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ENIAC标志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6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它的发明者是冯•诺依曼。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冯·诺依曼发明了世界上的第
一台计算机,命名为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它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每秒可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运算。
与我们如今看到的计算机相比在外形上可谓是千差万别。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有:
1.字长。
由于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所以计算机以多少个二进制位作为信息处理单元,就成为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
如有8位机、16位机、32位机、64位机等,这个位数就叫计算机的字长。
位数越多,字长越长,进行数值计算的精度也就越高。
2.容量。
存储器的容量也就是计算机存储程序和数据的“仓库”。
它的大小是标志计算机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通常把8位二进制作为一个单位来计算存储器的容量,取名为字节;把1024个字节(实际为1024×8=8192个二进制位)称作1K字节。
计算机内存储量再上升一个数量级,就以兆(即M,1M=1024K)字节计,如1M、4M、16M等。
兆以上的数量级是G(1G=1024M)。
3.运算速度。
通常是指计算机执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平均速度,也是计算机性能的一个主要技术指标。
每秒钟完成运算的次数越多,其运算速度越快,性能也就越先进。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如心算工具和阿比加尔计算器,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这台电子计算机标志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中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即ENIAC。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ENIAC由约翰·普雷斯珀·艾克纳特(John Presper Eckert)和约翰·威廉·莫奎利克(John William Mauchly)领导的团队研制出来。
ENIAC的设计初衷是用于进行弹道计算,以辅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作战。
然而,在设计过程中,ENIAC的功能得到了扩展,成为了一台可用于处理各种科学和工程问题的通用计算机。
ENIAC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和电子器件,占据了一个大屋子的空间。
ENIAC的运算速度非常惊人,每秒钟可以执行约5,000次加法和减法操作。
此外,ENIAC还具备了存储程序的能力,这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在此之前,计算机的程序是通过物理连接线来进行编程的,ENIAC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编程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ENIAC的出现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为后来的计算机科技奠定了基础。
在ENIAC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计算机,比如EDVAC、UNIVAC等。
这些计算机的出现开创了电子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与现代计算机相比,ENIAC在体积、能耗和计算能力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它的大体积和高能耗使得ENIAC无法进一步迭代和发展,而后来的计算机则采用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新技术,大大提升了计算机的性能。
尽管ENIAC在当时是一台划时代的计算机,但是它与现代计算机相比已经过时。
作业 1一、填空题1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依次出现了分别以(电子管)、(晶体管)、(集线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电子计算机。
2 、计算机系统通常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大部分组成。
3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4 、中央处理器简称 CPU ,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
5 、计算机的外设很多,主要分成三大类,其中,显示器、音箱属于(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属于(输入设备)。
6、 CPU 的主频 = (外频)× (倍频)。
7 、目前 CPU 的接口主要有(Socket)和(Slot)两大类。
8、 CPU采用的扩展指令集有Intel公司的(SSE)、(MMX)和AMD公司的(3DNOW)等几种。
9、编号为AMD-A0850APT3B的CPU的主频是(850 )MHz、封装方式为( PGA )、工作电压为( 1.7)V、二级缓存容量是( 256 )KB、前端总线频率是( 200 )MHz。
10、按照CPU处理信息的字长,可以把它分为( 4 )、( 8 )、( 16 )、( 32 )以及( 64 )微处理器。
11、 USB2.0 的传输速度是 ( 480Mbps ) ,最多支持__6_ 个设备。
12 、目前市场上的 BIOS 芯片主要用 ( AMI BIOS ) 和 ( Award BIOS ) 两种。
13 、主板上集成的声卡一般都符合 ( AC’97 ) 规范。
14、主板外部接口是用来连接( 键盘) 、( 鼠标) 、(USB设备) 、( 串口 ) 、等外部设备的。
15 、主板的芯片组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南桥)芯片和(北桥)芯片。
16、主板的安全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电压)、(温度)、(防病毒)。
1946年2月14日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
(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埃尼阿克”计算机的最初设计方案,是由36岁的美国工程师莫奇利于1943年提出的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炮弹轨道。
美国军械部拨款支持研制工作,并建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小组,由莫奇利负责。
总工程师由年仅24岁的埃克特担任,组员格尔斯是位数学家,另外还有逻辑学家勃克斯。
“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
这台耗电量为140千瓦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机械式的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
当“埃尼阿克”公开展出时,一条炮弹的轨道用20秒种就能算出来,比炮弹晒身的飞行速度还快。
埃尼阿克的存储器是电子装置,而不是靠转动的“鼓”。
它能够在一天内完成几千万次乘法,大约相当天一个人用台式计算机操作40年的工作量。
它是按照十进制,而不是按照二进制来操作。
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进制方式工作的电子管,因此机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而在数据输入,输出时再变回十进制。
“埃尼阿克”最初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
但后来通过改变插入控制板里的接线方式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而成为一台通用机。
它的一种改型机曾用于氢弹的研制。
“埃尼阿克”程序采用外部插入式,每当进行一项新的计算时,都要重新连接线路。
有时几分种或几十分种的计算,要花几小时或1~2天的时间进行线路连接准备,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它的另一个弱点是存储量太小,至多只能存20个10位的十进制数。
英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的蒙巴顿将军把“埃尼阿克”的出现誉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电脑”的名称由此流传开来。
1996年2月15日,在“埃尼阿克”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行的隆重纪念仪式上,再次按动了这台已沉睡了40年的庞大电子计算机的启动电钮。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曲折而有趣。
以下将详细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计算机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二战时期。
