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兰陵王相关诗词2011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兰陵王诗词
嘿,朋友!你知道兰陵王吗?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啊!说起兰陵王,就不能不提那些与他相关的诗词。
就像王昌龄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是一种坚
定的决心,而兰陵王在战场上又何尝不是如此英勇无畏呢?他带着面具,冲锋陷阵,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
再看看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自信豪迈,不也能在兰陵王的身上找到影子吗?他率领着军队,相信自己定能战
胜敌人,守护家园。
还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是对百姓
的关怀。
兰陵王难道不也是为了让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才奋勇杀
敌的吗?
想象一下,兰陵王在战火纷飞中,他的身影是多么的令人敬畏!他
就像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让敌人望而生畏。
这难道不让人热血沸腾吗?
我觉得啊,兰陵王的故事通过这些诗词,更加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
们眼前。
他的英勇、他的担当、他的情怀,都在这一字一句中,让我
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的伟大。
兰陵王秦观其他诗词浣溪沙
满江红,花褪残红露满天,
秋阴变暝,碧水荡漾,牧童影瘦。
箫管留哭思佳人,浣溪沙!
为凭泰山提篮壮好,
竟令素发垂丝缕。
黄菊落,开尽红陌,碧草已盛似碧芳。
最怕佳人把金箔穿,童童行,把银筛拢。
卜算子
兰台沉水不复舟,空谈功名无所有。
地轴枯木终古空,神玉虚无心中愁。
欹枕徒眠独木桥,栖栖落月夜满楼。
无计逐荣华,莫谩绝尘俗,东山碧水只有深。
池中犹沉香,明月如钩,滔滔受此离枝。
南歌子
和风吹不灭晴光,轻烟飞不绝春风。
回眸三千里,流光似桃花,红颜泣红叶。
秋月满楼复凉月满江,小舟催归莫催流。
风萧萧兮易水寒,泠泠七弦上词穷。
桂枝何处寻?不应重来日,芳心诚有数。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原文译文及鉴赏《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这首词通过对归隐之处的种种美景的描写以及作者自己生活的潇洒快乐,表达了对以前入仕的悔思以及自己笑傲泉林,不以穷达为怀的精神风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陵王·赋一丘一壑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原文宋代: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
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
遇合。
事难托。
莫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译文及注释译文一山一水,有幸占断这里的山水风流。
茅屋檐上,松树和桂树间都有云月相伴,山泉静静的流淌,在山脚间逗留玩耍。
我不该错入仕途,徒教猿鹤愤恨。
功名终须是邓禹之辈的事情,穿着色彩斑斓的锦绣坐在丞相府之上。
自己饮酒大声放歌。
看天空广阔,鸢鹰翱翔,深渊宁静,鱼儿跳跃。
西风中黄菊和香草的香味四处飘逸。
日将暮,佳人不知道在何处,令人惆怅。
在入江河之前我们曾经有过约定。
君臣之合这种事难有凭托。
不要效仿孔子击磬于卫,唯恐不为人知。
仰天大笑冠簪脱落。
说起人生中的困顿与显达,不需要怀疑迷茫。
以古代的贤者为师,进退皆乐。
注释⑴一丘一壑:一般泛指适于隐居之处。
班固《汉书·自叙传》:“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此当指带湖或瓢泉居所山水。
按:或谓带湖宅院楼名。
落职怨愤,“遇合”五字轻轻逗出,然稍触即离,通篇只赋退隐之乐。
首叠一起切题,总摄题旨,以下言前者入仕乃错;二叠咏今朝心境舒展;三叠结韵挑明主旨,呼应篇首作结。
⑵一丘壑:一丘一壑,即一山一水。
⑶晨猿夜鹤:语出《北山移文》。
⑷邓禹:字仲华,新野人。
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拜为大司徒。
兰陵入阵诗词
兰陵入阵诗词有:
1.锦衣覆华裳,金面罩玉庞。
横枪入阵闯,携首报君王。
兰陵王,入阵闯。
征战天下,历尽人世沧桑。
2.一饮一壶最烈的兰陵美酒,铁面覆上脸颊。
骑上战马,人道将军面如花。
既忘生死,国便是家。
3.金墉城前,血溅似霞。
邙山之下,万骑践踏。
三军齐呼兰陵王,千年之后有余音。
4.入阵曲,铁琵琶。
可怜将军无敌手。
朝堂暗影,一杯毒酒。
青史空嗟呀。
5.那历史的天空,谁书了一笔画。
铁面覆在脸上,身影依旧伟岸。
抬头长嘶的,是永远等待将军归来的战马。
画外人唱着入阵曲,听着铁琵琶。
喉咙中喷出鲜血,把一首小诗染红铁甲。
兰陵王的诗1、《兰陵王·柳》宋代: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2、《兰陵王·丙子送春》宋代:刘辰翁送春去。
春去人间无路。
