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 格式:pptx
- 大小:8.61 MB
- 文档页数:28
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近年来,河南省食品工业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抓住国家加快农业产业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食品行业被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的政策优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实现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的重大转变,食品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一、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2003年以来,河南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到2007年底,河南省2238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52.45亿元,占全省总计的13.8%,年均增长2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5.92亿元,占全省总计的13.9%,年均增长26.5%,占全国食品工业总计的8.3%,居全国第2位;实现利润总额281.51亿元,占全省总计的14.5%,年均增长55.6%,占全国食品工业总计的12.0%,居全国第2位。
进入2008年,河南省食品工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企业个数增加至2636家;完成增加值1043.28亿元,增长23.8%,增幅较全省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
前11个月,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4.4%和35.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和15.4个百分点,均居全国第2位。
目前,河南省的食品工业在总量上已经远远超过广东、江苏、四川、辽宁和河北等人们印象中的传统食品工业大省,仅低于山东,竞争优势凸现。
2007年部分食品工业大省食品工业主要指标(二)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主导产品稳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通过充分发挥“大粮仓”优势,积极向“大厨房”转变,河南省基本告别了卖原粮的历史,走上了卖产品的历史新阶段,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速冻米面食品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方便面、饼干、小麦粉、味精产量均占全国的20%以上,已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
中国食品加工行业发展历程、市场现状、产业链上下游及展望一、食品加工行业概况1、定义及分类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
食品加工按加工程度来分,可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
食品加工分类食品加工分类资料来源:产业研究院整理2、发展历史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下,中国食品加工行业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产能过剩等仍然是当前中国食品加工行业面临的挑战,未来发展仍需继续加强监管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食品加工行业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中国食品加工行业发展历程中国食品加工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产业研究院整理二、食品安全政策政策监管渐严,行业加速整合。
随着国家近年来出台多项食品安全政策,目的在于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等基础性制度,叠加疫情培育消费者对安全摄入意识的养成,食品质量安全已是消费者下达购买意愿时考虑的第一要素。
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我国食品安全政策资料来源:政府官网,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三、食品加工行业现状分析1、企业数量2013至2022年,我国食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于2017年达到近年峰值,为9235家,截止至2022年底,全国食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达到9119家,同比增长7.33%。
2013-2022年中国食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2013-2022年中国食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资料来源:产业研究院整理2、利润得益于精细化管理与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22年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及疫情影响运输费用增加的背景下,我国食品制造业利润总额仍然呈现上涨,达到1997.9亿元,同比增速为20.83%。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一、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表1-1 我国食品行业分类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7 :中国轻工业该报告所研究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
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
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
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
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
一、食品产业(一)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1、食品产业的发展规模及特点经过多年发展,广西形成了糖、烟、食用油、饮料、水产畜牧制品、干鲜果蔬、淀粉制品、功能食品、方便食品等门类较全的食品工业体系,食品产业也是广西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2008年,广西食品产业的工业产值超过了千亿元的目标,其中食品企业有717家,工业产值为1090.5亿元,占当年比上年增长35%;实现销售收入1003.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4.5%,利润50.41亿元,比上年下降了33.9%。
2009年食品工业企业增加至827家,工业产值为12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实现销售收入11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实现利润89.4亿元,比上年增长77.2%;2010年食品工业企业增加至916家,工业产值为15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实现销售收入147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实现利润710亿元,比上年增长695.5%。
表1-1 2006-2009年广西食品产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指标 年份工业总产值 利润总额 销售收入金额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2006 622.5 -- 65.0 -- 591.4 -- 2007 808.0 29.8% 76.2 17.2% 746.2 26.2% 2008 1090.5 35.0% 50.4 -33.9% 1003.7 34.5% 2009 1228.4 12.6% 89.4 77.2% 1170.4 16.6% 2010 1568.7 27.7% 710.7 695.5% 1478.3 26.3% 数据来源及整理:广西统计年鉴2007-20111228.41568.7622.51090.5808746.21003.71478.31170.4591.420062007200820092010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图1-1 2006-2010年广西食品产业产值与销售收入趋势图 单位:亿元从2006年到2010年这五年期间,广西食品行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为26.3%,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为25.9%,增长速度快且平稳,规模水平不断提高,是广西的支柱产业。
河北省食品工业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摘要】河北省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食品工业对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找出了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壮大食品工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工业政策建议河北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提高为食品工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河北省应抓住机会,发挥农产品原料丰富的优势,把食品工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工程来抓。
推动河北省由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向“加工基地”转变,扭转“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弱省”的被动局面,是我省在新阶段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飞跃的战略选择和重要措施。
一、河北省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快速。
到2005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97万个,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有13000多家,食品工业增加值2115亿元,同比增长16.62%。
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北省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其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产品资源丰富,食品加工原料充足河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不仅肉、蛋、奶、粮食、蔬菜、果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而且还有多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
如沧州小枣、迁西板栗、泊头鸭梨、涉县核桃等。
