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76.71 KB
- 文档页数:10
部编人教版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谙水性(ān ) 鏖战 (áo ) 包庇(b ì ) 挑衅(x ìn )B 、哺育 (b ǔ ) 谄媚(ch ǎn ) 赔偿(ch áng ) 驰骋 (ch ěng )C .炽热 (ch ì) 崇拜(ch óng ) 踌躇(ch óu ch ú) 伺候(s ì)D .一蹴而就(c ù ) 璀璨(cu ǐ) 挫折(cu ò ) 档案(d àng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花簇金绣 群英荟萃 部署已定 奋发图强B.事态人情 和蔼可亲 令人恐怖 插科打诨C.针贬时弊 晶莹剔透 帷幕拉开 值得商榷D.出类拔萃 破釜沉舟 惨无人道 鞠躬尽瘁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________了苇草被称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________,波涛般雄浑。
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________的版画杰作。
A .目睹 轻盈 波澜壮阔B .感悟 皑皑 烟波浩渺C .领略 厚重 气韵蓬勃D .发现 纯洁 浩浩荡荡 4.下列语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①“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②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③当设计师把照片里的手机裁剪掉后,震撼人心的一幕发生了,看似正常的画面开始“怪异”起来,照片中的人们仿佛丢失了灵魂! ④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初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倔强倔强倔强倔强倔强B. 应届应允应景应声应承C. 载重载荷载歌载舞载誉而归D. 差遣差错出差差强人意差之毫厘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别出心裁别无长物别有用心别开生面B. 风声鹤唳风尘仆仆风华正茂风起云涌C. 风平浪静风调雨顺风花雪月风声鹤唳D. 风雨兼程风雨如晦风雨同舟风雨飘摇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总是不修边幅,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
B.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总是不修边幅,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
C.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总是不修边幅,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
D.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总是不修边幅,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B.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C.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D.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6.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B.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C.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D.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来。
B.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来。
C.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来。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来。
8. 下列句子中,句式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新高考全国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人心灵的映照。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梅花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质;菊花象征着淡泊、隐逸;杨柳则代表着离别、思念。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组合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意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此外,意象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
材料二:在现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现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
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诗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选取意象,如汽车、高楼、电脑等。
同时,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也更加自由和灵活。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随意组合各种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然而,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 下列关于材料中“意象”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能使诗歌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
B.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象征意义,如梅花代表高洁坚贞,菊花象征淡泊隐逸。
C.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从日常生活事物中选取,也更注重内心世界表达。
D.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都很自由灵活,能创造出独特意境,激发读者联想想象。
高考语文模拟一、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5分)A. 慰藉(jiè)狡黠(xiá)胆怯(qiè)锲而不舍(qì)。
这题答案是错误的,正确的是锲(qiè)而不舍,“qì”这个读音是混淆项。
这个词出自很多文学作品,用来形容人有恒心有毅力。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5分)A. 萧索鄙夷恣睢断章取义。
这是正确的选项,像“萧索”这个词描绘出一种荒凉冷落的景象,在鲁迅的故乡中就有类似的描写,能很好地烘托气氛。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他______地站在那里,看着远方。
A. 伫立 B. 矗立 C. 耸立。
答案是A. 伫立,“伫立”更能表达人长时间站立的状态,带有一种情感色彩。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5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这是错误的句子,“通过……使……”这种句式造成句子没有主语,正确的句子可以是“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或者“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5分)A. 孔乙己是鲁迅写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
