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初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11.92 KB
- 文档页数:6
(下转第60页)有色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特征研究李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要: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有色金属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处于短缺状态,为了在开采时提高有色金属矿产的开产率,我们对有色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特征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研究。
关键词:地质环境;有色金属;成矿特征;不可再生资源作者简介:李佳(1992-),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方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1有色金属定义及开采背景1.1有色金属定义从广义上来讲,有色金属定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除金、银等常见金属矿产之外,还包括稀土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等不常见的金属矿产,以及铝、镁、铜、铅、锌等在日常生活用品或是其他地方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轻金属和重金属矿产资源。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除去黑色金属矿产以外的其他金属矿产资源都属于有色金属。
1.2找矿需求及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类生产制造的各个领域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有色金属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这就意味着这种资源会越来越稀缺。
所以,我们在探勘开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先进手段,坚持一种科学的原则,降低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浪费,提高有色金属的合理使用率以及开产率。
地球浅部易于识别的矿床越来越少,且鲜有大型、超大型矿床;地球深部的隐伏矿床虽有巨大前景与潜力,但开采难度较大。
因此现阶段寻找新矿床就需要有效的找矿方法和先进的成矿模式理论,并与我国现有的科技开采技术相结合。
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理论手段,推断出新矿床所在地,并利用先进的物理理论和科学方法作为指导,从而找到新的有色金属矿床。
1.3成矿模式介绍一般说来,这种成矿模式是一种在四维空间里对成矿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并用不同深度以及不同形式和内容来对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进行表达。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变质火山岩系组成。
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
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
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
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2.1 矿体地质特征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
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
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
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
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金广智摘要:我国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分布范围广,多金属矿分布位置一般都是地质板块活跃地带。
现有的多金属矿,主要包括铅锌多金属矿、冰铜矿床等资源,这些矿产资源存储位置基本都是地质活动频繁的区域,而且地带中存在的岩浆岩分布很广,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很高,为实现矿产资源成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当前我国多金属矿资源开采数量日益降低,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需要从以往多金属矿成矿特点、原因等进行分析,明确现阶段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才能更好推动多金属矿的开采数量,以此逐步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找矿方向我国国土资源非常丰富,幅员辽阔且不同区域水分特点都是不同的,在地质结构、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促使多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成矿规律独具特色。
在对成矿规律分析中,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成矿热源方面进行分析,对当前的成矿区域来看,每个矿产下都有非常明显的火山活动痕迹,也存在沉积现象,特别是西北区域和华南区域的成矿区域中这种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这源于这些区域在加里东期和燕山期我国岩浆活动非常明显,为铅锌多金属矿成型提供了温热环境。
第二,从断裂带分布状况进行分析,都可以发现历史上存在多次板块运行,也有很多造山运动,在这两个方面作用下让成矿区域的断层和截面有着特殊的受力情况。
既包括一般情况下产生的拉力和剪切等力学作用,也在局部区域中存在复杂的弯扭等力矩作用,促使多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第三,矿体地层岩性角度进行分析,大部分地区都受到火山运动的作用,因岩浆侵入形成了诸多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也有部分区域是钙质岩等,为多金属矿产资源形成提供稳定的矿产结构。
