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由潇洒江湖走向正义公堂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侠义公案小说的平民文学色彩摘要:清代中后期,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形成了侠义公案小说。
这类小说是在民间艺人说唱底本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是一种平民消闲文学。
本文试就侠义公案小说中侠客形象世俗化、清官形象人性化、侠客与清官结盟三个方面揭示其所具有的平民文学色彩。
关键词:侠义公案小说;侠客;清官中国的侠义、公案小说,原分两途。
至清代中后期,大约从嘉庆年间一直到20世纪初,小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
以《施公案》、《三侠五义》为代表,一种新的小说创作模式出现,形成了章回体的长篇侠义公案小说,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风靡一时。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一般都先有故事在民间流传,经过评话家的效衍、戏曲家的剪裁,不断添枝加叶,充实内容,最后在民间艺人说唱底本的基础上,进行记录、改编,才整理成书的。
问世最早的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就是在说唱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
清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二笔》记载到:“少时即闻乡里父老言施世纶为清官。
人都后则闻院曲盲词,有演唱其政绩者。
盖由小说中刻有《施公案》一书,比公为宋之包孝肃、明之海忠介,故俗口流传,至今不泯也。
……公平生摇力在‘不侮鳃寡,不畏强御’二语。
盖二百年茅檐妇孺之口,不尽无凭也。
”鲁迅先生对侠义公案小说的成书过程也有所论述:“《三侠五义》及其续书,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儿女英雄传》亦然。
郭广瑞序《永庆升平》云,‘余少游四海,尝听评词演《永庆升平》一书,……国初以来,有此实事流传。
咸丰年间有姜振名先生,乃评谈今古之人,尝演说此书,未能有人刊刻,传流于世。
余长听哈辅源先生演说,熟记在心,闲暇之时,录成四卷。
……’《小五义》序亦谓与《三侠五义》皆石玉昆原稿,得之其徒,则石玉昆殆亦威丰时说话人,与姜振名各专一种故事。
文康习闻说书,拟其口吻,于是《儿女英雄传》遂亦特有‘演说’流风。
”⑴这些都说明大多数侠义公案小说与说唱艺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侠义公案小说基本知识及代表作简析一)名称:它是近代初期兴起的一种重要小说类型,为中国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的合流,代表作是《三侠五义》、《小五义》等。
二)侠义公案小说的基本趋向近代前期小说的发展,承受着文化专制政策与商业媚俗倾向的双重负荷。
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是这一时期小说中的突出现象。
1.从以武犯禁到皈依皇权,将侠客与清官统而为一,将其纳入封建法权的运行机制之中。
2.江湖义气被恋主情结所取代。
侠客精神中重然诺、轻生死、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的江湖义气趋于淡化,而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则趋于强化,发展成为失落自我的恋主情结。
3.从绝情泯欲到儿女英雄。
古侠客大都摈弃女色,此文类开其后武侠而兼言情小说的风气。
三)其演变轨迹1.侠义小说:《荡寇志》《儿女英雄传》2.公案小说:《彭公案》《龙图耳录》3.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4.分化:①侦探小说《霍桑探案》②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荡寇志》1.写作意图: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2.思想内容:●官逼民反→忠君保皇●英雄悲剧→罪有应得●对人物形象的非简单化歪曲3.近代色彩的军事武器:奔雷车→ 坦克沉螺舟→ 潜水艇飞天神雷→ 火箭炮火鸦→ 手榴弹4.艺术特色:1)继承《水浒传》的艺术手法而又有所创新。
鲁迅语:书中造事行文,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
★宋朝→晚清★结局:《水浒传》=接受招安《后水浒传》(陈忱)=海外乌托邦《荡寇志》=斩草除根★骇人的颠覆力量、强大的结拜义气、全然的反叛皇权★战阵的精彩描写。
2)语言流利精炼、富有节奏感,使用口语、俗语等3)描写的真实感和生动性《儿女英雄传》一、作品分析一)仿效《红楼梦》《红》抒情追忆,潜含着人生无常的反思。
《儿》对现世荣耀之礼赞,信仰否极泰来的古训。
二)世俗生活的两种理想1. 儿女柔情+英雄侠义2. 道德规范升华为想象的统一。
“互补的对立”——相互转换三)女侠的雌伏1.想象的两极快意恩仇的侠女——温柔恭顺的贤妻①能仁寺杀凶—侠义豪情②“金玉”对话—彻悟婚缘2.“蜕变”过程①“英雄” “儿女”之义——美德与行动的源泉②道德真谛的获得——内心煎熬与虔诚修炼③“女性”的现身说法——如何改头换面、再造新我④“侠”之对应——“女性”革命者3.微妙的叙事线索女侠是建构新女性的第一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新红学的代表人物是( )A. 王国维B. 胡适C. 王梦阮D. 蔡元培2. 奠定洪昇的文学大家地位的作品是( )A.《长生殿》B.《四婵娟》C. 诗歌D. 散文3. 王安石的文论主张是( )A. 强调艺术功能B. 强调社会功能与艺术功能的统一C. 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与社会效果D. 强调艺术想象4.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风格是( )A. 高古B. 婉秀C. 清隽D. 雄奇5. 王沂孙词的风格特点是( )A. 清新拔俗B. 骚雅冲淡C. 清空骚雅D. 沈博艳丽6. 下列作家属于明代“前七子”的是( )A. 唐寅B. 王廷相C. 李东阳D. 文徵明7. 清代《水浒传》续书中写宋江、卢俊义等梁山英雄是天上星宿,下界转生为杨么、王摩等洞庭英雄故事的是( )A.《水浒传》B.《水浒后传》C.《后水浒传》D.《荡寇志》8. 李渔是清初戏剧( )的代表作家。
