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基坑工程坑中坑支护设计方法及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36
SMW工法及内支撑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SMW工法水泥搅拌桩支护作为一种新颖的组合支护体系,在软土深基坑应用中越来越多。
文章对SMW工法及内支撑在工程实例中的运用以及内支撑在基坑支护中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讨论。
标签:建筑工程;SMW工法;基坑支护;内支撑一、工程概况工程位于湖州市织里镇,上部为六幢14层住宅,下设1层地下室,为现浇钢砼框架结构。
工程东、西侧为已建多层建筑,基坑内边线最近处距建筑约为9.0米,北侧距河道约16米,考虑布置临时设施,南侧距主干道为10米。
基坑开挖深度考虑到承台垫层底100mm,黄海-2.350~-2.600,挖深为4.60m~6.10m。
为确保周围道路及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安全,必须对基坑进行支护。
本基坑周边条件复杂,均是建筑、道路及河道,开挖深度较深,采用SMW工法结合内支撑,基坑平面图及支撑平面图如图1、2所示。
三、基坑支护设计1、基坑支护方案选择本工程对变形的控制要求严格,故采用带撑桩墙式支护结构。
沉管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钻孔灌注桩支护结构工期较慢,排污不便,且经济性较差,鉴于此,我们采用SMW工法。
SMW工法是水泥搅拌桩内插H型钢结合支撑的围护体系,因SMW工法水泥搅拌桩连续施工,套打的水泥搅拌桩可兼作止水帷幕,无需另外设置止水帷幕,节省工程造价,且围护体占地少。
同时H型钢在地下室工程施工结束后可拔出再利用,可循环使用,材料损耗小,既节约造价,缩短工期,又环保节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综合分析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下,经多方案分析比较,最后确定基坑采用SMW工法,采用直径650的水泥搅拌桩内插H型钢作为围护桩,结合一道混凝土内支撑的围护体系。
本支护形式结合基坑的平面布置特点和周边环境,具體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这种围护形式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均比较适合于本工程。
本方案的特点主要如下:(1)本工程采用SMW工法水泥搅拌桩加一道支撑的围护形式,集围护桩和止水帷幕于一身,可最大程度利用场地空间;H型钢可回收利用,从而节省造价,缩短了工期。
某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设计实例本文旨在介绍某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设计实例。
基坑支护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
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案,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按时完工以及减少成本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某建筑工程为地下3层地库,基坑深度达到12米,基坑内载荷为5000kPa,地质情况属于软黏土地基。
为了确保基坑施工期间不会发生坍塌和沉降等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周围的环境条件和现场特点:在基坑形成区域四周,周边交通非常繁忙,塔吊悬挂的高度为68.4米,外墙垂直高度为15.4米,一层高度为3.8米,地下室1层高度为3.6米,地下室2层以及3层高度均为3.6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选择了经济实用、施工简便且安全可靠的支护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选择框架结构作为基坑支护形式,可以满足深基坑开挖及支护的要求,能充分发挥框架结构的优点,提高基坑施工效率,保证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配合框架结构,我们采用了桩墙结合技术,将橡胶管桩和钢板桩结合起来,形成了稳固的桩墙支护系统。
同时,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软土地基的特性,选择了分段灌注桩,采用了有计划的灌注技术,可以降低灌浆压力,减少强度损失,提高了灌浆桩效果。
3.在设计时,我们还采用了预应力钢绞线,增加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弯强度,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周围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倾斜变形。
4.我们还针对现场的特殊情况,采用了应力调整措施,对于桩身与钢板之间的力的分配进行了合理的调节,确保了支护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方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某软土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设计,确保了基坑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稳定。
建议在未来施工中,对于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应更加注重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名目1.1简易支护 (2)1.1.1短柱横隔板支撑 (2)1.1.2临时挡土墙支撑 (3)1.1.3斜柱支撑 (3)1.1.4锚拉支撑 (3)1.21.31.41.51.61.71.81.91.9.1无锚板桩 (10)1.9.2有锚板桩 (11)一、基坑支护工程为保证地下构造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承受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下是常用的基坑支护措施的简洁介绍1.1 简易支护放坡开挖的基坑,当部份地段放坡宽度不够时,可承受短柱横隔板支撑、临时挡土墙支撑等简易支护方法进展根底施工1.1.1 短柱横隔板支撑图3.1 短柱横隔板支撑示意图适用性:仅适用于局部地段放坡不够、宽度较大、对邻近建筑物没有特别要求的基坑使用。