通过上述三个方式,对当前成矿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多金属矿产特点和成矿原因,为增强找矿技术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因此,只有将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明确,才能为后续找矿提供相应的方向借鉴,有效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高质量开发。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及工程地质特征许 军,洪 剑*摘要:多金属矿床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构造和工程地质特征,对于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勘探和可持续开发至关重要。
深入研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构造和工程地质特征,对于科学认识矿床的形成机制、确定富集规律和有效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构造和工程地质特征。
关键词: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地质特征成矿构造主要指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与成矿活动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多金属矿床在成矿构造上表现出断裂、褶皱、岩浆—热液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对富集和分布金属元素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与此同时,多金属矿床的工程地质特征也决定了其在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工程行为和可行性,包括矿体的几何形态、矿石矿化特征、岩石力学性质、地下水位等。
了解和分析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制定合理的勘探和开发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1 成矿构造1.1 不同类型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构造特征(1)断裂控制型多金属矿床。
断裂控制型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在地质过程中,断裂是地壳中岩石破裂和位移的结果,形成了空间上的裂隙和通道。
断裂通道的存在,为热液流体提供了运移的路径和集聚金属元素的场所。
当热液通过断裂带时,与周围的岩石发生交互作用,使得金属元素被富集并沉积形成矿床。
断裂控制型多金属矿床通常呈线性或弧形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和展布有关。
在断裂带上形成的矿体一般具有明显的伸展形态,常见的有矿脉、矿层或矿包体。
矿体内部常见富含铅、锌、铜、银等多种金属矿物,从而形成多金属矿床。
断裂控制型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活动,密切联系着构造应力的变化、断裂带的生成和发育,与断裂构造的演化和活动有关。
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通常伴随着岩浆-热液活动,即通过断裂通道上升的热液与岩浆的相互作用导致金属元素的富集。
青海它温查汉铁多金属矿床-(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意义青海它温查汉铁多金属矿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铁多金属矿床之一,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矿床之一。
近年来,对它温查汉铁多金属矿床的年代学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40)Ar--(39)Ar年代学研究方面。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手段,如岩石薄片分析、矿物分离法和宏观岩石分析等,详细探讨了该矿床的年代学演化历程和成矿作用机制,为该矿床的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40)Ar--(39)Ar年代学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对矿床中样品的分析,得出该矿床形成的年代为晚白垩世至古近纪,具体年代为70-85 Ma。
研究表明,它温查汉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活动、区域构造和热液流体有关。
在岩浆活动方面,矿床的形成与群山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密切相关。
在区域构造方面,矿床的形成可能与藏北造山带的构造变形和古近纪土壤垂直运动有关。
在热液流体方面,学者们认为,它温查汉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是源自岩浆活动的热液流体,流体的分布和移动受到区域构造的控制。
对于它温查汉铁多金属矿床的年代学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为该矿床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更在于对西北地区的区域构造和成矿作用机制的认识。
对于西北地区地质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它温查汉铁多金属矿床的研究成果,也为研究其他地区的铁多金属矿床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因此,深入开展(40)Ar--(39)Ar年代学研究,未来仍是矿床勘探和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针对它温查汉铁多金属矿床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已经得到了如下数据:它温查汉花岗斑岩的年代为83.7± 0.6Ma,石英斜长角闪岩的年代为85.6±1.9Ma,石英石英闪岩的年代为79.7±1.1Ma,黄铜冠斜长角闪岩的年代为77.8± 1.7Ma,成矿流体形成时期为77.2± 0.4Ma,钾长石斜长角闪岩的年代为73.4±1.4Ma。
它温查汗西铁多金属矿显示良好找矿前景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矿山工程》
【年(卷),期】2016(45)5
【摘要】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资源可利用性调查与评价项目组对它温查汗西铁多金属矿矿区进行了现场实地调研,并采集了用于2017年连续选矿试验样品。
它温查汗西铁多金属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著名的成矿带——祁漫塔格褶皱带,区内平均海拔3000m,矿区地貌为沙漠地貌,常年少雨干旱、多风沙,沙层平均深度120m,沙层下可见地下水。
