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经济增长_就业影响研究_基于VAR模型_刘宏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0
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徐明阳【摘要】基于我国1978-2015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数据,选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视角来建立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的加深,而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具有明显反方向影响.由此可见,我国产业结构变迁能够有效地带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具有复杂性.%Based on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data from 1978 to 2015,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e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econometric model of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a certain lag on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volatile and unstable;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ca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it has obvious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upgrade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It can be seen that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economicgrowth, but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is complex.【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7)004【总页数】8页(P34-41)【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增长;VAR模型【作者】徐明阳【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近年来,重视产业结构内部层次,加强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吸引大量外国直接投资(FDI),这些投资不仅为中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市场,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FDI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部资本,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引进外资促进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这些外资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电子信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等,这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以手机制造业为例,中国作为全球智能手机的最大制造和出口国,大量的外资涌入让中国迅速崛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除了这些外资的投入外,中国的移动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改善,吸引了更多的外资。
二、外资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让中国更加国际化FDI还可以帮助中国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技术和经验优化和传播,中国企业不断提升其生产力和效率,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智能化、数字化升级,让中国企业有机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竞争中去。
随着外资的不断涌入,中国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更新和提高,国际化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这有助于中国企业不断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压力。
三、FDI促进了中国就业机会的增加FDI不仅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还可以通过向技术转移和培训来提高原有就业岗位的生产力和效率,增加劳动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同时,随着中国转型升级和企业的国际化扩张,FDI也有助于中国高端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这有助于中国培养出一支更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为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人才支撑。
四、FDI促进中国与全球贸易的融合和增长随着FDI在中国发展的不断增长,更多的企业利用中国FDI享受低成本和高回报的优势,这也加速了中国与全球贸易的融合和贸易增长的速度。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FDI(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吸引了大量的FDI,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就业创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FDI对我国经济的贡献、技术传播、产业升级以及风险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最直接的贡献莫过于资金的引入。
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提供了海外资金资源,填补了我国发展需要的资金空缺。
这些资金的引入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并且使得许多关键项目得以实施,例如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从而带动了就业增长和消费需求的提升。
其次,FDI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播。
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来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与外资企业合作,我国企业能够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推动了我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领域,FDI的引入使得我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加速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变。
此外,FDI还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价值链的整合。
通过FDI,我国企业能够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进入全球市场并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创造和分配。
这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高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通过与跨国公司的联盟和合作,我国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市场机会、技术支持和品牌影响力,从而实现更快速的发展。
然而,FDI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FDI的引入可能导致我国经济的过度依赖外资企业。
这种依赖性可能使得我国经济对于外部环境的波动更加敏感,丧失了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其次,FDI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大量的FDI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城市,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均衡发展可能加剧地区间的差距,增加社会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FDI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它为我国提供了大量资金资源,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外国直接投资,也就是指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境内进行的直接投资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经济发展的需要,FDI在我国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扩大就业和推动对外开放五个方面探讨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往往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准入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带入我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外资的流入可以增加投资和生产的规模,扩大国内需求,拉动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外商投资还可以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激发消费需求,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之二是优化产业结构。
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也引入了一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
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土企业的提升和升级。
投资者的国际既得利益导向以及西方先进国家对环境、劳工权益等要求的强调,推动了我国产业向环保、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方向的转型升级,进而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经济竞争力。
第三,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之三是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外商投资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弥补了我国在一些领域的技术短板。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和运营过程中,不仅转移了技术,也提升了当地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通过技术和管理的革新,我国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扩大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第四,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之四是扩大就业。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外资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对于我国的就业情况具有重要影响。
