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6.53 MB
- 文档页数:50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一. 名词解释细胞信号转导(siginal transduction):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些列分子反应机制。
信号(signal):对植物来讲,环境就是刺激,就是信号。
配体(ligand):激素、病原因子等化学信号,称为配体。
受体(receptor):能够特异地识别并结合信号、在细胞内放大和传递信号的物质。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位于亚细胞组分如细胞核、内质网以及液泡膜上的受体。
跨膜信号转换(transmembrance transduction):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受体将信号传递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受体激酶: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类具有激酶性质的受体。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将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
级联反应(cascade):在连锁的酶促反应中,前一反应的产物是后一反应的催化剂,每进行一次修饰反应,就使调节信号产生一次放大作用。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PK):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
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能引起胞内信号的胞间信号和环境刺激,亦称为初级信使。
蛋白质磷酸化作用(protein phosphorylation):是指由蛋白激酶催化把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的过程。
双信使系统(double messenger system):胞外刺激使PIP2转化为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引发IP3/Ca2+和DAG/PKC两条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内沿两个方向传递,这样的信号系统称之为双信使系统。
二. 缩写符号HK:组氨酸激酶RR:应答调控蛋白RLK:类受体蛋白激酶CaM:钙调蛋白CDPK:钙依赖型蛋白激酶PIP2: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4-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LC:磷脂酶C IP3:三磷酸肌醇DAG:二酰甘油PKC:蛋白激酶C PK:蛋白激酶PP:蛋白磷酸酶三. 简答题1. 细胞接收胞外信号进行信号转导的步骤。
1信号转导:受体细胞通过受体接收胞外信号,将胞外信号转变为胞内信号,并经一系列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传导和放大,控制相关基因表达和引起特定的生理生化反应,这种从细胞受体感受胞外信号,到引起特定生理生化反应的一系列信号转换过程和反应机制称为信号转导。
2化学信号:指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到作用部位引起生理生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3物理信号:指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信息作用的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等物理性因子。
4第二信使:是指细胞感受胞外环境信号和胞间信号后产生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胞内信号分子,都是小分子物质。
植物中的第二信使主要有cAMP、钙离子、NO、DAG和IP3等。
5受体:存在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能感受信号或与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并引起特定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大分子。
6细胞表面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也称膜受体。
通常由与配基相互作用的细胞外结构域、将受体固定在细胞膜上的跨膜结构域和起传递信号作用的胞内结构域3部分组成。
细胞表面受体通常是跨膜蛋白质,大多数信号分子不能过膜,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跨膜信号转换将胞外信号传至胞内。
7细胞内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质中或亚细胞组分(细胞核、液泡膜等)上的受体。
胞内受体识别和结合的是能够穿过细胞质膜的信号分子。
8配基:指与受体特异结合的化学信号分子。
9钙指纹:指能被细胞识别的、由某种刺激产生的、具有特异性时空变化的钙信息。
10G蛋白:是细胞内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G蛋白主要有小G蛋白和异三聚体G蛋白,其中三聚体G蛋白由β、α、ϒ3个不同亚基构成。
11双信使系统:指肌醇磷脂信号系统。
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以G蛋白为中介,由质膜中的磷脂酶C水解肌醇磷脂,产生两个胞内信号分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脂酰甘油(DAG),分别激活两个信号传递途径:IP3-Ca2+和DAG-PKC途径,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称为双信号系统。
12激发子:指由病原体产生,并能够激发或诱导植物寄主产生防御反应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