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资源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食品加工基地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格局逐渐形成从2004年以来河北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11个。
从产业布局来看,已初步形成了一批生产企业密集区和多个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隆起带,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特色和较为合理的区域布局。
如冀中南平原,形成了面粉加工、淀粉加工、方便食品加工等粮食加工优势产业集群;环京津、环省会形成了两大牛奶加工优势产业集群。
3、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初步形成,食品安全水平提高“十五”以来,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省财政投入1.2亿元用于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和市场信息的建设。
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概述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发展对于食品品质的提升、食品种类的丰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以及食品保质期的延长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健康要求的日益严格,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食品添加剂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精细化和绿色化的特点。
随着分析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不断拓展,新型食品添加剂如天然提取物、生物发酵产物等逐渐崭露头角。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功能性和环保性给予了更多关注,对其作用机理和风险评估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天然、健康、安全和高效的食品添加剂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
植物提取物、动物源成分等天然食品添加剂备受关注,其在提升食品口感、色泽和营养价值的还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新开发品种盲目建设等问题亟待解决。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违法使用也给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隐患,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应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性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食品工业的需求。
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法规建设,对于推动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精细化和绿色化的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天然、健康、安全和高效。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索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和风险评估,加强其应用与管理的规范化,以推动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1.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们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了食品品质提升和多样化的大门。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延长食品保存期限或增强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而添加的一类物质。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介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现状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多。
根据不同的功能,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增稠剂、稳定剂、增酸剂、酶制剂、防腐剂、色素、香料等多个品种。
在这些品种中,防腐剂、色素以及增稠剂等是使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涵盖了大、中、小型企业。
大型企业通常拥有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而小型企业则主要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一些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还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环境治理和监管。
二、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提高,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绿色环保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绿色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和监管力度也会不断加强,以确保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
2.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未来食品添加剂行业将会更加注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新型酶制剂或改良的微生物菌种,可以更好地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此外,纳米技术、高分子材料等也将会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生产中。
3.小包装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随着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未来,食品添加剂的包装形式和产品规格可能会呈现出多样化和小包装的趋势。
由于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更加倾向于购买小包装的食品添加剂产品。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食品工业创新发展研究一、现状分析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同时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品工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以适应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和应用,食品工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质生产力,包括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可以帮助食品工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食品工业创新发展成为当前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存在问题然而,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在应用新质生产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很多食品企业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较为滞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影响了生产和管理效率。
食品工业生产线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制造模式,缺乏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再次,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限制了食品品质和功能的提升。
食品工业还存在一些隐性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隐患较大、品牌建设滞后、研发投入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有效应对。
三、对策建议为了促进基于新质生产力的食品工业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1.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
食品企业可以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供应链、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和透明度。
2.推动智能制造。
食品工业可以引入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优化生产过程,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生物技术应用。
食品工业可以加大对生物技术的研发投入,开发具有独特功能和营养的食品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
4.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源头把控、生产过程控制到销售环节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我国果蔬加工现状与发展前景我国果蔬加工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果蔬加工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果蔬生产国之一。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果蔬加工产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一、我国果蔬加工现状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果蔬加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果蔬产量达到了16. 4亿吨,比上年增长了4. 9%。
其中,水果产量为10. 5亿吨,增长4. 1%;蔬菜产量为5. 9亿吨,增长6. 4%。
与此同时,果蔬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果蔬加工品产量逐年上升。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我国果蔬加工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在果蔬加工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先进的加工技术,如真空冷冻干燥、超高压处理、瞬间高温杀菌等,提高了果蔬加工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果蔬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加快了技术水平的提高。