外资企业在拉动投资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缓解了就业压力。
最后,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之五是推动对外开放。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进出口、FDI对GDP 的影响研究作者:丁辰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16期摘要:利用向量自回归理论(VAR),以1997年至2012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对于中国进出口和国外直接投资(FDI)如何影响GDP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FD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它们确实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
另外,还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 FDI GDP 向量自回归模型长久以来,对于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经济增长不再单单受到国内经济活动的影响,国际贸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中,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是三项重要指标。
中国长期从贸易出超中获益,进出口贸易已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后外国资金开始大量涌入我国,同样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
一、文献回顾针对进出口贸易、国外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进行了研究。
国外方面,Dritsaki等(2004)对希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希腊的FDI、对外贸易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Kalirajan和Miankhel(2009)通过研究发现泰国GDP与FDI 有双向的因果关系。
针对中国,Chen、Chang和Zhang(1995)重点研究FDI在改革开放后所发挥的作用,指出FDI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竞争力。
陈浪南和陈景煌(2002)利用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研究,指出FDI对中国一些经济变量有重要影响。
康赞亮和张必松(2006)对我国1983到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
朱盛华(2010)、赵春玲(2012)分别利用山东省和湖北省的数据为样本,均发现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以VAR理论为基础,针对进出口贸易和FDI如何影响中国GDP 进行实证分析。
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者:曹晓祎申玉伟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09期【摘要】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中对FDI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通过对1985~2015年共30年间的数据进行选取,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在时间序列基础上进行经济增长和FDI两个变量的动态计量分析。
分析结果指出:外商直接投资(FDI)在经济增长等方面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这侧面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所施行的“引进来”政策的有效性,也证实了今后要继续坚定地扩大开放程度,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竞争需要更宽广、更深刻的实践。
【关键词】FDI;经济增长;VAR模型;脉冲响应【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9-0012-020 引言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1世纪初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下属的“全球投资前景评估机构”指出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中对FDI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
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虽然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国外投资者对我国的投资热情是没有减少的,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吸收了较多的外商投资。
FDI受到了我国学者的关注,其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效果尤其受到关注,很多学者进行了各种实证研究。
沈坤荣和耿强(2001)使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内生经济增长、技术外溢和对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江锦凡(2004)通过经济增长模型估计中国的GDP增长,最后得出结论为1%的GDP增长中有19.3%来源于FDI。
1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理论1.1 VAR模型应用干扰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因为经济系统所呈现出的信息的反馈性受到阻碍,在实践基础上,被解释变量的时间路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解释变量的时间路径产生影响。
FDI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就业影响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国。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是中国引资政策目的之一。
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fdi的区域差异性对就业的动态效应。
在模型中选取1997—2010年各省市区相关数据来研究,结果显示,fdi 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就业影响有显著差异,fdi对中国就业影响总效应为负,其中fdi对东部地区就业有显著的替代效应,而对中、西部地区则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34-0126-03许多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吸收外资来解决本国就业,但不同国家有其特殊国情,利用外资解决本国就业有一定的区域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吸引外国资本,以期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就业率是中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经济和社会指标。
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对经济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投资拉动就业的创造效应;二是投资对国内资本投资的挤出—替代效应。
本文探究fdi对中国就业影响的综合作用是正还是负,以及fdi对中国不同区域是否有明显差异。
一、文献综述经典经济理论认为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新兴经济国家大都制定积极的引资政策以吸引外国资本投资来解决本国就业。
然而,不同国家吸收外资情况不同,其所产生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
国外学者在研究fdi与就业理论成果主要有:magnus blomstrom(1997)以美国和瑞典的对外直接投资为例,研究表明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本国就业影响为负,而瑞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本国的就业影响为正[1]。
edward .graham和erika wada(2001)研究认为,外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区位集中在沿海经济集聚区,加剧了中国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不平衡性,对中国整体就业市场有显著的区域差异[2]。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刘宏李述晟摘要:FDI对中国经济的显性的影响表现在增长和就业两个方面,在全球经济危机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之下,FDI的数量依然十分重要,保持稳定的外资进入仍然是政策追求目标。
本文根据我国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引入就业变量,通过构建VAR模型对FDI、经济增长以及就业这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经济增长对FDI的流入具有积极影响,但呈现波动态势。
FDI和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动态的因果关系,同时FDI带来了就业的增加,这和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互动的促进关系。
FDI在长期和深层次上带来的研发、技术溢出、竞争和示范效应等方面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十分关键,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要坚持“求质保量”的外资政策导向,对经济结构调整、外资流入以及就业政策进行协调、系统的考量,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外资策略。
当前政策的着力点除了继续优化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东部FDI向内地转移之外,沿海地区更应给出科学、有效的政策以吸引高新技术跨国公司及其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的投资。
关键词:FDI;经济增长;就业;VAR模型一、引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TAD)最新的世界投资前景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是对FDI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
但同时该组织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也指出,2011年中国FDI流入增速放缓且低于全球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水平,当前世界经济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为中国吸引外资带来很大挑战。
该报告还显示,中国吸引FDI的结构开始向服务业倾斜,流入制造业的FDI在减缓,流入服务领域(房地产、贸易和商业服务等)的FDI在增加,并首次超过了制造业。