A. 苏州派B. 文人派C. 形式派D. 传奇派9.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一词的风格是( )A. 婉约蕴藉B. 清秀淡逸C. 古雅峭拔D. 豪爽旷放10.《张生煮海》的作者是( )A. 高文秀B. 纪君祥C. 李好古D. 尚仲贤11.下列作家中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并代表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是( )A. 吴伟业B. 李玉C. 李渔D. 洪12.王安石的文论主张是( )A. 强调艺术功能B. 强调社会功能与艺术功能的统一C. 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与社会效果D. 强调艺术想象13. 宋初继柳开之后专力做古文的作家是( )A. 柳开B. 田锡C. 穆修D. 王禹14.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 欧阳修B. 苏轼C. 曾巩D. 梅尧臣15. 下列作品属于韩小窗子弟书作品的是( )A.《得钞傲妻》B.《秦王演义》C.《呼家将》D.《三国志》16. 山谷词的两种风格之一是( )A. 清丽圆转B. 婉媚豪放C. 古雅峭拔D. 清秀淡逸17. 下列诗人是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一的是( )A. 苏轼B. 黄庭坚C. 杜甫D. 欧阳修18. 徐渭的杂剧名作是( )A.《牡丹品》B.《四声猿》C.《中山狼》 D《杜甫游春》19. 宋初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 )A. 杨亿B. 刘筠C. 钱惟演D. 王禹20. 下列清代小说中反映家庭生活小说的代表作是( )A.《灯下缘》B.《梧桐影》C.《好逑传》D.《醒世姻缘传》21. 奠定吴敬梓文学大师地位的是( )A. 创作《儒林外史》B. 诗歌创作C. 散文与词的创作D. 经、史著述22. 下列小说属于叙写未来小说的是( )A.《乌托邦游记》 B《未来世界》 C.《女娲石》 D.新鼠史》23. 柳永对宋词发展最具贡献的方面之一是创作了大量的( )A. 小令B. 慢词C. 豪放词D. 雅词24. 影响陈与义前期诗歌创作的( )A. 苏轼B. 黄庭坚、陈师道C. 杜甫D. 欧阳修25. 在范成大的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是()A. 山水诗B. 田园诗C. 艳情诗D. 感怀诗26. 就诗歌的体裁而言,吴伟业的“梅村体”指的是()A. 五言律诗B. 七言律诗C. 五七言绝句D. 七言歌行27. 下列文人雅号中,属于苏轼的雅号是( )A. 六一居士B. 淮海居士C. 后山居士D. 东坡居士28.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属于( )A. 前七子B. 后七子C. 吴中四杰D. 吴中四才子29.《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 )A. 歌颂仁政B. 讴歌贤才C. 拥刘反曹D. 歌颂统一30. 明代长篇小说《杌闲评》是( )A. 历史演义B. 英雄传奇C. 神魔小说D. 世情小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练习一、选择题1.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这一时期的传世之作有()A. 《长生殿》《桃花扇》B. 《长生殿》《牡丹亭》C. 《红楼梦》《桃花扇》D. 《牡丹亭》《长生殿》2.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 都运用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B. 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C. 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D. 都具有反封建思想3.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面貌。
下列明清时期的小说,描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历史命运的是()A. 《水浒传》B. 《三国演义》C. 《西游记》D. 《红楼梦》4.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的著名小说家是()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5.“它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被誉为‘国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材料中的“它”是()A. 《红楼梦》B. 京剧C. 昆剧D. 《本草纲目》6.明清时期,城市居民的主要娱乐活动是()A. 看小说B. 观赏戏曲C. 书法创作D. 绘画7.京剧中脸谱与人物形象息息相关,如关羽红脸,代表仗义忠心。
舞台上的曹操经常被描绘成奸猾狡诈而生性多疑,因此判断,曹操的脸谱颜色应该是()A. 白色B. 黄色C. 黑色D. 绿色8.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再现瑰丽的爱情传奇,令人耳目一新。
《牡丹亭》的作者是()A. 汤显祖B. 罗贯中C. 董其昌D. 郑板桥9.明清时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的高涨,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用的戏曲班社被外人称为“徽班”,由此可见戏曲发展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相关()A. 皇帝的扶持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艺术家创新和改进D. 民间艺人口口相传10.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检测卷及答案部编版1.清朝中后期,形成了一种以京胡为主要演奏乐器,伴以管乐和打击乐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是A.宋词B.元曲C.京剧D.明清小说2.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3.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形式的小说蓬勃发展,它是清代小说中艺术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该小说应是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4.曲艺是中华民族“说唱艺术”的统称。
