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闪光灯?正确认识闪光灯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
高光和阴影的正确运用方法高光和阴影是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常常使用的技巧,可以为作品增添层次感、立体感和情感。
正确运用高光和阴影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逼真,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高光和阴影的正确运用方法。
一、认识高光和阴影1. 高光是指被光线直接照射的物体表面最亮的部分,通常是明亮而明显的反射。
2. 阴影是指被光线遮挡而无法直接照射到的物体表面较暗的部分,对比度较高。
二、正确使用高光和阴影的原则1. 光源的位置和强度决定了高光和阴影的分布。
需要根据光源的位置确定物体上光的表现方式和光照效果。
2. 高光和阴影需要根据物体的形状、质地和表面特点来决定,不同质感的物体有不同的高光和阴影表现方式。
3. 高光和阴影的运用要符合整体的艺术构图和主题,不可过分突出或忽视。
三、绘画中高光和阴影的运用方法1. 观察光源:首先要观察光源的位置和强度,光源在物体上产生的明暗效果决定了高光和阴影的分布。
可以通过画家自身摆放光源,或观察照片等方式进行观察。
2. 渐变过渡:在绘画过程中,需要使用渐变过渡来表现高光和阴影的效果,从而使物体更加立体。
可以使用铅笔、绘画软件等工具进行描绘和润色。
3. 准确捕捉光影:绘画时,要仔细观察物体表面的颜色和明暗变化,准确捕捉到光源照射到物体上的高光和阴影部分,以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和逼真感。
4. 强调主体:在绘画作品中,可以通过高光和阴影的运用来强调主题或突出重点部分。
高光可以使物体更加明亮,突出在画面中的位置和重要性,而阴影则可以给作品增添神秘感和深邃感。
四、摄影中高光和阴影的运用方法1. 确定光源:摄影时,要提前确定和选择好光源的位置和强度,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捕捉到高光和阴影的效果。
2. 控制曝光:曝光的调整是摄影中控制高光和阴影的关键。
适当调整曝光参数可以使高光部分更亮,阴影部分更暗,从而增加作品的层次感。
3. 使用反射板或闪光灯:在摄影作品中,可以使用反射板或闪光灯来辅助调整光线,使光源更加集中和均匀,从而使高光和阴影的分布更加清晰和准确。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那些虫子会蛰人一、教案的目标和意义目标:1.让幼儿认识到一些常见的能够蛰伤人的虫子,增强对它们的安全防范意识;2.培养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懂得如何避免和应对虫子蛰伤的情况;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意义: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为了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我们需要教育幼儿认识一些能够蛰伤人的虫子,以便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这个教案希望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如何避免和应对虫子蛰伤的情况。
二、活动准备1.彩色图片或手偶:蜜蜂、蚂蚁、黄蜂、蜈蚣和蜘蛛。
2.闪光灯或手电筒。
3.室内或室外的教学环境。
三、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蛰人的虫子1.教师向幼儿展示蜜蜂、蚂蚁、黄蜂、蜈蚣和蜘蛛的图片或手偶。
2.让幼儿依次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并询问幼儿对它们的了解。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动物中有没有可能会蛰人的?为什么?4.教师逐一解释这些动物的特点和可能的危险性,例如蜜蜂和黄蜂会在受到威胁时蛰人,蚂蚁会咬人,蜈蚣和蜘蛛的毒液可能对人体有害。
活动二:避免虫子蛰伤1.教师向幼儿介绍如何避免和应对虫子蛰伤的情况。
2.在室内或室外的环境中,利用闪光灯或手电筒展示一些虫子可能隐藏的地方,例如草丛、石头下、树洞等。
3.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这些地方,并告诉他们尽量避免触碰这些虫子的巢穴或藏身地。
4.强调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戏弄、惊扰或触碰不认识的虫子,遇到虫子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地乱动。
5.提醒幼儿:如果被蛰伤了,应该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不要随便用手摸或搔抓被蛰伤的地方,以免加重伤口感染的可能。
活动三:复习和总结1.教师复习并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幼儿记住一些能够蛰伤人的虫子和预防措施。
2.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如:什么动物会蛰人?怎样避免虫子蛰伤?3.教师提供正确认识虫子的方式,例如通过书籍和绘本,以深化幼儿对虫子的认识。
4.鼓励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当发现虫子时,能够分辨它们是否具有蛰伤人的可能,并能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一节实践出真知复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导入新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什么是实践?为什么要投身社会实践?怎样才能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三章,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第一节,实践出真知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认识是在变革、改革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发生的,从而进一步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讲述两红柿子的故事:略(一)实践及其特点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不听不如听之,听之不如亲眼所见,眼见不如认识懂得,认识不如亲手变革的行动,学习达到了会干、会做的程度,就到头了,会做、会干就意味着认识了、懂得了。
这段话隐喻了知与行的关系,包含了荀子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具有合理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举例,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都从事过哪些实践活动?举例,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都从事过哪些实践活动?实践要素:主体—人,内容丰富;客体—世界,内容丰富,手段---工具。
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神五、神六。
非典疫苗,人类基因组的破译。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这是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主体是人,是人民群众,人有自己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这就使人能够有目的的从事社会实践。
