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毒性中药材(63种)
- 格式:doc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5
中药炮制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9题,每题1分,共79分)1.黑豆汁蒸何首乌的目的是()A、降低毒性B、增强疗效C、改变药性D、缓和药性正确答案:C2.容易发生气味散失变质现象的中药材是A、陈皮B、大黄C、附子D、川贝正确答案:A3.缪希雍所撰炮制专著的名称为()A、证类本草B、雷公炮炙论C、修事指南D、炮炙大法正确答案:D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C、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D、仁、义、礼、智、信正确答案:C5.炒后利于保存有效成分的是()A、槐花B、苍耳子C、决明子D、牵牛子正确答案:A6.巴布膏剂的特点是A、载药量大B、透气性好C、药物释放性能好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A、生物制品B、中药C、中草药D、化学药品正确答案:B8.饮片包装的大规格重量A、5~10KgB、10~50kgC、5~8kgD、1~10kg正确答案:B9.制备盐水时,一般加水量应为食盐的A、4~5倍B、8~9倍C、6~7倍D、10倍正确答案:A10.土炒山药有助于引药入()A、脾经B、肺经C、肝经D、肾经正确答案:A11.宜用明煅法炮制的药物是A、棕榈B、牡蛎C、自然铜D、炉甘石正确答案:B12.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A、60-70℃B、40-50℃C、50-60℃D、70-80℃正确答案:D13.芡实用麸炒制的颜色标准是A、黄色B、亮黄色C、深黄色D、微黄色正确答案:B14.适宜纸煨的药物是A、葛根B、肉豆蔻C、诃子D、木香正确答案:D15.斑蝥素的升华点为A、100℃B、120℃C、105℃D、1lO℃正确答案:D16.下列哪项不是麸炒的目的A、破坏酶B、矫嗅矫味C、缓和药性D、增强疗效正确答案:A17.产生翘片的原因是A、切制技术不良B、刀具不锋利C、饮片外部含水过高D、饮片内部含水过高正确答案:D18.()适用于蒲黄、白矾、玄明粉、滑石粉、三七粉等流动性一般或很差的粉末类饮片的软包装。
1.(骨)钉指三伏季节采的一种鹿茸上中段部位生出的骨质突起,因呈钉状而称骨钉。
2.GAP3.TLC4.凹肚脐指天麻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形疤痕,称凹肚脐或肚脐眼。
5.包金头——指毛知母的根茎呈扁长形,微弯曲,一端残留有浅黄色的叶基,习称“包金头”。
6.本草——古代指中药,或中药学,或中药学著作。
7.边材指茎木类药材中木材的周边颜色较浅部分。
8.变色9.槟榔纹——10.菜花胆指熊胆仁呈黄绿色,质地酥脆者,称菜花胆。
11.槽子木香指川木香根部有纵槽的半圆柱形个体,称槽子木香。
12.草药——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13.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14.齿轮纹指羚羊角的骨塞横截面四周呈锯齿状与其外的角质层密合,习称齿轮纹。
15.错入组织——指种子的外胚乳不规则地嵌入内胚乳而形成有特殊花纹的错入组织,如肉豆蔻;或者部分种皮连同外胚乳嵌入内胚乳而形成错入组织,如槟榔。
16.大贝指浙贝母鳞茎外层单瓣肥厚的鳞叶,因形大而称大贝。
17.大理石纹指由深棕色的外胚乳与淡白色的内胚乳交错或种皮与外胚乳的折合层错入内胚乳中而成状似大理石样的纹理。
如肉豆蔻和槟榔的种仁的断面。
18.大挺指二杠茸茸体上部较粗壮的主干部分,习称大挺。
19.单门指具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
20.胆黄指产生于胆囊中的牛黄,称胆黄。
21.胆仁指干燥的胆汁,如熊胆。
22.当门子指较大的麝香仁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位于囊口者,称挡门子23.道地药材——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
24.等面叶——25.钉角泛指药材表面具瘤状突起的支根,呈圆锥形而尖似角,称钉角,如川乌、附子等。
26.二杠(茸)指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27.发汗又称出汗。
对有些因个大不易干燥或欲使色泽变深、质变柔软的中药,将它们堆积后经一段时间热闷而使其发酵,此过程称发汗或出汗。
延胡索药材名称:延胡索拼音名称:YANHUSUO别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玄胡。
科属: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WANG的块茎。
产地:主产于浙江东阳、磐安;湖北、湖南、江苏亦产。
性味:[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肝、脾、心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中成药:共有430种中成药使用延胡索:复方延胡索氢氧化铝片复方氯乙烷气雾剂舒筋定痛酒骨友灵搽剂伤痛宁膏复方田七胃痛胶囊胃热清胶囊田七痛经胶囊腰痹通胶囊壮骨伸筋胶囊等。
应用:主要用于气血瘀滞诸痛证。
本品羊散温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其止痛作用优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
治胸痹心痛,配瓜蒌、薤白或丹参、川芎等;治胃痛,配白术、枳实、白芍等;若偏寒者,配桂枝或高良姜;偏热者,配山栀、川裸子;偏气滞者,配香附、木香;偏血瘀者,配丹参、五灵脂。
治肝郁气滞胁肋胀痛,配柴胡、郁金等;治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配当归、红花、香附等;治寒疝腹痛,配小茴香、吴茱萸等;治跌打损伤,配乳香、没药;治风湿痹痛,配奏艽、桂枝等。
近代临床用治多种内脏痉挛性或非痉挛性疼痛,均有较好疗效;也有治麻风病的神经痛,以及以0.2%延胡索碱注射液作局部麻醉手术者。
配伍效用:1、延胡索配伍川楝子:延胡索辛散温通,活血行气止痛;川楝子苦寒降泻,疏肝泄火、行气止痛。
二者伍用,有疏肝泄火、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胃脘疼痛且有化热者;肝郁化火所致之胸腹胁肋胀痛、口苦、舌红苔黄;或痛经、心绞痛、疝气痛等证属气滞血淤兼有热象者。