1.1.2 临时挡土墙支撑图3.2 临时挡土墙支撑示意图适用性:仅适用于局部地段下部放坡不够、宽度较大,对邻近建筑物没有特别要求的基坑使用1.1.3 斜柱支撑图 3.3 斜柱支撑示意图先沿基坑边缘打设柱桩,在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并用斜撑支顶,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
适用于深度不大的大型基坑使用。
1.1.4 锚拉支撑图3.4 锚拉支撑示意图先沿基坑边缘打设柱桩,在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柱桩上端用拉杆拉紧,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
适用于深度不大、不能安设横(斜)撑的大型基坑使用。
1.2排桩支护图 3.5 排桩支护现场图片开挖前在基坑四周设置砼灌注桩,桩的排列有间隔式、双排式和连续式。
施工便利、安全度好、费用低。
排桩构造:可依据工程状况为悬臂式支护构造、拉锚式支护构造、内撑式支护构造和锚杆式支护构造。
成桩方式:排桩包括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及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
适用性:(1)列式排桩支护: 当边坡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时, 可利用土拱作用, 以稀疏的钻孔灌注桩或挖孔桩作为支护构造(2)连续排桩支护: 在软土中常不能形成土拱,支护桩应连续密排, 并在桩间做树根桩或注浆防水也可以承受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密排。
中山某深基坑支护方案浅析摘要:本基坑为中山地区典型的软土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分别采用了桩撑、桩锚的支护体系。
基坑支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设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和一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结构,局部区段采用两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结构。
支护结构有效的限制了软土的位移,确保了基坑工程的稳定安全。
关键词:基坑支护灌注桩支撑锚索中图文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拟建中山市某商业城位于中山市石岐区,拟建地上10层,地下2层。
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90m,基坑开挖深度为8.70~9.10m;局部边桩承台坑开挖深度为9.40~11.30m。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
场地周边为中山市老城区,建筑物密集且紧靠基坑开挖边线,基坑周边有大量管线通过,对支护结构的变形的控制要求高。
2工程地质条件本基坑为中山地区典型的软土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工程,地基土由人工填土和第四系淤积成因的淤泥类土,冲积砂土、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和侏罗系(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各项相关岩土指标如下:表1 各岩土层参数取值表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在松散土层和基岩裂隙中,两者水力联系密切,属孔隙~裂隙潜水类型。
砂层为主要含水层,其富水性和透水性较好。
淤泥土层含水量高,但透水性较差。
粘性土层和全风化岩富水性和透水性较差。
强风化~中风化岩富水性和透水性稍好于粘性土层和全风化岩。
3支护方案选型本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差,开挖深度深,周边环境复杂,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要求严格,根据各支护区段的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支护技术,主要包括:①基坑东北角基坑形状不适合内支撑布置,且考虑基坑出土口设置,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及两道预应力锚索的桩锚支护结构;②基坑其余区段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及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和一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结构。
基坑中北段,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支护桩采用桩径为1000mm的钻孔灌注桩;基坑中南段,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支护桩采用桩径为1200mm的钻孔灌注桩。
软土地基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摘要】本文结合税务大厦工程实例,介绍了周边场地狭小、软土地基的大型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维护,水泥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坑内采用三道钢筋混凝土梁内支撑(眼镜式),并在角部予以加强。
实践证明,该方法安全,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深基坑灌注桩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钢筋混凝土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市解放路与经三路路口交叉处,分为A、B二个区,地下均为3层。
A区为27层税务大厦,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总高为98.78米(结构板上皮),室内外高差为0.3m;B区为框架结构,为6层,总高为33.7m(结构板上皮),室内外高差为1.2m。
