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622.33 KB
- 文档页数:2
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目的对比芬太尼和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应用于仝身麻醉的不同。
方法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甲状腺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每分钟A组瑞芬太尼0.1μg/kg,B组瑞芬太尼0.3μg/kg,C组芬太尼0.03μg/kg,持续静脉输注并吸入异氟醚和O2:N2O (2:1)。
结果B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P<0.01),A,B组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明显少于c组(P<0.01)。
A,B组术后需要镇稿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1)。
结论高剂量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低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
标签:瑞芬太尼;芬太尼;血液动力学瑞芬太尼是超短效阿片类药,分布容积小、起效快、清除快、消除半衰期短,作用终止与输注时间和剂量无明显相关性。
本研究旨在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或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I~II级,均为女性,年龄25~60岁,体重45~75 kg,肝肾功能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未长期服用阿片类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
三组患者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手术种类差异无显著性(P>0.05)。
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0.1μg/kg,B组瑞芬太尼0.3μg/kg,C组芬太尼0.03μg/kg,各组均20例。
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
1.2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置18号套管针。
麻醉诱导以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 mg/kg,异丙酚1~2mg/kg,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0.1μg/kg或0.3μg/kg,芬太尼0.03μg/kg持续静脉输注并吸人异氟醚和O2:N2O (2:1)。
术中采用惠普监测仪持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脉搏氧饱和度。
瑞芬太尼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广泛应用于麻醉和疼痛管理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瑞芬太尼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就瑞芬太尼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瑞芬太尼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手术麻醉药物,二是作为术后镇痛药物。
在创伤手术中,瑞芬太尼被广泛应用作为麻醉药物。
其快速的起效时间和强效的镇痛作用使其成为创伤手术中的理想选择。
瑞芬太尼可用于全身麻醉或联合用药,能够迅速达到目标效果,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成功率。
瑞芬太尼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瑞芬太尼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和依赖性,长期应用易产生药物滥用和上瘾的问题。
瑞芬太尼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
在应用瑞芬太尼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使用方法,遵循医嘱,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探讨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芬太尼实施麻醉诱导,实验组患者选择瑞芬太尼实施麻醉诱导;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显著低于麻醉前,而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插管后、停药时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在手术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能让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术后恢复更快,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瑞芬太尼;手术麻醉;应用;效果麻醉药物的选择和麻醉效果会对手术实施和效果造成直接影响,选择正确的麻醉药物,让麻醉效果实现最佳对于手术患者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瑞芬太尼作为一种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快、清除快、分布容积小以及消除半衰期短等优点,而且作用的终止时间和输注时间与给药剂量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我院在手术患者的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和相关药物过敏史患者。
全部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39.3±6.2)岁;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术前3天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前检查,包括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术前6小时患者应禁饮禁食。
对照组患者选择芬太尼实施麻醉诱导,芬太尼3.0ug/kg,丙泊酚2mg/kg,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应维持为2.5ug/kg。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目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它们在心脏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这两种药物在不同情况下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比和分析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全身麻醉。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μ-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作用于脑干的μ-阿片类受体来产生全身镇痛作用,从而实现全身麻醉的效果。
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瑞芬太尼被广泛使用,而最近一些研究也开始关注舒芬太尼在这些病人中的应用。
对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全身麻醉,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可能有不同的效果。
研究表明舒芬太尼在心脏病人中具有更好的心脏稳定性,能够减少心脏的负荷和损伤,有助于保护心功能。
相比之下,瑞芬太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引起心脏负荷的增加,从而对心脏产生不利影响。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镇痛和镇静作用上也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舒芬太尼作为μ-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其镇痛效果更为持久和稳定,能够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而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可能相对较短,需要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额外的镇痛处理。
舒芬太尼的镇静作用也可能更为持久和平稳,有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于心脏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也有所不同。
一些研究显示,舒芬太尼可能减少术中和术后心脏病人的低血压情况,有助于保持血压的稳定。
而瑞芬太尼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血压的波动,需要额外的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全身麻醉效果有所不同。
舒芬太尼可能更适合心脏病人,因为它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持久稳定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较少影响,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患者的需要。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瑞芬太尼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的需要来合理选择全身麻醉药物,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盐酸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的体会
陈彪;吴丽娜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6)009
【摘要】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是芬太尼家族新一代超短效麻醉镇痛药,具有起效迅速,药效强,作用消失快,无蓄积作用等优点。
本研究将50例应用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的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684)
【作者】陈彪;吴丽娜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内蒙古,包头,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24;R971.2
【相关文献】
1.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 [J], 赵继丽;李传宇
2.静脉全身麻醉下宫腔镜检查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J], 石义菊
3.盐酸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体会 [J], 王玉梅
4.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 [J], 赵继丽;李传宇