河南马街书会是一个“民间曲艺界的行当会”,以河南坠子、三弦书、大鼓书为主,兼有评书、琴书、渔鼓、道情、清音、快板等。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各地说唱艺人,负鼓携琴在这里展演。
材料体现了A.中华曲艺种类多样B.曲艺文化起源于河南C.中华曲艺在传承中创新D.曲艺文化得到全面普及5.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涌现的代表作品是①《西厢记》②《牡丹亭》③《长生殿》④《桃花扇》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清朝统治者一方面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图书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
这说明清朝A.保存古代典籍B.实行文化专制C.重视发展教育D.重视发展科举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8.自秦汉以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创作各领风骚。
《明清小说史》练习测试题库一、翻译解释1、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着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一代文人有厄!”(《儒林外史》)2、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
(《聊斋志异·王子安》)3、小说家合从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
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新论》)4、“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外物》)二、填空1、《五色石》《八洞天》改造社会的精神与先秦神话()有关。
2、《三国演义》最著名的评点家是()。
3、《三国演义》中的“斩华雄”在史实中本是()所为。
4、《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
5、“小说”的概念最早出在()。
6、《红楼梦》中投井而死的丫头是()。
7、《金瓶梅》中的帮闲典型是()。
8、《西游记》中猪八戒最后的佛号是()。
9、“圣手书生”是()的绰号。
10、《老残游记》的作者是()。
11、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12、《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蒋干、曹操和()13、产生于清初的()是中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
14、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继承六朝志怪与()的传统,又有所创造发展。
15、《红楼梦》前()回为曹雪芹著,后四十回现在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16、()是我国最早发现并认定甲骨文价值的学者。
17、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
1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是在著名的文言小说《负情侬传》的基础上改编的。
19、长篇小说由历时态群体创作向作家独立创作转变的里程碑是()。
20、()(作品名)是第一人称在白话文学里的初试啼声。
21、小说的渊源当溯源到()22、()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说。
23、产生于清初的()是中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
24、()小说完整地叙写了一次农民起义的全过程。
25、赛金花是()(作品名)中的主要人物。
26、小说《婴宁》出自()27、《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28、黑妞、白妞是()笔下的人物。
关于《九义人》小说最后的结局《九义人》小说最后的结局从小说的结局来看,在王妃的授意之下吴廉死在了牢里。
中间的保护伞问题也没解决,他强奸的事儿也没有真的被审判。
这里面非常精彩的部分就是,王妃知道吴廉做的事儿,但她没阻挠也不是为了保护吴廉,只是想知道那些官员有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绣坊主吴廉性骚扰学徒,孟宛和蔺如兰都是被性骚扰的对象,她们都是在手艺笨拙是被老师单独指导,自卑不敢反击,说服自己老师是真爱,最后老师很快换下一个目标时才发现是性骚扰。
一方面他们很痛苦,一方面顾念名节不敢反抗。
根据最后偷到的吴廉自己的记录,蔺如兰是23个受害者的倒数第二个,孟宛是最后一个。
蔺如兰撞破孟宛和吴廉后,醒悟自己是被强奸,状告无门后跳崖自杀,吴廉收手。
《九义人》定档什么时候播出古装悬疑剧《九义人》定档9.15腾讯独播,根据李薄茧同名小说改编,一共25集。
剧情主要讲述了绣女蔺如兰含冤自尽,蔺如兰状告绣楼主人吴廉,然而投告无门,最后只好自尽以证清白。
七年之后,跟如兰案件有着联系的9个人因缘分汇聚在一起,他们为了如兰开展了一次有计划的复仇故事。
九义人江湖聚首,他们来路迥异,有捕快,有扒手,有贵妇,有书生,有生意人,有出家人……他们和同一个少女或者渊源深厚,或者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却因为各种缘由和目的,汇聚在一起为她复仇。
