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广州供电局中低压配电网设备技术原则(修订)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350.31 KB
- 文档页数:41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在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是将变电站输送的高压电能降低到适合家庭、企业和公共机构使用的电压。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低压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低压配电网的性能,以下是一些改造技术的导则:1. 改善线路和设备: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线路和设备可能存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线路和设备,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确保低压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2. 引入智能技术:随着智能城市的发展,智能技术在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智能技术可以实时检测和监测线路的负荷和状态,帮助运营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低压配电网的故障处理效率和可靠性。
3. 推行高效能源管理:城市中的低压配电网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也要保持能源的高效利用。
因此,应该推行高效能源管理策略,包括使用能效较高的设备和器件,实施能源监测和优化控制,以及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实施电力负荷管理:低压配电网的负荷管理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电力负荷平衡机制,合理分配和调度负荷,可以避免低压配电网过载和能源浪费的问题,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5. 加强安全管理:低压配电网的安全管理是城市能源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应该加强设备的防雷、防压、防水等安全措施,确保低压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同时,要加强对低压配电网的监测和巡检,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包括改善线路和设备、引入智能技术、推行高效能源管理、实施电力负荷管理和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低压配电网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城市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
低压配电网是城市能源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家庭、企业和公共机构的用电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低压配电网的改造与升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为加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施运维管控和相关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立项、审查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制度标准,特制定本原则。
第一章总体原则1.1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治理,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先管理、后工程”、“一台区、一方案”的要求,综合管理、基建、技改、大修等多种手段,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1.2加强与电网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衔接,根据电网规划落实进度、城区或村镇搬迁情况及“低电压”程度,区分轻重缓急优化项目立项,提高治理有效性,防止低效、无效投入。
1.3加强治理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应用公司配网典型设计、标准物料、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等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1.4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推动低电压治理中退役设备再使用工作,探索退役配电变压器跨省调剂使用的有效途径,避免设备大拆大换。
第二章电压采集及统计2.1配网用户电压原则上应通过符合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的电压采集装置自动采集,在其布点未实现低压用户全覆盖的情况下,可通过配变终端、智能电表等监测手段采集。
2.2“低电压”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即2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10%,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低电压”用户应纳入重点治理范围。
2.3“低电压”主要包括长期和季节性“低电压”。
长期“低电压”指用户全天候“低电压”持续三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六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4为加强配网用户电压全范围监测,应建立完善基于营配贯通的电压自动采集分析相关信息系统,扩大电压监测覆盖面,强化重点时段对中压线路首末端、配变台区首末端及重点用户的电压采集分析,为开展“低电压”运维管控及工程治理创造条件。
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导则(试行)1 总则1.1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各直属供电企业的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
1.2各地供电部门应按照本导则规定的技术原则要求,并结合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具体制订本地区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
1.3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改造应与高压电力网的规划和建设相结合,与市政工程相结合,与业扩报装工程相结合,其建设改造应纳入城市建设和改造的统一规划。
各地供电部门应与地方规划、城建等部门密切配合,并取得他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1.4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改造既要考虑超前性,又要符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技术导则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适用于三类不同地区的配电网建设改造。
