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新闽教出版七年级上信息技术全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8.57 KB
- 文档页数:61
七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课程简介本课程为七年级学生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网络基础、数据处理与管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思维等方面的知识。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充分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培养独立学习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及其组成。
能够正确区分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2.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开关机、登录、退出等操作过程。
3.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
4.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与内容,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够有效地解决常见计算机问题。
2.能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巧,具备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3.能够使用办公软件完成文字、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制作,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4.能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主流使用方式,掌握科学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
5.能够逐步培养计算思维意识,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的概念与分类2.计算机硬件概述3.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安装第二章办公软件1.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计算机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3.计算机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第三章网络基础1.网络的概念2.典型网络的实现方式3.使用网络资源第四章数据处理与管理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Excel数据处理第五章多媒体技术1.计算机多媒体的概念2.图像处理3.音频与视频的处理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案例教学、实验、课堂互动等。
通过线上课程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同时,还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例如智慧课堂等系列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及期末考试等。
具体主要考核方式如下:1.课堂表现,评分40%2.作业,评分30%3.实验报告,评分20%4.期末考试,评分10%本课程将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016-2017学年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课题:活动一:话说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描述身边的信息,感知信息,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过程。
3.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
4.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
2.资源准备:课件、《感觉剥夺实验》故事、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并完成表1-1、《数字化跑道》视频、近代信息技术的实例图片、增强现实技术图片、增强现实技术图片、云计算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题:活动二:探索信息编码教学目标:1、体验信息编码的过程,了解信息编码基本原理。
2、初步了解二进制数、ASCII编码、汉字编码等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
3、了解条形码、常用的信息编码及其应用。
4、体验信息编码的应用,建立使用信息编码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验信息编码的过程,了解信息编码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以及生活中常用信息编码的应用。
2、教学难点:了解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及意义;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以及生活中常用信息编码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
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 、视频播放软件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房、教学广播控制系统。
2、教学资源:《泰坦尼克号》片段,《天赐·第一季》片段,视频《洛川苹果安全身份证》、《日本食品安全记》、《日本祭墓形式》教学课时:2课时课题:活动三:导购电脑设备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认识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学生正确连接计算机的主机和主要的外部设备。
3.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分类;树立应用计算机软件解决问题的意识,树立软件版权意识,使用正版软件。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套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1课时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2课时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3课时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4课时☆单击任务栏右端的输入法指示器CH,弹出输入法选择菜单。
☆汉字输入法有很多,我们选择全拼输入法3、全拼输入法☆通过输入法指示器CH选择“全拼输入法”,屏幕上会出现输入法提示行☆输入单字:按照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逐个输入该字的汉语拼音。
注意:当重码区没有我们所需的汉字时,可通过键盘上的“+”号键向后翻页,“-”号键向前翻页。
输入的汉语拼音即编码,字母必须小写。
☆输入词组:如计算机jisuanji。
4、输入法提示行的组成☆重点强调:中英文切换按钮☆其次强调:中英文标点符号切换按钮三、小结:1、输入文字是使用计算机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
三、启动“记事本”程序四、练习单击输入法指示器CH选择一种输入法(也可以用Ctrl+shift 组合键来转换)五、在记事本中输入KP38中的段文字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5课时第六课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7课时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8课时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9课时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10课时三.考核时间:40分钟四.成绩评定:1.学生考完后提交作业2.教师打开学生作业记录进行评定考核后记总第11课时运动会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12课时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时间: 总第13课时课时教学计划第14课时课题名称:手机的服务功能课题任务:手机早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持有手机的人群比例一直呈直线增长。
我们来调查了解手机有哪些服务功能,手机工作与哪些信息技术有关?收集以上这些信息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课题目的:在信息工具中,手机是目前使用最广的移动通信工具。
手机综合了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
这节实践课要求对我们周围持有手机的家人、亲戚、朋友等作一次调查,主要是手机的服务功能和发挥的作用。
七年级上期《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教学过程:(1课时)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
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
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
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四、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识。
五、教学建议建议课时:1课时。
