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案例_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海燕的优秀教学设计篇8【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海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极其作用。
2、理解作者如何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方面塑造海燕的形象,分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作用。
3、朗读指导和诵读。
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感悟诗意。
2、对象征手法、正面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象征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说话的,散文诗也是如此。
鲁迅的借江南的雪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借北方的雪来表达自己对战斗人生的渴望。
郭沫若用风雷电来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用庙里的“土偶木梗”来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统治集团。
巴金在《日》《月》里,用光和热来象征对光明和幸福的追求,用扑火的飞蛾、逐日的夸父、奔月的姮娥热情的讴歌了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英雄。
也正因为如此,诗歌才有了张力,才有了深邃形象的意境美,才成了所有艺术形式里的艺术。
那么,高尔基在《海燕》里,又想借海燕的形象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投影1)4种海燕的图片,包括白腰叉尾海燕、日本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烟黑洋海燕。
(投影2)作者图像及简介: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
《海燕》是高尔基作品《春天的旋律》的结尾,是散文诗名作。
(投影3)课题《海燕》。
二、披文入情1、自由朗读,感知文本:⑴提出朗读要求:(投影4)朗读要求:①大声朗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自己的感觉。
②边读边标注不太懂的、觉得不错的字词句段。
③读后想一想:我觉得《海燕》写的是______,朗读时应该________。
海燕的优秀教学设计篇6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在学习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
3、体会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这篇散文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难点,文中语言渗透了不同的情感,注意引导学生在美读中思索深刻的主题思想。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面对逆境不低头的名人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过程:一、读中动手、听中想象1、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找出课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
(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2、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3、教师根据自己的感悟配乐朗读《海燕》,学生听读,想象意境。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方式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朗读某一语段)二、交流中思索,品读中感悟学生放声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当时的环境如何?(提示:可按时间顺序,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来思考。
)2、结合描写海燕的语句思考:在那样的环境下,海燕是什么形象的化身?3、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面对海燕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读课文,思考,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验(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是大海的主角,那么,海面上还有其他海鸟吗?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海鸟?2、暴风雨来临之前,海面上的景象是如何变化的?把海燕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又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班级交流。
(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象征手法1、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做补充,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形象,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3、列举常见的青松、红旗、鲜花等事物的象征意义。
四.作业设计:1、写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乌云”、“狂风”象征“海燕”象征“太阳”象征“蜜蜂”象征“杜鹃”象征2、《海燕》这首散文诗主要是写海燕,而诗中还写了海鸥、海鸭、企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文中多次提到海燕的“笑”,刻画了海燕怎样的形象?4、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怎样的性格特点?(1)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2)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海燕的优秀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屏显)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高傲(ào)呻吟(yín)翡翠(fěi)掠起(1üè)困乏(fá)蜿蜒(wān yán)二、我与文本交流1、师范读课文《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虽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海燕》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海燕》的诗篇;(2)能够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了解作者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海、海燕等自然景物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学习海燕勇敢、坚强的精神,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篇《海燕》的背诵与理解;(2)诗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3)作者高尔基及其作品《海燕》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的主题思想的把握;(2)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3)将诗篇《海燕》的思想内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高尔基及其作品《海燕》;(2)激发学生对大海、海燕等自然景物的兴趣;(3)引导学生关注诗篇中所展现的勇敢、坚强的精神。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默写诗篇,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篇《海燕》的主题思想;(2)讲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3)引导学生将诗篇《海燕》的思想内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诗篇《海燕》的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3)教师点评,总结提升。
5. 课后作业:(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歌;(3)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海燕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篇《海燕》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3. 学生将诗篇《海燕》的思想内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教案设计(4篇)篇1:八年级下册《海燕》的教学教案设计八年级下册《海燕》的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海燕》教学设计8。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ao4)呻吟(yin2)翡翠(fei3)掠起(1ue4)困乏(fa2)蜿蜒(wan1yan2)2.解释下列词语。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导人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又称,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的末尾一章。
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
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
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
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结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海燕》教学设计8》。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第七段至第十一段)。
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勤劳的帮大家分享的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海燕教案一等奖篇一教学过程:课前:诗歌朗诵训练过零丁洋一、导入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二、背景介绍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
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的未经审讯就急匆匆的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
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
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
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
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
” 示威结束后,一位大学生激动的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利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就因为他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诗——海燕。
海燕的写作背景:屏幕出示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三、听读多媒体播放海燕录音、图画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你怎么家?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背诵《海燕》这首散文诗。