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绪。
漫忆海门飞絮。
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
最谁苦。
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
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
斜日未能度。
春去。
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
二人皆北去。
苏堤尽日风和雨。
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
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3、《兰陵王·赋一丘一壑》宋代: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
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
遇合。
事难托。
莫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4、《兰陵王》宋代:秦观雨初歇。
帘卷一钩淡月。
望河汉、几点疏星,冉冉纤云度林樾。
此景清更绝。
谁念温柔蕴结。
孤灯暗,独步华堂,蟋蟀莎阶弄时节。
沈思恨难说。
忆花底相逢,亲赠罗缬。
春鸿秋雁轻离别。
拟寻个锦鳞,寄将尺素,又恐烟波路隔越。
歌残唾壶缺。
凄咽。
意空切。
但醉损琼卮,望断蔗瑶阙。
御沟曾解流红叶。
待何日重见,霓裳听彻。
彩楼天远,夜夜襟袖染啼血。
5、《兰陵王》宋代:辛弃疾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
其色如玉,光润可爱。
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
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
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
描写兰陵王的唯美句子诗句(篇一)兰陵王,历史上一位光辉而传奇的人物。
他是刘邦的儿子,英勇善战,聪明睿智,同时也是一位有着深情之心的王子。
下面是我为您创作的《描写兰陵王的唯美句子诗句》:1. 雅韵悠扬兰陵王,英勇豪情楚留香。
2. 星光倾注蓝宫阙,辉映兰台尽皆叹。
3. 丹心照亮江山路,英雄豪杰斗威名。
4. 白马王子行云间,梦幻般的境界完美展。
5. 彩云飞舞宛如梦,宝剑出鞘破苍穹。
6. 晨曦破晓挺英姿,兰陵英雄舞长策。
7. 苍天饶恕无尽怀,兰陵王子永流传。
8. 云龙飞舞显英勇,兰陵王子世人敬仰。
9. 剑气纵横铸辉煌,兰陵王者尽展才。
10. 千帆过尽尽英志,兰陵王子标榜名。
11. 海燕飞过兰陵宫,兰陵王子山河动。
12. 青蓝孤舟耀英华,文武双全惊乾坤。
13. 寒江独钓兰陵王,眉宇间尽显英雄。
14. 剑气如虹划苍穹,兰陵王子天地情。
15. 温文尔雅似春风,兰陵王子品质纯。
16. 云霞万朵绽华章,兰陵王子英姿显。
17. 南风拂面眉宇展,兰陵王子情丝绵。
18. 丹心照耀江山路,兰陵王子豪情舞。
19. 雅韵悠扬兰陵王,英勇书写威名篇。
20. 苍天有眼赐英风,兰陵王子永流传。
21. 碧波万顷展豪情,兰陵王子情意浓。
22. 长枪短矛舞魔爪,兰陵王子英勇哗。
23. 星月皎洁映兰陵,兰陵王子御天权。
24. 九天之上兰陵舞,兰陵王子流华辉。
25. 百万翠兰花海绽,兰陵王子世人闻。
26. 云海迷离藏英雄,兰陵王子志气豪。
27. 白马王子出群英,兰陵王子无敌情。
28. 燕子归巢兰陵乐,兰陵王子梦幻色。
29. 神州大地驰名儿,兰陵王子永流传。
30. 星光璀璨宛如玉,兰陵王子耀天下。
31. 佳人婉约倾城笑,兰陵王子英姿好。
32. 九天星河泛豪情,兰陵王子御英雄。
33. 碧海波涛粼粼亮,兰陵王子冠江山。
34. 铁血豪情世人梦,兰陵王子尽英勇。
35. 怀揣壮志唤群英,兰陵王子英姿纯。
36. 云天之上舞英姿,兰陵王子乐流传。
37. 心怀大志展宏图,兰陵王子独尊名。
张元幹:兰陵王《兰陵王》弛元幹卷珠箔,晨雨沉阳乍阁。
阑湿中、烟柳搞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春风妒花恶,吹落梢头老萼。
屏山掩、轻火倦熏,外酒表情勇杯勺。
觅思旧京洛,邪幼年疏狂,歌啼迷着。
障泥油壁催梳掠。
曾驰叙异载,上林联袂,灯夜始过晚共约,又争言流散?寥寂想止乐。
甚粉浓衣衿,音断弦索,琼枝璧月秋如昨。
怅别后华表,这归单鹤。
相思除了是,背醒面、久记却。
赏析:此词为触景伤秋,怅视京皆之做。
上片写病酒伤秋。
“卷珠箔”四句由近及远,从上到高,层层睁开天写词人病酒楼阁所睹春光:沉雾蒸腾,柳条随风沉拂,好像正在欢欣新晴;仰尾又睹芳草取红芍药相映成趣。
“春风”两句以拟人化脚法,写暮秋的春风挟着吃醋战嫌恶的情绪摧花落蕊。
外片怀思京皆。
词人经验了靖康国易,又遭秦桧冲击而弃捐江北,对“旧京洛”,即南宋故皆的思念情绪愈加弱烈。
“邪幼年”六句追想晚年汴京的浪漫糊口:尽情欢畅狂搁尽废,曾沉沦于歌舞名妓:督促佳丽快些装扮,联袂正在上林苑面并肩而止;元宵刚过,又晚晚商定再次重遇。
“又争疑”一句顿合,以“流散”两字暗寓了词人羁旅流浪的悲凉遭际。
高片写别后的寥寂取相思。
以“寥寂”两字总上挽高,逐层睁开。
“相思”两句点亮依恋祖国的相思之深,别恨之重,除了非醒面能力记却,而从“外酒”加忧,勇于杯勺,更知词人思深恨重,供醒没有失的显疼。
那尾表达爱护国家维护主权意想的词做,写失情韵兼胜,寓别恨之情于浑旷的境界之外,使蕴藉的词境隐失既轻郁又婉丽。
附件附件附件。