上册信息技术教学方案-七年级一、课程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其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3. 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4. 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和交流。
5. 了解网络安全和信息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6. 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7.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4课时)-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分类和功能。
- 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特点。
2. 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6课时)-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法。
-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 常用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 常见问题的故障排除。
3. 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8课时)- Microsoft Word的基本功能和文档编辑。
- Microsoft Excel的基本功能和数据处理。
- Microsoft 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演示文稿制作。
4. 互联网和信息搜索(6课时)- 互联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使用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和搜索。
-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和筛选。
5. 网络安全和信息隐私保护(4课时)- 网络安全意识和常见的网络风险。
- 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安全的重要性。
- 常用的网络安全措施和防护方法。
6. 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4课时)- 学会分析和解决常见的计算机问题。
-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示范和演示,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的实际操作练。
-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
- 任务型研究:设计实际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 日常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表现等。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编写时间】:【执行时间】:【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二、新课教学解释: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
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计算机到现代的个人电脑。
介绍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以及它们的作用。
1.2 个人电脑的组成让学生了解个人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CPU、内存、硬盘等。
介绍电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第二章:文字处理2.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或WPS Office等。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格式等。
2.2 制作简单的文档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文档,如日记、作文等。
介绍如何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排版和编辑。
第三章:电子表格3.1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或WPS表格等。
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单元格操作、数据排序等。
3.2 制作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如成绩单、预算表等。
介绍如何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第四章:演示文稿4.1 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或WPS演示等。
介绍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幻灯片制作、动画效果等。
4.2 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如自我介绍、主题演讲等。
介绍如何利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有效展示和表达。
第五章:网络基础5.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5.2 网上浏览与搜索让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进行网上浏览和搜索,了解信息的获取方法。
介绍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第六章:电子邮件与通讯6.1 电子邮件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定义、格式和发送原理。
介绍如何通过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
6.2 电子的使用和管理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进行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介绍如何管理电子,包括邮件分类、联系人管理等。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第1 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第2 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3 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第4 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第二章:学会操作计算机第5 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6 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第7 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第8 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第9、10 课时初识Windows XP 与鼠标操作第11 课时键盘操作与练习第12 课时汉字输入第13 课时 Windows 的画图—绘图工具箱第14 课时画方形和圆形图形第15课时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第16 课时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第17 课时资源管理器第三章:上网浏览(6 课时)第一课走进Internet第二课认识浏览器第三课网上浏览和搜索第四课浏览“中国少年雏鹰网第五课下载信息第23 课时网络与道德第四章:word 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8 课时)第一节 WORD 基本操作第二节文本的基本编辑第三节表格的建立与编辑第四节图文混排制作小报(2 课时)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第1 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人工处理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三、小结: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四、学生练习: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第2 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科学处理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多媒体应用网络应用三、小结: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四、练习: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什么是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第3 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目的:了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闽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英文版Seventh Gra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Plan in Fujian Education EditionIn the seventh gra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 Fujian Education Edition, students will learn a variety of skills and concepts related to technology. The curriculum is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strong