5.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效果观察及价值体会分析[J], 温生林[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一、引言瑞芬太尼是一种用于麻醉和镇痛的合成阿片类药物。
它具有强效、快速的镇痛作用,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急诊治疗和术后镇痛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1、药理作用:瑞芬太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μ-阿片受体,通过激活这些受体来产生镇痛和麻醉效果。
2、药代动力学:瑞芬太尼具有极高的脂溶性和血脑屏障透过效应,使其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起效迅速、消失也快。
三、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1、手术麻醉:瑞芬太尼常用于各种手术麻醉的诱导和维持阶段,通过静脉输注或持续静脉镇痛泵进行应用。
a:诱导麻醉:通常以瑞芬太尼与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药联合使用,以实现快速的诱导效果。
b:维持麻醉:可通过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来维持麻醉效果,同时可调整剂量以实现镇痛目标。
2、急诊治疗:瑞芬太尼可用于急诊治疗中的剧痛缓解,常通过静脉推注给药来迅速缓解疼痛。
3、术后镇痛:瑞芬太尼可用于术后镇痛的管理,通常通过输注泵持续静脉给药,同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和镇静状态。
四、注意事项1、副反应:瑞芬太尼可能引起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相应措施。
2、禁忌症:对瑞芬太尼过敏者、严重呼吸抑制患者和妊娠期妇女禁用瑞芬太尼。
3、药物相互作用:瑞芬太尼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效果。
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资料、使用指南等,详细请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μ-阿片受体:中枢神经系统中与疼痛传导相关的受体,通过激活这些受体可以产生镇痛和麻醉效果。
2、血脑屏障透过效应:指药物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
3、输注泵:一种用于精确输注药物的设备,通过调整泵的参数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静脉输注。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瑞芬太尼,作为一种potent 的合成阿片类镇痛药物,近年来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日益增加。
本文将对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可行性。
一、瑞芬太尼的药理特性瑞芬太尼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
它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可有效缓解术中和术后的疼痛。
其半衰期短,能够快速从体内消除,减少了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使患者能够更快地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
同时,瑞芬太尼还具有抗脑缺血和抗窒息的作用,减轻了手术过程中的心肺负担。
二、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1. 有效控制术中和术后疼痛瑞芬太尼作为一种镇痛药物,能有效控制腹腔镜手术术中和术后的疼痛。
在手术过程中,瑞芬太尼通过激活μ受体来发挥其镇痛作用,使患者术中疼痛感较弱或不敏感。
同时,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患者可以更快地进行康复。
2. 良好的镇静效果瑞芬太尼还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使其安静、放松。
这不仅有助于手术进行顺利,还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运动引起的误伤。
3. 快速恢复意识由于瑞芬太尼的半衰期短,它在体内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因此,在结束手术后,患者很快就能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意识清醒。
这不仅对于医生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有利,还能减少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中停留的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三、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分析1. 安全性高瑞芬太尼作为一种合成阿片类药物,其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正确的剂量下,瑞芬太尼的应用是安全的。
它不会引起明显的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患者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2. 副作用少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使用时,副作用相对较少。
由于瑞芬太尼的作用时间短暂,不会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麻醉效果分析目的探究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麻醉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的36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36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8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另外18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
结果在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对比中,采用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8.89%,而采用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对照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7.22%。
结论相比较芬太尼,瑞芬太尼手术麻醉效果更佳,因此在今后的手术麻醉中可以将瑞芬太尼药物广泛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瑞芬太尼;手术麻醉中;麻醉效果麻醉是手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相关药物,让患者整体或者局部暂时性失去知觉,从而实现无痛的目的,在现下的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有很多,如吸入麻醉、静脉注射麻醉、复合麻醉等,同样可以使用的麻醉药物也有很多,其中芬太尼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而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芬太尼的基础上,又研发出了瑞芬太尼药物,并且发现此种药物的镇痛效果更强,为了能够进一步的验证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我院专门针对此于此进行了一次临床研究,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患者180人,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90例,年龄18~65岁,平均(42±1.3)岁,采用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对照组180人,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89例,年龄17~64岁,平均(41±1.2)岁,采用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
1.2 方法在本次临床实验调查过程中,在手术前,我院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凝血功能以及心电图方面的检查,同时在手术前一天,将手术注意事项由手术麻醉师对患者进行宣读,如在手术前12小时内禁止饮食,术前注意睡眠休息,同时还对患者以往的疾病史进行询问,并介绍主要手术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1]。
浅谈在产科全麻临床中瑞芬太尼的应用目的:观察进行了剖宫产子的孕妇应用瑞芬太尼后对自己及婴儿的影响。
方法:将足月的孕妇分为两组,一组应用瑞芬太尼进行全麻手术(R组)与对照组(C组),之后对孕妇术后的状况进行及婴儿进行观察。
结果:两组麻醉组在血液流动参数、苏醒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15),新生儿无明显差异(P> 0.015)。
结论:在进行产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可以保证病人全麻诱导平稳,能够尽快的苏醒,并且对新生儿的各项特征均无明显影响。
标签:产科;全麻;瑞芬太尼前言: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的麻醉镇痛类药物,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能够短时间内起效,术后代谢快,不良影响较小,本文将对在本院进行剖宫产子应用瑞芬太尼全麻的例子进行临床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瑞芬太尼的药理特性。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特点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除快血脑平衡时间1.2~1.4 min,能快速起效达到峰效应,消除半衰期3~10 min,消除率40ml /(kg·min),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酯酶水解代谢,不依赖于肝肾功能。
与其他阿片类药物不同,它持续使用或重复使用不产生蓄积现象,作用时间与输注时程无关,贯连敏感时值相当恒定,不论滴注时间多长,均为3~ 5 min。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中已经足月的妊娠剖产患者30例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将其分成R组与C组,两组之间的状况没有统计学差异。
1.2 全麻原因术中出现出凝血异常的倾向的22例,脊柱出现畸形的有2例,不配合麻醉的有1例,出现椎管内麻醉失败的2例,饱胃的有3例,对于在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妊娠合并症等现象的需要排除。
1.3 麻醉方法為了保证孕妇在手术的正常进行,重视麻醉应用方法的合理使用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步骤。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15mg,产妇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血小板0.05)。
在切皮的过程中两组的血流动力参数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