通过现场调研,项目组得到数据如下:
【总页数】2页(P85-86)
【关键词】铁多金属矿;找矿前景;显示;祁漫塔格;沙漠地貌;柴达木盆地;评价项目;可利用性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
【相关文献】
1.石头坑德西铜镍多金属矿预查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J], 路隆炜;祁栋
2.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地球物理特征及磁法物探找矿方法优选研究 [J], 曹德智;袁桂林;郑振华;马秀兰;董琳
3.东昆仑它温查汉铁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找矿前景及方向分析 [J], 曹德智;王军;杨伟毅;彭中发;李延庆;汪成萍;赵胜楠
4.青海它温查汉西地区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条件分析 [J], 李文忠;袁桂林
5.青海省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J], 杨涛;张斌;张乐;马永胜;王瑾;赵辛敏;李智明;宋忠宝;张洲远;杜亚龙;陈向阳;曹德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摘要】对目前国内成矿带地质背景、多金属矿产分布及成矿带特征的了解,对近几年资源评价项目工作中发现的矿床、矿点密集,成果显著的成矿带以及铜、钼、铅、锌、银成矿带进行了找矿潜力重点分析。
同时,对其它成矿带进行了简单的资源潜力评价,为今后国内各地区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多金属矿产;矿产特征;找矿方向1 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1.1 陡山沱组多金属矿陡山沱组主要围绕矿山穹窿旁边出露,可非常显著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由下至上按照顺序分别为第一岩性段浅灰色含有硅质网格含锰白云岩;第二岩性段是含磷岩系,核心岩性为鲜红色骨板状磷块岩、白云质条带状磷块岩、黑灰色块状磷块岩、含磷条形白云岩、含磷炭质分成岩;第三岩性段是暗灰色厚层状含灰色燧石团块白云岩;第四岩性段为灰色炭质分层岩夹角砾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具银铅锌矿化。
该组控制了区内51%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化)点,冰洞山、沐浴河等矿床就产在该组第四岩性段中。
矿石结构大多都是粒状结构、穿插交代结构、双晶聚片结构、自然形成板状结构等。
矿石构造大多都是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脉状穿插构造、多孔状构造及稠密浸染状构造。
矿石中金属矿物大都是闪锌矿、方铅矿,然后是褐铁矿、黄铁矿。
闪锌矿、方铅矿都呈现它形粒状,一般以集合体形式出现。
矿石的化学成份主要是铝、贫硅、钾,而富镁、钙、铁及硫为特点。
有用的成分除铅锌矿外,伴有镉、银和硫。
矿石类型根据氧化程度可以分为原生矿石、有氧化矿石。
根据矿石的组成划分主要有脉状穿插类矿石、稠密浸染状类矿石、块状硫化物类矿石和角砾状类矿石。
工业类型大都有含锌铅矿石及含银锌矿石等。
1.2 冰洞矿床的地质特征冰洞山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大都是南沱组、乱石沟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
冰洞矿床为一套浅海台地—滨海相互沉积,按照岩性组合的不同,又将其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大都是粉砂质粘土岩、含有大量的锰白云岩;第二岩性段大都是含磷土岩和含碳土岩;第三岩性段为硅质块状或硅质条带花岗岩;第四岩性段下面和上面都是炭质页岩,中部夹5—10m巨厚层细晶白云岩,角砾状泥质白云岩,铅锌矿就产在其中。
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LIU Yan-hua;SHANG Jian-ge【摘要】当前多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已经成为发掘矿产资源的重点,对地质经济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以及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包括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重力场特征以及区域磁场特征等,而且可以通过进行地质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其他方法预测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21【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作者】LIU Yan-hua;SHANG Jian-ge【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矿产是经过漫长时间的地质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可供人类利用的岩石资源或天然矿物资源,包括可燃有机、非金属、金属等类别,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1]。
特别是金属矿产,它被应用于科学技术、农业以及工业等等的各个领域[2]。
由于不同的地质构造、气候环境以及地理因素,不同品位的金属矿产可能会出现在每个矿区中,因此很多矿区都是多种金属矿产并存,被称为多金属矿。
为了对多金属矿产资源进行更加科学的找矿、矿产开发以及利用,必须更加深入的对多金属矿的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明确多金属矿产的找矿方向以及找矿前景[3]。
1 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多金属矿通常具有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重力场特征以及区域磁场特征等地质特征。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指的是在众根泳脑两岸,出现不规则的三角状等异常现象,其中规模最大的异常元素是Ag、Mo、W等金属元素,在这些异常金属元素中的主要异常金属元素是Mo,这个金属元素的异常会与Pb、W、Cu等元素的异常有复杂的关联性,Pb、Ag的元素异常则会表现出具有相同的浓集中心的特征,剩下的异常浓集区域通常呈现比较分散的表现特征。
这些元素异常中大多数的异常点都大于百分之五十的浓幅分位值,并且每个异常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三级浓度分带性以及主要的元素异常都会表现出异常点密集、强度大、峰值高等特征。