地上建筑面积为58114㎡,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6511㎡。
高层(A区)地下三层,地下室基础底板下皮相对标高-14.75m,基础选型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基础,满堂红布桩,筏板板厚2200mm。
数码广场(B区)地下三层,基础采用承台+十字交叉梁板,承台厚1500mm,主梁:800×1500,次梁:500×1000,板厚700mm。
本工程采用带三道支撑的灌注桩支护体系挡土,水泥搅拌桩及旋喷桩做止水帷幕,采用大口井基坑内降水。
本工程±0.000同建筑标高,室外自然地面相对标高为-1.200;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
具体桩数量如下:支护桩总计326根,分为三种桩型,桩顶标高均为-2.75m。
灌注桩1:143根,桩径ø800,有效桩长23.45m;灌注桩2:121根,桩径ø800,有效桩长22.45;灌注桩3:62根,桩径ø800,有效桩长25.45m。
支撑桩:35根,桩径ø800,桩顶标高-14.85m,有效桩长15.35。
水泥搅拌桩:807组,桩径ø700,桩顶标高-2.2m,有效桩长20m。
高压旋喷桩:807根,桩径ø600 桩顶标高-22.15m,有效桩长4.0m;122根,桩顶标高-14.15m,有效桩长12.05m。
大型深基坑支护施工新技术和优秀案例全面分享,值得收藏!一、基坑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上一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研究、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新世纪初的十多年,发展阶段。
1、两个阶段的标志1)第一阶段:2000年前后基坑工程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颁布。
2)第二阶段:2009年《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 7)的颁布、一批相关的规范全面修订。
2、基坑工程设计理念的改变1)早期:设计往往以满足地下工程施工为主。
或以经验为主;或以理论为主。
2)现今:满足环境保护已成为设计施工的基本出发点。
理论和经验相结合。
3、基坑设计方法1)极限平衡法:卜鲁姆法、盾恩法、相当梁法等;2)弹性支点法:解决变形分析问题;3)有限元法:平面、空间;土体与结构共同作用;考虑土的弹塑性等4、对基坑稳定性的认识基坑事故主要是岩土类型的破坏形式。
整体滑动稳定性、抗隆起稳定性等在软土中尤其重视。
二、基坑工程的新型支护结构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1)土体加固类:放坡、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等。
2)支挡、拉锚式围护墙:排桩、地下连续墙。
3)支锚体系:拉锚式,内支撑。
围护墙支锚体系:拉锚和锚杆1、复合土钉墙1)土钉支护结构的优点:施工方便、设备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
2)土钉支护结构的主要问题:适用有一定限制,仅适用于非软土场地。
土钉支护结构的主要问题1)软土地区:稳定性2)复合土钉墙: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预应力锚杆、微型桩等的一类或几类结构与土钉墙复合而成的支护结构。
3)软土地区的应用:以水泥土搅拌桩、微型桩等“超前支护”,4)解决:隔水性;土体的自立性(加大自立高度和持续时间、提高稳定性)。
5)非软土地区的应用:通过微型桩、预应力锚杆等对限制土体的位移。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加大预应力可使位移减少40%~50%。
使其适应的基坑开挖深度有所增加。
复合土钉墙使开挖深度有所增加(12~15m)。
6)复合土钉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计入复合体的共同作用,但复合体的作用不可过高估计。
深基坑(坑中坑)支护及挖土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设地下停车库一层,剧院升降式主舞台部分地下三层。
基坑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状,南北方向长约176 m,东西方向宽约160m,基坑单层面积约为26000㎡。
本基坑属于较大、较深,且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故围护设计采用多种围护支撑的方案。
在基坑的北面、西面的北段、南面的西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加放坡的形式,其余位置均采用Ф550、Ф600、Ф700的钻孔排桩加一道支撑环梁的围护结构,且在钻孔排桩外侧采用一排水泥搅拌桩的止水帷幕。
剧院主舞台的三层深坑在南半区,故此区采用Ф850、Ф900的钻孔排桩加二道支撑的二次围护结构,且在钻孔排桩外侧密布一排高压旋喷桩的止水帷幕,其余深坑均用水泥搅拌桩二次围护。
具体参阅下图:二、场地具体设置情况:1、基坑共设四个出土口,结合基坑开挖情况,以设计的中间对撑为界分为二个大区,分别为北半区(中心岛1)与南半区(中心岛2),又可按底板后浇带分成九个小分区,在基坑的开挖过程按小分区进行分段开挖。
挖至2c层淤泥土,本层土为:灰色、流塑、厚层状、高压缩性、局部含少量有机质条带、土质不均一、局部为淤泥质粘土,干强度高,韧性高,易扰动,渗透性能差。
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为-1.700m,主舞台深坑部位底板垫层底标高为-17.15m,挖土平均深度为15.45m。
浅坑部位的支撑环梁面标高为-3.2m;坑中坑部位的压顶梁面标高为-7.45m,第二道支撑环梁面标高为-9.0m,第三道环梁支撑面标高为-13.5m。
土方开挖总量约为14万m3。
河地下室基坑围护平面图2、基坑周边的具体布置为:东面支撑围护边距离河清路的临时围墙约4.2M;南面水泥搅拌围护坡顶距后塘河约5m,基坑西南角为生活区;西侧离坑边约9.5M为施工道路,在西侧南段设有钢筋场地,出土口2与出土口3位于基坑的西侧;北侧水泥搅拌围护坡顶距离宁穿路临时围墙约16M,在基坑的北面设有出土口1,东北角为办公区,现场设置两个进出大门,分别为1#大门与2#大门,均位于北面宁穿路上,两大门之间的场地为钢筋及木工车间。
软土基坑工程坑中坑支护的设计方法软土基坑工程是造价高昂的大型建筑工程,其建造过程中涉及到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支护问题。
软土地区通常有较弱的岩层和粘性土壤,因此基坑施工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
