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手工剪纸欣赏
- 格式:pdf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38
陕西剪纸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曾语晴;周捷【摘要】以陕西剪纸艺术为研究对象,围绕陕西民间剪纸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文化内涵,对陕西剪纸艺术的起源、图案造型、民俗文化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陕西传统民间剪纸纹样造型特点、寓意、工艺手法的了解归纳、分析和整理,提炼出传统民间剪纸纹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并进一步研究将陕西剪纸纹样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从表现形式、纹样多样性、视觉传达3个方面讨论其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期刊名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6)003【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陕西剪纸纹样;图案造型;艺术风格;服装设计【作者】曾语晴;周捷【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服装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服装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3.5剪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一种精巧的手工艺术,作为一种雕镂剔刻艺术,它给人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被世人所喜爱。
从古至今,剪纸艺术具有多变的设计造型,蕴含着丰富的设计思想,是很多设计师们的灵感之源。
陕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魅力及艺术价值。
本文以陕西剪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陕西民间剪纸纹样的造型特点、文化内涵及其艺术风格的综合研究分析,进行再创新设计,并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其更好的应用到服装设计中。
剪纸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素材元素多来自于民间戏曲故事、喜庆节日、动植物类等,民间气息浓厚,故深受大家喜爱。
到了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他工艺方面。
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更加成熟,已经走向鼎盛时期。
百姓家门窗上的花饰、灯笼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纹样等大多都是通过剪纸这一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民间剪纸艺术的运用更加广泛了。
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八百里秦川,分陕南、陕北、关中地区,剪纸的分布以陕北的定边、榆林、延安,关中的富平、三原,陕南的汉中附近等地较为丰富。
浅析陕西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作者:王江涛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5期摘要: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地域性非常明显,人民群众基础广泛,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的艺术形态之一,它来自于百姓的生活的真实体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文章主要讲述民间剪纸的传统文化意义,以及它产生的背景,剪纸的应用、造型形式和美学意义,详细分析陕西汉代时期民间剪纸的艺术特征及其民间剪纸设计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陕西;民间艺术;剪纸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165-01一、陕西民间剪纸的产生陕西民间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黄帝时期,即使那时候纸张还没有发明,但是祖先们已经会用简单载体来装点生活,美化生活,来表现农村当时生活的发展现状,例如在树皮、树叶、布、皮、革等材料上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
从黄陵桥山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简单的图案,和用兽皮、树叶制作的衣物上就可以得到证明,那个时期已经有了原始的组合图案。
剪纸最早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那个时期的剪纸技术已经非常到位,到了清朝中期以后开始得到真正的繁荣。
汉代时期民间剪纸跟其它时期的剪纸一样也是多来源于庆祝节日、丰收、民间的戏曲故事、动植物等,既富有情趣而且又起到装饰作用,有着非常广泛的百姓基础,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剪纸就是一种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间的艺术,与百姓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添色彩、喜气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在旧时的农村生活里,剪纸技术的高低成为评价媳妇智慧与心灵手巧的标志,所以大多说的农村妇女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民间剪纸的继承人。
二、产生的背景1.地理位置。
我们都知道陕西地处西北地区的干旱过度带,属大陆性气候,地形非常复杂,十三朝古都在此建立,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浑厚,十三朝古都在此建立,在这里陕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陕西人民深受草原文化的影响,多出于性格粗犷、豪放的劳动者手中,所以剪纸形式也多以明朗、简练、质朴、粗犷呈现。
陕西民间剪纸造型艺术研究作者:朱彦丽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11期陕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民间剪纸的造型丰富多样,涵盖了动物、植物、神话传说、农耕生活、节日庆典等多种主题。
各个主题的造型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剪裁,不仅线条流畅、细节考究,而且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本文论述了陕西民间剪纸的主要形式,分析了陕西民间剪纸造型艺术,以让更多人了解陕西民间剪纸的内涵及文化精神。
陕西民间剪纸的主要形式陕西民间剪纸,顾名思义是指具有陕西区域特色并在陕西地区流传的一种剪纸艺术形式。
