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6至11课
- 格式:ppt
- 大小:293.00 KB
- 文档页数:28
第11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图示材料,掌握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和区别。
2.通过图像或区域,综合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学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3.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4.结合材料,掌握四季更替的形成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理解人类活动对二十四节气的利用。
必备知识梳理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_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_;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_。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_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请在下图中用折线画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
(2)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方降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如图中_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方降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如图中_折线所示。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方降低。
如图中_折线所示。
(3)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如图所示:二、四季更替1.成因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知识链接]二十四节气图判读(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基本规律①任意相邻的两个节气,时间上相隔约15天。
②相对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同一纬度。
六年级第11课知识点总结六年级第11课的知识点总结如下:开头:在六年级的学习旅程中,第11课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知识点和挑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能够巩固之前的知识,还能够学习到新的概念和技能。
以下是对本课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正文:1. 语文知识点:- 新词汇:学习并理解本课中出现的新词汇,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 写作技巧: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内容。
2. 数学知识点:- 分数的加减: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 小数的乘除: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小数运算。
3. 英语知识点:- 新词汇:学习本课中出现的新单词,能够正确拼写和使用。
- 语法结构:掌握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和用法,能够用现在进行时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
- 日常对话:学习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日常对话,提高英语口语交流能力。
4. 科学知识点:- 自然科学现象: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
- 科学实验:学习如何设计和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5. 社会知识点:- 历史事件: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认识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地理知识: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等。
结尾: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让我们期待下一课的精彩内容,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结束语:希望这份知识点总结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祝学习进步!。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诸侯崛起1.表现:①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分封制逐步瓦解。
②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直接管理的地区仅在王畿一带,诸侯不再定期向周天子纳贡,致使财政上陷于困境。
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三、诸侯争霸1.原因: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2.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夫差)和越国(勾践)也先后北上争霸。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利:①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③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以图富国强兵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5.战争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6.发展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二、商鞅变法第8课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背景法家:中央集权;依法治国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预习复习笔记
学习指导
本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为: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哼”注意右边是“亨”,不要多加一横;“执”的第5笔不是横折折钩,是横折弯钩,不要忘了一点。
本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
最深的事。
本课描写的事情主要有这样几件:第一件事情写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工友阎振三被抓。
第二件事情写父亲被逮捕的经过。
第三件事情写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相见的情景。
第四件事情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
本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为: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结合课后第三题课文笔记理解。
本课的第四个学习目标为: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
这种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结合课后第四题课文笔记理解。
本课的第五个学习目标为: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如刘胡兰、赵一曼、董存瑞等的事迹。
八年级下期末政治复习提纲(六到十课)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58--60页)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作用:对个人(59页:一方面;另一方面;教育获得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社会(60页第一段,教育成就未来)2、什么是受教育权?(60页)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61页)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适龄儿童(年满6周岁)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61页)(1)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2)具有公益性,即不收学费杂费,与免费性有联系。
(3)具有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详见61页)。
5、受教育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当受教育权受侵害时,如何维权?如何维权:可采用诉讼和非诉讼方式维权。
非诉讼:自行与侵权人协商;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寻求相关行政部门的帮助(如教育局)。
诉讼:向法院提起诉讼。
6、为什么受教育机会来之不易: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
———要珍惜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
7、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64页)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8、如何对待学习:应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终身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1、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68--69页)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第11课人们说我长大了复习教案傅英明复习目标: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 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复习重点:1、接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方法.2、怎样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烦恼复习难点::1、接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方法.2、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消除青春期心理烦恼的方法)复习要求::1、各学习小组长带领大家按时完成2、课堂上同学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想象力, 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3、认真书写,认真审题,注意规范,复习过程:一依据提纲复习课本,梳理基础知识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青春期的心理也发生着变化,充满了许多心理烦恼和矛盾,如3、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⑴(2)(3)4、怎样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烦恼5、怎样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⑴(2)(3)二、快乐判断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我们可以克服。
()2、每个进入青春期的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因此青春期的烦恼是正常的,不需要调整。
()3、步入青春期的我们应全力张扬自己的个性。
()4、青春期的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顺其自然,不要压抑自己。
()5、青春期心理充满着各种矛盾,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
()6、所谓人的美,就是指人的形体美和风度美。
()7、有些同学认为:中学生应努力追求内在美,不需要在乎外在形象。
()三当堂检测:(一)轻松选择1、下列选项不是青春期身体变化的是()A、身体外形的急剧变化B、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C、体内机能迅速健全D、出现很多心理烦恼2、一进入初中,刘柳感觉周围有那么多漂亮的女生,可自己的鼻子怎么看都觉得有点“扁”。
于是她发明了“刘氏隆鼻术”一一用手反复地捏鼻子。
终于,她把一个原本挺美的鼻子捏得红肿起来。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3、下列属于青少年成长中的烦恼的有()①渴望独立而又能力有限。
②心理闭锁而又企盼理解③性发育迅速成熟而性心理又相对幼稚④时不时地会感到一种浓浓的孤独、迷茫和不安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心理感受:小欣:我已经长大了,想自己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可妈妈什么事都管,总让我听她的,烦死了!小金:我最近不知怎么搞得,总是控制不住情绪,在学校和同学吵架,在家和妈妈闹别扭。
第十一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课标要求: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意义,阐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进一步明确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精神:明确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具体要求。
探究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因,区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坚持党的领导1.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含义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主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2.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为什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③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2)怎么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①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②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