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沉淀滴定法
- 格式:ppt
- 大小:524.50 KB
- 文档页数:32
第7章 重量沉淀法和沉淀滴定法教学目的:1.熟悉难溶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掌握溶度积原理与溶解度的关系。
2.掌握溶度积规则,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沉淀的溶解、了解两种沉淀间的转化、分级沉淀。
3.熟悉pH 值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
4.了解沉淀反映中的速度问题。
五、掌握沉淀形成的理论,考虑平衡的影响,取得理想的沉淀,在分离和测定中应用。
教学重点:1.溶度积原理、溶度积规则。
2.pH 值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
3、溶解度的计算,如何取得可重现的沉淀。
教学难点:pH 值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沉淀形成的理论用经验公式解释,不能定量化。
溶度积原理7.1.1溶度积常数n MA( M aq + A (aq)n+-固)()[][]spK M A +-=-溶度积s=[M]=[A],s 2=[M][A]=K sp7.1.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相同点:都可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不同点:溶度积是必然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溶解度是指必然温度、压力下,必然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量,常常利用100克溶剂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表示。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结论:溶度积常数值只能用来估量和比较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大小。
溶度积越大,溶解度越大。
例1:室温下,AgCl的溶解度是×10-3g/L,求AgCl 的溶度积。
已知AgCl的摩尔质量为mol。
解:①把AgCl溶解度单位(g/L)换算成mol·L-1s=×10-3g/L÷mol=×510-mol·L-1②求K spAgCl(s) = Ag+ + Cl-饱和、平衡×510-10-×5K sp(AgCl)=[Ag+][Cl-]=×510-)2=×1010-答:AgCl的K sp为×1010-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1溶度积规则按照溶度积常数可以判断沉淀、溶解反映进行的方向。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及沉淀滴定法(4 学时)【本章重点】:1银量法的基本原理2.指示剂的使用条件与指示终点的方法3沉淀滴定法中的常用基准物质和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4沉淀滴定法测定无机卤化物,有机卤化物和有机碱氢卤酸盐的含量方法重量分析法一、选择题1 重量分析中,若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C)A. 表面吸附B. 吸留与包藏C. 混晶D. 后沉淀2 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晶形沉淀条件的是(B)A. 沉淀应在热溶液中进行B. 沉淀应在浓的溶液中进行C. 应在不断搅拌下慢慢滴加沉淀剂D. 沉淀应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3 在重量分析中对无定形沉淀洗涤时,洗涤液应选择(B)A. 冷水B. 热的电解质浓溶液C. 沉淀剂稀溶液D. 有机溶剂4 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无定形沉淀条件的是(D)A. 沉淀可在浓溶液中进行B. 沉淀应在不断搅拌下进行C. 沉淀在热溶液中进行D. 在沉淀后放置陈化5 若BaCl2中含有NaCl、KCl、CaCl2等杂质,用H2SO4沉淀Ba2+时,生成的BaSO4最易吸附的离子是(D)A. H+B. K+C. Na+D. Ca2+6 沉淀重量法中,称量形的摩尔质量越大,将使(D)A. 沉淀易于过滤洗涤B. 沉淀纯净C. 沉淀的溶解度减小D. 测定结果准确度高7 用BaSO4重量法测定Ba2+含量,若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 ( B )A. 沉淀中含有Fe3+等杂质 B 沉淀中包藏了BaCl2C 沉淀剂H2SO4在灼烧时挥发D 沉淀灼烧的时间不足二、填空题1 重量分析法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是①组成必须固定,且与化学式完全符合;②称量形式的性质要稳定;③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要大。
2 吸留共沉淀与表面吸附共沉淀的主要区别在于吸留发生在沉淀内部,吸附发生在沉淀表面。
3 陈化过程是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的过程,它的作用是①晶体完整化以及小晶粒溶解,大晶粒长大使沉淀变得更加纯净②将吸附、吸留或包藏在沉淀内部的杂质重新转移进入溶液,使沉淀纯度升高。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7– 1 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能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1) 生成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
(2) 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定量地进行。
(3) 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广的是生成难溶银盐的反应,如:Ag+ + Cl- =AgClAg+ + SCN-=AgSCN这种滴定方法称为“银量法”,可用于测定Cl-、Br-、I-、SCN-等离子。
根据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不同, 银量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摩尔法⒈原理:以测定Cl-为例,在中性溶液中,加入K2CrO4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Ag+ + Cl- =AgCl (白色)2Ag+ + CrO42- =Ag2CrO4 (砖红色)由于AgCl沉淀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沉淀的溶解度,所以在滴定过程中,首先生成AgCl沉淀,随着AgNO3标准溶液继续加入,AgCl沉淀不断生成,溶液中Cl- 浓度越来越小,Ag+浓度越来越大,直至[Ag +]2[ CrO 42-] > Ksp 时,便出现砖红色Ag 2CrO 4的沉淀,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显然,终点出现的早晚与溶液中CrO 42-的浓度大小有关。
若CrO 42- 的浓度过大,则终点提前出现,使分析结果偏低;若CrO 42-浓度过小,则终点推迟,使分析结果偏高。
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必须控制CrO 42-的浓度,适宜CrO 42-的浓度可以从理论上加以计算。
在计量点时,Cl -与Ag +恰好完全作用生成AgCl 沉淀,此时[Ag +] = [Cl -] =√Ksp (AgCl) = √1.56×10-10 = 1.25×10-5 mol/L若Ag 2CrO 4沉淀恰在计量点时生成,则[][]()L m o l Ag CrO Ag Ksp CrO /108.51025.1100.9,225122442---+⨯=⨯⨯==-2在实际滴定中,因为K 2CrO 4本身呈黄色,若接上面计算的CrO 42-浓度,颜色太深影响终点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