3.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我国果蔬加工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其中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份是果蔬加工的重要基地。
同时,一些新兴的果蔬加工产业也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布局。
4.果蔬加工品多样化随着消费者对果蔬加工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我国果蔬加工品也逐渐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果汁、果酱、果干等产品外,还出现了蔬菜脆片、复合果蔬汁、果冻等新型果蔬加工品。
这些新产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推动了果蔬加工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果蔬加工发展前景1.向高端化发展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我国果蔬加工产业将逐渐向高端化发展。
一方面,采用更加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果蔬加工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推出更多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高端果蔬加工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向多元化发展未来,我国果蔬加工产业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023年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2023年,食品工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一、技术创新推动食品工业升级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提高,食品工业将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
2023年,食品工业将更加注重研发和应用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如高压处理、微波杀菌等,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保鲜期。
同时,食品工业还将加大对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实现智能化生产。
二、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食品工业的主要趋势在2023年,食品工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增强,食品企业将采取更多的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例如,推广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减少对塑料的使用;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企业的碳排放量。
通过绿色可持续发展,食品工业将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功能性食品受到市场的青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功能性食品将成为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023年,食品企业将加大对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和生产,满足消费者对特定功效的需求。
例如,开发富含益生菌的乳制品,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推出富含抗氧化物的保健品,具有抗衰老的效果。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前景广阔,将为食品工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四、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焦点食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问题,2023年也不例外。
食品工业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
加强原材料的检验和筛选,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食品企业还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追溯,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五、食品工业国际合作不断加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食品工业的国际合作将愈发紧密。
2023年,食品工业将加强与国际食品组织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挑战。
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食品工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
福建食品产业发展趋势福建食品产业发展趋势导言福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食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海洋资源丰富的沿海省份。
福建食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福建食品产业在政府支持下蓬勃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福建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几年内福建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一、福建食品产业的现状福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这为福建的农业和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福建农业以粮食、油料和蔬菜为主,同时还发展了水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
福建的海洋资源丰富,拥有广阔的海洋牧场和养殖场,产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具有较高的水平。
福建的食品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
福建的龙眼、荔枝、木瓜、火龙果等水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热门产品。
福建的茶叶原产地广泛,种类繁多,优质茶叶销往全国各地。
福建的水产资源丰富多样,福建虾、福建鱼等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品种。
此外,福建还是中国五大咖啡产区之一,咖啡的种植和加工业在福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福建食品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福建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推动食品产业升级。
政府还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近年来,福建食品产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值都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福建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1.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福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
福建已经形成了以南平竹编、龙岩毛竹、屏南红毛丹、漳州木瓜、厦门香蕉、福州丝瓜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品牌。
未来,福建将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2. 加强食品科技创新福建食品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与一些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福建将进一步加强食品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食品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食品工业现状与就业前景分析摘要:本文论述了食品工业的现状,并对就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食品工业;就业前景一、前言“民以食为天”,食品和食品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家也将食品工业的发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道路。
众所周知,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力发展我国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千万国民的健康营养。
众多职业院校的食品专业以培育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为企业培养出大批的一线操作技术人才,切实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此,本文对食品行业的紧缺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自2000年以来,全省涉及面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食物安全恶性事件也不少。
因蔬菜残留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因食用含有“瘦肉精”添加剂的肉食品而中毒的事件,掺有工业用油的大米。
中国卫生年鉴汇总的各地疾病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发生了改变,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却在上升,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广东省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已跃居死亡原因的前三位,这些位居死亡原因的前三位的疾病都与不合理的膳食摄入有关。
国外学者认为,80%的人类疾病和40%的癌症与膳食有关,女性肿瘤的60%、男性肿瘤的30%~40%与膳食有关。
恶性肿瘤的发生,有营养不平衡的问题,也有食品被污染,即不卫生的问题。
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需要。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将是有机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和国际化。
通过对我国食品工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能够很好的把握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食品工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