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66.65 KB
- 文档页数:3
婴幼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目的比较几种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方法63例婴幼儿硬膜下积液,35例行钻孔硬膜下置管外引流术,其中2例改行硬膜下-腹腔分流术,1例改行开颅积液包膜切除术;28例保守治疗。
结果35例行钻孔硬膜下置管引流术的患者,18例痊愈,14例好转,3例无效;2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20例痊愈,8例好转;2例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及1例开颅手术积液包膜切除术的患者均痊愈。
全组无手术感染及死亡。
结论婴幼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视具体情况可手术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硬膜下置管外引流术为首选。
【Abstract】Objective To campare the treatment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nldren traumatic subdral effusionin.Methods Among the 63 infants and young chinldren with traumatic subdral effusionin,35 cases underwent trepanation subdural atheter drainage,2 of which changdely underwent subduralloperitoneal shunt and 1of which changdely underwentcraniotomy capsularectomy,and another 28 cases were treat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ResultsIn the 35 cases underwent subdural atheter drainage,healed 18,useful 14,effective 3.In the 28 cases underw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healed 20,useful 8.2 cases underwent subduralloperitoneal shunt and 1 case underwent craniotomy capsularectomy had healed.In the group,there is no surgical infection and death.Conclusion In treatment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nldren with raumatic subdral effusionin,surgical treatment 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houd be applicated accoding to accurence.Subdural catheter drainage for subdural effusionin is the fist treatment of surgical treatment.【Key words】Subdral effusionin;Infants and young chinldren;Surgical treatment硬膜下積液是指脑损伤后在硬膜下间隙出现的CSF 积聚,在颅脑损伤中此并发症约占1.16%~10%[1]。
232鱼!i d!Q££h!!i丛14堡!!刍S!Q!!堂堕2Q Q8,№!§,堕Q:12主垦匡苎i i壹2Q Q§:生2旦星§鲞差12塑小理想,甚至死亡。
这除与手术时机、出血部位、出血量、术后处理、并发症的处理等闪素有关系,还与脑出血后的病理变化有关。
参考文献[1]罗秀忠,董俊峰.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死亡原因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病杂志.2002;5(4):35[2]H enon H,G o dgr oy0,L e ys D.e t.a1.E a r ly Pr edi ct or s of deat ha nd di subi l it y aft er acut cer ebr a i sche m i c ev ent,S t r ok e,1995;26:392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观察及治疗金永信【摘要】为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移{液的发病特点、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对外伤性硬膜F腔积液204例的发生时问,部位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在天幕上,一侧或双侧额颞部50例钻孔引流术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9例行硬膜下腔一腹腔分流术,恢复良好。
蛛网膜裂孔的单向活瓣作用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机制。
连续C T检查动态观察病情,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钻孔引流术是比较常用的简便方式,硬膜下腔一腹腔分流术值得推荐。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232-02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04例,其中男163例,女41例;年龄3个月~89岁,平均43岁。
外伤发现积液时间:3天内73例,3天~3周110例,超过三周2l例。
均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
积液均位于幕上,其中单侧128例,双侧76例;额颞部多见,额顶部及颞项部次之。
积液量20~260m l,其中少于60m l189例,60---100m l86例,超过100m l29例。
阿托伐他汀治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脑损伤疾病治疗中以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的意义。
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0.01-2022.0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作2组,在治疗中对照组以常规疗法施治,观察组则联用阿托伐他汀施治,统计施治后两组总疗效、积液改善情况与治疗时间指标差异。
结果:经对组间总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经对组间积液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上联用阿托伐他汀对患者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症状及体征,进一步提升疗效的同时,还能促进积液尽快消退,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有利于促进其尽快康复,适宜基层医院借鉴应用。
【关键词】创伤性硬膜下积液;阿托伐他汀;疗效;治疗时间;积液改善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属于特殊的一种脑损伤类型,临床症状主要为头部不适,未见有全身症状存在,对于此类患者治疗,临床大多以保守疗法为主,但患者恢复时间比较少,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易术后易存在并发症及复发风险[1-2]。
为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对患者施治的价值,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所选对象是100例存在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脑损伤的患者,组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对组间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年龄在35岁至75岁,均龄值在55.78±6.87岁,男性32例,女性18例;观察组:年龄最高在70岁,年龄最低在37岁,均龄值为54.25±6.43岁,男性与女性占比例在30例及20例。
对组间资料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具备对比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提供常规保守疗法,叮嘱患者卧床休息,予以营养神经药物及补液治疗等;观察组则联用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9990258)施治,每次口服剂量为20mg,每日服用1次,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调整用药及治疗时间,在治疗中观察患者用药反应,若发生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对疗效造成影响。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发表时间:2016-05-12T10:26:05.5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作者:代宏彬[导读]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400)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难治性颅骨高压[1]。
在治疗难治性颅骨高压,神经外科医生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