2、延胡索配伍川芎:二者均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二者合用,其效更显著,用于治疗血淤所致各种疼痛。
3、延胡索配伍高良姜、香附:延胡索行气止痛;高良姜温中止痛;香附疏肝理气止痛。
三者伍用,有疏肝理气、温中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滞肝胃之胁肋胀痛,或寒邪犯胃所致之胃脘痛。
4、延胡索配伍小茴香:延胡索行气止痛;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
中药学名词解释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2.本草:本:是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他植物。
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
但中药来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故在古代将药物称为本草。
3.官药:由国家专营的、正规中药书上有记载的,称为官药。
4.草药:相对官药而言,一些流传在民间,在一些正规的药学著作上没有记载的药物,即为草药。
5.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是在吸收中医药及外国医药学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医药特色和较强地域性的药物。
6.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一定剂型,并且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以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
7.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史的一门学科。
8.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炮制独特,疗效突出,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9.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
10.炒:将药物置锅中加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时取出,根据火候大小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11.烫: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
1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13.煅:将药物直接放入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称为煅法。
14.煨:取净药物用湿面皮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的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物与麦麸同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15.燀: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翻动片刻,立即取出的方法。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最新版)2020年1月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显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安全性评估并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将对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
根据各地试点实施情况,国家卫健委将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论证将上述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管理的可行性。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曾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黄帝内经》中也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说的就是食疗对于疾病的祛除作用。
此前,原卫生部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
三种物品名单如下: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中药鉴定技术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表面具有纤维状的矿物药是A、雄黄B、石膏C、铅丹D、信石E、朱砂正确答案:B2、冬虫夏草虫体有足 8 对,其中:A、头部三对最明显B、中部四对最明显C、头部四对最明显D、中部三对最明显E、8 对足均不明显正确答案:B3、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的药材是A、降香B、檀香C、苏木D、红藤E、川木通正确答案:A4、含锌的矿物为A、滑石B、自然铜C、炉甘石D、信石E、赭石正确答案:C5、呈长圆形,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下有致密环纹,味微甜。