在当时,电子计算机的概念只存在于理论中,并没有实际的机器。
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被认为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体积庞大,由大量的真空管、继电器和其它电子部件构成。
它的每次运算需要重新编程,且速度相对较慢。
但尽管如此,ENIAC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为后来的计算机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ENIAC之后的几年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迅猛。
1948年,英国的MANIAC(数值积分与计算机)诞生,成为世界首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标志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开始。
1951年,英国的EDSAC(电子数字计算机系统)成为首台商用计算机,具有较好的可编程性和灵活性。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科学家们开始设计出更加先进的电子计算机。
1950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开创了大型机时代。
IBM 700系列机器被广泛用于工商业和科学研究,为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此期间,霍普金斯大学的JOHNNIAC(约翰纳皇家机器)也成为重要的计算机之一。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计算机科学迈入了新的时代。
1964年,IBM推出了360系列大型机,标志着大型机主导时代的开始。
电子计算机变得更快、功能更强大,并广泛应用于科学、工业、军事和商业等领域。
此外,这一时期的里程碑还包括1969年的ARPANET(阿帕网),奠定了互联网的雏形。
进入80年代,个人电脑开始发展壮大。
1981年,IBM推出了第一台IBM PC,开始了个人电脑的普及时代。
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台Macintosh电脑,引领了电脑图形用户界面的发展。
这些个人电脑的出现对计算机普及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1946年2⽉14⽇,由美国军⽅定制的世界上第⼀台电⼦计算机“电⼦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法尼亚⼤学问世了。
ENIAC(中⽂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计算弹道需要⽽研 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第⼀代:电⼦管数字机(1946-1958年)1946年2⽉14⽇,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
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计算能⼒。
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法尼第⼀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不同的机器语⾔,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
另⼀个明显特征是使⽤真空电⼦管和磁⿎储存数据。
第⼆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代替了体积庞⼤电⼦管,电⼦设备的体积不断减⼩。
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代计算机的产⽣。
第⼆代计算机体积⼩、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
1960年,出现了⼀些成功地⽤在商业领域、⼤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代计算机。
第⼆代计算机⽤晶体管代替电⼦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
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于商业⽤途。
在这⼀时期出现了更⾼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晶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第三代计算机在硬件⽅⾯,逻辑元件采⽤中、⼩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磁芯。
软件⽅⾯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般为每秒数百万次⾄数千万次),⽽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第四代:⼤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今)第四代计算机在硬件⽅⾯,逻辑元件采⽤⼤规模和超⼤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于哪一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2月14日,eniac 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以及众多的科学实验结果。
但由于科技水平首先,这台计算机的体型巨大。
特点:
ENIAC比巨人机更加庞大,总长约30米,高约4米,厚约0.9米,占地约167平米,需要布置在一个很大的房间。
这台重达27吨的电子巨兽体内大约包含着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和1500个继电器,以及500万个焊接点,每小时吞掉150kW电量。
功耗之大,一度传出夸张的谣言:ENIAC一启动,整个费城的灯光都要暗下一截。
计算机历史知识题库及答案知识点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用于计算弹道。
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制造,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由(B)研制成功的。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苏联2、世界上第—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B)。
A.1941年B.1946年C.1949年D.1950年知识点二: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他提出的计算机工作原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2、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
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
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由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现。
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
3、I/O设备的含义是(A)。
A.输入输出设备B.通信设备C.网络设备D.控制设备4、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全过程是(B)。
A.输出,处理,存贮B.输入,存储与处理,输出C.输出,存贮,输入D.输入,存储,处理5、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由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以及(B)组成。
A.CPU、控制器、存储器B.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C.运算器、存储器D.CPU、运算器、存储器6、我们现在常用的计算机结构与哪一位科学家有着密切的关系(B)。
A.比尔?盖茨B.冯?诺依曼C.阿尔法D.普雷斯波7、以下肯定不是二进制数的是(D)。
A.0B.1111C.11D.1121知识点三: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四个时代。
第一代从1946年到1959年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从1960年到1964年,我们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来,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在美国研制成功。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2月,它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克利和工程师埃克特等人共同开发的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这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世界计算机发展史: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特征: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简称,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