孟宛卧薪尝胆七年,攒聚与如兰案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刘薪等“九义人”集结成复仇战队,谋定翻案,而当年少女被埋没于时光里的挣扎和奋战,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浮现出来……在这样的剧情设定下,剧情显得扑朔迷离,少女埋没的时光也让人很好奇,背后的真相将成为贯穿全剧的线索,让观众不由得期待起来。
《九义人》人物关系孟宛年龄跨度16-23岁七年隐深闺不敢渡忘川她是绣楼里清瘦寡言的寒门之女,也是后宅之中聪慧稳重的员外夫人。
曾经地因酗酒家暴的父亲、体弱自哀的母亲,被束缚在无望的命运之中;如今她为了昔日挚友,花费七年光景,筹谋出了一场天翻地覆之局蔺如兰 16岁小女初及猝天地浑不惧清秀灵动,心怀浪漫的邻家少女,眼神中却透着一股绝不服输的执拗。
武侠小说的出路陈平原金庸的成功,既是武侠小说的光荣,也给后来者提出巨大的挑战:武侠小说能否再往前走?文学史家以及金庸本人均承诺,大作家的出现,可以提升一个文学类型的品位。
这自然没错,可还必须添上一句:能否继续发展,取决于文类的潜力及预留空间的大小。
从《三侠五义》到《笑傲江湖》,一百多年间,武侠小说迅速走向成熟。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侠义小说之在清,正接宋人话本正脉,固平民文学之历七百余年而再兴者也。
惟后来仅有拟作及续书,且多溢恶,而此道又衰落。
”金庸等人的崛起,又使得此“宋人话本正脉”再度接续,且大有发展余地。
或许,21世纪武侠小说的出路,取决于新文学家的介入(取其创作态度的认真与标新立异的主动),以及传统游侠诗文境界的吸取(注重精神与气质,而不只是打斗厮杀)。
某种意义上,金庸已经这么做了。
但我以为,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些。
毕竟,对于史家与文人来说,游侠精神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充满诱惑力的“永恒的话题”。
“一箫一剑平生意”(龚自珍诗),千古文人之侠客梦,并不完全认同于某一具体的人物或事件。
游侠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精神,之所以活跃在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笔下,因其容易成为驰骋想象、寄托忧愤的对象。
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作家,对于游侠精神,会有截然不同的诠释,但这并不妨碍“游侠”对于中国文人的巨大感召力。
只要“江湖”还在,“侠”就会存在,也就还会有许许多多关于侠的故事,也就还会有讲故事的人。
26. 材料引用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表述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材料对金庸武侠有哪些评价?请分条概括。
【文献号】1-968【原文出处】通俗文学评论【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199804【原刊页号】67~72【分类号】J2【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199903【标题】清代公案侠义小说与清代中后期大众文化心理【作者】苗怀明【作者简介】苗怀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100875【正文】一个小说流派的产生与繁盛,决不仅仅是一个孤零零的文学现象,它应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个新的小说流派何以在特定的时代出现,这既是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更是特定时代各种文化因素有机融合作用的结果。
从根本上说,它契合了特定时代读者大众的文化心理,反映了他们的观念和愿望,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其中包括思想观念、文学意识、审美趣味、接受心理等。
正如王国维所讲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注: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在清代中后期的产生与繁荣,既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大众文化心理的影响与制约的结果,也是其具体表现,恰如鲁迅先生所讲的“为市井细民写心”,“正接宋人话本正脉,固平民文学之历七百余年而再兴者也”。
(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七篇《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它在当时广大市井细民中的传播与影响,远远超过其它流派的小说。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清代公案侠义小说是透视清代中后期广大民众心态的一个窗口,由此可见积淀于民族心理深层的东西在特定时代的演变和体现。
(一)清代公案侠义小说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现了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让清官和侠客结盟,联手惩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江湖盗匪。
尽管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广大民众中形成了较为广泛的清官崇拜和侠客崇拜意识,但从社会现实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来看,清官与侠客始终处于对立状态,清代公案侠义小说以文学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和解和结盟,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元明清文学试题(一)一、填空1、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____折。
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_____。
4、睢景臣《高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
这是指仪仗队中的___________旗。