在这些措施中,坑中坑支护技术是首要的,因为它可以确保挖掘深度,保持地下水表的稳定,并防止基坑形变,避免现场发生严重的灾害。
(一)确定基坑宽度为了确定合理的坑内空间,基坑的宽度必须得到合理的确定。
其目的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使坑内结构得到合理的布置。
一般来说,基坑的宽度需要进行现场测量,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形。
(二)进行土体力学分析软土区施工时,没有实施适当的坑内支护措施,容易导致地下水系统被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因此,通过对地质灾害和土力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对软土层进行评估。
这将有助于为坑内支护提出合理的建议,并给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三)确定支护方式主流的支护方式通常有刚支护和柔性支护两种。
刚护的材料一般都是钢板或混凝土,采用类似“箱形”支护方式。
柔性支护的材料则通常采取钢筋混凝土桩或桩墙等,采用的方式为“逐段推进”的方式。
支护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到软土的力学性质、坑内空间结构,以及具体地质情况等多种因素。
(四)制定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方案是很重要的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施工。
在确定了支护方式后,还需要考虑到坑内结构的配置,管线的布置,以及其他施工相关的要素等。
(五)实施监测即使在采取了合理的支护措施后,工程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实时监测。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监测:地下水位监测,超声波检测,应变计监测,倾斜测量等。
这些监测数据将有助于了解基坑施工的实时状态,帮助施工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工程安全。
综上所述,软土基坑坑中坑支护的设计方法十分重要。
由于软土地区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通常,坑内支护是确保基础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实施周密的监测原则,在施工期间实现坚实的支护,足以避免工程缺陷和安全隐患。
基坑工程之“坑中坑”工程探析作者:项文江来源:《价值工程》2017年第35期摘要: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促进了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多,而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个别性。
基坑工程是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诸如稳定、变形及渗流等方面的岩土工程基本问题,而且涉及结构选型、结构极限设计及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的结构工程问题。
本文就基坑工程坑中坑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包括水压力、土压力、施工超载、承压水、工程桩等等基坑支护影响营生分析,给出了放坡、重力式挡墙、复合土钉墙等坑中坑的支护方法,分析了坑中坑的安全稳定性,探讨了其变形分布及其规律,希望对相关参与者与研究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has strong regional and individual features. The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is systematic which not only involves the basic problem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ch as stability,deformation and seepage, but also involv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roblems such as structural selection, structural limit design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pit in pit,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foundation pressure, such as water pressure, earth pressure, construction overload, confined water, engineering pile, etc., and gives the support methods of grading, gravity retaining wall, and 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 analyzes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pit in pit, discusses its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its regularity, hoping to bring some help to the relevant participants and the researchers.关键词:基坑工程;坑中坑;稳定Key words: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pit in pit;stability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5-0101-030 引言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促进了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多,而基坑工程师建筑工程的基础。