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总工程师埃克特当时年仅24岁。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揭幕典礼。
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
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
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
ENIAC: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170平方米,30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间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30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
它包含了17,468 真空管7,200水晶二极管, 1,500 中转, 70,000 电阻器, 10,000 电容器,1500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研制电子计算机的想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
当时激战正酣,各国的武器装备跟现在比差远了,占主要地位的战略武器就是飞机和大炮,哪有什么“飞毛腿”导弹、“爱国者”防空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因此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和导弹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为此美国陆军军械部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
美国军方要求该实验室每天为陆军炮弹部队提供6张火力表以便对导弹的研制进行技术鉴定。
千万别小瞧了这区区6张火力表,它们所需的工作量大得惊人!事实上每张火力表都要计算几百条弹道,而每条弹道的数学模型你知道是什么吗?一组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
这些方程组是没有办法求出准确解的,因此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地进行计算。
eniac计算机的故事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它诞生于1946年,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所开发。
ENIAC 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科学的重要里程碑,对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ENIAC是一台巨型计算机,占据了一个整个房间的空间。
它由大约18000个真空管、70000个电子元件和500多英里的电线组成。
ENIAC的体积巨大,重达30吨,所耗功率高达150千瓦。
这样的规模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因此ENIAC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进行科学和军事计算,尤其是在原子弹的研发中。
它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数值计算,包括炮弹轨道的计算、气象模拟以及核弹爆炸的模拟等等。
ENIAC的计算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手工计算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然而,ENIAC的操作并不像今天的计算机那样简便。
程序员们需要手动插入电线和程序,每次更改计算任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编写程序也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有深刻的理解。
不过,这些挑战并没有阻碍ENIAC的成功运行。
ENIAC的运行时间有时要持续数天甚至数周之久。
与现代计算机相比,ENIAC的性能十分有限,无法进行复杂的图形计算或多任务处理。
但尽管如此,ENIAC仍然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为后来的计算机科学发展铺平了道路。
ENIAC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科学的新纪元,为计算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占据整个房间的巨型机器到现在我们每天都携带的小型便携设备。
ENIAC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计算时代,是现代科技的重要里程碑。
计算机历史记忆计算机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石版计算工具和算盘。
然而,现代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本文将回顾计算机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事件进行介绍。
1.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恩尼亚克和莫奇利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这台计算机占据了整个房间,重达30吨,但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ENIAC能够进行大规模的计算,但它的程序仍然是通过插拔电缆进行编程的。
2. 发明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体系结构1948年,英国的图灵和美国的冯·诺依曼分别独立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这一体系结构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内存中,使得计算机可以自动执行存储在内存中的程序。
这一理念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
3. 诞生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1975年,美国的盖茨和艾伦·韦恩提出了基于微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的构想。
他们在1976年推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pple I,这标志着个人计算机的时代正式到来。
个人计算机的推广使得计算机不再是大型机构的专用工具,而是普及到了大众。
4. 互联网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
1983年,TCP/IP协议被正式采用,这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随后,互联网开始向学术界和商业界扩展,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0年代,万维网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
5. 移动计算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末,移动计算开始兴起。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和便携式计算机进行通信和计算。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iPhone,这标志着智能手机的时代的到来。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计算和互联网访问。
6. 人工智能的崛起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迅猛。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计算机可以模拟和实现人类的智能。
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逐渐应用于各个行业。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正是有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才有了后续计算机的发展,也为我们的工作解决了许许多多的烦恼,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过程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的2月14日,这也是世界历史上所记载的最早的计算机的诞生!而这台计算机诞生的地点是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这台计算机的研发人员是莫奇来博士以及他的学生艾克特,经过多年的研发以及无数次的实验之后终于制造出了这台巨型的电子计算机。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形状值得一提的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电子计算机的形态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今天大部分电子计算机都在追求超薄超轻。
而早期的这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重量高达三十吨,单从重量上就可以判断出该台计算机是非常笨重的,用庞然大物来形容这台电子计算机也不为过。