代宏彬(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400)【摘要】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我院外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由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影像资料。
结果:1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恢复良好,有3例患者处于中残,有2例患者处于重残,有1例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
结论:对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其发展为脑积水。
【关键词】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65-02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难治性颅骨高压[1]。
在治疗难治性颅骨高压,神经外科医生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
该手术的机制为除去患者患病侧大脑半球的大片骨瓣,并剪开患者的硬脑膜,已达到减轻脑组织压力的作用。
虽然临床医学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有益作用,但普遍认为该手术对部分特定患者具有救治其生命的作用。
相关研究显示,该手术虽然过程简单,但患者在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其中的硬膜下积液是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对该症状的临床报道也十分少见[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患者临床影像资料,为临床治疗和分析该疾病提供证据,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我院外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由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影像资料。
药物与临床12药品评价 2019年第16卷第22期创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是继发于头部外伤的一类特殊脑损伤。
多数TSE患者以头部不适为主,未见全身症状,临床常采取保守治疗,恢复时间长;少数手术治疗的患者,往往面临复发和并发症的风险。
相关研究表明[1],TSE与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H)关系密切,互为因果。
最新研究成果认为[2],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CSH具有一定疗效,且该疗法简单、经济,患者接受程度高。
因此,本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TSE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TS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患者行CT 和(或)MRI检查,确诊为TSE;②试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有脑疝等明显占位效应,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②积液同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③合并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④合并严重消耗性疾病者;⑤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
观察组57例,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1.37±4.67)岁,单侧TSE 42例,双侧TSE 15例;对照组63例,男性46例,女性17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49±4.72)岁,单侧TSE 39例,双侧TSE 24例,两组上述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具体包括卧床休息,给予适当补液治疗避免使用强效脱水剂,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并使用高压氧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10mg),口服,10mg/次,1次/d。
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程度确定具体治疗时间,所有病例中,积液完全吸收或者超过6个月无改善都将停止研究。
创伤性性硬膜下积液保守治疗策略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性硬膜下积液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颅脑外伤后并发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人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腰椎穿刺或者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高压氧疗等治疗。
结果:60例病人复查颅脑CT,硬膜下积液完全消失或者接近于基本完全消失。
16例病人复查颅脑CT存在硬膜下积液量较少,病情不再持续进展,对病人基本无影响。
其中2例病人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腰椎穿刺或者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高压氧疗是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保守治疗手段。
关键词: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阿托伐他汀钙;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引流;高压氧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DE)是颅脑创伤,尤其是中、重度颅脑创伤后常见合并症或并发症之一。
大多数继发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部分病人外伤后立即出现。
临床表现为头胀痛、眩晕、恶心,严重时呕吐。
部分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等。
临床发现如果不经过及时的系统性治疗,部分病人,由其是中老年人会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
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TSDE病人,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同时给予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或腰大池置管释放脑脊液,以及采取高压氧疗等治疗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颅脑外伤后采取保守治疗的病人78例。
其中男 53 人,女 25 人。
年龄 38-89 岁,平均(56 ± 13)岁。
所有病人经过颅脑CT检查或者颅脑磁共振检查最终确诊有不同程度硬膜下积液,其中大部分病人初始影像学检查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逐渐转变成为创伤性硬膜下积液。
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27例进展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
观察组给予持续性腰大池引流,对照组给予钻孔式或经皮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是治疗进展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钻孔或经皮穿刺引流颅脑损伤【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202-01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H)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其发生率较高。
其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对积液少、症状轻、积液量不多可保守治疗,但对进展型积液多需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有①钻孔引流或经皮穿刺引流,但治疗效果较差,易复发;②开颅硬膜下积液清除及积液腔——腹腔分流术,但创伤较大,费用较高。
我院自2007.1——2012.1采用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治疗硬膜下积液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7.1——2012.1共收治进展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在16-74岁,平均年龄41.5.岁。
车祸伤25例,高处坠落伤2例。
1.2:治疗方法:27例随机分成2组,14例给予持续性腰大池引流。
L3、4或L4、5间隙穿刺,置硬膜外麻醉管或中心静脉穿刺管,置管深度10-12cm,外接一次性脑室引流袋,每天更换引流袋,限制引流量每日不超过200-300ml,引流7-10天后拔管。
拔管后对去骨瓣减压者给予适当加压包扎。
另外13例给予常规钻孔引流或经皮穿刺引流,对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引流后亦行适当加压包扎。
1.3:统计方法:均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