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厌氧生物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废水处理厌氧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之一。
废水处理的目的是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水体,以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
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
其中,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废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
两种技术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它利用厌氧菌群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和沉淀物。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如食品加工废水、酿造废水等。
其主要过程包括厌氧消化、甲烷发酵和沉淀。
厌氧消化是指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厌氧菌的代谢作用转化为有机酸和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厌氧菌分解有机物质,产生醋酸、丙酸等有机酸,同时产生沼气。
沼气可以作为能源利用,而有机酸则会进一步发酵产生甲烷。
甲烷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通过甲烷菌的作用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高热值和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或发电。
沉淀是指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沉淀下来,以净化废水。
在厌氧生物处理中,沉淀物主要是厌氧菌和产生的沉淀物质。
2.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是一种在充氧条件下进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它利用好氧菌群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生物体。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如生活污水、轻工业废水等。
其主要过程包括生物降解、曝气和沉淀。
生物降解是指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好氧菌的代谢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生物体。
在这个过程中,好氧菌分解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体则是好氧菌的生长产物,可以通过沉淀去除。
曝气是指通过给废水供氧来提供好氧菌群所需的氧气。
曝气可以通过机械曝气、曝气池或曝气塔等方式实现。
氧气的供应可以促进好氧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加快废水的降解速度。
沉淀是指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沉淀下来,以净化废水。
厌氧生物处理的特点厌氧生物处理,也称为厌氧消化或厌氧发酵,是一种在无氧环境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生物技术。
这种处理方法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以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厌氧生物处理的特点。
厌氧生物处理具有高效性。
在无氧环境下,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和新的细胞物质。
由于没有氧气竞争,厌氧微生物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使得处理效率高于传统的好氧处理方法。
厌氧生物处理能够产生能源。
在转化有机物的过程中,厌氧微生物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小分子有机物,这些物质可以用于生产燃料和化工产品。
因此,厌氧生物处理不仅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问题,还为能源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再者,厌氧生物处理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由于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氧气,因此不会产生大量的氧化还原产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
同时,由于厌氧处理能够产生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厌氧生物处理能够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利用。
农业废弃物如畜禽粪便、秸秆等是丰富的有机资源,通过厌氧消化技术可以将其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厌氧生物处理具有高效性、能源产生、环境友好和促进农业废弃物利用等特点,使得它在废弃物处理、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厌氧生物处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启动慢、对水质和气候的适应性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厌氧生物处理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新工艺——IC厌氧反应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厌氧生物处理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
然而,传统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存在处理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因此研发新型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势在必行。
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环保技术,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有机物、水及气体等。
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其代谢能力远高于好氧微生物,处理效率更高。
适用于大量有机物质的处理,而化学工艺只能在少量有机物质的情况下派上用场。
厌氧生物处理包括四个主要过程,即生物分解、溶解、酸化和产气。
这个过程始于一种叫做厌氧污泥的生物质。
厌氧污泥由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厌氧微生物组成,包括菌类、古菌、甲烷菌和硫氧化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质转化为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简单化合物,并且排出废物。
在厌氧生物处理中,污水首先通过一个预处理装置,如透平式格栅、排油池和沉淀池等前处理系统进行去除固体和油脂。
这一步骤有助于保证进入反应器中的污水符合有关要求。
污水进入反应器后,污泥中的微生物便益处。
厌氧微生物通过好氧微生物无法利用的各种有机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醇类,产生乙酸、氢气、二氧化碳等物质。
再经过适当的处理,水及二氧化碳水平下降,而甲烷气体和水生成。
厌氧生物处理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种类型是系统构造较为简单,处理效果较好。
第二种类型的系统比较复杂,但可以处理生物中难分解的物质。
这两种类型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通常在对待具体种类的有机物质时需要加以权衡。
与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相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是运营成本低。
因为反应器靠微生物进行处理,不需要机械设备,甚至不需要外部加热或通风。
其次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对水流量的变化不敏感,对于处理不同质量的污水都有较好的性能。
以及效果更优,可以处理大量有机质质来源、难处理的特殊生物来源等。
但厌氧生物处理也有其缺点。
首先是处理效率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厌氧池体积、反应温度、进水pH值等。
其次,它美观的外观、运行稳定等比较难以得到保证。
综合来说,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环保处理技术。
它使用自然微生物处理废水,不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和供给外力,效率较高,花费较低。
简述好氧生化处理与厌氧生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是两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
好氧生化处理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而厌氧生化处理则是在缺氧或无氧的情况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
一、好氧生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是一种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氧化反应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生物质等无机物质。
好氧生化处理的主要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处理效率高,处理后的水质好,适用于处理有机物质浓度较高的污水。
但是,好氧生化处理需要大量的氧气供应,因此能耗较高,处理成本也较高。