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____________编的《警世通言》。
6、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南冠”意为__________。
7、《圆圆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8、《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__________派的开创者。
二、选择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张可久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
A.唐宋派B.竟陵派C.公安派D.茶陵诗派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着( )。
A.《词综》B.《闲情偶寄》C.《剧说》D.《花部农谈》4、在清代词坛上,( )的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
A.朱彝尊B.陈子龙C.纳兰性德D.陈维菘5.《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 )A.关汉卿B.王实甫C.董解元D.马致远6.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 )A.传奇B.南戏C.杂剧D.院本7.《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 )A.宋代人B.元代人C.明代人D.清代人8.以骈体文着称的清代作家是( )A.袁枚B.张岱C.陈子龙D.汪中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 )A.九王B.郡司C.城隍D.冥王10.《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A.秋瑾B.龚自珍C.梁启超D.张维屏三、名词解释。
1散曲2.前七子五、赏析1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分析本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2就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谈谈你对作者创作情况的了解和认识不伏老(南吕·一枝花)关汉卿[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第21课明清的文化艺术一、单项选择题1.以一对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衰亡史的描写,来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小说是()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牡丹亭》 D.《红楼梦》2.我们经常看的、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题材的电视剧,你知道它是根据哪部古典小说改编的吗()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3.清朝时期,由曹雪芹创作的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是()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4.被称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的文学作品是()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水浒传》5.关于《西游记》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成书于元末明初 B.一部长篇神话小说C.作者吴承恩 D.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英雄形象6.《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
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A.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悲剧 B.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C.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崩溃的必然性 D.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7.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句话说明了()A.诗歌不再重要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应该去读一读C.读《红楼梦》是很时尚的D.中国所有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8.“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读到()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9.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是()A.吕剧 B.京剧 C.越剧 D.豫剧10.清代著名的画家是()A.“扬州八怪” B.徐渭 C.张择端 D.吴道子11.在古代的书法家中,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誉的是()A.汤显祖 B.赵孟颗 C.董其昌 D.徐渭二、材料分析题1.识读下图,请回答:(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两部作品中的内容?作者分别是谁?(2)针对图一中的主人公,作者歌颂了一种什么精神?(3)针对图二的著作,作者描写了哪两个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4)这两部著作共同反映了什么时代什么体裁的作品?同一时期同一体裁的作品还有哪些?2.识读下图,请回答:(1)图一、图二的名称及作者分别是谁?(2)图一的作者是哪朝人?他最擅长什么绘画技法?(3)图二的作者是哪朝人?他最擅长画什么?他和当时另外七名画家一起被称为什么?(4)两人在技法上有何关系?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2024年海南省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大学语文预测试题一、单选题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的“镜”是______用法。