兰陵入阵曲相关诗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兰陵入阵曲》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作者为民歌艺人吴均。
该曲通过讲述兰陵美女贾娥被虏入敌将军的帐幕,展开一系列悲壮故事,揭示了坚贞不屈、爱国主义的主题。
这部作品被称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兰陵入阵曲》的相关诗词。
1.六朝兰陵入阵曲帐外春寒,林麓悲风。
美女何辜,被困敌中。
只身千里,忠魂不泯。
虎帐豪杰,泪染锦绣。
2.泪湿罗巾,风吹柳絮。
悲歌满怀,恨不及度。
明月照夜,思梦难寐。
借问谁家,悲歌凄凄。
3.黄昏林外,凄风寒照。
青年将士,低吟长诀。
携剑垂泪,情绵绵。
兰陵贾娥,念共存亡。
4.暗香窥千古,遗恨凄心肠。
泪湿罗巾,谁共同航?历劫千年,情难忘。
兰陵贾娥,永镌心房。
5.兰陵入阵曲,古调如澜。
悲歌风吹,萧萧寒。
临危不屈,情义难舍。
美女贾娥,永铭心扉。
6.红颜薄命,悲歌泣血。
入敌将相,坚贞勇武。
忠孝感天,永不屈。
兰陵美女,传世佳话。
7.长发落尽,情仇未了。
镜中花影,悲泪萦绕。
怎奈英雄,去世悲早。
兰陵贾娥,千古传颂。
8.断肠无力,泪湿罗巾。
兰陵贾娥,心事沉沉。
忠魂不灭,爱国情深。
临危不屈,史册传金。
以上是关于《兰陵入阵曲》的诗词,这些诗句展现了该文学作品中的悲壮主题,表达了人物的坚贞不屈、爱国情怀。
这些诗词描绘了历史上的兰陵美女贾娥的形象,使人们对这位英雄人物产生敬慕和怜惜之情。
《兰陵入阵曲》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通过这些诗词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感人之处,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篇示例:兰陵入阵曲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元朝著名文学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兰陵王入阵曲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兰陵王的忠诚和智慧,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果断,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于兰陵入阵曲的诗词也是不少文人墨客追捧的对象,被广泛传颂和传唱。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兰陵入阵曲的诗词,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优美动人的文字。
《兰陵王-柳阴直》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兰陵王·柳阴直》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
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
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
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作品注释:1、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2、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3、烟:薄雾。
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
弄:飘拂。
4、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
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5、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
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6、故国:指故乡。
7、京华倦客:作者自谓。
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8、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9、“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
柔条:柳枝。
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10、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
11、又:又逢。
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
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12、离席:饯别的宴会。
13、“梨花”句: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
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
