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六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6分)1.如图1所示是鱼的化石,它属于( )动物,由此可以推断,发现化石的位置曾经是 ( ) 。
(选填“陆地”或“海洋”)。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校园里的虫子和鸟是( )关系,类似的关系有( )和( )。
4.图2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从繁殖方式上看,它是( )动物。
蝗虫体色有绿色和褐色,到了秋天,体色是( )的蝗虫一般更易存活下来。
5.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 );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 )。
6.根据有无耳垂、单双眼皮,可以组合出不同的相貌特征,如:有耳垂单眼皮、( )、( )、( )。
7.像兔子那样,直接生下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 )动物,这样的动物还有( )。
(列举一种)二、选择题(38分)1.关于在校园中进行生物大搜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校园里的植物指的是陆生植物B.只要搜索地面以上能直接看见的生物就可以了C.在搜索时不要伤害动物D.在校园上空飞的蝴蝶不属于校园生物2.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时,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调查时( )。
A.只要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B.只要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日C.既要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又要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D.没有要求3.遗传基因使子女和父母在体态、相貌、气质等方面( )。
A.具有相似性B.关系不大C.毫无关系D.完全一样4.下列植物中,( )是草质茎。
A.蒲公英B.毛白杨C.油松D.樟树5.如果把蜗牛和乌龟分为两个不同类别,采用的分类标准是( )。
A.是否卵生B.是否能在水中生活C.是否爬行D.是否陆生6.关于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绘制分布图前要认真观察B.用“图注加编号”的方法绘制C.可以根据印象绘制D.分区域并用不同颜色表示7.两头幼象长得跟爸爸很像,但肤色更浅,说明生物具有( )现象。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如何保护环境?A. 大量种树B. 握手C. 清洗蔬菜D. 雇佣佣人2. 静态电是指什么?A. 非常安静的电B. 急流的电C. 静止不动的电D. 被人劝说的电3. 电流经过导线时会发生什么?A. 导线变长B. 导线变短C. 导线发热D. 导线睡觉4. 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电流不通?A. 金属物体B. 木属物体C. 塑料物体D. 玻璃物体5. 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A. 保护环境B. 毁坏环境C. 净化环境D. 食物变好吃6.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精力C. 煤炭D. 河水7. 加热时会使温度 _______。
A. 升高B. 降低C. 不发生变化D. 跳舞8. 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有害的声音?A. 是B. 不是C. 不确定D. 有声音才能活下去9. 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A. 颜色B. 温度C. 声源的距离D. 音调10. 什么样的摩擦力最大?A. 平滑的表面B. 粗糙的表面C. 毛绒绒的表面D. 镜子的表面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雨水对环境有好处。
是 / 否2. 电路可以用木头代替导线。
是 / 否3. 闹钟的声音属于有害声音。
是 / 否4. 增加摩擦力会使物体更容易滑动。
是 / 否5. 饲养动物也可以保护环境。
是 / 否6. 厨房里的电器不能同时插在同一个插座上。
是 / 否7. 汽车行驶时排出的废气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是 / 否8.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是 / 否9. 冬天的水比夏天的水更热。
是 / 否10. 施肥使作物生长更好,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是 / 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至少三种保护环境的方法。
2. 用自己的话解释电路是什么。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用1-2句话说明木头是导电体还是绝缘体。
2. 场景:小明和小红在家中玩耍,小红第一次听说了电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有趣的食物链》同步练习练习一1.填空题。
(1)生物间普遍存在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____________。
(2)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____________;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____________;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____________。
(3)大多数植物利用____________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____________和根吸收的____________为原料,生产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就是光合作用。
2.选择题。
(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作()。
A.食物链B.生物链C.食物网(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
A.相互利用的关系B.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C.互惠互利的关系(3)下列选项中,不会在食物链中出现的是()。
A.水B.小鱼C.虾3.判断题。
(1)小草不需要吃东西,所以它不属于任何食物链。
()(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同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所以一种生物的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3)猫吃老鼠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4)食物链一般是从小型动物开始,到大型动物结束的。
()4.选择题。
(1)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这种由于食物关系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通常被称为()。
A.食物网B.食物链C.食物圈(2)种草时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人们用网罩把试验区罩上,但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
这可能是因为()。
A.植被被破坏B.环境污染严重C.食物链被破坏(3)如图是稻田里的几种生物,关于由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六年级科学下册《古代生物的多样性》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
1.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________或________。
2.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________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________动物。
3.科学家通过将________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代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________关系。
4.恐龙属于________动物。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对恐龙化石的修整,科学家在室外的工作是( )。
A.清理、修复B.把化石还原成骨架C.除去化石上的沙土2.梁龙、鱼龙属于( )。
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 C两栖动物3.研究骨骼化石的结果表明,恐龙与( )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A.两栖动物B.爬行动物C.鸟4.猛犸象的化石出土于( )附近,而且从身体构造来看,它具有极强的耐寒能力,体表有厚厚的毛发。
A.北极圈B.赤道C.山区5.恐龙是靠( )繁殖后代的。
A.无性繁殖B.胎生C.卵生三.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1.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化石。
( )2.爬行动物出现的时间比哺乳动物晚。
( )3.保存在地层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叫化石。
地层是一本书,化石是书中的特殊文字。
( )4.科学家已经揭开了恐龙灭绝的秘密。
( )四、连线题。
附:参考答案一、1.遗体遗物遗迹 2.昆明鱼脊椎 3.化石亲缘 4.爬行二、1.C [解析]科学家在室外的工作是除去化石上的泥土,在室内的工作是把化石还原成骨架。
2.A [解析]梁龙、鱼龙都属于爬行动物。
3. B4.A5.C三、1.√2. × [解析]生物进化的- -般规律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所以爬行动物出现的时间比哺乳动物早。
………装……________姓名:___………订…………○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及其转换》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___________。
