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CR工艺生产IF钢相变及组织演变规律
- 格式:pdf
- 大小:511.17 KB
- 文档页数:3
《低碳富硅合金钢温轧奥氏体等温转变组织与力学性能》篇一一、引言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低碳富硅合金钢因其优异的性能和环保特性,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碳富硅合金钢在温轧过程中奥氏体等温转变的组织演变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二、低碳富硅合金钢的成分与温轧工艺低碳富硅合金钢,顾名思义,是以低碳(C含量较低)为基础,通过添加硅(Si)和其他合金元素(如Mn、Cr等)得到的复合材料。
其优良的强度、塑性及耐腐蚀性使得这种合金钢成为工业领域中理想的材料。
在生产过程中,温轧是一种常见的工艺,通过该工艺能够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三、奥氏体等温转变的组织演变在温轧过程中,低碳富硅合金钢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相变过程。
其中,奥氏体等温转变是关键的一步。
奥氏体是钢在高温下的一种组织形态,具有面心立方结构。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范围时,奥氏体会发生等温转变,形成其他组织形态。
这些转变包括奥氏体向铁素体、贝氏体或马氏体的转变。
在转变过程中,由于合金元素和温轧工艺的影响,组织形态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四、组织转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组织结构的转变对低碳富硅合金钢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首先,在温轧过程中形成的奥氏体等温转变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
其次,随着相变的发生,材料的硬度、韧性及耐疲劳性等力学性能也得到提高。
此外,合金元素的添加也对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例如,硅元素能提高材料的淬透性和耐腐蚀性。
综合来看,适当的温轧工艺和合理的合金成分搭配可以显著提高低碳富硅合金钢的力学性能。
五、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为了深入探究低碳富硅合金钢在温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了材料的组织结构,并结合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温轧工艺能够促进奥氏体等温转变的进行,并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热分析技术研究IF钢回复、再结晶及相变过程作者:李俊虎来源:《硅谷》2009年第05期[摘要]利用DSC技术研究IF钢回复、再结晶、相转变行为,指出第二相粒子对冷变形IF 钢间段退火过程的影响,通过定量计算再结晶激活能的方法说明第二相弥散析出对再结晶过程的控制作用。
DSC定量分析铁的同素异构转变潜热为10J/mol。
[关键词]差示扫描量热DSC 无间隙原子钢中图分类号:O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22-01IF钢也称无间隙原子钢,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工业中,它通常利用几十个纳米以下的第二相粒子强化,使其保持优良的成形性条件下,获得高得强度,以满足超深冲板板的性能要求。
回复、再结晶、相变的控制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些行为也成为近年来IF钢研究的重要领域,大量研究无间隙原子钢的资料表明,研究方法多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显微分析技术,并且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热分析技术是研究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某些化学变化的技术。
热分析技术能够原位地反映变形IF钢在加热条件下,第二相粒子与晶体缺陷的交互作用,而且能够准确地获得再结晶激活能和相变潜热,从而弥补显微分析方法误差较大的不足,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本文以IF钢为例着重介绍热分析技术在无间隙原子钢回复、再结晶及相变过程中的应用,揭示应用热效应来分析与研究IF钢转变的特点与规律。
一、实验结果与分析经强烈冷形变的金属材料,由于组织的改变和产生了大量的晶体缺陷,使材料的一系列性能发生了变化,如果能提供热激活的条件,形变金属的性能就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原始状态。
再结晶是形成无畸变新晶粒的退火过程,该过程金相组织明显改变,性能全部复原。
回复与再结晶广泛应用于冷形变后的退火工艺,并对热形变与材料高温机械性能有直接影响,往往在固态相变中也伴随发生回复与再结晶。
究回复再结晶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变金属储存了相当数量的弹性畸变能,使系统处于亚稳状态,有力图向稳态转化的趋势,形变金属随热激活条件变化储存能逐渐释放点缺陷减少和位错的再排列,储存能有所将低,这是回复阶段,在再结晶阶段大角度晶界形成和迁移,基体中的位错被吃收到晶界中迅速解体销毁,储存能消失,性能全部回复。
