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校学报的功能定位
- 格式:pdf
- 大小:200.47 KB
- 文档页数:2
第31卷 第5期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Vol.31 No.5October20212021年10月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分析与提升举措纪红兵,张立斌,陈华伟,贺嫁姿,冼春梅,柳丰,余雪芳,黄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525000)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办刊质量,建设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相适应的高校学报,在分析总结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及其作用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办刊实际,提出了提升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的八项举措。
对进一步发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的办刊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提升举措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562(2021)05-0057-08自1905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办《北直农话报》以来至20世纪末,中国高校先后创办了自己的学报或其他学术刊物[1],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刊”的格局。
目前中国高校学报已超过1000种。
学报是一所学校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通过学报可以检阅一所学校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气,以及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水平等。
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教育家刘道玉先生曾说:“我历来认为办好一所大学,一定要办好一两种能代表其水平的学术刊物。
”[2]所以,如何确定高校学报的办刊体制与机制,如何提高学报的办刊质量与办刊水平等引起学者的热议。
不同层级的高校办刊水平应与学校办学层级相适应,这种定位是高校学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一,高校学报不仅是广大师生学术交流的园地,还引导学校学术研究的潮流与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第二,学报是学校向外宣传展示科研成果及学术实力的窗口;第三,学报还能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并具有发现与扶持科技新人的作用;第四,学报记载并传承着高校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校园文化的发展历史。
2012年12月第31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2012Vol.31No.12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82收稿日期:2012-11-16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学报编辑胜任模型与发展模式研究》(xyz125-022)作者简介:朱岚(196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副编审,从事编辑理论研究。
从高校学报现状谈编辑的职业要求朱岚(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哈尔滨150080)摘要:高校学报是期刊家族的一分子,它是高校的学术阵地,编辑的工作质量程度直接影响出版效果,因此编辑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从高校学报生存的现状对学报编辑工作加以论述,提出要保证学报的质量和长远发展,学报编辑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职业道德修养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2-0202-02一、高校学报的现状高校学报已经成了我国期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校学报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期刊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专业学术刊物也逐渐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报要想生存并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然要面临严峻的挑战。
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校学报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数量众多,缺乏个性。
刊登的论文质量不高且发行量较小,这些都成为了当前学报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高校学报创办至今,其发展轨迹呈高增速、低效率的外延型扩张。
在“文革”后的十几年里,人们因为长期被禁锢而更加渴望得到知识,获取信息。
市场态势呈卖方格局,编者无竞争,读者无选择。
这一期间,高校学报和其他期刊一样都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学报都通过邮局发行,其发行量达到了千份以上,最高的还可达到一万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