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14、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15、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16、迢递:遥远。
驿:驿站。
《兰陵王·丙子送春》诗词鉴赏《兰陵王·丙子送春》诗词鉴赏《兰陵王·丙子送春》宋朝:刘辰翁送春去。
春去人间无路。
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绪。
漫忆海门飞絮。
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
最谁苦。
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
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
斜日未能度。
春去。
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
二人皆北去。
苏堤尽日风和雨。
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
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兰陵王·丙子送春》翻译/译文欲送春天归去,可是整个人间没有春的归路。
空挂着的秋千之外,芳草连着天空的远处。
哪里刮来的风沙,昏暗笼罩着南浦。
心如乱麻,说不清是怎样的痛苦,徒自忆念着流落海崖的人们,如同无着无落四处飘飞的柳絮。
一阵乱鸦过后,斗转星移,时移事去,帝城中荒凉凄寂。
再也看不见来时试灯的热闹繁丽。
春已归去,谁最忧愁痛苦?那些首航的鸿雁,沉落在荒僻的边土。
梁间的栖燕没有故主,杜鹃悲切的蹄声里,荒宫废苑迎来昏暮。
那珍贵的玉树长埋泥土,那金铜仙人的承露盘中,盛满如泪的清露。
在他被迁走离开咸阳时,不忍远离二频频回顾。
那令人哀伤的黄昏时分,怎样才能捱得过去!春天啊,你此次归去,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我像江淹一样怨恨离别,像庾信一样写下愁赋得语句。
苏堤上,天天都是凄风苦雨。
叹惜故国的美好时光,只能在梦境中再去游历。
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记住。
人生流落到这种情形,只能在深夜里,与儿子相对话语。
《兰陵王·丙子送春》注释海门:今江苏省南通市东,宋初,犯死罪获贷者,配隶于此。
斗转城荒:指转眼间南宋都城临安变成一座荒城。
箭雁:中箭而坠逝的大雁。
沉边:去而不回,消失于边塞。
梁燕:指亡国后的臣民。
长门:指宋帝宫阙。
江令:江淹被降为建安吴兴令,世称江令。
有《别赋》。
庾信:南北朝时诗人。
苏堤:西湖长堤,苏轼守杭州时所筑。
孺子:辰翁有子名将孙,也善作词。
与兰陵王相关诗词2011-07-03 14:28 (分类:默认分类)
兰陵王
作者: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全部注释
1.柳阴直:《东京梦华录》载:“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
”
2.隋堤: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后人称为隋堤。
通济渠有一段和汴京城外三里的汴河相重,故其在汴河故道者,又称汴堤。
3.曾见几番:考周邦彦生平,周邦彦三别京华,第一次是元佑二年(1087)自太学正出为庐州教授,第二次是政和二年(1112)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知隆德军府并管勾学事,第三次便是这次自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真定府。
故云曾见几番。
4.行色:送行场面的种种情景。
5.故国:这里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指。
6.长亭:古代设在大路边供行人休息的亭舍,也常用作饯别的处所。
7.“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
8.榆火:《论语》“钻燧改火”句注引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改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
……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
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节期禁火,节后另取新火。
唐宋时朝廷于清明日取榆柳之火赐朝中百官。
9.别浦:徐坚《初学记》:“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
”此指行人离别的河岸。
10.津堠:津,渡口。
堠:守望兼记里数的土堡,五里一堠,十里二堠,亦称单堠、双堠。
11. 闻笛:化用李白《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赏析】
词题为“柳”,实借柳发端,写客中送客之离愁。
上片由柳阴、柳丝、柳絮,引出折柳送别之人。
“谁识京华倦客”,一句道出“斯人独憔悴”之慨,折柳之多,见出送客之频、宦游之倦,离愁之浓。
为下文铺垫、渲染。
中片进入此番送别铺叙。
踪迹、哀弦、离席,着“旧”、“又”
字,表明旅食京华、别愁殊多。
接一“愁”字,水到渠成,所愁当为船快、路遥、人远。