这是正确的表述,鲁迅用他犀利的笔触描绘出孔乙己这个可怜又可悲的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6. 默写(5分)(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这句诗描绘出海上日出,新春将临的景象,给人一种新旧交替的感觉。
二、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5分)(1)缘溪行(沿着),这里的“缘”生动地写出了渔人划船的路线。
(2)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这个词写出了渔人看到桃花林时惊奇的心理。
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每题5分,共20分)《故乡的云》故乡的云,总是那么轻柔,那么洁白,它们在蓝天中飘荡,就像儿时的梦。
每当我抬头仰望,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淡淡的乡愁。
1. 文章中“故乡的云”象征着什么?2. “轻柔”和“洁白”这两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 作者通过“每当我抬头仰望”这句话,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4.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乡愁”在文中的内涵。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5-6题。
(每题5分,共10分)《时间的重量》时间,是无形的,却有着沉重的重量。
它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带走了青春,也带走了记忆。
我们无法挽留它,只能在它流逝中,不断前行。
5. 文章中“时间的重量”具体指的是什么?6. 作者为什么说“我们无法挽留时间”?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每题5分,共10分)《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 “举头望明月”与“低头思故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每题5分,共10分)《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9. 请解释“政通人和”在文中的含义。
10. 作者在文中提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三、语言知识运用(共20分)(一)完成11-12题。
(每题5分,共10分)11.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在花丛中采蜜。
B.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一般清澈。
C.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阴沉而压抑。
D. 他们的关系如同秋天的果实,成熟而稳定。
1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高尚。
龙口市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桀骜不驯(jié ào bù xùn)D.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认真分析。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
C.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
D. 《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急不躁。
D. 我们既要学习文化知识,也要锻炼身体。
6.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是:A. 狡猾B. 机智C. 奸诈D. 虚伪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他为什么这样做?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8. 下列关于成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原指画龙时最后点上眼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B.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运用(共1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小说中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生活重压下,苦得像一个木偶人的中年闰土;因为被忽视而露出鄙夷神色的杨二嫂;在游船上认出衣衫褴褛卖牡蛎的于勒后,脸色煞白、语无轮次的菲利普先生;中举后欣喜若狂以致摔倒不省人事的范进;思贤如渴,亲自前往拜谒诸葛亮的刘备。
正是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们认识了人性的复杂。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lán shà yèB.jiān shà jiéC.lán shǎ jiéD.jiān shǎ yè2.上面文段中画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鄙夷B.语无轮次C. 不省人事D.思贤如渴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极目远眺,连绵的群山鳞次栉比....,气势磅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为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是无所不为....。
C.川流不息....的汉江水滚滚而来,汇集于丹江口水库,又经南水北调线渠道缓缓北上,润泽了干渴的北方。
D.5月1日,济南泉城公园全新开放,从湖上纵目四望,长堤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生睡眠不足,就会严重降低学习效率和思考状态。
B.对于这座纪念馆是否收门票的问题,有关部门出面予以否认。
C.在沿河风光带慢跑,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青青的垂柳。
D.经过事实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对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问题有了正确认识。
5.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年级三班开展“走近非遗文化——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共4分)(1)任务一: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剪纸的特点。
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1. 文章开头描述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与主题有何关联?(4分)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6分)3.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4. 请分析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并探讨其对主题的深化作用。
(3分)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部分的理解。
(3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6. 文章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请概括其论证思路。
(5分)7.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几个论据?请列举并分析其作用。
(5分)8. 文章最后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5分)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5分)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1. 文中作者表达了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5分)12.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