而且这台电子计算机的零件以及构造都是非常复杂的,内部仅电子管就使用了18000个,这台电子计算机的占地面积高达170平方米,当时该计算机的计算水平每秒可高达5000次以上,可能以今天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来看,当时这个速度算不上什么,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个时期,这个计算速度已经是非常惊人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虽然在今天我们看来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比较笨拙的,而且其耗电量也是非常惊人的,由于其电子计算机里面超多的真空管,一开机之后所消耗的`电量是巨大的,同时这些真空管的消耗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在其运算的过程中有可能十几分钟就会烧毁一只真空管。
但是维修人员必须要花费两倍以上的时间才可以找出烧毁的真空管的位置,所以说当时在运行这台计算机的时候是非常费时费力的!来源发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重30余吨,占地约17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000只电子管。
它是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对双方都使用了飞机和火炮,猛烈轰炸对方军事目标。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里程碑。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计算工具到现代计算机的演变。
1. 早期计算工具的出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就开始使用简单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和石板。
这些工具通过移动珠子或刻画符号来进行计算,虽然速度较慢,但为人们解决了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
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成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ENIAC是一台巨大的机器,占据了一个大房间,它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和继电器来进行计算,虽然速度相对较慢,但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转向集成电路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小型化和高效。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和性能。
1964年,IBM公司推出了IBM System/360系列计算机,它是第一台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引领了计算机技术的新时代。
4. 个人计算机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市场,这标志着计算机的普及化。
微软公司推出了DOS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推出了Apple II系列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具有更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更强大的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中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娱乐。
5. 互联网和移动计算的革命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计算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移动计算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计算和上网。
这个时期,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崛起,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
6. 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的兴起21世纪,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热门话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的智能,实现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功能。
1946年世界上第⼀台计算机诞⽣在67年前的今天,1946年2⽉14⽇ (农历正⽉⼗三),世界上第⼀台计算机诞⽣。
⼯作中的ENIAC
1946年2⽉14⽇,世界上第⼀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法尼亚⼤学诞⽣。
第⼆次世界⼤战期间,美国军⽅要求宾州⼤学莫奇来(Mauchly)博⼠和他的学⽣爱克特(Eckert)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化"电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的是⽤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占地1500平⽅英尺,重达30吨(⼤约是⼀间半的教室⼤,六只⼤象重)。
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
由於吃电很凶,据传ENIAC每次⼀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真空管,操作⼈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使⽤上极不⽅便。
曾有⼈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没有⼀只真空管烧掉,发明⼈就要额⼿称庆了。
eniac原理ENIAC原理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ENIAC采用了许多创新的原理和技术,为后来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ENIAC的设计目标是解决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特别是用于军事应用中的弹道计算。
与以往的机械计算机不同,ENIAC使用了电子元件代替了传统的机械装置,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精度。
ENIAC的原理基于二进制数制和布尔逻辑运算。
它使用了大量的电子管作为开关元件,通过控制电子管的通断状态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运算。
ENIAC的电子管数量高达约1.7万个,占据了一个巨大的房间。
ENIAC采用了并行处理的方式,即同时进行多个计算任务。
它拥有20个计算单元,每个计算单元都可以执行独立的计算任务。
这种并行处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使ENIAC能够在几秒钟内完成以前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
ENIAC的数据存储采用了旋转刻度盘和电容器的组合。
旋转刻度盘可以存储数字,而电容器则用于存储中间结果。
这种存储方式虽然比不上后来的内存技术,但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ENIAC的运算速度非常快,每秒可以执行约5000次加法或减法运算,或者约300次乘法或除法运算。
它可以处理10位数的数字,并且能够进行浮点运算。
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
为了方便使用,ENIAC还配备了一套控制台和输入输出设备。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台设置计算任务和参数,并且可以从输入设备读取数据,将计算结果输出到输出设备。
这使得ENIAC能够与人进行交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通用计算机。
ENIAC的设计和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和艰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然而,ENIAC的成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为后来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开辟了道路。
它的原理和技术对于后来的计算机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ENIAC .....标志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高速运算,具有内部储存...................能力,由程序控制其操作的电子设备。
................. 第一台真正实现存储程序原理的计算机.................----....EDSAC .....于.1949....年.5.月在英国研制成功。
.........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用阴极射线管或汞延迟线作为...................主存储器,外存主要使用纸带、卡片等;程...................序设计主要是用机器指令或符号指令;应用...................领域主要是科学计算。
..........