此药材是A、黄芩B、怀牛膝D、黄芪E、甘草正确答案:C6、下列中药表面颜色为金黄色的是A、麻黄B、伸筋草C、薄荷D、荆芥E、石斛正确答案:D7、具有“铜皮铁骨”、味先苦而后微甜的中药是A、人参B、西洋参C、三七D、牛黄E、虎杖正确答案:C8、下列关于没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其他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树脂B、主产于非洲东北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C、不规则的颗粒状或牯结成团块状,气香而特异D、主要含酯树脂E、质坚脆,破碎面不整齐,无光泽正确答案:D9、含有青蒿素,能抗疟的药材是A、蒲公英B、穿心莲C、荆芥D、茵陈E、青蒿正确答案:E10、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 5~8mm,表面紫红色或暗红色,果肉柔软显油润的是B、槟榔C、五味子D、山楂E、南五味子正确答案:C11、下列除哪项外,均含晶纤维A、黄连B、石菖蒲C、苦楝皮D、黄柏E、甘草正确答案:A12、下列药材除哪一项外均是地道药材:A、山东的阿胶B、辽宁的细辛C、云南的五味子D、四川的附子E、河南的地黄正确答案:C13、儿茶的药用部位为A、干燥的煎膏B、虫瘿C、菌丝D、孢子E、花粉正确答案:A14、大青叶水浸泡液在紫外灯下显A、紫色荧光B、黄色荧光C、金黄色荧光D、绿色荧光E、蓝色荧光正确答案:E15、《中国药典》规定大青叶来源于:A、蓼科B、蔷薇科C、十字花科D、毛茛科E、马鞭草科正确答案:C16、甘草的主产地是:A、江苏、山东B、广东、福建C、山西、河北D、辽宁、吉林、黑龙江E、内蒙、甘肃、新疆正确答案:E17、忌煅的矿物类中药是A、赭石B、磁石C、龙骨D、牡蛎E、雄黄正确答案:E18、何首乌“云锦花纹”的存在部位为A、形成层B、髓部C、栓内层D、韧皮部E、木部正确答案:D19、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A、江西省B、安徽省C、江苏省D、湖南省E、河南省正确答案:C20、忌煅的矿物类中药是A、磁石B、龙骨C、赭石D、朱砂E、牡蛎正确答案:D21、斑蝥黑色鞘翅上具黄色或棕黄色横纹的条数是A、4 条B、3 条C、2 条D、1 条E、5 条正确答案:B22、来源于鹿科动物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可用作药材的是A、牛黄B、麝香C、蛤蚧D、蟾酥E、熊胆正确答案:B23、药典规定王不留行的来源是A、蔷薇科B、桑科C、唇形科D、石竹科E、樟科正确答案:D24、延胡索的主要镇痛、镇静成分为:A、延胡索丙素B、延胡索乙素C、延胡索丁素D、延胡索甲素E、小檗碱正确答案:B25、广藿香和藿香为A、不同产地同种植物B、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C、同种中药的不同习用名D、同科不同属植物E、不同科植物正确答案:D26、人参的主产地为:A、青海B、广东C、吉林D、云南E、山西正确答案:C27、养殖珍珠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荧光为A、天蓝色B、亮黄绿色C、棕红色D、棕黄色E、浅蓝紫色正确答案:B28、下列哪一项不是冬虫夏草的性状特征?A、外表土黄色,环纹明显B、足 8 对,前部 5 对明显C、子座细长圆柱形,上部稍膨大,质柔韧D、质脆易断,断面略平坦E、虫体形如蚕正确答案:B29、白芍的气味是A、气微香,味苦涩B、气微,味微苦而酸C、气微,味苦D、气微,味甜E、有清香气,味苦正确答案:B30、牛黄的药用部位属于A、动物的全体B、动物的病理产物C、动物的生理产物D、动物的一部分E、动物的分泌物正确答案:B3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A、《证类本草》B、《本草原始》C、《本草纲目》D、《神农本草经》E、《本草经集注》正确答案:E32、山茱萸的药用部位是A、果实B、种子C、成熟果肉D、未成熟果实E、果蒂正确答案:C33、《中国药典》规定北板蓝根来源于:A、蓼科B、爵床科C、十字花科D、毛茛科E、马鞭草科正确答案:C34、天麻的药用部分是:A、球茎B、块根D、鳞茎E、根状茎正确答案:C35、石细胞胞腔中含胶丝团块的中药材是A、秦皮B、肉桂C、厚朴D、杜仲E、黄柏正确答案:D36、白颈是指A、有效成分集中的部位B、刚毛C、地龙的生殖环带D、雄生殖孔E、受精囊孔正确答案:C37、白芍的加工方法是A、染色B、发汗C、烫D、熏E、煮正确答案:E38、石膏纵断面特征是A、具横向波状纹理,有绢丝样光泽B、具纤维状纹理,显绢丝样光泽C、较光滑,有横向平行纹理,有金属光泽D、较光滑,无纹理,有金属光泽E、凸凹不平,有蜡样光泽正确答案:B39、根呈长圆柱形,根头部有多数疣关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
中药细辛的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宋俊斋;李家亿;杨念;张林波;温得中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
【年(卷),期】2010(007)005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细辛的遗传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观察细辛水煎液在小鼠体内对雄性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通过微核率和畸形率评价细辛对雄性小鼠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细辛水煎液能明显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具有致突变作用.结论中药细辛作为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临床应用时需考虑其遗传毒性.
【总页数】3页(P262-264)
【作者】宋俊斋;李家亿;杨念;张林波;温得中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遗传系,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遗传系,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遗传系,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遗传系,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R994.11
【相关文献】
1.中药紫草的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J], 李啸红;杨柳;姬可平;路权云;王强;黄继锋
2.细辛毒性及配伍解毒实验研究 [J], 贾波;曹兰秀;邓中甲;文跃强;张丰华
3.中药材细辛的毒性研究评述 [J], 李艳可
4.灯盏细辛与赤芍组方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J], 牟景丽;兰燕宇;郑林;王永林;李勇军;黄勇