陕西是中国剪纸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其剪纸以强烈的区域色彩、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陕西民间剪纸的图案题材广泛,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神话传说等,每个图案都有其独特的寓意。
作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陕西剪纸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包括单色剪纸、色纸拼贴剪纸、点彩剪纸、渗染剪纸、纸塑窗花、剪纸熏样等6种主要形式,每种剪纸形式都有其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单色剪纸是最基本、最常见的陕西剪纸形式,这种剪纸通常采用黑色或红色纸张,通过剪裁出各种图案来表达不同的寓意。
由于单色剪纸的线条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因此,在民间喜庆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色纸拼贴剪纸是指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进行剪贴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
一般来讲,剪纸艺人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颜色的纸张,然后将它们剪下并拼贴在一起,创造出花鸟、山水等具体图案形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点彩剪纸是利用不同颜色的墨点在纸上绘制出细腻的线条和图案的艺术形式。
在图案中添加点彩,能够增强剪纸作品的生动性与细腻感,同时会增强剪纸作品的层次感及艺术性,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
由于点彩剪纸对剪纸艺人的耐心及手工技艺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该剪纸形式被认为是陕西剪纸中最具挑战性的形式。
渗染剪纸是将彩色墨汁或水彩渗透到剪纸纸张上,使得图案呈现出渐变的色彩效果,使剪纸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3.3.1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陕西民间剪纸内容丰富,取材大多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建筑、花卉、场景、民间戏曲和故事等。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像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那样,创整理借助不同的人物、动物等形象用各种手法构成带有不同寓意的艺术画面,借物传情,以物言志,来表达整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审美感受,直接而大胆地反映出客观世界和理想追求。
如:一幅《龙凤呈祥》和《凤凰戏牡丹》,分别以传说中龙凤的形象和生活中常见的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为题材,表达了婚姻的幸福美满与神圣。
再如:每逢岁时节令,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淳朴俊秀的姑娘们围坐一起剪刻出不同的花样,农历年时,家家剪贴出不同大小、不同花卉或动物图案的窗花,表现一派喜庆的气氛。
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贴不同图案的剪纸,绚丽引人,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清明节时,剪贴"五毒",以之避疫。
重阳节时,剪贴重阳旗,寓意步步等高。
还有我们很熟悉的系列剪纸《陕西十大怪》以陕西人生活中常见的民俗现象为题材,如: "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等反映了陕西人一些典型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
另有常见的《十二生肖》系列剪纸,以十二生肖动物形象为题材,用阳刻或阴刻等不同表现手法和不同构图形式剪出了鼠、牛、虎、兔等动物的不同姿态,反映了陕西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选取的这些不同题材不仅仅是单纯的客观生活,它首先反映了创整理对周围一些生活因素的关注和感受,体现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
表现在这些作品里的题材,是创整理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所发现,有所感触,并有意识地选取、提炼了的生活,是经过他们的思想感情过滤了的生活,正如美学家黑格尔所言,是"心灵化了的东西"。
民间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而劳动者自身在生产生活中的一切民俗事象,都是民间剪纸所要表现的内容,它是民间剪纸创作的源泉,是民间剪纸的基础,为民间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陕西民间人物剪纸技艺与审美钱锡仁【摘要】陕西剪纸质朴简单,自然稚拙,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人物剪纸.三秦大地在人物剪纸技艺和审美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却都反映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和祝福,它在空间、色彩、造型的独特创造也使其成为中华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期刊名称】《创意设计源》【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7页(P45-51)【关键词】陕西;民间人物剪纸;技艺;祈望;审美【作者】钱锡仁【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陕西由在思想、文化、习俗方面有着各自特色的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地区组成,陕西各地区历来对养育儿女有着与其它地方不同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方法,例如对于女孩子的教育特别强调“巧”字,陕西民间常把剪纸作为女子必须学会的一项巧活。
基于这种观念,陕西的女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剪纸这份巧活,经过长期的技巧练习,陕西的女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均展现在剪纸这块天地里。
大量的陕西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尤其是其中的人物题材,向人们展现了陕西的民间生活,以及思想和审美的共同取向,也正是这些元素使得人物剪纸艺术作品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陕西民间人物剪纸,这项最接地气的巧活,根植于民间,因此带着陕西这块土地的独有芳香,凸显出独特的粗犷、简略、写意的艺术风格,它是民间大众审美和剪纸创作者个人审美的集合体。