青海省沙丘地区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Abstract: Iron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haqiu area of Qimantage metallogenic belt,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superio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iro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n dune area and research on deposit ore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 words: iro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enesis;Shaqiu area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285-030 引言沙丘地区处于柴达木准地台之南缘,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青海省东昆仑祁漫塔格早古生代裂陷槽,该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元古代古陆形成、早古生代(加里东期)裂解及造山、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和晚中生代-新生代造山四个构造旋回,成矿带隶属于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的最西端,区内具有形成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有利条件。
1 矿区地质1.1 地层沙丘地区处于荒漠戈壁地带,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厚度一般在150-300m之间。
根据沙丘地区及周边矿区钻孔中出露岩性,地层由老到新大致有: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下岩组(∈OTa)、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上岩组(∈OTC)、上泥盆统牦牛山组(D3m)、新近纪油沙山组(N2y)及第四纪(Q4)。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及成矿规律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质背景、区域地质特征、矿床找矿特征,以多金属矿为例,探讨了矿体地质特征分析方法,并对其在金属矿前景分析、找矿标志等金属矿成矿规律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1引言人口增长及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然会带来资源需求的增长,其中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家加大矿业开发政策的实施,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前提和保证的矿产资源预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多年来对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持续开采,大大减少了已探明的矿山资源储量,供求矛盾逐年加大。
为解决21世纪资源消耗与产出之间的矛盾,加快地质研究工作步伐,迫切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预测,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多金属矿区居多。
因此,吸取前人经验,结合本区特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取找矿标志,全面总结成矿规律,实现矿床预测的重大突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铜多金属矿为例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金属矿生产基地之一,如狼山铜多金属矿,产出紫金矿业东升庙矿床等大型或特大型以铜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矿床,古额济纳旗千条沟的铜多金属矿化区等。
对成矿带地质背景、区域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进行靶向研究,分析和归纳总结,有助于后续找矿工作的开展。
2.1地质背景以狼山铜多金属矿为例,内蒙古狼山铜多金属矿,地处华北陆块北峰西,区域受大地构造的控制和影响,炭质黏土岩、炭质板岩、碳酸盐岩等岩石丰富,山群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较好,出露地层组成复杂,两侧沉积盖层为翼部,狼山以北,多为铜铁稀土多金属矿区,狼山以南以铅锌硫矿床为主,其矿床规模较大。
2.2区域地质特征狼山铜多金属矿区域内地层发育缓慢,矿床经历了中元古代初期的华北古大陆裂解,有风积冲积等自然环境、大陆边缘构造的变迁所形成的沉积物,区域内有较明显的断裂特征及褶皱构造,一级盆地发育良好,盆式控矿趋势明显。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多金属矿区矿产地质勘查特征及成矿指标分析刘小滨,赵 雷,董雁南,王殿良,董玉翠摘要:多金属矿区需要进行勘查特征的分析,以构建地质成矿指标的检测形式,实施准确的地质情况判断工作,提高多金属矿区的检验精度。
本文旨在通过对矿区构造、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掌握多金属矿区的主要特征,从而提高金属矿区特性检验的效果。
此外,本文还将对地质成矿指标进行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定量预测、指标检验等方面,以明确地质结构的组成情况,并保障成矿指标的评估精度。
关键词:多金属矿区;矿产地质;勘查特征;成矿指标多金属矿区中的金属元素通常相互混杂,导致特征勘查工作相当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地质特征的分析,以确保成矿指标判断的有效性,并对地质构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另外,多金属矿区中的元素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确定成矿指标检测的适用性并注重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以确保多种类型金属能够被充分开采,达到高效的开采效果。
1 多金属矿区矿产地质勘查特征分析1.1 矿区构造多金属矿化区的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由多种岩性如碳酸盐、砂质黏土和沉积岩等组成,同时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如铁、铝和铜等)。
因此,进行矿区构造分析以确定实际情况并揭示矿物组成对于提高开采效率至关重要。