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采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主存储器均采用磁心存储器,...................磁鼓..和磁带开始用做主要的外存储器;程序.................设计使用了更接近于人类自然语言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从科学...................计算扩展到了事务处理、工程设计等多个方...................面。
..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69):......采用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块代替了晶体管等分立元件,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
计算机业进入...................了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发展时期,....................计算机的管理、使用方式也由手工操作完全...................改变为自动管理,使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
第四代计算机(.......1970....至今):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实用的集成电路迅速从中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到超大规模的水平。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诞生。
微处理器是将传...................统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作为中央处理..................(.CPU ...)。
以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再加上存储.................器和接口等芯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便构成...................
了微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自............1971....年诞生以来.....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要更新换代,以高档微处...................理器为核心构成的高档微型计算机系统已..................经达到和超过了传统的超级小型计算机的..................水平,其性能价格比占有很大优势,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不仅深刻地影响着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使计算机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力计算机的普及。
...................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和数字化声像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媒体是指表示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文字、声音、图像都是媒体。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使用计算机处理的主要是数...................字与文字信息,而此后则开始将其应用于图...................形和图像处理。
随着数字化音频和视频技术...................的突破,逐步形成了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它不仅使计算机应...................
用更接近人类习惯的信息
...................交流方式,而且将
开拓出许多新的计算机应用领域。
...............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
....70..
..年代末、
..60 .........20..世纪
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的结合是计算机应用从单机走向网络,从独...................
立网络走向互联网络。
互联网把分布在不同...................
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
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
统,他不但可以使众多的个人计算机能够同...................
时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而...................
且还可以使这些信息四通八达,并及时地与...................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进行交换,从而使众...................
多的计算机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
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通过网络服务...................
器,一
...台台计算机就像人类社会的一个个神................
经元被联系起来,从而组成信息社会的一个...................
重要的“神经系统”.........————
........。
.
....Internet
总之,计算机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已由...................
仅仅包含硬件的系统发展到包含硬件和软..................
件两大部分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种类也...................
一再分化,发展成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包括巨型、大型、中型计算机)....................
以及各种专用机等。
由于技术的更新和应用...................
的推动,计算机一直处在飞速发展之中。
依...................
据衡量信息技术发展功能价格的
....,...............摩尔定理
计算机芯片的功能每
..................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
减一半。
该定理的作用从
...
..60..年代以...........20..世纪
来,已持续
.................了.40..多年。
集处理文字、图像、
图形、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正...................
方兴未艾。
各国都在计划设计自己的“信息...................
高速公路”。
通过各种通信渠道(包括有线...................
网和无线
....网)把各种计算机互联起来,已经
...............
实现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
用计算机...................
来模仿人的智能(包括听觉、视觉和触觉以...................
及自学习和推理能力)是当前计算机科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计算机体系...................
结构将会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提出的原.................
理,实现高速的并行处理。
为了解决软件发...................
展方面出现的复杂程度高、研制周期长和正...................
确性难于保证的“软件危机”而产生的软件...................
工程也出现新的突破。
新一代计
...................算机的发展
将于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等科研...................
紧密相联,并为其发展提供新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