陕西民间人物剪纸虽有着共同的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但又由于陕西地理区域和创作者的个人特色,形成了剪纸园地中百花齐放的技艺和风格特点,体现着各自地域的审美取向。
中国传统中,女子的养育特别强调手巧,具体表现在“女红”,又有称“女事”、“女工”、“女攻”。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有这样一段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当地人少,土地贫瘠,“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封地逐渐强大起来。
[1]在南方,女子绣工非常出色,北方女子的剪纸活则相当了得。
尤其是陕西一带的女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会剪纸活(当地称为铰花),陕西古老的民歌《送儿女馍馍》中就有这样的歌词:“双双儿女双双枣,双双儿女满炕跑。
黄土地的艺术—延川剪纸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延川镇,东有黄河大桥与山西省相通,西南距延安市政府所在地84公里。
延川县成立于隋开皇三年,至今已1400多年。
延川剪纸艺术兴起更早,它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以妇女为主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并与民族图腾文化等息息相关,也是祈求平安幸福生活的产物。
人文鼻祖伏羲曾长期在此活动,并创立太极八卦图,故这里的黄河文化积淀深厚。
延川剪纸分布广泛,遍及全境,近年来随着产品、技术、人才交流的不断频繁,延川剪纸名扬国内外。
题材、艺术特色与代表性传承人延川剪纸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与我国的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关。
其产生背景主要有:审美观念。
爱美是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本性。
剪纸源起于美化居室,叫窗花,初为家庭妇女的独创艺术形式。
延川历史上自然条件恶劣,又处于边陲之地,天灾人祸频发,人民生活贫困。
因此,剪纸不仅是当地最经济实惠的一种美化家居的艺术形式,也是妇女祈福驱祸、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内心表露。
延川当地黄河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寺庙众多、宗教活动频繁,人文鼻祖伏羲曾长期在境内生存活动,从黄河大转弯中得到启示,创立太极八卦图。
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延川剪纸。
延川剪纸虽起源较早,但长期以来未受重视,一直埋没于民间,至1985年才得以逐渐发展兴盛,上世纪90年代迈入成熟期。
新世纪涌现出剪纸艺术大师高风莲,名家郭如林、高河晓、刘洁琼、刘小娟、袁随花等10余位著名延川剪纸艺人,形成了15000人的庞大队伍。
1991年,延川县被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22年,延川县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
延川剪纸形式多样,主要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和礼花等,题材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人物、故事、飞禽走兽、纺线织布、风景花卉、生殖繁育等,具有造型简练纯朴、粗犷浑厚、热情奔放之特点,堪称北方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3.3.1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陕西民间剪纸内容丰富,取材大多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建筑、花卉、场景、民间戏曲和故事等。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像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那样,创作者借助不同的人物、动物等形象用各种手法构成带有不同寓意的艺术画面,借物传情,以物言志,来表达作者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审美感受,直接而大胆地反映出客观世界和理想追求。
如:一幅《龙凤呈祥》和《凤凰戏牡丹》,分别以传说中龙凤的形象和生活中常见的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为题材,表达了婚姻的幸福美满与神圣。
再如:每逢岁时节令,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淳朴俊秀的姑娘们围坐一起剪刻出不同的花样,农历年时,家家剪贴出不同大小、不同花卉或动物图案的窗花,表现一派喜庆的气氛。
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贴不同图案的剪纸,绚丽引人,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清明节时,剪贴"五毒",以之避疫。
重阳节时,剪贴重阳旗,寓意步步等高。
还有我们很熟悉的系列剪纸《陕西十大怪》以陕西人生活中常见的民俗现象为题材,如: "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等反映了陕西人一些典型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
另有常见的《十二生肖》系列剪纸,以十二生肖动物形象为题材,用阳刻或阴刻等不同表现手法和不同构图形式剪出了鼠、牛、虎、兔等动物的不同姿态,反映了陕西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选取的这些不同题材不仅仅是单纯的客观生活,它首先反映了创作者对周围一些生活因素的关注和感受,体现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
表现在这些作品里的题材,是创作者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所发现,有所感触,并有意识地选取、提炼了的生活,是经过他们的思想感情过滤了的生活,正如美学家黑格尔所言,是"心灵化了的东西"。
民间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而劳动者自身在生产生活中的一切民俗事象,都是民间剪纸所要表现的内容,它是民间剪纸创作的源泉,是民间剪纸的基础,为民间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陕西地区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及保护贾单妮【摘要】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装饰艺术,兼具审美价值和史学价值,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陕西地区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及保护为研究对象,概述剪纸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归纳总结了陕西地区民间剪纸的地域分布状况、艺术特色以及剪纸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分析陕西地区