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部编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p18 例1 教学反
思
首先,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例题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理解到表内除法的实际应用。
我通过逐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注重讲解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到表内除法的本质和计算步骤,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物演示、图示解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注重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表内除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注重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启示和帮助。
总的来说,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注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有21只小鸡,放到3个笼子里,要使每只笼子里的小鸡只数一样,每个笼子里要放〔〕只小鸡。
A.6B.3C.7D.82.下面的算式里,商是6的是〔〕。
A.3×2=6B.24÷4=6C.14-8=63.一共有25只草莓,每个盘子里摆5个,需要〔〕个盘子。
A.5B.6C.7D.84.“12÷2( )2×3〞,比拟大小,在( )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5.姐姐比弟弟多买了2个同样的本,多用了1元4角钱,每个本〔〕A.1元2角B.7角C.1元6角 D.6角6.算式14÷7=2,除数是〔〕。
A.14B.7C.2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把18个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得到4个。
〔〕2.计算25÷5,可以用口诀“五五二十五〞。
〔〕3.把3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列式:32÷4。
〔〕4.15个梨,每3个一份,分成了5份。
写作:15÷3=5。
〔〕5.计算10÷2=5和10÷5=2都用二五一十这句口诀。
〔〕6.27里面有3个9。
〔〕三.填空题(共6题,共21分)1.24÷4=〔〕,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2.填空。
〔1〕8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
〔2〕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
3.填一填,画一画。
〔1〕下杆的珠子是上杆的2倍,下杆要画________个珠子。
〔2〕上杆的珠子是下杆的2倍,下杆要画________个珠子。
4.24里面有________个6;24是6的________倍。
5.现在有32个鸡蛋,要把这32个鸡蛋放到4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可以放________个鸡蛋。
6.根据乘法口诀填空。
〔1〕15÷5=_______被除数是_______,除数是_______,商是_______,乘法口诀是_______。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测试卷(二)含答案姓名: 班级: 得分:一、选择题(5分)1.下面()不是平均分。
A.B.C.2.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算式是()。
A.18÷6=3 B.18÷3=6 C.3×6=183.计算24÷4和24÷6时都要用到口诀( )。
A.三八二十四 B.四六二十四 C.4×6=244.下列选项中可以用8÷2表示的是( )。
A.把8分成2份 B.8里面有几个2 C.把8平均分成4份5.二年(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5排,每排站6人,其中男生有9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用算式表示是( )。
A.5+6-9 B.5+ 6-9 C.5×6-9 D.5+6-9二、填空题(第8、17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共48分)6.把9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________朵。
9÷________=________(朵)7.在横线上填上“+”“-”“”或“÷”。
12________4=8 15________3=5 18________6=33________3=9 9________6=15 20________4=5 8.15÷3=5,表示把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份,每份是________;也可以表示,15里面有________ 个________,读作________除以________等于________,其中被除数是________,除数是 ________9.把12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________个。
10.我来算一算。
(____)÷6=3 36÷(____)=6 4×(____)=24(____)-15=27 (____)÷1=8 4÷(____)=1(____)÷3=5 30÷(____)=6 (____)÷3=811.填一填。
(压轴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有15个苹果,每天吃3个,可以吃几天?列式正确的是()。
A. 15-3=12B. 15÷3=5C. 3×5=152.20○4=5,○里填()。
A. +B. -C. ×D. ÷3.用一根长30米的绳子,可以剪成()根6米长的绳子。
A. 5B. 6C. 244.有15枝玫瑰、25枝百合,如果用3枝玫瑰和4枝百合扎成一束,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束。
A. 5B. 6C. 75.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根?列式为()。
A. 12÷2B. 12+2C. 12-26.下面的算式里,商是6的是()。
A. 3×2=6B. 24÷4=6C. 14-8=67.20里面有4个()。
A. 10B. 4C. 5D. 168.有30朵花,平均分给5名同学,每个同学分()朵。
A. 6B. 5C. 29.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与商的积加上被除数等于360,被除数是()A. 180B. 360C. 9010.小红获得了27个赞,小军获得了9个赞,小红获得的个数是小军的( )倍。