人的体力的智力统一起来,共同构成实践的主体这个基本要素。
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其他物质形态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体力和智力是在社会发展中客观形成的。
选择题近年来,大数据这个大众原本陌生的专业词汇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
大数据是一场新的数据技术革命,它必然会对传统哲学理论提出新挑战,传统哲学也将随大数据革命而产生革命性变革,并随着对问题的回应而获得哲学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这表明A. 哲学只有不断被推翻,才能不断向前发展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丰富和发展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 哲学智慧产生于并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
选项A 中“哲学不断被推翻”的说法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促进作用,没有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选项B符合题意。
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哲学的产生和作用,D不选。
故本题答案选B。
选择题2019年4月10日,天文学家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
这张照片来之不易,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所谓的“事件视界望远镜”,使得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再次得到了试验验证。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人的意识有主动创造性④人类可穷尽对世界的认识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A【解析】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所谓的“事件视界望远镜”,使得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再次得到了试验验证,这佐证了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说明人的意识有主动创造性,①③符合题意;思维是人脑对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②表述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而不能说穷尽对世界的认识,④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选择题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夫之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处更无他物”,下列观点哲学寓意与之相符合的是A. 气者,理之依也B. 存在及被感知C. 物是观念的集合D.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应用是摄影的基础技能,这里搜集整理了有关快门速度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巧供大家学习参考一、认识光圈和快门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 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射到胶片(数码相机是CCD/CMOS等图像传感器)上,为了能使光量得到控, 便由开启光圈大小来进行调节。
光圈中心开口的大小代表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系数来表示。
数值愈小,孔径的开口愈大,进光量愈多,反之进光量愈少。
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开大光圈”,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把光孔开大的意思, 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二级到f2.8等。
同样,“关小光圈” ,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 把光孔关小的意思, 如从f5.6关小一级到f8、或二级到f11等。
这种习惯上的说法是和镜头上所标示的光圈数值正好相反的, 注意不要弄错。
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小型相机一般使用镜间快门,而单反相机常用焦平面快门。
顾名思义,焦平面快门位于焦平面附近,也就是胶片(或CCD/CMOS)的前面。
焦平面快门一般拥有前幕和后幕两张帘幕,它们是靠一个上紧的弹簧装置来驱动水平或垂直地通过胶片平面,以往水平走向的焦平面快门较多,现在几乎都被垂直走向的快门所取代。
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幕开始自上往下走动,然后依照快门速度留下一定的空隙,后幕紧跟着追赶下来,光线就从前幕和后幕之间所预留的空隙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
空隙越宽,通过的光量会越多,空隙越窄,通过的光量便会越少。
快门速度越快,空隙便会变窄,速度越慢,空隙便会变宽,焦平面快门就是这样以时间长短来调节光量的。
在快门速度的标示序列中可以看到,如1/4、1/8、1/15、1/30 、1/60、1/125等。
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是指几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
譬如说,1/30秒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两倍。
反过来1/30秒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倍减。
二、光圈与快门对曝光的控制光圈和快门是调整和控制曝光量的装置,它们是倍增或是倍减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
什么是闪光灯?正确认识闪光灯
闪光灯指数(GN)是衡量闪光灯功率的标准之一。什么是闪光灯?正确认识闪光灯。它有两种作用:
一是厂商供鉴别闪光灯功率的大小,GN的数值越大,表示功率越大。二是当采用手动方式闪光拍摄时,计
算闪光灯曝光的光圈大小,公式是GN值=光圈×距离(以ISO100为基准)。例如:当闪灯GN值=20(以
米为单位计算),与被摄物体距离5米时,光圈设为F4曝光正常。当被摄物体距离改为10米时,此时光
圈需设为F2才能有效曝光。
闪光灯的特点是快和强。光线是以强光形式瞬间出击,通常在1/1000秒至1/10000秒内完成闪光,而这
个极短暂的曝光时间,可以比快门速度快的多的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所以一般来讲,在光圈和输出功
率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不影响闪灯曝光,但它会影响环境光的曝光。怎样使用单反闪光灯?举个例子,
当你使用1/15秒和1/500秒分别拍摄相同场景时,闪光灯却以相同的 1/1000秒的速度早就完成曝光,所
以闪光主体曝光不会变,变的是场景曝光量,1/15秒比1/500秒会亮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