(5分)13. 这篇文章在历史上有何影响?请简要说明。
(5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15. 根据语境,将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动句。
(5分)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
(5分)17. 根据所给情景,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议论文。
(5分)四、写作(共6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材料内容]要求:结合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蹒跚(pán shān)B. 咫尺(zhǐ chǐ)C. 踌躇(chóu chú)D. 蹉跎(cuō tu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品德高尚。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交通事故。
D. 他因为刻苦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春天来了,小草都穿上了绿装。
B. 他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C.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D. 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题目。
4. 下列关于古代诗人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词人。
B. 杜甫是宋代的诗人。
C. 苏轼是元代的文学家。
D. 辛弃疾是宋代的词人。
5. 下列成语中,表示“做事不认真”的成语是()。
A. 一丝不苟B. 敷衍塞责C. 精益求精D. 马马虎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的《春晓》。
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_______。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古代儒家经典_______。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应该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6-10题。
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
小河边,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老人们在公园里悠闲地散步,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6. 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4分)7. 短文中提到的“孩子们”在做什么?(3分)8. 短文中的“老人们”在做什么?(3分)9.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10. 如果让你为短文配图,你会选择哪些元素?(5分)四、作文(共30分)题目:《我眼中的春天》要求:1. 描述春天的景色和特点;2. 表达你对春天的感受;3. 字数不少于400字。
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订正、汲取教训、锲而不舍、撒手锏B. 修茸、一筹莫展、越俎代庖、狙击手C. 针砭、明察秋毫、咎由自取、口头禅D. 矍铄、言简意赅、气冲霄汉、洗脚婢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
B.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恶化导致生物灭绝,人类要善待大自然。
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人民的意见,以确保“禁烟令”的顺利实施。
D. 即使生活再艰辛,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因为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科学家。
3、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小说集《呐喊》的是:()A. 《孔乙己》B. 《背影》C. 《荷塘月色》D.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未几,夫恬上前,问所欲言。
王曰:“吾欲言南尚可斗太守恶其无状。
”恬曰:“前日恬罪甚重,郎中令劳赐如令,是恬与并得罪。
”夫恬曰:“死未晚也。
”恬闻天下之至苦也莫苦于狱吏而吏道也莫患于无文而止在促捕之众也幸而道不携犹破折锐首而折左股而话之犹无所羞而夫恬为上相与为朝廷之法而以贾竖受货为资而挛拘牵张于辞语者恶独安?窃见郡县之吏徒以阿坐为毕能郡之大者也吏安得不悉虎狼还以道为尚父且父之不德而咎若曹罪乃大矣陷乃公独痴牧羊而道苦索则何?”恬不为理,引首以塞其气。
相与营当引太守舍,驾不能过半涂,良市卒正言于从者曰:“可与杀牛茵茵也。
”而恬得兵甚备,因恬请曰:“窃闻恬为人臣,佞而无骨,畏强怀弱,以货自免。
骄君甚则贵而求逆,暴君甚则利而求逆。
恬不知为死计,而尚与贾竖受货。
”恬得死诚节矣!4、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前日/恬罪甚重B. 贾竖/受货为资/而挛拘牵张于辞语者/恶独安C. 引首以塞/其气D. 可与杀牛茵茵也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夫恬认为自己的罪行很重,所以觉得自己应该被处死。
语文试题出题:王煜杰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B.“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D.“会试”是明清两代每四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2.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长篇非虚构作品《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是刚健沉浑的交响曲,________,________。
这部作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问题上,都给我们以诚恳实在、有理有据而富有情义说服力的启示。
①一方面真实再现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和义勇无私的英雄生涯②一方面全力还原与此相关的一部戏剧名作的创演历程③如何作用于当代人的心灵④如何处理思想基础和艺术追求的关系⑤如何处理史识与史事的对话⑥如何更清晰地激活蕴藏在历史中的核心价值A.①②③⑤④⑥B. ①②⑤④⑥③B.②①③⑥⑤④ D. ②①④③⑥⑤3.阅读右边《误人青春》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2分)A.发言时不应该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B.很多人的大好年华,被冗长的发言、无聊的会议给磨蚀掉。
C.发言者应照顾听众差异,确定合适的发言内容。
D.听众应展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便年纪已大,也要给年轻人做好表率。
4.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人总是容易触景生情,望着中秋节的月亮,那些客居他乡的年轻人都不禁“每逢佳节倍思亲”。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我无意感叹老之将至,而只想说,岁月无情,我们应当加倍地珍惜人生,珍惜友情。
C.许多暴走者,是自认为体重超标者,他们抱着坚定的减肥信念,走上漫漫长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严歌苓是位了不起的女作家,她把自己的军旅生活经历通过文字的(),勾勒出一幅幅具有时代()的风景画,如以《芳华》为代表的部队()的作品都彰显了那个时代的活力。
A.着色;映像;体裁B.着色;映像;题材C.润色;印象;体裁D.润色;印象;题材6.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今日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光临,蓬荜生辉,请开怀畅饮!B. 拙著新近出版,敬赠阁下拜读,如获赐正,荣幸之至。
C. 因身体抱恙,不能到会,坐失学习良机,深表遗憾。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小狗呆萌可爱,惟妙惟肖。