第一部分技术导则适用于年售电量超过一百亿千瓦时的地区的配网建设与改造;第二部分技术导则适用于年售电量在十五亿到一百亿千瓦时的地区;第三部分技术导则适用于年售电量小于十五亿千瓦时的地区。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导则的条文,在导则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导则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GB/50293-1999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061-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DL/T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401-9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GB/T17468-1998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GB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T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L/T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GB 14285-9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50062-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国网公司配电网技术导则1. 背景介绍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后一级输电网,也是接近用户的电力供应网。
其由中压配电和低压配电两部分组成。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区域电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也给配电网的安全运营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此,国网公司制定了配电网技术导则,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配电网建设和运维工作,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2. 技术导则内容2.1 配电网建设方面在配电网建设方面,技术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配电网规划:根据区域用电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配电网的容量和布局,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配电设备选型:科学、合理地选用配电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配电网接地:合理设计和实施配电网接地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地下电缆敷设:科学设计地下电缆敷设方案,避免因施工和老化造成的故障和事故。
•无功补偿:合理选择和配置无功补偿设备,降低配电网无功损耗,提高电力质量和效率。
•配电自动化: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提高配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2.2 配电网运维方面在配电网运维方面,技术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定期巡检:每年定期对配电设备和线路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故障和隐患。
•维护检修:对配电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检修,延长设备寿命,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负荷分析:对配电网负荷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安排,避免电力过载和不平衡造成的损失和事故。
•现场管理:对配电现场进行规范的管理和操作,加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预防性维护:建立配电设备的台账和预防性维护制度,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更换,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3. 技术导则实施效果自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以来,国网公司配电网建设和运维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电网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配电网技术低压配电网实施细则1.1 一般技术原则1.1.1低压配电电压应采用220/380伏。
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宜采用单相二线制、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
低压配电网应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低压线路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宜跨街区供电。
1.1.2 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低压设备选用应标准化、序列化。
当大部分用电设备为中小容量,且无特殊要求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当用电设备为大容量,或负荷性质重要,或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内,宜采用放射式配电;当部分用电设备距供电点较远,而彼此相距很近、容量很小的次要用电设备,可采用链式配电。
必要时相邻低压电源之间可装设联络开关,以提高运行灵活性。
1.1.3为保证供电质量,应逐步缩小低压线路供电半径。
低压电源布点线路供电半径在市中心区、市区、城镇地区及集中居住区一般不大于150 米,在农村地区不宜超过200 米。
超过250米时,必须进行电压质量校核。
1.2 低压架空线路1.2.1 低压配电网应有较强的适应性,主干线应按规划一次建成,今后不满足需要时,可插入新装变压器。
1.2.2 市区、城镇低压架空导线采用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线,干线截面185 mm2,支线120mm2,特殊情况需进行载流量验算。
对于0.4千伏导线可采用以下导线型号:JKLYJ-1/120、JKLYJ-1/185。
化工污秽及沿海地区可采用铜芯水密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线,但应采取密封防水措施以避免导线腐蚀应力断线。
0.4千伏绝缘导线参数详见下表:1.2.4 低压架空线路采用绝缘线时,架设方式宜采用分相式,受条件所限时,可采用集束式。
当采用集束式时,导线载流量应降级使用,档距不宜大于50米,变压器馈出的多回低压线路可同杆架设并应符合Q/GDW176-2008《架空平行集束导线低压配电线路设计规程》的规定。
1.2.5 低压架空线路与中压架空线路同杆架设时,低压架空线路不应越过中压架空线路的分段开关。
1.2.6 低压线路三相负荷电流应尽量平衡。
低压配电网接地的特点及技术措施低压配电网接地是指将低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以确保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低压配电网接地的特点及技术措施如下:一、特点:1. 确保人身安全:低压配电网接地能够将电力系统中产生的短路电流通过接地电阻和接地网散入地中,有效地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安全。
2. 保护电气设备:低压配电网接地能够有效地减小设备的绝缘应力和绝缘水平,保护电气设备免受电气故障的损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低压配电网接地能够减小电气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4. 促进系统的故障检测和定位:低压配电网接地能够通过接地电阻或接地网的测量,检测和定位接地故障,方便故障的修复和维护。
二、技术措施:1. 接地电阻的设置:低压配电网的中性点通常通过接地电阻与大地连接,接地电阻应根据配电网的性质和需要合理地选取。
一般来说,接地电阻的阻值应满足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要求和控制接地电流的要求。
2. 接地电网的布置:低压配电网的地网通常由水平接地网和垂直接地网组成,水平接地网铺设在地面上,垂直接地网则通过铜排或钢铁构件埋入地下。
接地网的布置应考虑到电气设备的分布情况和接地阻抗的要求,以实现良好的接地效果。
