在低洼地或水土流失的区域。
2.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质地和水稻生长需要,科学施肥。
在种植前进行充分的基础施肥,结合水稻生长期的需要,进行适时的追肥。
3.注意水分管理:适时浇水、及时排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干旱季节,可以采用灌溉技术,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
4.合理控制病虫害: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农药和除虫剂的使用。
超高产抗病早熟优质水稻——特丰优一号
王景和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特丰优一号是吉林省北方种业集团公司研究所独家开发选育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水稻新优品种。
2006年被专家验收认定准预试推广。
该稻特点高抗病虫害,高抗低温冷害及熟期早;丰在有超高的产量;优在米质部分指标达到了或超过了国家一级米标准。
田间综合性状好,熟期适中。
它的育成有效的协调了优质与抗病间、高产与早熟间的矛盾。
被专家誉为早熟粳稻精品,稻农称为“五好”稻,即产量好、米质好、抗性好、熟期好和长相好。
【总页数】1页(P8)
【作者】王景和
【作者单位】吉林省东辽县北方种植研究所,1366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超高产优质抗病早熟水稻——博丰126 [J], 王景和
2.超高产特优早熟长粒水稻——特丰优2号 [J], 王景和
3.超高产早熟优质水稻"丰优早13号" [J], 王景和
4.超高抗病早熟优质水稻——超优5号 [J], 王景和
5.超高产早熟优质米水稻—早优一号 [J], 王景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新品种国丰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国丰1号是合肥丰乐种业股分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所育成的三系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
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现已通过河南、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级审定和认定。
国丰1号系中晚熟优质籼稻新品种,米质优、适种范围广、抗病性强,适宜在陕南安康、汉中海拔700m以下地区种植。
1 产量表现
国丰1号2004年参加安康市汉滨区水稻品种引进试验,单产10275kg/hm2,较CK金优117增产5.8%居参试品种首位,2005年推荐参加陕西省水稻区试,同时进行多点示范种植,在省区试6点试验中,平均单产8677.5kg/hm2,较ck汕优63增产2.38%,但平均日产量居省区试65个品种之首。
在汉滨区组织的多点示范中,在海拔400m以下川道种植,一般单产9750kg/hm2左右,较同区域种植的金优117增产52左右,在海拔400~-v650m种植,增产效果明显优于金优117,一般增产52~122,在海拔650~700m种植,较同区域种植的中熟品种金优207增产10%~15%,极受当地农产欢迎,而金优117在此区域种植,不能保证安全齐穗。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熟期早、适种范围广
国丰1号同期播种比汕优63早熟4~7d,在海拔400m以下种植,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在海拔400~700m区域种植,增产效果明显优于同区域种植的金优117等品种,示范地区农户反映:种国丰1号可节省一田水,少打1~2次药,多收1~2成稻谷。
2.2 米质优良
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国丰l号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二级优质米以上标准,品质优于当前主推品种金优117。
2.3 抗性好
据陕西省水稻所鉴定结果(表2),国丰1号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明显强于对照汕优63,抗性居同组水稻区试品种首位。
2.4秧龄弹性较小
国丰l号生育期较短,营养生长期相应缩短,对秧龄要求较严,秧龄偏长会提早进入生殖生长而导致穗数不足而减产。
2.5 对氮肥比较敏感
国丰l号分蘖力中等,植株比较高大,剑叶较长略披,分蘖初期氮肥充足有利于促进分蘖且搭好丰产苗架,中后期氮素过量,则会造成群体过大,田间郁闭,遇不良天气可能会发生倒伏。
3 主要栽培技术
2005年我们对国丰1号进行了播期、密度、施肥3因子栽培技术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3.1 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以秧田移栽期确定播种期,国丰1号秧龄弹性较小,不能栽老秧,秧龄以30~40d为宜。
立足稀播育壮秧,在秧苗1叶1心期喷施750g/hnl2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有明显的促蘖控长作用,利于培育多蘖壮秧。
3.2 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
国丰l号生育期较短,大田有效分蘖期相应较短,高产栽培田用种量
15422.5kg/hm2,插2142.4万穴/hm2,每穴保证2粒以上基本苗,落田基本苗以7~9万为宜。
3.3 科学施肥,防止倒伏
国丰1号需肥中等,适宜在海拔700m以下的川道、丘陵、浅山等中等肥力田块种植。
在高肥田块种植,注意减少氮肥用量。
N、y、K的用量为纯氮150~195ks/hm2,五氧化二磷75~150Okg/hm2、氯化钾150~300kg/hm2。
氮肥以基肥为主,早施分蘖肥,促进前期早发、稳长。
正常田块中后期不要追施氮肥,中期要重视水田控苗,防止中、后期长势太旺造成倒伏。
3.4 综合防治病虫害
国丰1号生长期主要病虫害有二、三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注意结合当地病虫预报对症用药及时防治。
3.5 及时收割、分次晒干
成熟后,应抢晴收割,及时分次晒干,防止水泥地薄层暴晒,以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商品价值,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总之,国丰1号是一个成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对肥力要求不高,适应性广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特别适宜在陕南丘陵地带和川道水源较差的地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