“回头”犹转眼,“望人在天北”,写居者伫立码头凝神痴望,形神在目。
下片写渐远之后凄恻情怀。
开头五字两顿,可知心情凄切至极。
“渐别浦”二句实写船行孤寂,时间又渐近黄昏,于是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昔与她相聚的欢乐,是乐景写哀,最后以“泪暗滴”收束愁绪。
全词分往昔、她我、送留、想象与现实反复套叠,叙事抒情萦回曲折,而京华倦客之行为心绪一贯到底。
离愁分量笔笔刻写入骨。
宋人载西楼南瓦盛传此曲,“谓之渭城三叠”,不为无因。
《兰陵王·柳》是一首送别词,名为咏柳,实写别情,其中还寄托了作者官场失意与身世飘零的喟叹。
这首词共130个字,分成三片,层次很多,如果没有驾驭长调的才能,如果没有把零丝碎线织成锦绣的深功,对这样的长调是无法展开铺叙的,也无法融铸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周邦彦正是在这些方面显示出他的艺术才能和纯熟的技巧。
第一片是咏柳。
“拂柳飘绵送行色”,是全词的关键句。
它从咏柳转向别情,既交待了咏柳的原因,又交待了这首词的主旨是“送行”。
第二片写饯行。
这一片可分两层:前四句是“送”,写的是饯别的场面;后四句是“行”,写的是特别的情景。
第三片写别恨。
先总提一笔:“凄恻,恨堆积”。
它对上是总结,对下是提示。
下面接着从景、情两方面分别加以补充。
“渐别浦萦回”三句是写景,“念月榭携手”五句是抒情。
周邦彦发扬了柳永以来创制长调的艺术手法,不仅能层层铺叙,始终不懈,一笔到底,而且还致力于结构的严整与富有变化,呈现出一种回环曲折、前后呼应、疏密相间和不即不离的特点。
【兰陵王】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原序: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
其色如玉,光润可爱。
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
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
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
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
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
”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
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
恨之极。
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後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郑人缓也泣。
吾父攻儒助墨。
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
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
望夫江上岩岩立。
嗟一念中变,後期长绝。
君看启母愤所激。
又俄倾为石。
难敌。
最多力。
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
依然困斗牛磨角。
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
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注释:①词作于己未年,即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时稼轩闲居瓢泉。
石研屏:石磨屏。
饷:赠。
识(zhì至):记。
词因梦而作。
一起“恨之极”两句总摄题旨,以下承以五事:一二叠分咏四事,三叠归到难敌本事,虽人异事异,然皆怨愤变化则同。
结韵化蝶,点醒一个“梦”字以自我开解。
梁启超云:“词文恢诡怨愤,盖借以摅其积年胸中块垒不平之气。
”(《稼轩年谱》)
②“恨之极”两句:千古以来,恨极之事难以销磨。
③“苌弘”三句:《庄子·外物篇》:“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苌(cháng常)弘:周之大夫。
化碧系传说,极言其怨愤而忠贞精诚。
④“郑人”五句:《庄子·列御寇篇》:“郑人有名缓者,于裘氏之地读书三年,成为一名儒家学者,他的乡里和家族均受益不浅。
他又教育其弟成为墨家学者。
但儒家和墨家辩论时,其父却攻儒助墨。
十年后,缓自杀。
缓父梦见缓对他说:使你儿成为墨家学者的是我,你何不看看我的坟,我已化作松柏并结出果实了。
按:辛词举此事,说明缓也怨愤而死,精诚所至,化为松柏之实。
⑤“被怨”三句:《初学记》引《幽明录》:“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
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石。
”
⑥“君看启母”两句:相传夏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子夏启,而其母化为石。
《汉书·武帝本纪》:“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获驳鹿,见夏后启母石。
”
⑦“难敌”七句:即赋词序中张难敌化石事。
⑧“寻思”三句:是非难论,人生如梦。
庄周梦中化蝶事,《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