同时,效率导向型的吸收外资在减少,劳动密集型的外资在向东南亚转移,因为东南亚低要素价格对外资的吸引力在上升。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FDI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影响我国经济最为重要的渠刘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100070电子信箱:keynes062000@;李述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105-道之一,但其最直接的影响客体便是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本文力图对FDI与经济增长和就业间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当前外资形势对我国的外资政策进行研究,这对于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通过外资施加有益的影响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长期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的学者们主要依据经济增长理论对FDI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完全竞争均衡条件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和劳动增长率,外国直接投资只有通过外生的技术冲击才能增加经济增长。
以内生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不仅自身具有递增的效应,而且能够渗透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中去,使之也产生递增收益,最终使整个经济规模收益递增。
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因素,制度变迁和创新比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增长起着更为根本的作用,即使没有技术变迁的情形出现,通过高效率的制度创新(如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利用外资、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一是增加东道国的资本积累、提高资本的形成率;二是引进新技术,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的性能,提高资本产出比;三是FDI本身所具有的所有权优势会诱导和敦促东道国对微观经济制度、市场组织、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等进行全面的改进,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FDI对经济的显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长和就业两个方面,就业和经济增长密不可分。
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会增加就业岗位,并且外资厂商的进入本身就可以创造就业机会。
但来自发达国家的FDI大多为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这就可能对后发的东道国的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如果其输出的FDI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具有较强的就业吸收能力。
宏观经济增长的一个很重要表现就是全社会就业岗位的保证及稳定增加,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对当地就业的促进体现出来。
(一)国外研究综述在理论界,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如何一直存在分歧,国外的大多数研究认为,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例如,Husian和Jun (1992)应用时间序列和截面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亚国家1970-1988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Balsubramanyam(1996)对日本、韩国等46个国家的截面数据进行的分析,以及Marta Beng(2003)通过对18个拉丁美洲国家1970-1999年的面板数据的分析,都认为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与FD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DI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当然,也有部分外国学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Easterly (1993)就认为利用优惠政策吸引FDI会阻碍国内的投资,当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收益差距很大时,利用外资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
Most(1996)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论证了发展中国家FDI和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106-关于FDI与东道国就业的关系问题,也存在相对的两种观点。
Tomasz(2000)等人通过对匈牙利等四个中欧国家的研究,认为FDI在创造当地的就业机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hristoph Ernst(2005)通过对拉丁美洲国家FDI的研究发现,其对就业增加的影响不显著,甚至还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失业。
这是因为FDI主要以并购的方式进入到东道国,FDI的进入提高了生产的现代化。
而Rhys Jenkins (2006)通过对越南的研究更是发现FDI对这个经济上的发展中国家直接就业效应很小。
其分析认为由于外资的进入挤出了部分越南国内的投资,FDI对越南的间接就业效应是非常有限的,甚至一度表现为抑制了当地的就业水平提升。
(二)国内研究综述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如何,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都认为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一些学者作了综合性的研究,如沈坤荣和耿强(2001)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
研究表明,FDI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除了可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提高投资质量以及缓解东道国的就业压力外,FDI的大量进入对东道国长期且根本性的影响便是其技术的外溢效应。
窦祥胜(2002)则从更广的范围,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和制度等经济增长因素的结构变迁有重要的影响,重点强调了由于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加快了市场体制建设步伐,推动了价格、金融、财税、投资、外贸和外汇等各个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地缩小了中国与国际在“制度”上的差距,进而实证分析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江锦凡(2004)运用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的GDP增长做出了估计,认为每增长1个百分点之中,有19.3%来源于FDI。
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具有资本属性,通过直接的资本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并且通过产业连锁效应和示范与牵动效应间接导致中国国内资本增加而影响经济发展。
同时FDI的流入具有外部效应,它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力资本的变化和制度变迁,使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从而从另一渠道导致中国GDP增长。
一些学者分区域进行了具体研究。
魏后凯(2002)利用1985—1999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对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东部发达地区GDP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对西部落后地区的影响缺乏显著性。
在1985-1999年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是由外商投资的差异引起的,FDI是解释东西部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软环境和产业配套条件,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投向中西部地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肖亦卓(2006)研究了FDI对北京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总结近20年来北京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特点的基础上,运用1987-2004年相关数据资料,定量分析了FDI对北京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研究FDI与国内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揭示FDI影响北京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结论认为,从总体上看FDI促进了北京的经济增长。
还有一些学者在计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
田梦飞(2005)使用OLS法进行回归-107-分析,认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研究考虑了数据的平稳性问题,进行了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并运用科克伦-奥克特(Cochrane-Orcut法)方法纠正了可能存在的虚假回归现象,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从而使估计结果更加稳健,结论更加合理。
薛斌锋(2007)研究发现,我国的GDP、FDI、Sum(FDIt-1)时间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引进FDI对我国GDP的增加是正面的,包括短期与滞后效应,而引进FDI的滞后效应更大。
姚树洁(2007)、岳书敬(2008)等利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认为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效应以及单向因果关系,FDI的增长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即FDI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毛英、闫敏(2011)的实证研究通过FDI对出口贸易等传导变量影响系数求得6个传导变量对GDP影响的弹性系数,最终得到FDI通过各传导变量对GDP的影响程度大小,证明了FDI主要是通过带动进出口贸易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关于FDI和就业关系的研究。
蔡昉、王德文(2004)认为,FDI对东道国就业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虽然当前FDI就业份额仍然占比较小,但由于其在我国增长速度非常快,使得该领域就业对中国总体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很高。
王剑(2005)通过构建FDI与东道国就业的联立方程模型,将外资对就业的直接、间接效应纳入到一个理论模型中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FDI通过直接效应带动了我国就业的增加,但同时对国内投资的挤出、对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则产生了缩减就业岗位的间接效应,但总体效应是正的。
金碧、陈仲常(2007)在研究模型中加入反映FDI独资化倾向的变量,认为FDI与其独资化倾向均对就业有着显著的正影响。
但也有学者对就业问题有不同看法。
如牟俊霖(2007)的研究就认为,初始阶段的FDI主要是技术水平偏低的劳动密集型投资,对我国的直接就业效应非常显著,但随着FDI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FDI的直接就业效应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