(2)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学会欣赏散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坚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海燕》这首散文诗的主题思想。
2.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感受海燕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 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高尔基及其作品。
2. 学生朗读《海燕》这首散文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新课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探讨海燕的形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总结诗歌的写作特点。
(三)拓展延伸1. 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海燕的视角续写诗歌。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
五、作业布置1. 背诵《海燕》这首散文诗。
2. 撰写一篇关于《海燕》的读后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海燕形象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海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海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燕》教学设计1一、诵读——感知课文1、介绍作者及《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诵读欲望。
2、个人表情诵读,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
可借助符号和文字,标注全文朗读要领提示,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3、小组合作演读,注意结合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演读,体会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
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诗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4、全班齐读,进一步把握海燕形象和作者感情。
二、发现——评说课文有人评价高尔基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能针对本文说出你的一点发现加以评说证明吗?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适时引向深入发现,可重点明确如下角度:准确生动的用词——用一组准确的形容词直接表现海燕的英姿,如“高傲”、“勇敢”等;用一组拟人化动词形象描写海燕、海鸟们和乌云、狂风等的动作;同时,许多组近义词,显出作者用词的丰富,如写“叫”的动词有“叫喊”、“呼叫”、“号叫”、“吼叫”;都含势猛、力强、厉害、急剧、旺盛之意的一组词有“猛烈”、“强烈”、“剧烈”、“热烈”等。
灵活多变的句式——文章有时句式整齐匀称,有时长句短句交错,富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
另外,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兼用,显得摇曳多姿,也便于表情达意。
丰富多彩的修辞——全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比喻、拟人、反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形式多样的表达——作者在充满激情的描绘中,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战斗精神,在表达方式上以描写为主,描写中充满感情,同时兼有议论,议论中也饱含激情,描写、议论、抒情结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并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海燕》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海燕》。
文章主要描述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勇敢地在海面上翱翔的情景。
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海燕勇敢、坚强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探讨海燕形象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体会作者通过海燕形象所表达的勇敢、坚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修辞手法,探讨海燕形象的象征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勇敢、坚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燕在暴风雨中翱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燕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基本情节,感受海燕的形象。
3. 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2)讲解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探讨海燕形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勇敢、坚强的精神。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文章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手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2. 修辞手法列表3. 海燕形象的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案:(1)拟人:如“海燕在浪尖上翻飞,像是在嘲笑着暴风雨的肆虐。
”使海燕具有人的情感,表现了其勇敢、坚强的精神。
(2)比喻:如“乌云像一群黑色的怪兽,翻滚着,咆哮着。
”形象地描绘了暴风雨来临的景象。
(3)排比:如“它一会儿冲上云霄,一会儿掠过海面,一会儿又箭一般地直插云霄。
高尔基《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分析《海燕》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3)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海、对自然的热爱;(2)体会海燕的象征意义,树立远大理想;(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海燕》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海燕象征意义的深入理解;(2)作者情感变化的细腻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文本中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海燕的象征意义;(2)全班交流,总结文章的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1)讲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揭示文章主题;(2)分析作者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2)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篇以海燕为题材的短文。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2)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2. 请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篇以海燕为题材的短文;3. 阅读一篇关于高尔基的生平介绍,了解他的文学成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把握程度;3.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提高;4. 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成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海燕》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海燕》。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内容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写作特色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海燕的形象,领会作者通过海燕所表达的情感。
3. 探讨课文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海燕的形象,领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PPT展示。
3. 生字词卡片。
4. 课文分析图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燕的关注,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学习效果,强调易错字词。
4. 课文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海燕的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6. 写作特色鉴赏: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简答等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海燕》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分析4. 主题思想5. 写作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感悟。
(3)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
答案:(1)海燕形象:勇敢、坚强、无畏、自由等。
(2)主题思想: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呼唤自由等。
(3)示例:仿写句子。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海燕》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自己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学习2. 课文内容分析3. 主题思想探讨4. 写作特色鉴赏5. 作业设计一、生字词学习1. 选择重点生字词:根据课文内容,挑选出现频率较高、具有代表性的生字词进行教学。
《海燕》教学案例_模板点击浏览该文件中考语文考前指导教案一、总体原则1.认真审题:看清题干的文字意思——要求做什么,不要求做什么,严格按照要求的规定作答,不超出文字限定的范围。
(如选择题:选择正确还是错误;是单选还是双选,简答题到底有几问……)2.细心作答:弄清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然后调动积累的知识,对症下药。
表述题应做到意思清楚明确,切中题目要求,语句流畅通顺。
书写严防马虎潦草,字迹模糊不清,要保持卷面整洁干净,不写错别字。
要特别注意答题卡的序号与题目的序号保持一致。
3.合理排时:考试钟声一响,随即进入状态。
认真审题,细心作答,不意味着拖拖拉拉。
精力要高度集中,宁可前紧后松也不要前松后紧,为保证作文的质量,最好能给作文留下不少于50分钟的时间。
4.反复检查:一定要留点时间对答案进行检查核对,每道题目至少检查一遍。
检查不只是查答案,题目的要求也得仔细审核,确定审题是否准确无误。
二、具体要点:1.积累运用部分:(1)默写题:记忆性的默写不张冠李戴;理解性的默写,要根据题干上的提示文字,选准填写的句子。
一定不能出现没有道理的错别字。
这部分是送分题,愿同学们得高分、得满分。
(2)运用题:题型多变,考查学生的应变和运用能力。
应对的办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考题的题型我们练过,可根据老师讲评的要点和平时训练的体会作答。