3. 绝缘监测装置的安装:低压配电网应配备绝缘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设备的绝缘状态,一旦发现绝缘故障,及时采取措施修复,避免继续扩大故障。
4. 接地故障保护装置的配置:低压配电网应配备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及时检测和切除接地故障点,以防止故障的扩大和事故的发生。
低压配电网接地具有确保人身安全、保护电气设备、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方便故障检测等特点,通过合理设置接地电阻、布置接地网、安装绝缘监测装置和接地故障保护装置,以及定期维护和检修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实现低压配电网的接地保护。
农村中低压配电设施改造升级技术原则1.功能完善原则:改造升级的设施应满足农村电网供电的基本功能需求,包括对电能质量的稳定供应和电能计量的准确记录等。
设施改造应根据农村电网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设备,并实施必要的功能增设和改造。
2.安全可靠原则:改造升级的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农村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工程设计和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性。
3.高效节能原则:改造升级的设施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和节能水平。
包括使用高效的变压器、配电设备和电缆等,优化电网结构和线路布置,减少线损和能耗。
设施应具备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功能,提高电网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4.灵活可扩展原则:改造升级的设施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农村电网的发展和扩容需求。
设施改造应考虑未来农村电网的用电负荷增长和电力需求变化,选用可调节和可扩展的设备,并预留一定的容量和接口,方便后续的扩展和升级。
5.经济合理原则:改造升级的设施应以经济合理为前提,合理控制工程投资和运维成本。
设施改造应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和技术方案,注重与现有设备的兼容性和协同效应。
同时,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改造升级工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成本支出。
6.环境友好原则:改造升级的设施应注重环境保护,采用环保型设备和材料,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
设施改造应符合国家相关环境标准和要求,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应用,促进农村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村中低压配电设施改造升级的技术原则是综合考虑农村电网的功能需求、安全可靠性、高效节能性、灵活扩展性、经济合理性和环境友好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优化电网结构和运行模式,提升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农村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配电网技术一般技术原则1.1 电压等级及供电距离1.1.1根据地区负荷发展规划,应尽量简化变压层次、优化配置电压等级序列,符合国家标准《标准电压》(GB 156),避免重复降压和功能重叠。
江苏省中压配电网选择的电压等级为10千伏、20千伏,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伏。
1.1.2 20千伏专供区如现有配电容量、站点和线路走廊资源等严重不足,或老旧设备需要全面进行技术改造时,10千伏配电系统可采取升压至20千伏等级,但必须认真研究升压改造的技术实施方案和技术经济合理性。
1.1.3 城市中压配电线路主干线长度原则上应不大于下表要求:求:离、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供电可靠性1.2.1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是指电网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应符合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和用户用电两方面的要求,按照Q/GDW 15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和DL/T 5118《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的规定,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般要求如下:(1)市中心区和市区中压配电网结构应满足供电安全N-1准则的要求;(2)较大城镇中压配电网结构宜满足供电安全N-1准则的要求;(3)中小城镇和农村中压配电网如具备条件,可采用供电安全N-1准则;(4)双电源用户应满足供电安全N-1准则的要求;(5)单电源用户非计划停运时,应尽量缩短停电时间。
在电网运行方式变动和大负荷接入前,应对电网转供负荷能力进行评估。
1.2.2 中低压供电回路的元件如开关、电流互感器、电缆及架空线路干线等的载流能力应配套,不应发生因单一元件而限制线路可供负荷能力。
线路载流限额如下:确因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架空绝缘线路供电,但不得同杆架设,以确保供电可靠性。
1.2.4 为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可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网络结构,增强负荷转供能力;(2)采用高可靠性设备,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设备;(3)必要时,装设线路故障自动隔离装置和用户故障自动隔离装置;(4)扩展带电作业项目,推广带电作业和不停电作业;(5)实施架空线路绝缘化,开展运行环境整治及反外力破坏工作;(6)实施配网自动化等。
南方电网费控电能表用外置低压断路器技术规范书费控电能表用外置低压断路器设备采购技术规范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7月目录第 1 章技术条件 ................................................................. (1)1.1 应遵循的标准 ................................................................. (1)1.2 工作环境 ................................................................. ........................................................................ .. 11.3 分类 ................................................................. ........................................................................ . (2)1.4 特性要求 ................................................................. ........................................................................ .. 31.5 外形结构 ................................................................. ........................................................................ .. 41.6 基本要求 ................................................................. ........................................................................ .. 