好氧生化处理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好氧生化处理通常是在初级处理和中级处理之后进行的,用于进一步降解有机物质,提高水质。
在工业废水处理厂中,好氧生化处理通常是在生化处理的前期进行的,用于降解有机物质,减轻后续处理的负担。
二、厌氧生化处理厌氧生化处理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通过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无机物质。
厌氧生化处理的主要优点是能耗低,处理成本较低,同时还能产生甲烷等可再生能源。
但是,厌氧生化处理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处理效果不稳定,处理效率也较低。
厌氧生化处理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等。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厌氧生化处理通常是在初级处理之后进行的,用于降解有机物质,同时还能产生甲烷等可再生能源。
在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厌氧生化处理通常是在前期进行的,用于降解有机物质,减轻后续处理的负担。
好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是两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
好氧生化处理适用于处理有机物质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效果稳定,但处理成本较高;厌氧生化处理适用于处理有机物质浓度较低的污水,能耗低,但处理效果不稳定。
厌氧处理原理厌氧处理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中利用厌氧菌群降解有机废物的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有机废物处理和能源生产等领域。
在厌氧处理过程中,有机废物被分解成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和能源的生产。
本文将介绍厌氧处理的原理和过程。
厌氧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厌氧环境、厌氧菌群和有机废物降解。
首先,厌氧处理需要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中进行。
在这种环境下,厌氧菌群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废物,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其次,厌氧菌群是厌氧处理的关键。
这些菌群能够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生存,并且具有降解有机废物的能力。
最后,有机废物的降解是厌氧处理的核心过程。
在厌氧环境中,厌氧菌群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将有机废物分解成沼气和有机肥料。
厌氧处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有机废物的预处理、厌氧发酵和沼气生产。
首先,有机废物需要经过预处理,去除杂质和调整碳氮比。
然后,有机废物进入厌氧发酵罐,在厌氧菌群的作用下,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最后,沼气可以用作能源,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
厌氧处理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厌氧处理可以在低温下进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废物。
其次,厌氧处理可以产生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同时,厌氧处理还可以产生有机肥料,实现了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
最后,厌氧处理对废水和有机废物的处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污染物。
在实际应用中,厌氧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对有机废物进行合理的预处理,以保证厌氧发酵的效果。
其次,需要控制好厌氧环境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以促进厌氧菌群的生长和有机废物的降解。
最后,需要合理利用产生的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综上所述,厌氧处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中利用厌氧菌群降解有机废物,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厌氧处理的原理和过程清晰明了,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效果。
试述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原理及控制条件。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是一种有效、高性能的污水净化技术,可以去除污染物,如有机物、氨氮和氰化物等。
厌氧生物处理实际上是几种微生物的合作来处理有机污染物,也被称为
生物床系统。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原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以有机物为能量源,发酵转化为水
和二氧化碳,从而将有机物去除。
厌氧微生物体外具有多种代谢活性,可以分解很多有机
化合物,其中以酸性、中性、碱性代谢活性最为显著。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控制条件主要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有机物负荷、氨氮浓度等因素。
为了保证厌氧生物的生存和有效分解污染物,这些参数的适宜范围必须保持。
首先,温度是影响厌氧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常见温度范围通常在20-35°C之间,
在此温度范围中,厌氧微生物具有最高的分解效率。
其次,为了保持其最佳活性,pH值应控制在6-7.5之间。
另外,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关键因素,应尽量保持溶解氧大于
2mg/L。
此外,有机物负荷工艺控制也是厌氧生物处理的关键因素,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与有机
物负荷的大小成正比,因此,应控制有机物负荷,以便有效处理污水。
最后,氨氮是一种比较持久性和有害的污染物,为了有效去除氨氮,应控制其氨氮浓
度在0.2-2.0mg/L之间。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及工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厌氧菌在缺氧状态下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过程。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在无氧环境下,厌氧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低分子有机物、沼气和微生物生长等产物,从而实现废水的污染物去除。
废水厌氧处理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厌氧池:将废水引入厌氧池,厌氧池是一种无氧环境的容器,池内有效维护低氧条件,为厌氧菌的生长提供合适的环境。
2.厌氧菌的附着生长:在厌氧池中,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作为厌氧菌的营养物质,菌群会附着在填料、颗粒状介质等表面,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可以提供良好的微生物附着环境,增加厌氧菌的数量和降解能力。
3.产甲烷反应:在厌氧池中,厌氧菌通过发酵分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产生甲烷气体。
甲烷气体可以在池内积聚,然后被收集利用或者排放。
4.污泥处理:污泥是产生在厌氧处理过程中的附着生物膜,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厌氧菌。
为了保持厌氧池内菌群的恒定和活性,需要对污泥进行定期处理,如提取部分活性污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菌群数量。
1.适应性强:厌氧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低,适应性强,可以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质的废水。
2.产甲烷气体: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被回收利用。
3.污泥产生少:相比于好氧处理过程,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较少。
4.不需供氧:厌氧处理过程中不需要供氧设备,降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
虽然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有着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中可能含有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理;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也是一个难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
此外,厌氧处理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合理的工艺控制和操作管理。
综上所述,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厌氧菌对有机废水进行降解,实现对废水污染物的去除。
深入研究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将有助于改进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实现资源化利用。
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有什么区别?