2.阅读题(1)文言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也属送分题。
课外文言文的题目可能没见过,但其考查的知识点不会超出我们所学的范围,可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回忆未曾谋面的考点在学过的哪篇古文中出现过,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境作答。
(2)现代文阅读A、以辩证的态度看待试题。
试题有难有易。
面对难题,不要紧张恐慌,因为难题不只是难住了你一个人,所有的考生都面对同样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平常心面对难题,保持镇静。
如果碰上容易的甚至是做过的试题,也千万别忘乎所以。
你做过,别的同学也可能做过。
在这种情况下,也要保持平常心,小心谨慎,确保简单的试题能获得满分。
B、注意做题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一般情况下,试题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展开的。
我们做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时候,应该在阅读领会文意后,判定考查的文体,整体把握要点,依照顺序去做。
如果回答时遇上困难,务必回归文本,弄清题目要求,找准试题所对应的内容,重新思考。
不能紧张,否则自乱阵脚。
连续两次做题都困难时,可以放一放,等其他阅读试题做完了,再回头解答。
每一道试题用多少时间最恰当呢?一般情况下,现代文阅读试题有多少分,就用多少分钟时间。
C、要多思准写。
阅读理解的结果,要用文字表述出来才能得分。
多思是为了把答案表述得完整严密,避免答案简单化。
如果考虑不周,一边写一边涂改,容易弄脏卷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因此,回答现代文阅读题一定要多思准写,找准题眼,想好解题的思路及要点。
此外,要注意答案要点的个数,一般与该小题所给的分值有关。
同时还要坚持整体把握、答案在文中等基本原则。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答案有问题,只要不是大的问题,就尽量少改动,保持卷面整洁。
非改不可的,也要注意改得清爽,方便阅卷,不影响卷面观瞻。
3.作文:按近年厦门语文中考、市质检及年段平时的月考,作文试题一般提供两个题目让考生选择其一:一道命题作文,一道半命题作文。
今年作文试题的形式是否会发生变化,请同学们临考场下笔行文前一定要细细阅读作文题目的要求。
如果题型有变化,一定要小心应对。
常有同学问:改卷老师喜欢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这实在是一个天真的问题。
判定作文成绩的高低在于文章的优劣。
在考场上,如果你能充分利用备考的作文材料,运用自己最擅长的写作技巧,驾轻就熟,就一定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结论是确定作文题目和文体的依据——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对象和写法。
有关写作的技巧,你们的老师已经讲得很多了,在此不一一赘言。
下面再次强调考场上若干写作注意事项:1、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
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入题。
还要写好结尾和过渡段。
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
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2、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
”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
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
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
()建议打草稿或者打腹稿。
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
要贯彻一种构思。
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3、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
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
现在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
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
结构方面不能修改。
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4、不要用网络语言作文。
这里的“网络语言”指的是在网络上常见的,表情达意朦朦胧胧的语言。
对阅卷老师来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肯定是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细细理解领会用这种语言写成的作文,受损失吃哑巴亏的还是考生自己。
因此,考场作文绝不可写得过于含蓄5、一定要完篇。
俗话说,好文章有风头、猪肚、豹尾。
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
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6、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
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
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
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
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7、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
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动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
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
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
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8、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使文章的内容始终扣住题目展开。
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
中间至少扣题一次。
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
这样做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9、思想要健康。
“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
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0、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
“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
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阴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
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
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11、考场作文可以求新,但更要求稳。
行文时是要考虑,怎样表现文章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
但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采用平时未曾尝试过的文体,采用平时未曾使过的写法,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熟悉的文体,擅长的写法。
12、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
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
你如果喜欢听××的歌、看××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
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
但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3、字数以600-800字左右为宜。
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
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阅卷者的理解能力。
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
切忌三段文。
需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14、看到题目后,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写的优秀作文,看有没有可以再利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牵强。
预祝同学们中考语文科开门红!>诗词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1.背诵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能力。
2.了解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柏和词的两大流派。
3.分析品味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人、词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体悟诗词的意境和语言。
3.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
反复诵读吟咏,争取当堂成诵。
2.讨论一质疑一点拨法。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加深学生对诗词意境、语言的感悟。
3.引申一比较法。
通过引申比较,体会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词的两大流派的艺术特点。
媒体设计1.录音机、范读带。
(正字正音,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 2.投影仪、胶片。
(显示内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精美插图、相关诗词等。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
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到了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代文人另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使之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一睹这两颗明珠、两大丰碑的风采(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解说:这段激情澎湃的导语,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认识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解题1.我国古典诗歌自唐代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弥为古体诗。
近体诗并非近代诗,它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通常有八句,绝句有四句,它们都有平仄的要求。
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时仗。
律诗根据每句字数又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
王维的《汉江临眺》就是五言律诗,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属于古体诗。
2.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三首词都分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