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Empirical Study on Reg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s
Liu Binghui & Li Xiaoqing
Abstract: As the core part of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reg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This paper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s. The conclusions drew as follows: the industrial superior in competition primarily is that of labor intensive; it is not obvious in regional priority supporting industry; high tech and new industries have further increasing space.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s. Key words: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s; Reg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数据来源 : 10 年长跑 3 年攻坚 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 国
家区域战略! 。 IUD 中国政务景气监测中心。
第 24 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19&
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 为了深入了解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 争力情 况, 本文主要针对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产业竞争力进 行综合评价与研究 ,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发展 对策。
统计研究
2007 年 12 月
综合评分 - 0 0305
上排名倒数 5 名的产业是 : 塑料制品业、 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烟草加工业、 有色金 属矿采选业以及石油加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4 在产业可持续发展因子上排名前 5 名的是 石油加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电力、 热力的生产 和供应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水的生产和 供应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这 5 个行业的工业废 水排 放达标率和 工业粉尘 排放达标 率全部为 100% ; 除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能耗较大外, 其他 4 个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均低于 0 35 吨标准煤 万元。在产业可持续发展因子上排名倒数 5 名的产 业是: 农副食品加工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橡 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情况 可以看出 ,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总体呈现如 下特点 : 1 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按要素 密集度分类 , 区域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的前 10 名几 乎均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托型产业。可见, 海 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目前仍然以传统的劳动密 集型产业为主要支撑。工业的发展层次还处在劳动 密集性加工工业为主的阶段 , 海峡西岸经济区仍处 于工业化初期 , 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向电子、 机械、 化工等重型产业的转化还没有显著的 进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竞争优 势呈现 出较为 明显 的轻 型化特 征。 竞争力前 10 位产业中 , 典型的重工业只有 3 个: 黑 色金属矿采选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非金属矿 采选业 , 其余均为轻工业。从产值结构来看, 重工业 仅占 10 93% , 而轻工业几乎占到 90% 。这说明,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优势集中在轻工业上。 3 区域重点扶持产业优势并不明显。就竞争 力综合排名倒数 10 位的产业来看, 石油加工、 炼焦 及核燃料加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 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是福建省∀ 十五# 规划中 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 ( 电子信息、 机械和石化 ) 的组 成部分 , 但排名靠后, 这说明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发 展的产业综合竞争力并不强。 4 高技术产业和 新兴产业具有较大的增长空 间。从产业的技术层次来看 , 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
从产业分类来
看 , 产业竞争力可以分为产业总体竞争力和具体产 业竞争力 ; 从空间维度看, 产业竞争力有两个层面: [ 2] 一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二是区域产业竞争力。 区 域产业竞争力是在经济、 技术、 管理、 政策和创新等 诸多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 是一个区域的特定产 业向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 并持
表1
指标 x3 x2 x5 x4 x7 x9 x 11 x 10 x1 x8 x6 x 12 x 14 x 13 大法。 1 0 970 0 964 0 899 0 888 0 838 0 831 - 0 078 - 0 029 - 0 108 - 0 050 - 0 124 - 0 040 0 203 - 0 430
第 24 卷第 12 期 2007 年 12 月
统计研究 Statistical Research
Vol. 24, No 12 Dec. 2007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刘炳辉 李晓青
内容提要 :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 核心部分 , 它 决定着一 个区域 竞争力 的强弱。本 文运用 主成分 分 析法对海峡西 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 研究 表明 , 海峡西 岸经济 区区域 竞争优势 产业以 劳动密 集 型产 业为主 , 且呈现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 , 区域重点扶持产业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 , 高技术 产业和新 兴产业还有 很 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 , 加快发展 高新技 术产业 ; 促 进产业创 新 , 全面提 升传统 产业竞争 力 ; 加 强宏观调控 ,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提升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 : 海峡西岸经济区 ; 区域产业竞争力 ; 主成分分 析 中图分类号 : C8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4565( 2007) 12- 0018- 04
[ 2∃ 5]
注 : 因子提取法 : 主成分分析 法 ; 因子旋转 法: K aiser 正交方差 最
, 一般采用 德尔菲
法、 层次分析法 ( AHP) 、 模糊综合评价法、 因子分析 法、 主成分分析法和均方差法等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本文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出发 , 借鉴国内外有 关学者关于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方法 , 遵循科学性、 实用性、 可获得性、 可比性等原则 , 选取 如下 14 项指标 : 产业人均装 备率指数 ( 区 域产业 人均资本投入 全国相应产业人均资本投入 ) ( x1 ) 、 产业总资产贡献率 ( x 2 ) 、 产业资金利税率 ( x 3 ) 、 产业 成本费用利润率 ( x 4 ) 、 产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 x5 ) 、 产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 ( x6 ) 、 产业增加值率 ( x 7 ) 、 产 业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 x8 ) 、 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按工业 增加 值计 算 ) ( x 9 ) 、 产 业国 内市 场 占有 率 ( x 10 ) 、 产业相对专业化系数 ( x 11 ) 、 产业单位产值能 源消耗系数 % ( 吨标准煤 万 元 ) ( x 12 ) 、 工业废 水排 放达标率 ( x 13 ) 、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 x 14 ) 。 为避免人为主观赋权的随意性, 本文采用多元 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来 评价区域产业 竞争 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的经济区域 , 本文主要选取了 2005 年福建工业的 37 个行业作为 分析样本, 采用主成分 分析法, 运用统计分析 软件 SPSS13 0 进行数据处理,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 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笔者依据选取主成分的原则 ( 累积贡献率不低于 85% ) , 选取特征根大于 1 的 4 个主成分 , 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 85 13% ( 见表 1) 。
&20&
表 2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表
行业 烟草加工业 皮革、 毛皮、 羽毛 ( 绒 ) 及 其制品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纺织服装、 鞋、 帽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家具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 收加工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 制品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 电 力、 热 力的 生产 和供 应业 纺织业 医药制造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业 综合评分 行业
三、 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
鉴于对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性 , 目 前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统一 的评价模型。国外研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世界经济 论坛( WEF) 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 IMD) 的国家 竞争力 评 价 体 系、 荷 兰 格 林 根 大学 建 立 的 ICOP ( Int ernational Comparion of Output and Productivity) 工 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 UNIDO) 建立的工业竞争力指数法。基于对影响区域产业竞 争力因素的不同理解, 国内学者也分别构造了不同 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