A.名词作状语B.使动C.名词作动词D.意动2、明代以袁宏道为领袖的文学流派是______。
A.临川派B.桐城派C.吴江派D.公安派3、下列属于小说《断魂枪》中的人物是______。
A.沙子龙B.闰土C.翠翠D.阿Q4、下列属于语录体的是______A.《老子》B.《孟子》C.《左传》D.《论语》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并确立了后世正史典范的著作是______。
A.《左传》B.《史记》C.《战国策》D.《尚书》6、散文《故乡的野菜》体现出周作人的创作风格是______。
A.奔放飘逸B.清新婉丽C.平淡自然D.愤世嫉俗7、李斯《谏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的“业”意思是______ A.功业B.使……成就功业C.使……拥有产业D.产业8、《我与地坛》通过象征、类比等艺术手法展现了母亲对“我”深沉而真挚的______ A.父爱B.母爱C.友爱D.情爱9、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歌《短歌行》的作者是______。
A.阮籍B.曹操C.李贺D.王昌龄10、钱钟书的小说______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A.《写在人生边上》B.《围城》C.《猫》D.《人·兽·鬼》11、最富有“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是______A.《铸剑》B.《伤逝》C.《在酒楼上》D.《狂人日记》12、下列关于《西厢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作者是关汉卿B.演绎了崔莺莺、张生冲破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制度,追求婚姻自由的爱情故事C.选自“四书五经”D.崔莺莺的爱情观是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13、古人常把司马迁和______并列,简称“马班”或“班马”。
A.班彪B.班固C.班超D.班婕好14、《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人物是______A.刘备B.周瑜C.诸葛亮D.孙权15、诸子百家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______学派。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是在()A.唐代B.宋代C.元代D.清代2.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C.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3.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A.《三国志通俗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4.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拥有一套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
以下哪一组内容搭配是错误的()A.《西游记》—大闹天宫B.《三国志通俗演义》—三顾茅庐C.《水浒传》—武松打虎D.《西厢记》—黛玉葬花5.[2019·柳州市七年级期末质量抽测]之所以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因为它()A.篇幅很长,共120回B.贴近生活,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C.思想性强,艺术性高D.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人物达700多人6.昆曲是我国一种影响较大的剧种,以下作品中不属于昆曲剧目的是()A.《牡丹亭》B.《长生殿》C.《窦娥冤》D.《桃花扇》7.下图所示的剧种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之大全。
该剧种形成于()A.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8.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它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它”指()A.《三国志通俗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9.2010 年,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明清小说史》作业参考答案一. 单选1. C2. A3. B4. D5. B6. C7. D8. B9. B 10. A11. C 12. A 13. C 14. D 15. A 16. C 17. A 18. B 19. A 20. B21. C 22. B 23. C 24. B二. 多选1. BCD2. ACDE3. BC4. AE5. BDE6. AB7. ACD 8. BCD 9. AB 10. ACE 11. CDE 12. ABE三. 填空1. 大业拾遗记2. 三国演义、金瓶梅、儒林外史3. 铁叫子4.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5. 清平山堂话本6. 曹操7.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8. 今古奇观 9. 谐铎10. 应伯爵 11. 拟话本小说 12. 凌濛初、文康 13. 程伟元、高鹗14. 关汉卿 15.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 16. 周进四. 解释说明1. 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产生于元明之交时。