5.北细辛全草和根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及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J], 马国秀;于艳;张立德;孙科峰;陈颖萍;刘桂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的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摘要】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但多数人对于中药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人们在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药重度现象明显增加,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为中药的运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预防对策【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124-02引言中药一般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矿物,因此多数人认为重要的毒副作用较小,但随着中药应用的日趋广泛,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中药的毒副作用主要是药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了一定的损害,扰乱了人类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1.毒副作用出现的主要原因第一,药物的配伍不合理。
中药多数是配伍用药的,其制剂多数是由各种中药材配置而成,而多种药材都有自己的配伍禁忌,在配药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应当考虑到一些重要与西药的配伍,例如朱砂等含有汞成分的重要遇到西药的碘化钾等,就可能会引起药源性肠炎。
此外,中成药消渴丸中,除了含有黄花以及生地外,还含有0.25g的优降糖,因此许多人因为此药是中药制剂,导致一些患者服用后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情况[1]。
中医认为,乌梅、山楂以及山茱萸等于磺胺一起服用,会引起血尿,甘草与水杨酸等同事使用会增加溃疡疾病的发生率。
第二,没有针对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按照中医理论辩证施治的原则,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药物的安全,否则就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及时是补益中药也应当实施辩证治疗。
例如大黄、黄连以及黄柏等组成的复方针对实热型细菌感染进行治疗,虽然符合“热者寒之”的基本治疗原则,但是细菌感染,假如患者为虚寒证,采用次方治疗效果较好,否者不但无法治疗患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中毒等情况。
另外,医师在写处方时,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名称,不应使用俗名或者简称,以免出现差错,例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常用的五加皮没有毒性,与人参的功效相似,但北五加具有祛风湿的效果,具有少量毒性,假如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没有写明是哪种五加皮,就很容易出现用错药的现象,导致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1 常用毒性中药材 序号 名称 毒性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注意 1 土荆皮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外用适量,醋或酒浸外搽,或研末调涂。 禁内服。 2 土鳖虫 有小毒 咸,寒,小毒。归脾肝经 3~9g 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服。 3 山豆根 有毒 苦,寒,有毒。归脾、胃经 3~6g 虚寒者及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均应禁服。 4 制川乌 有毒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一般用制品1.5~3.0g,宜先煎,久煎。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一般多用制品,因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故应严格注意规 5 川楝子 有小毒 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 膀胱经 4.5~9g 川楝子与苦楝子不同,后者毒性大于前者,临床用 应加区别,并注意用药剂量。 6 制天南星 有毒 苦、辛,温。有大毒。归肺、肝、脾经 3~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 或酒调敷患处。 注意区分生品与制品,孕妇慎用。
7 木鳖子 有毒 苦、微甘,凉,有毒。归肝、脾、胃经 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敷。 以外用为主,如内服只宜少量且要慎用,气血虚 弱、脾胃不实者忌用。
8 水蛭 有小毒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1.5~3.0g 因具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液粘度作用,应用时须注意出血倾向。 9 艾叶 有小毒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曾有口服用量较大而中毒的报道,应予注意。
10 北豆根 有小毒 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 3~9g 注意剂量和持续用药时间 11 白附子 有毒 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制品3~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 或研末后,酒调敷。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12 白果 有毒 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 4.5~9g 白果含银杏毒及白果酸,均有溶血作用,银杏毒还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痹作用,所以在应用时应有所注意。 13 半夏 有毒 辛,温,有毒。归胃肺经 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 生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品种*。临床应用时 应以半夏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入药为宜,不 2