A. 3B. 8C. 1811.一支2元钱,小明有10元钱,可以买()支。
A. 4B. 5C. 6D. 7 12.15÷5读作()A. 15除5B. 5除以15C. 15除以5或5除15二、填空题13.表示把8个平均分成________份,每份是________。
算式是________。
14.从10里连续减去________个2,结果为0。
15.写出两道商是5的除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横线上填上“+”“-”“×”或“÷”。
3________3=9 25________5=20 18________3=6 30________6=517.表示一共有________个,平均分成________份,每份是________个。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易错题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一、选择题1.结果不可以用18÷3表示的是()。
A.3个18B.18里有几个3C.把18平均分成3份2.一堆苹果,比30个多,比40个少,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数量同样多,这堆苹果有()个。
A.25B.35C.363.一盒粉笔,把它们平均分成6份,正好分完。
这盒粉笔最少有()根。
A.36B.18C.64.下面哪个问题不可以用12÷4解决?()A.12个苹果,平均分给兰兰和她的3个好朋友,每人分几个?B.12个苹果,已经吃了4个,还剩几个?C.12个苹果,每4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5.下面分法中,()是平均分。
A.B.C.6.乐乐的圈法表示的意思是()。
A.5个2相加B.10里面有5个2C.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7.下列算式中,除数是6的是()。
A.6÷3B.12÷6C.2×38.24根香蕉每6根为一份,分成了几份?列式为()。
A.24÷6B.24÷4C.6×4二、填空题9.30÷5=( ),用到的乘法口诀是(),其中除数是( ),商是( )。
10.下面一共有( )个,如果5个放1堆,那么可以放( )堆,写成除法算式是(),读作()。
11.分葡萄。
每盘放6串葡萄,18串葡萄可以放( )盘;这种分法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是( )。
12.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有()个。
算式是( )。
13.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 )。
14.小文有1张10元和1张5元的钱,这些钱可以买()瓶3元1瓶的汽水。
三、判断题15.把24个面包分成4份,每一份是6个面包。
()16.把10块巧克力装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一定装5块。
( )17.被除数和除数都是6,商也是6。
( )18.10个草莓,吃了2个,还剩5个。
()19.算式3×5和15÷5可以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选题单元复习讲义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回顾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优选精练一.选择题(共8小题)1.除数是6的算式是( )A.6÷3=2B.12÷6=2C.2×3=6 2.下面三个算式中,和24÷4用的不是同一句乘法口诀的是( )A.24﹣6B.4×6C.24÷6 3.下面哪种分法表示平均分?( )A.B.C.4.把12个平均分成3份,下面分法正确的是( )A.B.C.5.小鸡有9只,它的只数是小鸭的3倍,小鸭有几只?列式正确的为( )A.9×3B.9÷3C.9+36.计算“6÷2=3”用到的口诀是( )A.二六十二B.三六十八C.二三得六7.把一根12米长的木材锯3次,锯下的木材每段一样长,每段木材长( )米.A.6B.4C.38.( )只有20条腿.A.4B.5C.6二.填空题(共8小题)9.口算20÷5时,可以想乘法口诀 五二十,商是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练习(共6套含答案)练习(一)1.填空。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一共有()颗糖,每()颗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下面的分法中,是平均分的在括号里画“√”,不是平均分的画“×”。
3.做一做。
(1)平均每个盘子放多少个?(2)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多少把?4.16只手套,每2只一副,可以分成多少副?练习(二)1.画一画,填一填。
(1)一共有8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2个土豆,要运()次才能运完。
(2)有20瓶矿泉水。
平均分成4份,每份()瓶;平均分成5份,每份()瓶。
2.有14根小棒。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根?(2)平均分成7份,每份多少根?3.有21个☺,每3个一份,能分多少份?分一分。
4.16个□,每4个一份,能分多少份?分一分。
□□□□□□□□□□□□□□□□5.有24只鸡,平均分到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有多少只?练习(三)1.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是的画“√”不是的画“×”)(1)3份糖果,每份3颗。
()(2)4个圈,每个圈内2个机器猫。
()(3)天线宝宝1个、4个、7个。
()(4)18支铅笔,每6支铅笔捆成一捆。
()2.一共有16个珠子。
平均分成2串,每串有多少个珠子?3.一共有10个西瓜。
(1)每只小猴搬2个西瓜,需要多少只小猴子?(2)有5只小猴来搬西瓜,每只小猴平均搬多少个?4.哥哥有15个 ,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得多少个?5.有30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扣子,可以给多少件衣服钉上扣子?练习(四)1.有24根香蕉。
(1)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2)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2.有18个蘑菇,每3个蘑菇是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3.有12朵花,每3朵插进一个花瓶,需要多少个花瓶?4.15个草莓,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5.看图解答。
(1)图中有()条,()个。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应用题训练1.有一些糖果,如果每天吃3个,正好可以吃8天。
如果每天吃4个,可以吃几天?2.红红有18张画片,要平均分给东东、明明和强强,每人分得多少张。