91.7 试验方法 ................................................................. ........................................................................131.8 外形尺寸图 ................................................................. .. (18)第 1 章技术条件1.1 应遵循的标准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 10963.1-2005 电气附件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第1部分: 用于交流的断路器GB 14048.1-201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 14048.2-200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GB 14048.3-200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以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9334-2003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尺寸在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作电器机械支承的标准安装轨GB/T 20645-2006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用低压电器技术要求GB/T 21706-2008 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GB/T 26572-2011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Q/CSG 1209003-2015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单相电子式费控电能表技术规范Q/CSG 1209004-2015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三相电子式费控电能表技术规范1.2 工作环境1.2.1温度范围环境的温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云南电网公司企业标准云南电网中低压配电网设备命名编号原则(试行)目次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及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 (1)4 线路及配电站命名原则 (2)4.1 线路 (2)4.1.1 线路名称结构 (2)4.1.2 命名原则 (2)4.2 开关站、配电站 (3)4.2.1 开关站、配电站名称结构 (3)4.2.2 命名原则 (3)5 设备 (3)5.1 线路设备命名、编号 (3)5.1.1 线路设备名称、编号结构 (3)5.1.2 命名、编号 (3)5.2 开关站、配电站设备命名、编号 (6)5.2.1 开关站、配电站设备完整名称、编号结构 (6)5.2.2 命名、编号 (7)前言为规范云南电网公司中低压配电网设备的命名及编号,提高中低压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结合云南电网公司实际制定本原则。
本原则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归口并解释。
本原则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起草。
本原则由云南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易志生统一编号。
本原则主要起草人:冯磊、李学渊、莫海峰、江建成、季兵、张宇、李建纲、冯勇本技术原则主要审核人:薛武、邹立峰、刘静萍、周海、魏杰、李绍祥、高孟平、罗基庆本技术原则批准人:廖泽龙本技术原则自2009年7月10日起试行。
云南电网中低压配电网设备命名、编号原则1 适用范围为规范云南电网公司变电站以外的中低压(20kV及以下)配电网设备的命名、编号,特制定本原则。
云南电网公司系统及云南电网公司全资、控股的直属、代管配电生产管理单位应严格遵照本原则要求对中低压配电网设备的命名、编号进行管理。
2 规范及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即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来所有的修改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推荐使用这些文件的新内容或最新版本。
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内容或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 Q/CSG 10703-2009《云南电网公司配电网电气安全工作规程(试行)》 QG/YW-AJ-11-2008《云南电网电气一次设备调度编号原则》云电调〔2006〕5号3 术语定义3.1 配电网由110kV、35kV、10(20)kV和380V/220V等电压等级电气设备组成。
中低压直流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Medial & Low DCDistribution Network目次目次 (2)前言 (3)中低压直流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4)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5)4 总则 (5)5 主要技术原则 (5)5.1 供电分区 (5)5.2 负荷预测分析 (6)5.3 电压等级 (6)5.4 容载比 (7)5.5 无功补偿 (7)5.6 电能质量及其监测 (7)5.7 电气计算 (7)6 一次系统设计 (8)6.1 网架结构 (8)6.2 设备选型 (9)7 二次系统设计 (10)7.1 继电保护 (10)7.2 直流电能量计量装置 (11)7.3 通信系统 (11)7.4 自动化 (11)8 接入要求 (12)8.1 分布式电源接入 (12)8.2 储能接入 (12)8.3 充换电设施接入 (12)8.4 用户接入 (12)附录 A (资料性附录)直流配电网直流侧电网结构示意图 (14)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本标准根据GB/T-2009《标准化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直流配电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低压电能配电系统技术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低压电能配电系统技术,确保安全可靠地供电。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以便统一低压电能配电系统设计、施工和运维的要求。
2. 定义- 低压电能配电系统:指配电电网中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 (AC)或1500V(DC)的电能输送和分配系统。
3. 技术要求3.1 设计要求- 选用合适的电缆和设备:根据负载需求和传输距离,选择合适的电缆规格和设备型号,确保电能输送效率和系统安全性。
- 防护措施:对电能配电系统的主要设备和线路进行防护设计,避免因外界原因引起的故障和损坏。
- 电缆布置规范:电缆布置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避免交叉干扰和扎堆现象,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性。
3.2 施工要求-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的电缆、设备和附件,确保施工质量和系统运行可靠性。
- 施工过程控制: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系统安全。
3.3 运维要求- 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对低压电能配电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 应急保障措施:制定应急保障措施,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应对和恢复低压电能配电系统的供电能力。
4. 责任分工4.1 设计阶段责任- 设计单位:负责低压电能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方案制定。