A .停止 B .维续 C .转换 2.关于风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风能不污染环境 B .风能很稳定 C .风能利用起来很简单 3.对于下列能量转换装置描述错误的是( )。
A .风车是一种利用电能来工作的装置 B .水能发电机是将水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C .太阳能发电站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D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4.蹦床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
在有弹性的蹦床上上下弹跳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乐趣。
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分析小朋友弹跳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 )。
A .动能和势能互相转换 B .太阳能转换成动能 C .势能转换成动能 5.下列哪种不是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
A .电源接入的正负极 B .电池的个数 C .线圈的匝数 D .铁钉的粗细 6.生活中( )没有利用磁。
A .电冰箱门封 B .门吸 C .陶瓷 D .铅笔盒盒盖 7.水力发电站是( )。
A .水流的电能转化动能 B .水流的电能转化其他能量 C .水流的动能转化电能 8.我们每天在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从( )转换而来。
A .机械能 B .热能 C .化学能……_______……○…9.电动玩具能运转,是因为电动机提供了动力。
电动机的转动,是因为( )在起作用。
A .电磁铁 B .电动机 C .磁铁 10.用水果做的电池是将_______转换成电能。
A .核能 B .太阳能 C .化学能 D .机械能 11.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________。
A .不能相互转换 B .可以相互转换 C .只能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换,不能逆转 12.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 )年在上海诞生。
A .2003 B .2008 C .2013 二、填空题 1.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电,是由发电站里的发电机将各种形式的( )转换而来的。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4 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__________。
3.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上几滴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就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4.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
A.沙子变小,黄豆没有变B.沙子和黄豆有了明显的变化C.沙子和黄豆都没有明显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B.点燃的蜡烛只发生化学变化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的液体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物3.下列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陶瓷容器B.铁制容器C.玻璃容器4.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潮湿的沿海地区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产生,这是(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引起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 。
A.与氧气接触B.与水接触C.与潮湿的空气接触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8.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瓷碗破碎,干冰升华B.煤气燃烧,胆矾研碎C.氢气燃烧,菜刀生锈9.下列与其他两种变化不同的变化是( ) 。
新教科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15)1、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已知的有 100 多万种,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身体上有( )对足。
常见的昆虫有( )、( )等。
2、科学家发现并且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 250 万种,这说明生物具有( )性。
3、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作( );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作( )。
4、科学家根据恐龙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年代、( )和( ) 。
5、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 )来了解恐龙。
6、( )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7、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对校园生物数量进行调查。
8、、确定一个标准,将事物分成两类,每一类下,确定新的标准再将其分为两类,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这种分类方法叫作()。
9、遗传是()现象,变异是()现象。
(填“普遍”或“少见”)10、蚕宝宝在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情况下也能自己哇丝织茧,这来自()的遗传。
二、选择题(36)1、在进行生物研究时,分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下列分类结果错误的( )。
A.章鱼、甲鱼、墨鱼分为一类,属于鱼类B.桃树、梨树、柳树分为一类,属于木本植物C.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类动物是昆虫2、植物按生长环境分类有陆生植物和( )。
A.乔木B.水生植物C.草本植物3、右图是一种动物的脚,小新、小芳和小红看了图片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根据图片中的信息,下列看法最合理的是( )。
A.小芳:这种动物终身生活在水中B.小红:这种动物能够生活在水中C.小新:这种动物是一种水生鸟类4、地球环境中生物种类最多的生态系统是( )。
A.沙漠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5、如图,这是一种叫蜱虫的动物图片,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蜱虫属于昆虫B.蜱虫不属于昆虫C.蜱虫属于爬行类动物6、把动物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跳)的、水中游的,其分类标准是( )。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 1.观察细胞需要的仪器是( )。
A .显微镜B .望远镜C .放大镜D .扫描仪2.青春期身体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不是青春期的变化特点是( )。
A .心脏功能增强 B .肺的功能增强 C .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D .血液大量增加3.暴饮暴食,过多油腻食物以及大量饮酒对( )有伤害。
A .肝脏B .口腔C .胰脏D .胃4.脑属于(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5.女孩比男孩进入青春期平均( )。
A .早4岁B .晚4岁C .早2岁D .晚2岁6.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是在( )里进行的。
A .鼻腔B .肺C .心脏D .肝脏7.我国青少年一般从( )开始进入青春期。
A .7—10岁B .10—12岁C .13—15岁8.测量心率时要注意( )。
A .特别兴奋B .保持平静C .无所谓9.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 )。
A .场所B .动力C .血液D .原料10.酗酒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是( )。
A .大脑B .肺C .肝脏D .胃二、填空题11.人体结构的构成是(由高到低):有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12.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排出____________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____________。
13.________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________,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________和________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________的需要。
14.青春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 )和( )。
15.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_________。
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________次左右,儿童的心率一般____于成年人。