7.以下咏石榴的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A. 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
(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B.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C.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杨升庵《庭榴》)D.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马祖常《赵中丞折枝石榴》)8.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上当受骗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相互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9.诗词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2)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况复秦兵耐苦战,。
(杜甫《兵车行》)(4)?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__。
(6)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可堪孤馆闭春寒,。
(8),肯将衰朽惜残年。
(9)陈王惜时宴平乐,。
(10),苒苒物华休。
(11)萦损柔肠, ______________,欲开还闭。
(12) ______________,微雨燕双飞。
(13) ______________,为谁流下潇湘去。
(14)今逢四海为家日,。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庭芳苏轼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
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
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
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
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
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
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
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1)上阕写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3分)(2)请赏析词中“巉巉”的表达效果。
(4分)(3)下阕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3分)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则降。
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
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
今以农夫百未能当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
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士。
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籓篱之限,效野之民每困杀掠。
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
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
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
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鐸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
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
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劝:勉励B. 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尤:杰出C. 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副:符合D. 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差:差错(2)对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②可浚之以限其奔突③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④帝以县官久不铸钱A. ①④相同,②③不同B. ①④不同,②③不同C. ①④相同,②③相同D. ①④不同,②③相同(3)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②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4)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请加以概括。
13.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丝瓜柯平儿子从乡下外婆家回来,小手中有一熟悉花朵,花分五瓣,其色金黄,我一看就知道是丝瓜花。
这得力于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获得的农艺经验,那时我们宿舍门前即有一足有半个篮球场大的瓜棚。
江南初夏时分,丝瓜从棚顶铺天盖地垂下来,大者长二三尺,小者尺许。
有位同学因个子奇瘦奇高,又爱吃丝瓜,一个“丝瓜精”的雅号自然非他莫属。
这位仁兄后来发迹,一直混到西南某省人事厅厅长的高位,成为母校的骄傲。
这当然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靠吃丝瓜吃出来的,如果吃丝瓜能吃出一位厅长局长,那市场上的丝瓜绝非如眼下区区几元一斤就能买到。
就算不说贵如金玉,至少比外形与它相似的河鳗黄鳝之类起码也是不遑多让吧。
在庞大的蔬菜家族中,我想除了山药,丝瓜的身子可以说是最长的了。
它因也是外籍中国菜,故又称为蛮瓜。
二月下种,六月上市,江南江北皆有栽种,一般用于炒食与作羹,以其色碧绿,其味嫩爽,其价低廉为人所喜食。
但古代的情况可能与现在有些差别,从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诗来看,当年送朋友无花果,对方回赠几条丝瓜,喜出望外,写诗答谢云“翠笼珍果望还赊,报我眞应愧木瓜。
采掇恐沾秋径湿,传看不觉夜灯斜。
饱知实德非虚语,脱尽浮华是大家。
异物清诗两奇绝,渴心何必建溪茶。
”诗写得极好不说,称丝瓜为珍果,又用汉乐府典比作琼瑶,又灯下全家传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估计这玩意在当初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因有此激动。
另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他生平所见过的丝瓜竟有长达四尺的,如果此言不诬,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身高,足够吓人的了。
在写作黄瓜一文时,我其实已经写到了丝瓜,记得在文中我将它们比作一对相声演员,如果黄瓜喻牛群,丝瓜自然就是冯巩了。
这倒也算不上是我的个人发明,在民间的谚语俗语里,其实早有不少有关它的生动比喻,如形容某人脸长为“丝瓜脸”,候人不至称“头颈望得丝瓜长”。
我多年来在股市混饭,记得当年美国佬扔导弹炸我驻南使馆的第二天,孩子刚好放学后过来玩。
这小子得我遗传,倒有点形象思维的天赋,见到电脑分时图上的长长阴线,歪着脑袋问我:“爸爸,这像不像黄瓜丝瓜?”与其他蔬菜一样,丝瓜也有其药物功能,元人鲜于伯机说杭医宋会之当年有治水蛊(鼓胀病)的秘方,即以干丝瓜为主要药材,加巴豆陈米同炒后制丸,服百粒即可立愈。
另外注重饮食营养的读者对丝瓜的清热解毒作用,肯定也都有所了解。
丝瓜的生命期大约为六个月左右,经霜后枯死的老丝瓜大如舂米棒,内中筋络缠绕如精心织就一般,柔韧得宜。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有涤砚法,称想要砚台保持不坏,每次使用后非得靠它来清洗保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