得与乌头同用,另有法半夏同半夏。 14 全蝎 有毒 辛,平,有毒。归肝经 3~6g 因毒性成分对热不稳定,一般煎服少见中毒,但也应注意,尤其注意含本品的固体制剂。 15 苍耳子 有毒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3.0~9.0g 【按语】《本草从新》提出:苍耳子散气耗血,虚人勿服,《唐本草》“忌猪肉、马肉、米泔”。 16 附子 有毒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 、脾经 3~15g 孕妇妇禁用,不谊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17 苦杏仁 有小毒 苦,微温。归肺大肠经 4.5~9g,生品入煎剂宜后下。 微温有小毒,主治咳嗽并有润肠作用,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和亡血者忌服。 18 制草乌 有毒 生:大毒、制:有毒。 归心肝、 肾、脾经 一般用制品。1.5~3g,宜先煎久煎。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生品内服慎用。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19 南鹤虱 有小毒 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 3~9g 临床使注意剂量不可过大。 20 牵牛子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 经 。 3~6g 本品为泻下重剂,所以孕妇及脾胃虚弱者忌服,不胀满、不大便秘者慎用。 21 鸦胆子 有小毒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因有局部剌激作用,故需包裹后服用。
22 香加皮 有毒 辛、苦,温,有毒。归肝、肾、 心经 3~6g 本品毒性主要是强心成份,其酒浸剂作用更强,临床应注意用量及应用时间,以防中毒。 23 重楼 有小毒 苦,微寒,小毒。归肝经 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本品为治疮圣药,临床见虚火、阴证疮疡及孕妇应忌服。 24 急性子 有小毒 微苦、辛,温,有小毒。归肺、肝经 3~4.5g 本品为消积破血、软坚之品,动物试验虽未见流产 作用,但临床凡内无瘀积证者及孕妇应忌服。 25 常山 有毒 苦、辛,寒,有毒。归肺、肝、心经 5~9g 药力峻猛,易伤正气,剌激肠胃,有催吐作用,孕妇慎用,注意制品和服法。 26 蛇床子 有小毒 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 3~9g。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肾家有火及下部有热者勿服。
27 猪牙皂 有小毒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 1~1.5g,多入丸散。外用研末吹鼻 孕妇及咳血、吐血者禁用。 3
肠经 取嚏或调敷。 28 绵马贯众 有小毒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4.5~9g 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孕妇应慎用。 29 蒺藜 有小毒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6~9g 血虚气亏患者及孕妇慎用。 30 蕲蛇 有毒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3~9g;研末吞服1~1.5g/次,1日 2~3次。 阴虚内热患者禁服。
31 鹤虱 有小毒 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 3~9g 孕妇、衰弱者及腹泻者均禁用。 32 朱砂 有毒 甘,微寒。归心经 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 禁服。 33 马兜铃 含马兜铃酸 苦微寒,归肺、大肠经 3—9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人 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4 天仙藤 含马兜铃酸 苦、温,归肝、脾、肾经 4.5—9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 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5 寻骨风 含马兜铃酸 辛、苦,平。归肝经。 9—15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 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6 吴茱萸 有小毒 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 、肾经 1.5~4.5g外用适量。 阴虚火旺者忌服。如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
37 苦楝皮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4.5~9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 苦寒有毒,体弱以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38 蜈蚣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肝经 3~5g 孕妇禁用。 39 大枫子 有毒 辛,热;有毒。归肝、脾、肾经 外用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剂。 内服宜慎。阴虚血热者忌服。