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区别有∶
①微生物菌群不同。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两类微生物起作用,一类是厌氧和兼氧的产酸菌,另一类是厌氧的产甲烷菌;而好氧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和部分兼性微生物在起作用。
②产物不同。
厌氧生物处理中,污水中的有机物最终被转化为CH4、NH3、H2S、胺化物或氮气等,出水中常有异味。
好氧生物处理中,水中的有机物最终被转化为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CO2和H2O等,处理后的出水无异味。
③反应时间不同。
厌氧生物处理中,有机物分解不彻底,释放的能量较少,有机物转化速率低,需要的时间较长,反应器体积庞大。
好氧生物处理中以氧为受氢体,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释放的能量较多,有机物的转化速率较快,水力停留时间短,反应器体积较小。
④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
厌氧生物处理要求绝对厌氧的环境,对环境条件(如 pH值、温度等)要求较严。
好氧生物处理要求一定的溶解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宽松。
厌氧生物处理适用条件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通过厌氧菌和兼性菌代谢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过程。
那么厌氧生物处理适用条件是什么呢?生物处理是指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厌氧生物处理适用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
BOD5≥2000mg/L)。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转化分为三部分进行:部分转化为CH4,这是一种可燃气体,可回收利用;还有部分被分解为CO2、H20、NH3、H2S等无机物,并为细胞合成提供能量;少量有机物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由于仅少量有机物用于合成,故相对于好氧生物处理法,其污泥增长率小得多。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不需另加氧源,故运行费用低。
此外,
它还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等优点。
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
但通过对新型构筑物的研究开发,其容积可缩小。
此外,为维持较高的反应速度,需维持较高的反应温度,就要消耗能源。
厌氧生物处理的三阶段四阶段理论厌氧生物处理的三阶段四阶段理论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厌氧生物处理(Anaerobic Process)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通过厌氧菌和兼性菌代谢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过程。
厌氧处理基本生物过程:厌氧生物处理在早期被称为厌氧消化或厌氧发酵,指的是在厌氧条件下,在多种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由此可见,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沼气。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生物过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具有阶段性,根据不同的依据,可以分为两阶段、三阶段甚至四阶段。
两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首先进行酸性发酵阶段(产酸阶段),然后进行碱性发酵阶段(产气阶段)。
产酸阶段的主要微生物为发酵细菌或产酸细菌,这些微生物生长快,适应性很强,对环境条件不是非常敏感。
会将有机物进行水解和酸化,产生脂肪酸、醇类、二氧化碳和氢气。
产气阶段的主要微生物为产甲烷细菌,其生长非常缓慢,生长倍增时间会达到几天,而且对于环境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
会将产酸阶段产生的中间产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两阶段理论,虽然形象且直接的描述了厌氧生物处理的过程,但是有学者发现,产甲烷细菌只能利用一些简单的有机物(比如甲酸、乙酸、甲醇、甲基胺类等)来产生甲烷,并不能利用两个碳以上的脂肪酸(乙酸除外)和醇类(甲醇除外)直接作为它的底物(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底物)。
还有一种“奥式产甲烷菌”,其实是由两种细菌组合而成,其中一种细菌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和氢气,另一种细菌则利用氢气和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来产生甲烷。
、所以说,两阶段理论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因此1979年,Bryant又提出了“三阶段理论”。
三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除了产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之外,还存在第三种细菌,称为产氢产乙酸细菌,三阶段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厌氧生物处理三阶段理论过程图.分为水解、发酵阶段(Ⅰ),产氢产乙酸阶段(Ⅱ)和产甲烷阶段(Ⅲ)。
污水厌氧生化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特点比较(优缺点)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水或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最终产物的过程。
