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综合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9.83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

1. 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它与平流层温度的铅直分布有什么关系?

2. 二氧化碳的日年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点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 为何气象学中将大气中含量并不太大的水汽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成分?

4.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

6. 根据气体的状态方程,说明当一块空气的温度比同高度上周围空气温度高或低时,这块空气在铅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7. 根据状态方程,比较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密度的差异。

第二章

1. 对A、B两灰体,在同样强度的辐射照射下,A升温快得多,问在移去外界辐射源后,哪一个降温快?若A、B都不是灰体,你的结论还成立吗?

2. 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大(约0.9),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率也很大(可达0.99),由此解释地面积雪时天气特别寒冷的原因。

3. 设灰体的吸收率为a,试推导其总辐射能力与温度的关系式(提示:将Kirchhoff定律与Stefan-Boltzmann定律结合起来考虑)。

4. 已知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地球表面温度平均约为300K,假定太阳表面为绝对黑体,地球表面为吸收率为0.9的灰体,试分别计算太阳和地球表面的总放射能力。

5.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6. 试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7. 根据可照时间计算公式分析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8. 当太阳赤纬为δ时,在地球上哪些区域分别出现极昼、极夜?

9. 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季节交替吗?可照时间还会变化吗?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如何变化呢?为什么?

10. 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植物一般原产于低纬度地区?

11. 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为什么?

12. 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108公里,太阳直径为1.392×106 公里,太阳常数为1367瓦?米-2,将太阳视为绝对黑体,忽略宇宙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试推算太阳表面辐射的辐射通量密度、总功率和有效温度。

13. 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

14. 根据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式,分析直接辐射的影响因素。

15. 计算武汉(30°N)和北京(40°N)冬至和夏至日晴天真太阳时10、12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透明系数p=0.8)。

16. 任一坡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Rsb坡=Rsc?am sinα(其中α为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试分别计算武汉冬至和夏至正午时,在坡度为30°的南坡和北坡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设透明系数p=0.8)。

17. 武汉夏至日测得正午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800瓦?米-2 ,设这一天天空晴朗,透明系数不变,试计算透明系数和下午16时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18. 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总辐射各受哪些因素影响?

19. 晴天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中光谱能量分布各随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为什么?(提示:根据分子散射规律解释)。

20.不同光谱成分的太阳辐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

21.地面辐射通量密度如何计算?它受什么因素影响?

22.何谓大气的"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温室效应"是增强还是减弱?为什么(不考虑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物的影响)?

23. 何谓地面有效辐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4. 为何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5. 何谓地面辐射差额?其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如何?

26. 解释名词:辐射、绝对黑体、灰体、太阳赤纬、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可照时间、光照时间、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太阳常数、大气透明系数、大气质量数、总辐射、大气逆辐射、温室效应、地面有效辐射、辐射差额。

第三章

1. 土壤的热容量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2. 何谓导热率?它表示什么意义?

3. 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如何变化?

4. 何谓导温率?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5. 土壤导温率随土壤湿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6. 表示温度周期性变化的特征量有哪些?如何计算?

7. 一天中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各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何最高温度一般不出现在正午?

8. 土中温度的变化特征是什么?为何年温不变层深度大于日温不变层深度?

9. 已知某地温度日较差为32℃,而10cm深处日较差为10.1℃,求日温不变层(日较差<0.1℃)的深度。如该地的地面温度年较差为40℃,求年温不变层深度。

10. 水体的热交换特性有哪些?这些特性对水温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11. 纬度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12. 何谓绝热变化?大气中在什么情况下的状态变化可看作绝热变化?

13. 为何气块作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为何饱和湿空气上升时降温比干空气慢?

14. 何谓温度的铅直梯度?它和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有什么不同?

15. 何谓逆温?在什么条件下可出现逆温?逆温在农业上有什么意义?

16. 何谓大气稳定度?如何判断大气的稳定度?

17. 试分析晴天条件下大气稳定度的日变化情况,由分析结果解释夏天雷阵雨常出现在午后的原因。

18. 已知500m、1000m和2000m高处的气温分别为12.0℃,8.0℃和2.0℃,试判断500m~1000m和1000m~2000m这两层空气的稳定度。

19. 某种植物从出苗到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是一定的,它在日均温恒为20℃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时间为100天,而在18℃时为125天。如果让这种植物在25℃条件下生长50天,然后转移至20℃的条件下栽培,问该植物从出苗到开花共需多少天?其生物学零度为多少?

20. 为什么对同一植物的同一发育期,积温也存在不稳定性?

21. 解释名词: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活动层、活动面、年较差、逆温、乱流、活动温度、有效积温、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

第四章

1. 试推导用水汽压计算露点温度的公式。

2. 简述各种湿度特征量的定义和表示的意义。

3. 总结归纳各种湿度特征量的换算方法。

4. 水分子数一定的空气块作绝热上升运动时,各湿度特征量如何变化?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