因讲史等内容较复杂的故事一次讲说不完,需多次连讲,所以形成章回小说分章叙事,分回标目的特点。
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具有雏形。
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往往在每章回后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也是长篇说话留下的痕迹。
2. 草船借箭:《三国演义》故事。
曹操兴兵伐吴,诸葛亮奉刘备命前去游说吴主孙权抗曹。
东吴统帅周瑜令诸葛亮限期造箭十万枝,完不成则以军法论罪。
诸葛亮在多条小船上扎满草人,乘夜色诱曹军射箭。
天明圆满交差。
表现了诸葛亮智慧超卓和周渝的嫉贤妒能。
3. 谴责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这个概念,指中国晚清时的一种小说。
戊戌变法失败后出现。
主题是暴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抨击腐败的政治。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虽然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要求,但是对当时的清王朝存在着幻想,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意识。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答案见后)一、选择题1. 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2.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反映出()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3.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A.《三国演义》和秦腔 B.《水浒传》和昆曲C.《红楼梦》和京剧D.《西游记》和汉调4.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者进入成熟阶段。
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5. 为了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我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如右图)。
邮票中曹雪芹身边放置的书稿最有可能是()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西游记》6.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①《农政全书》--徐光启②《天工开物》--宋应星③《三国演义》--罗贯中④《水浒传》--施耐庵⑤《红楼梦》--董其昌⑥《西游记》--吴承恩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7. 明清时期,成为广大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的是()A.小说创作B.书法鉴赏C.戏剧表演D.名画收藏8. 右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A.《红楼梦》B.《水浒传》C.《西游记》D.《三国演义》9. 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句话说明了()A.诗歌不再重要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应该去读一读C.读《红楼梦》是很时尚D.中国所有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10. 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中国的国粹。
由潇洒江湖走向
从《水浒传》到《施公案》看明清小说侠士自我价值定位摘要:侠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承传和嬗变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侠文学是以侠客义士为主角,以歌颂侠义精神为主旨的文学作品。
到了明清封建社会晚期时,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要转折,侠士的自我价值定位也发生转变。
侠由战国的刺客、汉以后的游侠豪侠,发展到明代的“忠义侠”清代的“官侠”。
本文旨在浅析明清侠士的自我价值定位的流变。
关键词:《水浒传》《施公案》侠士自我价值
“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他给侠下了这样的定义:“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所谓“以武犯禁”,就是说,用江湖侠义的自由行为去犯朝堂次序所禁止的行为,已达到反抗的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侠的特征是自由潇洒,无所禁忌。
但是,这是侠最初的精神表现。
我们知道,武侠小说发展到明清时,虽已然形成了一个高潮,《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的替天行道,扶危济困的壮举,《施公案》中的黄天霸效力清官施士伦,建功立业,为民伸冤。
《三侠五义》中的展昭和白玉堂等,个个侠义,个个有了不得的本领。
可是这些武侠小说里的侠士们开始被封建次序的条条框框羁绊住了。
在江湖潇洒自在的侠士们,开始投身官场,由信奉道家的“出世”,到接受儒家的“积极入世”。
侠士的定位由游侠向忠义侠、官侠转变。
自《水浒传》诞生以来,“侠义小说中形成了一个以描写民间英雄传奇故事为主的系统,读者(或听众)喜欢这些行走江湖的英雄人物。
但随着社会的变化,故事的反抗成分越来越少,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受正统道德观念以至官方力量的支配。
”自《水浒》的招安而下,侠终于变成了皇家的工具和鹰犬。
不再是“以武犯禁”,而是“以武效忠”了。