3.学校将48本经典名著分给二年级的6个班级,平均每个班级分到几本书?4.有3位同学每人带来了12本书。
现在把这些书摆成4排,每排可以摆多少本?5.原来每条毛巾15元,五一节优惠,买5条才45元,现在每条毛巾多少元?比原来的每条便宜多少元钱?6.一种玩具车原来每辆安装6个轮子,重新设计后只安装4个轮子。
原来安装6辆玩具车的轮子现在可以安装几辆?7.24元买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8.李老师有20本笔记本,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多少本?9.每个花瓶插6枝花,36枝花可以插几个花瓶?10.有20个红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子,每只小兔子分得几个萝卜?11.有18位客人,坐3张桌子。
平均每张桌子坐多少个人?12.有24只兔子,每个笼装6只,要装几个子?13.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条?14.奶奶花了15元钱买了5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如果买8个这样大小的苹果,需要多少钱?15.一卷绳子长42米,每6米分成一段,可以分成多少段?16.文具店的笔记本原来是10元一个,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搞促销活动,一次买4个笔记本只需24元,促销的笔记本每个多少元?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17.妈妈给了阳阳15元钱,让他自己吃午饭,如果他只买汉堡,可以买几个?18.把30个乒乓球平均分给小军和他的5个伙伴,平均每人分几个乒乓球?19.月饼专卖店的月饼8元一个,现在优惠促销,买5个只需30元。
现在每个月饼多少元?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20.24人一起吃饭,每人一个饭碗,每3人一个菜碗,需要多少个菜碗?饭碗和菜碗一共需要多少个?参考答案:1.6天2.6;18÷3=63.48÷6=8(本)4.12+12+12=36(本)36÷4=9(本)5.45÷5=9(元)15-9=6(元)6.6×6=36(个);36÷4=9(辆)7.24÷6=4(元)8.20÷4=5(本)9.36÷6=6(个)10.4个11.18÷3=6(个)12.24÷6=4(个)13.15÷5=3(条)14.24元15.42÷6=7(段)16.6元;4元17.15÷5=3(个)18.5个19.6元;2元20.菜碗:24÷3=8(个)一共需要:24+8=32(个)答案第1页,共1页。
1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 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2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3
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二课时 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在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学生动手操作,再让学生在黑板上操作,观察结果,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4
二、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 学习例3。 2、 出示例3主题图,8个果冻,每2个分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3、 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冻操作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8个果冻,每2个分一份,能分成4份 4、 小结:每几个一份平均分,与平均分成几份地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课本的“做一做”。 练习三第4、5题。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14页例4,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5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情景图。 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 学习新知 1、 引入除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6
学生练习书写除号。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 应用加深理解 1、 课本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四、 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16、17页练习三第5~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7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 学生举例。 3、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8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 课本18、19页例1、例2,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9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 学生交流想法。 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 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0
1、 完成 “做一做” 2、 练习四第1~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21、22页例2,练习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 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11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二、探索学习 1、练习四第5题 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2、练习四第6题 比一比,谁的玩具多? 3、练习四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练习四第8题 背一背所学过的口诀。 5、练习四第9题 你从表格里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哪些他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