在不充氧的条件下,厌氧细菌和兼性(好氧兼厌氧)细菌降解有机污染物,又称厌氧消化或发酵,分解的产物主要是沼气和少量污泥,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和好氧生物处理后的污泥。
1、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⑴容积负荷高,典型工业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污泥负荷(F/M)为~(kgMLVSS∙d),是好氧工艺污泥负荷~(kgMLVSS∙d)的两倍多。
在厌氧处理系统中,由于没有氧的转移过程,MLVSS可以达到好氧工艺的5~10倍之多。
厌氧生物处理有机容积负荷为5~10kgBOD5/(m3∙d),而好氧生物处理有机容积负荷只有~(m3∙d),两者相差可达10倍之多。
⑵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厌氧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是好氧工艺的5~10倍,而合成的生物量仅为好氧工艺的5%~20%,即剩余污泥产量要少得多。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每处理1kgCODCr 产生的污泥量为250~600g,而厌氧生物处理系统每处理1kgCODCr产生的污泥量只有20~180g。
且浓缩性和脱水性较好,同时厌氧处理过程可以杀死污水和污泥中的一部分寄生虫卵,即剩余污泥的卫生学指标和化学指标都比好氧法稳定,因而厌氧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简单,可以减少污泥处置和处理的费用。
⑶厌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较少,仅为好氧工艺的5%~20%,因而处理氮磷缺乏的工业废水时所需投加的营养盐量就很少。
而且厌氧微生物的活性比好氧微生物要好维持得多,可以保持数月甚至数年无严重衰退,在停运一段时间后能迅速启动,因此厌氧反应器可以间歇运行,适于处理季节性排放的污水。
⑷好氧微生物处理每去除1kgCODCr因为曝气要耗电~1kWh,而厌氧生物处理就没有曝气带来的能耗,且处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污水时不会产生泡沫等问题,不仅如此,每去除1kgCODCr的同时,产生折合能量超过12000kJ的甲烷气。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厌氧法既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也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
有些有机物,如固体有机物、着色剂蒽酮和某些偶氮染料等。
那么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生物处理是指什么呢?今天就带
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厌氧生物处理又被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和CO2的过程,厌氧过程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1881年,法国的Lou is Mouras发明了“自动净化器”,用以处理污水污泥,从而开始了人类利用厌氧生物过程处理废水废物的历程。
随后人类开始较多地应用厌氧过程来处理城市污水(如化粪池、双层沉淀池等)和活性污泥工艺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如各种厌氧消化池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加强了利用厌氧消化过程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相继出现了一批现代高速厌氧消化反应器,如: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厌氧流化床(AFB)、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AAFEB)等,从此厌氧消化工艺开始大规模地被应用于废水处理,这些现代高速厌氧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有机负荷大大提高,处理效率也大大提高。
什么是厌氧生物处理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这促使人们对厌氧消化工艺进行重新认识,对处理工艺和反应器结构的设计以及甲烷回收进行了大量研究,使得厌氧消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进步,并得到广泛应用。
那么什么是厌氧生物处理呢?生物处理是指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厌氧生物处理(Anaerobic
Process)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通过厌氧菌和兼性菌代谢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过程。
厌氧生物处理主要特征
1、处理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能耗,而且还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气);
2、污泥产量很低,厌氧微生物的增值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
多,产酸菌的产率Y为0.15~0.34 kgVSS/kgCOD,产甲烷菌的产率Y 为0.03
kgVSS/kgCOD左右,而好氧微生物的产率约为0.25~0.6 kgVSS/kgCOD;
3、厌氧微生物有可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
4、反应过程较复杂,厌氧消化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微生物过程;
5、对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较敏感;
6、单独使用厌氧处理,其出水水质很难达标,需进一步利用好氧法进行处理;
7、气味较大,特别是有臭味;
8、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