而到了清代的《施公案》,极写绿林好汉黄天霸等效力清官施士伦,建功立业的故事,小说将侠义与公案融为一体。
《三侠五义》里的侠义之士原是横行江湖的豪杰,过着无拘无束、放浪形骸的生活,后为包公的忠义所感化,成为包拯效忠朝廷、替民除邪的股肱。
武侠小说由《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唐传奇《虬髯客传》发展而来,到明代的《水浒传》把侠推向了现实人生,使他们从仙山“下凡”到人间,,更重要是,《水浒传》开始了“任侠”向“忠义侠”的转变。
在早期的侠文化中,侠的文化人格独立较强,是封建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他们有高度自由的精神。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上山之前,多半是一方豪侠,他们向往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追求的二十不受任何人的“鸟气”、随心所欲的境界,他们“不怕官司不怕天”,无拘无束,任情任性。
比如,《水浒传》中的武松的豪侠自由之气就集中体现在一系列的复仇报恩行动中。
他公开宣称:“我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也不怕!”他的胞兄武大郎被西门庆、潘金莲谋杀,在告状无门的情况下,他强邀四邻前来赴宴,当众审问潘金莲与王婆,取得了真实口供,手刃潘金莲,杀死西门庆,用两人之头祭奠武大亡灵,然后带着人证、物证到官府自首。
为了报答旋恩的照应和优待,他醉打蒋门神,为施恩夺回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酒店。
蒋门神勾结张都监、张团练等人,设计栽赃陷害武松,他又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死张都监、张团练等人,并蘸血在墙上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几个大字。
这时,他们的人格是独立的,精神是自由的,具有侠最可贵的气质。
梁山好汉的命运和价值定位的转折点是招安。
在侠的潜意思里,自由是最可贵的东西。
而招安无疑就是给自由的精神套上条条框框,接受儒家的忠义说。
所以梁山上侠气最重的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强烈反对招安。
无奈,在上山之后,他们已经习惯服从宋江,也不知不觉地受到宋江思想的影响。
当宋江质问武松时:“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武松还能怎样,无言以对吧。
最初的豪
侠,走上了忠君报国的路子,然而接受招安之后,却历经朝廷的变脸,最后对庙堂灰心,遁入空门。
总之,这样的过程和结局反映了明代忠义武侠小说总的侠士自我价值定位对古代侠义思想的反拨和背离。
一方面,在侠客的自由精神上加上“忠”的加锁,是侠客的行为变得中规中矩,形象变得黯淡,独立人格丧失:另一方面,历史趋势使然,封建统治秩序的日益加深,主流意识对侠义思想的冲击,使得侠士的自我价值定位不得不与之变化,而变化的结果,在《水浒传》中则是一出震撼人心的悲剧。
到了清代,侠士官化依然成为主流,“侠客投靠清官”这一情节模式,在《水浒传》里已初露端倪,经过后世英雄传奇的培植,到清代侠义小说便是水到渠成了。
清代的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
清代的侠士与前代的侠士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是,《水浒传》中的英雄们被逼上梁山后又主动下山作了朝廷的御林军,他们虽对朝廷以“忠义”为原则,但行动的侧重点在于对社会不公正秩序的反抗,由于这种模棱两可的选择,注定了这些英雄们必然遭受被朝廷加害的悲剧命运:《三侠五义》中的人物,生活中也有无伤大雅的越规,但这些义侠的主要活动是实现对朝廷的“忠义”,并以为某一大僚所驱谴为牛事,他们自觉充当皇家卫士,自觉维护王法朝纲,结局当然是封官加爵,皆大欢喜。
由独行侠到皇家卫士,侠士们的自我价值定位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侠士们的追随清官除恶霸擒奸党,说是“义士”也好,说是“奴才”也好,其实都是如黄天霸在皇上面前所供认的:“看破绿林无好”(《施公案》174回)。
就为了“久后挣个功名,轰轰烈烈”(同上,113回),本来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得不尽量委屈自己,昧着良心,充当鹰犬。
黄天霸镖伤同盟,开始也曾负疚伤心,可自觉“为施公难以顾义,不免从今江湖落骂之名”(同上,65回)。
与江湖朋友如此“断义绝交”,与其说为“忠孝节义”,不如说为个人前程。
由于政治上受到的高压,义侠们不得不折腰,走向异化,这是义侠变异的外因,而内因应该是主要的,那就是清代的侠客义士们有强烈的功名利禄欲望,他们殷切希望从军从宫立功,得到顶戴,荣耀门庭,这与先秦两汉义侠然物外,不计名利有天壤之别。
侠义公案小说展示了上自宫廷朝堂、下至市井乡野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暴露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和现实意义。
“但侠义公案小说又不断宣扬‘有道明君,天降良臣’,鼓吹忠于朝廷、效命官府,体现了社会中下层对清王朝的统治既有不满和怀疑、又仍然抱有一线希望的一种复杂心态。
”(58)先前小说中的造反者这时成为统治者的奴才,侠官对抗的故事模式成为侠官合作的故事模式,
广大民众在心理上渴望侠士们锄奸惩恶,抱打不平,但又希望避免出现侠士“草管人命”的现象,于是侠义公案小说为侠士设计了一个集官与侠于一体的身份。
侠士既可以继续行侠仗义,但不能再象汉唐侠士那样蔑视法律。
官侠们那种遵纪守法的行径实际上已经不再适合一个江湖侠士的身份,但他们虽然少一份“杀人不眨眼”的豪气,却避免了过多地伤及无辜的性命。
侠义公案小说中的侠士服膺于清官之下,不再只逞血气之勇。
侠士们的原始盲动力量在清官所代表的清明道德、理性精神和法制精神的控制、导引下,敛才就范。
行侠,从此少了一份血腥,而表现为一种理性行为。
当然,不论是明代武侠的“侠与儒”的融合,还是清代武侠的“侠与法”的合流,他毕竟是社会特殊时期的产物,适应了社会和民众心理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时期民众不同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评判标准,但其传统侠义精神的缺失,侠客人格独立性的弱化,使得其中的侠客扣上“清官家奴”的帽子而遭到世人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