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试图为陕西地区剪纸艺术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15【总页数】6页(P76-81)【关键词】陕西;剪纸;保护【作者】贾单妮【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8民间剪纸在中国是作为一种母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存在的,它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农耕文化、民俗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创造、应用并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发源于陕西,创作主体基本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他们大多接受教育程度不高,因而创作的剪纸作品质朴纯真,情感真挚,主要依靠口授相传的方式传承,剪纸的创作方法是利用剪刀或刻刀在纸张上剪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或花样,从而营造出一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效果,寓意美好,它一方面表达了创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认知,另一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企盼。
民间剪纸因其制作方便、材料易得,方法易学,造型美观,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尤其在陕西地区极为流行。
根据用途的不同,剪纸艺术大体可以分为窗花、墙花、门笺、灯花、喜花、顶棚花、花样、春花、丧花等类别。
[1]31-45直至现今,逢年过节在陕西各地的集市或农户家里,仍然能够见到各种各样风格古朴粗犷、趣味横生、技艺精湛的剪纸作品,既装点了节日气氛,又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和好运。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已故民间艺人库淑兰老师,被称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并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代表作《剪花娘子》可以称得上是剪纸艺术中的极品,颇受好评。
陕西民间人物剪纸技艺与审美作者:钱锡仁来源:《创意设计源》2016年第06期[摘要]陕西剪纸质朴简单,自然稚拙,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人物剪纸。
三秦大地在人物剪纸技艺和审美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却都反映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和祝福,它在空间、色彩、造型的独特创造也使其成为中华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陕西;民间人物剪纸;技艺;祈望;审美[Abstract] The simple and natural Shaanxi paper-cut has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especially the paper-cut of folk characters.The paper-cut of folk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areas in Shaanxi province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aesthetic aspects, but all reflect the desire for a better life and blessing,which has been becoming a wonderful work in the garden of Chinese folk art because its unique creation in space, color and shape.[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Papercut of folk characters;Skills;Mind and desiderative;Aesthetic[基金项目]本文受南京晓庄学院校级课题项目(2013NXY09)、南京晓庄学院通识课程项目资助。
陕西由在思想、文化、习俗方面有着各自特色的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地区组成,陕西各地区历来对养育儿女有着与其它地方不同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方法,例如对于女孩子的教育特别强调“巧”字,陕西民间常把剪纸作为女子必须学会的一项巧活。
浅析千阳剪纸艺术技法及特色一、千阳剪纸的起源从千阳剪纸艺术传承的情形看,千阳剪纸的历史是相当久远古老的。
千阳民间有周成王剪玉圭的传说。
千阳和岐山仅有百里之遥,属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从西周成王“剪叶”的故事看,剪纸之前的树叶、布帛等剪铰艺术可能很普遍了。
有关资料记载,文物工作者已在两千年前的西汉陵墓里,发现了异常小巧的用金箔剪成的虎、象、怪兽、鸟和云纹图案。
南朝《荆楚岁时记》言“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纸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置头之鬓,又造华胜相遣。
”“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
”时至今日,千阳民间仍广泛使用剪纸来装饰面花礼馍、蜡烛、亭子、花账等。
《对猴》《对马》等题材的团花仍让是沿用至今的主要形式。
从千阳剪纸艺术传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千阳剪纸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千阳剪纸的种类千陽剪纸的种类很多:按照民宿用途来分,有节日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乔迁以及宗教习俗用剪纸;按照张贴空间区分,有窗花、炕围子花、顶棚花、边花、团花(也叫芯子花)以及各种器物用贴花;按照纸的色彩区分,有单色花、无色(白色)花、多色印染花、多色拼贴花(也叫套色);按照剪纸工具区分,有剪刀铰和刀子刻两种;按照技法区分,有阳剪法和阴剪法之别。
阴剪法不同于阳剪法之处,在于把展现图案的部位镂空去掉。
下面我们按照民俗用途具体介绍:(一)节日用剪纸千阳节日用剪纸主要是春节时的窗花及门楣上贴的镂空剪纸——门须吊子。
1.窗花春节为一元之始,窗花为一院之“脸面”,主人们为讨得新年吉利和千祥云集的好兆头,精心打扮、着重烘托“红火”景象(图1)。
剪纸全部采用彩色或染色,力求与红对联、花炕围、五彩斑斓的花门须吊子相映生辉,起到装饰、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
窗花的题材也十分广泛,这与主人的擅长、性格、爱好和地方民情风俗紧密相关。
千阳春节窗花的特点是:老年妇女喜欢间古代孝悌故事图案;中年妇女爱铰福禄寿、勤俭持家等图案;青年妇女多喜爱剪表现美好爱情、多子多福愿望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