某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设计实例某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设计实例摘要:经过对某软土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设计介绍,阐述了平面支撑体系在坑中坑处理中的应用。
通过使用效果证明其可行性,得出了一些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意义的结论,供同类工程借鉴。
关键词:基坑,支护结构,挖土,坑中坑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工程总用地面积25206 m2,总建筑面积98640 m2,设地下室一层,局部两层。
基坑总开挖面积20000m2左右,支护结构延长米约750m;±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3.700m,基坑周边自然地坪绝对标高暂取为3.000m,基坑周圈计算开挖深度约为4.0~6.2m,中部局部两层地下室区域开挖深度达到10.6m,电梯井处开挖深度暂按13.6m考虑。
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的选取必须综合考虑地下室特点、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因素,才能得到既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又施工方便的基坑支护方案。
1.1周边环境情况a) 东侧:地下室侧壁距离围墙最近处约为5m,围墙外侧紧邻民房和小路;b) 南侧:地下室侧壁距离围墙最近处约5m,围墙外侧紧邻谭家岭路;c) 西侧:地下室侧壁距离围墙仅有4.5m左右距离,围墙外侧为南雷路;d) 北侧:地下室侧壁距离围墙约为13m,围墙外侧为道路。
1.2土层分布情况本工程的土层分布情况为: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自上而下分布有以下土层:1层杂填土、2层粘土、3层淤泥质粘土、4-1层粉质粘土、4-2粉质粘土、4-3层粉质粘土混细砂、5层淤泥质粉质粘土、6层粘土。
3层淤泥质土层厚变化层厚变化很大,在2.0~14.0m;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很差,含水量达到52%,基坑坑底部分位于该层土中,挖土施工要特别注意。
从本工程附近的基坑开挖情况来看,3层淤泥质土的漏土现象比较严重,设计中应考虑可靠的桩间防漏土措施。
表1土的物理力学指标2基坑支护形式选取2.1方案设计原则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及土体的整体稳定性,确保支护结构在施工期间安全可靠;土体开挖过程中确保基坑内外工程桩及基坑外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正常使用;在确保基坑及周围建(构)筑物安全可靠的情况下,采用最简明的支护手段,达到节省材料、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
第17卷 第8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8 2017年 8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ugust 2017收稿日期:2017-06-26作者简介:王雪婷(1985),女,天津市勘察院工程师。
软土地区临近高铁基坑支护工程案例分析与总结王雪婷,吴 刚(天津市勘察院,天津 300191)摘 要:临近高铁的深基坑工程对高铁的影响及保护性存在很高要求,在基坑支护设计时应考虑各种情况,通过有效措施来保证高铁的安全运行。
本文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某临近高铁的基坑支护工程为例,结合实际经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选取了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通过模拟数据,证明了其对高铁保护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应用参考。
关键词:基坑;高铁;支护形式;数据模拟对比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8-0348-06一、工程概况天津市滨海新区某项目以规划路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
规划路地下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津滨高铁。
北区分为两地块。
北区东侧地块为整体地下二层(基坑深度9.8m)。
北区西侧地块地下室大部分为二层(基坑深度9.5m),南侧局部(高铁保护区内)为一层地下室(基坑深度5.5m)。
采用局部通道相连,地下室一同施工。
南区地下室大部分为二层(基坑深度9.2m),北侧局部(高铁保护区内)为一层地下室(基坑深度5.3m)。
工程极为复杂。
具体见图1。
图1 总平面图二、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涉及深度范围内各层土性计算选用指标见表1,该基坑工程场地典型地质剖面如图2所示。
浅层地下水属于孔隙潜水类型,以大气降水补给,蒸发形式排泄为主,水位随季节略有变化。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0.50~1.00m 左右。
勘探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位:初见水位埋深不明显;稳定水位埋深1.0~2.2m,标高0.59~1.14m 左右。
表1 基坑涉及各土层土性计算选用指标层号土层 w(%)r (kN/m 3)e I p I L ϕ(︒) C (kPa)M(MN/m 4)厚度(m)1-1杂填土 10 8 2.0 2.36-1粉质粘土31.518.80.902 13.7 0.91 11.8 15.3 3.0 3.76-2淤粉质粘土40.917.7 1.175 17.2 1.12 4.8 11.420 10.56-3粉质粘土29.419.10.846 12.6 0.77 12.6 13.1 3.5 3.07粉质粘土27.319.20.796 11.3 0.76 13.5 12.0 4.0 1.58粉质粘土22.319.90.662 11.3 0.50 18.7 12.5 5.0 3.69-2粉土21.220.00.6327.70.6228.66.07.04.4根据经验,埋深约24.5m 左右的9-2层粉土为第一微承压水层,本次初勘报告未提供该承压水层的水头高度,根据经验,水头高度为大沽标高0.000,相当于地面以下埋深5.0m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