16.从刺激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存在的________被称为反应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
(10分)1、()和()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是著名的遗传学之父。
()是杂交水稻之父。
3、变异一般包括()和()两种形式。
4、用()的方法也可以使物质发生变异,如用X射线照种子。
科研人员用()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5、因书写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眼睛近视的,属于()变异。
二、选择题。
(20分)1、下列谚语中,()是对遗传现象的生动描述。
A、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B、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是一种()现象。
A、遗传B、变异C、进化D传统3、父母都是画家,子女拥有()天赋的可能性最大A、绘画B、音乐C、文学D、书法4、下列谚语中,对变异现象进行生动描述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春风不刮,杨柳不发C、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5、三叶草中,有个别的长了四片叶子,这是( )A、人为地给三叶草加上一片叶子B、人们想象中的一种代表祝福的植物C、常见的一种具有遗传特征的植物D、三叶草的变异现象6、可遗传的变异是指()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B、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C、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D、在相同条件下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7、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智力是先天的B、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C、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完全由遗传决定8、下列方法中,()不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A、把种子送到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B、把种子用X射线照射C、改变农作物栽培的地理环境D、将种子浸拌农药,改变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
9、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是因为()A、从小吃树上的叶子B、动物有遗传现象C、动物存在变异现象D、长颈鹿得了一种怪病10、下列人物中,与小军有遗传现象的是()A、邻居B、父母C、姨父D、兄弟三、判断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六()姓名()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2.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不断(变化)的。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世界上没有(不变化)的物质。
3.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7.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淀粉)是厨房里常备的烹调用品。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时,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
8.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9.含淀粉的食物有:(土豆)、(水萝卜)、(玉米)等。
不含淀粉的食物有:(苹果)、(桔子)、(西红柿)、(芹菜)、(大葱)等。
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是(化
学变化)。
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是(比空气重,能灭火)。
11.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氧气)有关。
光有(水)不会使铁生锈,只有当空气
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时,氧气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变化),才会生成一种叫(氧化铁)的东西,这就是(铁锈)。
13.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4.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
象。
常见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5. 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
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16.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
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17. 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先
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18.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19.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级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20. 常见的物理变化有:水结冰、水蒸发、易拉罐压扁、弯折铁丝、混合沙和豆子等。
21.常见的化学变化有:铁生锈、加热白糖、蜡烛燃烧、食物发霉变质等。
22.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
关系很大。
23. 把铁与水和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24. 生活中常见的防锈实例有:自行车涂漆、铁门上涂漆,防护栏涂漆等
25.(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六()姓名()
1.我们生活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和变化。
2.世界是有()构成的,物质总是不断()的。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
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3.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重要。
4.物质的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5.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变化和()变化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又发生()。
7.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
()是厨房里常备的烹调用品。
米饭、淀粉
遇到碘酒时,会发生(),生成的新物质是()的。
8.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了。
9.含淀粉的食物有:()、()、()等。
不含淀粉的食物有:()、
()、()、()、()等。
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气体,这样的变化是
()。
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是()。
11. 铁生锈是一种(),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 铁生锈的原因与()和()有关。
光有()不会使铁生锈,
只有当空气中的()溶解在水里时,氧气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才会生成一种叫()的东西,这就是()。
13.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产生了新的物质。
14.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
现象。
常见的现象有:()、()、()、()。
15. 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变化和()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
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发生了()。
16.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才能变成身
体所需要的()。
17. 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和()。
先将
()、()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最后变成了()。
18.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
彩。
19.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使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含量不断(),导致全球气候()、()、大陆和两级冰川(),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20. 常见的物理变化有:、、、、等。
21.常见的化学变化有:、、、、等。
22.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
关系很大。
23. 把铁与水和空气()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24. 生活中常见的防锈实例有:、,等
25. ()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