foundation in computer literacy and digital skills.The topics covered in the curriculum include basic computer operations, internet safety, coding, and digital design. Students will also lear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data privacy and security, as well as how to use technology responsibly.Throughout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on hands-on projects that will allow them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real-world scenarios. These projects will help students develop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By the end of the seventh gra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tudents will have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how technology works and how to use it effectively. They will be well-prepared to continue their studies in technology and to use technology in their everyday lives.闽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在福建教育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与技术相关的各种技能和概念。
|
2016-2017学年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课题:活动一:话说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描述身边的信息,感知信息,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过程。
3.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
4.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
2.资源准备:课件、《感觉剥夺实验》故事、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并完成表1-1、《数字化跑道》视频、近代信息技术的实例图片、增强现实技术图片、增强现实技术图片、云计算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活动二:探索信息编码
教学目标:
1、体验信息编码的过程,了解信息编码基本原理。
2、初步了解二进制数、ASCII编码、汉字编码等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
3、了解条形码、常用的信息编码及其应用。
4、体验信息编码的应用,建立使用信息编码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验信息编码的过程,了解信息编码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
码以及生活中常用信息编码的应用。
2、教学难点:了解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及意义;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以及生活中
常用信息编码的应用。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 、视频播放软件
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房、教学广播控制系统。
2、教学资源:《泰坦尼克号》片段,《天赐·第一季》片段,视频《洛川苹果安全身份
证》、《日本食品安全记》、《日本祭墓形式》
教学课时:2课时
课题:活动三:导购电脑设备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认识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学生正确连接计算机的主机和主要的外部设备。
3.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分类;树立应用计算机软件解决问题的意识,树立软件版权意识,
使用正版软件。
4.初步了解计算机配置方案中基本的技术指标,能在指导下配置一台计算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硬件各部件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掌握计算机各硬件部件之间的安装、认识计算机的软件及如何保护著作权、学生配置一台台式计算机。
2.难点:硬件各部件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配置一台台式计算机及各部件的连接。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广播控制系统。
2.资源准备:计算机组装视频教程《电脑组装视频》、《电脑的硬件组成》、《电脑组装益智游戏》、计算机硬件各部件,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活动四:探究操作系统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创建快捷图标。
2.了解像素与分辨率的概念,调整屏幕分辨率。
3.能通过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维护与管理
4.熟练掌握文件名的命名规则。
5.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区别
6.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的方法。
7.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创建快捷图标(或菜单)、利用“控制面板”
维护与管理计算机系统、学会创建文件、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
2.教学难点:像素与分辨率的概念、文件的命名规则、认识文件类型、理解Windows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广播控制系统。
2.资源准备:教学硬件、各类型文件若干、文件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活动五:构筑信息安全屏障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范畴
2.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3.做好计算机、个人信息及资料的安全防护
4.增强和提高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危害及传播途径;360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2.教学难点:360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word.swf(江民杀毒科技病毒演示文件之word文档杀手) 教学课时:2课时
课题:活动六:制作电子板报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过程。
2.熟悉电子板报的设计基本思想和构成要素。
3.了解文本框、分栏、图形对象组合等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过程;分栏、文本框、图形对象组合技术的使用。
2.教学难点:电子板报的版面设置(分栏、文本框),图形对象组合技术。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比赛评价标准》、《鹭岛印象》电子板报、鹭岛印象.doc,手绘日光岩.jpg。
教学课时:2课时
课题:活动七:制作电子期刊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期刊封面、目录的构成和作用。
2.掌握自选图形、艺术字、图片等格式的设置与应用。
3.学生使用制表符,灵活运用文本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自选图形、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等格式的设置与应用。
2.教学难点:自选图形组合与叠加;页眉、页脚的设置。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中国经济周刊》杂志一本、同期电子版《中国经济周刊》、校园生活封面图片.jpg、电子期刊《校园生活》、一个按大纲视图进行编排的word文档。
教学课时:2课时
课题:活动八:制作个人简历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创建表格的3种方法:利用表格菜单命令制表、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制表、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制表。
2.掌握编辑、修饰表格的方法:增删表格单元格的内容,调整表格行高、列宽,合并与拆分单元格,制作单元格中的斜线,修饰表格线、底纹等。
3.制作学生个人简历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个人简历表,进一步熟练掌握表格的创建、编辑与修饰。
4.通过自己做表格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Word表格的编辑、修饰,设置表格的边框与底纹,部分单元格行高(列宽)的
调整。
2.教学难点。
利用表格功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出示任务让学生知道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制作个人简历表。
2.演示法:通过步骤演示学生掌握了表格建立、编辑和修饰的方法。
3.练习法:自主制作表格。
3.交流、评价法:通过活动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
2.资源准备。
制作表格PPT:学生个人简历表。
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