- 监理单位:负责监督和验收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确保设计符合技术规范和要求。
4.2 施工阶段责任- 施工单位:负责低压电能配电系统的施工和质量保控。
- 监理单位:负责监督和验收施工单位的施工工作,确保施工符合技术规范和要求。
4.3 运维阶段责任- 运维单位:负责低压电能配电系统的定期检测、维护和故障处理。
5. 监督检查相关监管部门对低压电能配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维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6. 附则本文档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与现行的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相一致。
低压配电网接地的特点及技术措施
低压配电网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电气设备中的导体以及某些零部件与地面相连,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接地的主要特点和技术措施如下:
1. 安全性:低压配电网接地能够保护人身安全,防止电气设备发生触电事故。
2. 保护电气设备:接地可防止电气设备因外界接触产生大电流,从而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3. 排除电磁干扰:通过接地连接,可以有效地排除电磁干扰,提高电气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4. 防止雷击:低压配电网接地能够吸收和释放雷电能量,防止雷电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为了确保低压配电网接地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 接地电阻测试:通过测量接地电阻来评估接地质量,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定的标准。
2. 合理设置接地点:接地点应该选择在电气设备容易积聚电荷的地方,确保电荷及时地释放到地面。
3. 良好的接地导体:接地导体应选用导电性能好的铜材料,以确保导通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4. 定期巡检和维护:定期对接地装置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5. 使用接地保护装置:为了防止接地电阻过大或过小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可以使用接地保护装置对接地系统进行监测和保护。
低压配电网接地的特点是确保安全、保护设备、排除干扰和防止雷击,通过合理的接地点设置、稳定的接地导体和定期的巡检维护等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接地的效果和安全性。
云南电网公司企业标准云南电网中低压配电网设备命名编号原则(试行)目次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及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 (1)4 线路及配电站命名原则 (2)4.1 线路 (2)4.1.1 线路名称结构 (2)4.1.2 命名原则 (2)4.2 开关站、配电站 (3)4.2.1 开关站、配电站名称结构 (3)4.2.2 命名原则 (3)5 设备 (3)5.1 线路设备命名、编号 (3)5.1.1 线路设备名称、编号结构 (3)5.1.2 命名、编号 (3)5.2 开关站、配电站设备命名、编号 (6)5.2.1 开关站、配电站设备完整名称、编号结构 (6)5.2.2 命名、编号 (7)前言为规范云南电网公司中低压配电网设备的命名及编号,提高中低压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结合云南电网公司实际制定本原则。
本原则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归口并解释。
本原则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起草。
本原则由云南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易志生统一编号。
本原则主要起草人:冯磊、李学渊、莫海峰、江建成、季兵、张宇、李建纲、冯勇本技术原则主要审核人:薛武、邹立峰、刘静萍、周海、魏杰、李绍祥、高孟平、罗基庆本技术原则批准人:廖泽龙本技术原则自2009年7月10日起试行。
云南电网中低压配电网设备命名、编号原则1 适用范围为规范云南电网公司变电站以外的中低压(20kV及以下)配电网设备的命名、编号,特制定本原则。
云南电网公司系统及云南电网公司全资、控股的直属、代管配电生产管理单位应严格遵照本原则要求对中低压配电网设备的命名、编号进行管理。
2 规范及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即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来所有的修改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推荐使用这些文件的新内容或最新版本。
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内容或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 Q/CSG 10703-2009《云南电网公司配电网电气安全工作规程(试行)》 QG/YW-AJ-11-2008《云南电网电气一次设备调度编号原则》云电调〔2006〕5号3 术语定义3.1 配电网由110kV、35kV、10(20)kV和380V/220V等电压等级电气设备组成。
低压配电网接地的特点及技术措施1. 特点:低压配电网接地是指将低压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
低压配电网接地具有以下特点:(1)接地电阻小:低压配电网要求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以确保故障电流能够及时通过接地体流向地面。
(2)故障电流大:低压配电网在发生故障时,电流会通过接地体流向地面,故障电流大小直接影响接地系统的设计和选择。
(3)故障区域范围大:低压配电网通常包括大量的用户,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较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防止故障扩散。
2. 技术措施:低压配电网接地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接地系统设计:低压配电网接地系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设计,包括选择适当的接地电阻值和接地方式,以确保故障电流能够及时流向地面,达到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
(2)接地体选择:接地体是低压配电网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适当的接地体能够有效降低接地电阻,常见的接地体包括接地线、接地网和接地极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体形式。
(3)接地系统维护:低压配电网接地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工作,包括检查接地电阻、检修接地体等,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4)接地保护装置:低压配电网中常常会有接地故障的发生,为了保护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安装相应的接地保护装置,及时切断故障电路,防止故障扩散。
(5)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提高:低压配电网接地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
低压配电网接地需要考虑接地电阻、故障电流以及故障区域范围等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接地系统设计、接地体选择、接地系统维护、接地保护装置以及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提高等,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