40 山慈菇 有毒 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3—9g,外用适量 有毒成分主要是秋水仙碱 ,中毒量为 15~ 45克 41 仙茅 有毒 辛、热。归肾、肝、脾经 3—9g 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42 两面针 有小毒 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经 5~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外洗。报道加大剂量能引起中枢麻痹,注射剂引起过敏或中毒反应。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用量。 43 丁公藤 有小毒 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 3~6g,通常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因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及孕妇忌服。 4
经 44 干漆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肝、脾经 2.4~4.5g 孕妇及体虚无瘀者慎用。 45 千金子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1~2g,去壳、油,多入丸散服,外 用适量,捣烂敷。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用。
46 马钱子 有大毒 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 0.3~0.6g 本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类品种*。临床使 用本药或含马前子的成药时,应控制一次服用剂 量:含士的宁在6mg左右。 47 巴豆 有大毒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或捣烂以 纱布涂搽患处。 峻猛泻药,注意正确炮制、合理剂量和恰当服用方法。巴豆霜0.1~0.3g多入丸散,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48 甘遂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 经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本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品种*。孕妇禁用,与甘草为十八反药物。 49 华山参 有毒 甘、微苦,热;有毒 0.1~0.2g 青光眼患者禁用,孕妇及前列腺重度肥大者慎用
50 红粉 有大毒 辛,热;有大毒 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它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 51 芫花 有毒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1次0.6 ~0.9g,日1次。 注意用量,与甘草相反。 52 苦木 有小毒 苦,寒;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枝:4.0~4.5g。叶:1~3g。外用适量。 孕妇忌服 53 京大戟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1.5~3g 峻泻之品,苦寒有毒,临床属寒凝气滞之症者为禁 忌。虚症当慎重应用,不可过量。 54 闹羊花 有大毒 辛,温;有大毒。归肝经 0.6~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本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临床应用 应非常慎重,体虚患者及孕妇禁用 55 轻粉 有毒 辛,寒;有毒。归大肠、小肠经 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0.1~ 0.2g内服,一日1~2次,多入丸剂或 胶囊,本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毒性剧烈,内服慎用,不可过量,孕妇禁服。 5
服后漱口。 56 洋金花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肺、肝经 0.3~0.6g宜入丸散;可作卷烟分次燃吸,每次不可过1.5g,外用适量 。 本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外感、痰热咳嗽、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患者禁用。 57 商陆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3~9g。外用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涂敷。 用时最好用制品或久煎后服用,并严格掌握剂量,孕妇禁用。 58 斑蝥 有大毒 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用不宜大面积用。 本品为国家规定有毒中药管理品种*内服慎用, 孕妇禁用。
59 硫黄 有毒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 内服不可超量,孕妇慎用,阴虚火旺禁用。 60 雄黄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内服慎用;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61 蓖麻子 有毒 甘、辛,平;有毒。归大肠、肺经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也可入丸剂内服。 应用时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 62 罂粟壳 有毒 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3~6g 麻醉药品管理的品种。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婴幼儿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63 蟾酥 有毒 辛,温;有毒。归心经 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孕妇和体弱者慎用。 注:1.用法用量除特殊说明外,为成人1日常用汤剂用量,并为药典规定炮制加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