在这类矿化区中,通常存在断裂构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切断断裂,该断裂形式比较短,容易导致地质出现滑移,从而成为矿区断层的诱发因素,增加了矿区的开采难度;另一种是逆冲断裂,它会引起地层断裂情况加剧,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褶皱,这也使得断裂情况的呈现更为严重,影响矿区的地质构造。
因此,需要对断裂情况进行分析,掌握矿区的地质构造情况。
针对多金属矿化区,剪切带常常具有脆性,存在着矿区变形的风险,开采时应特别注重安全性,并提前对矿区构造情况进行勘测。
1.2 矿床地质矿床是贮存多种矿物资源的重要地质形态,对其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是开展矿产勘查的基础。
试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现阶段矿产资源发掘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多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其直接影响到地质经济问题。
因此深入分析和总结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前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包括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重力场特征和区域磁场特征等,并且能够通过分析地质特征结合其他方法预测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标签: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前言:由于地质构造、地理因素和气候环境的不同,矿区中均有可能出现不同品位的金属矿产,所以在很多矿区中都会存在多种金属矿产。
为了更加科学的对多金属矿产资源进行找矿、开发和利用,就必须深入研究多金属矿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从而更好的明确多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方向和前景。
一、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一般来说,多金属狂都具有区域地球化学、区域重力场和区域磁场等抵制特征。
所谓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是指众根泳脑两岸有不规则三角状等异常现象出现,其中Ag、Mo、W等金属元素是规模最大的异常元素,Mo金属元素是这些异常金属元素中最主要的一种,该金属元素的异常往往与Pb、W、Cu等异常元素有较为复杂的联系,Pb、Ag元素的异常特征主要为浓集中心相同,剩余的异常浓集区域特征则表现為较为分散。
以上元素的异常点大多都会高于50%的浓幅分位值,同时所有异常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三级浓度分带性,并且主要的元素异常都具有异常点密集、峰值高、强度大的特征。
区域重力场特征是指以矿产区域内的异常重力布格表现为基础,可以从矿区内划出一条规模较大的重力梯级带以及多条次级重力梯级带,各重力梯级带之间会有一些相对平缓的重力地值区出现,通过分析大量梯级带发现,这些梯级带大多都表现出较深区域的断裂反映,结合已有的物探资料和现有矿产资料分析可以确定,区域构造往往和多金属矿产关系密切。
区域磁场特征是指多金属矿区有较大的几率产生万航磁异常想象。
该异常主要表现为会产生多条航磁异常带,导致航磁异常带出现的主要因素为时期不同的侵入岩[1]。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胡发卯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并对其勘探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在地质特征方面,铁矿床的分布与产状、矿石类型、岩石组成、矿物学特征以及矿物资源量和品位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描述;在成因分析方面,主要探讨了铁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以及成矿机制等;在勘探和开发利用方面,介绍了铁矿床的勘探方法、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铁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分析;勘探;开发利用铁矿是人类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钢铁、建筑、机械、交通等各个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铁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研究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铁矿资源,提高铁矿勘探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铁矿床是指地球上含有铁矿的岩石体,它的产状和地质特征对于铁矿的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分析铁矿床的分布、产状、矿石类型、岩石组成、矿物学特征以及矿物资源量和品位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对铁矿床的成因进行分析,包括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以及成矿机制等方面的内容,为铁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最后,本文还将探讨铁矿床的勘探方法、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1 铁矿床的地质特征1.1 分布与产状铁矿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产状形式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铁矿床的产状与地质构造、岩性、变质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质构造方面,铁矿床常位于褶皱带、断裂带、地堑、岛弧和盆地等地质构造带内。
在岩性方面,铁矿床常与含铁质的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有密切的关系。
在变质作用方面,铁矿床往往形成于区域变质作用或者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下。
此外,铁矿床还可分为海底铁矿床、沉积铁矿床和热液铁矿床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铁矿床产状也有所不同。
因此,了解铁矿床的分布和产状对于其勘探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