钛微合金化热轧TRIP钢的连续冷却相变研究衣海龙;徐薇;龙雷周;刘振宇【摘要】用Formastor-FII相变仪研究了钛微合金化TRIP在不同开冷温度下的连续冷却相变,建立了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铁素体、贝氏体及马氏体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实验钢依次经过铁素体、贝氏体及马氏体相区,在较宽的冷却速率范围内,均可获得贝氏体及马氏体组织,其Ms点为450℃左右;随着开冷温度的降低或冷却速率的提高,实验钢的铁素体及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降低,抑制了铁素体及贝氏体相变;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实验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粒状贝氏体逐步转变为板条贝氏体+板条马氏体及板条马氏体组织;当冷却速率较低时,铁素体由晶内铁素体和晶界铁素体组成,晶内铁素体形核质点为复杂的氧化物及硫化物.【期刊名称】《材料工程》【年(卷),期】2015(043)003【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热轧TRIP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晶内铁素体;贝氏体【作者】衣海龙;徐薇;龙雷周;刘振宇【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5.21+3为了满足汽车工业及相关机械行业的发展需求,高强塑积的高强钢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TRIP钢由于具有良好的强度,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塑性,一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4],但 TRIP钢的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复杂的热处理工艺,给TRIP钢实际生产及推广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随着轧制与冷却技术的进步,热轧态TRIP钢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工艺的可行性,且由于可省去复杂的热处理过程,具有成分简单、工艺可实施强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5-7]。
从热轧TRIP钢的成分设计上来说,除了选用C,Si,Mn等常用的固溶强化元素外,还添加Nb,V,Ti等微合金元素,拟通过细晶强化及析出强化提高热轧TRIP钢的性能,其中研究较多的为Nb,V 系的 TRIP钢[8-10],而对钛微合金化TRIP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1.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相变温度钢在固态下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时将发生组织转变,转变临界点根据Fe-Fe3C 相图确定。
平衡状态下:当钢在缓慢加热或冷却时,其固态下的临界点分别用Fe-Fe3C相图中的平衡线A1(PSK线)、A3(GS线)、Acm(ES线)表示。
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组织转变的临界点都要偏离平衡临界点,并且加热和冷却速度越快,其偏离的程度越大。
实际加热时——临界点分别用Ac1、Ac3、Accm表示实际冷却时——临界点分别用Ar1、Ar3、Arcm表示钢热处理加热的目的是获得部分或全部奥氏体,组织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称奥氏体化。
加热至Ac1以上时:首先由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P → A);加热至Ac3以上时: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将转变为奥体(F → A);加热至Accm 以上时: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将转变成奥氏体(Fe3CI→ A)2.奥氏体的形成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主要包括奥氏体的形成和晶粒长大两个过程。
共析钢奥氏体化:热处理加热至Ac1以上时,将全部奥氏体化亚共析钢奥氏体化:原始组织为F+P,加热至Ac1以上时,P先奥氏体化,组织部分奥氏体化;加热至Ac3以上时,F奥氏体化,组织全部奥氏体化过共析钢奥氏体化:原始组织为P+Fe3C,加热至Ac1以上时,P先奥氏体化,组织部分奥氏体化;加热至Acm以上时,Fe3C奥氏体化,组织全部奥氏体化2、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奥氏体晶粒对性能影响:奥氏体的晶粒越细小、均匀,冷却后的室温组织越细密,其强度、塑性和韧性比较高。
[奥氏体的晶粒度]:晶粒度是指多晶体内晶粒的大小,可以用晶粒号、晶粒平均直径、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
GB/T8493-1987将奥氏体晶粒分为8个等级,其中1~4级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
[本质粗晶粒钢]:热处理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的钢。
[本质细晶粒钢]:热处理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的钢。
热轧IF钢微观组织和织构演变规律的研究王野蔡恒君高毅王越蒋奇武许国林孙晓宇(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鞍山 114021)摘 要 选取奥氏体区热轧Ti+Nb+P-IF钢板为研究对象,以冷轧压下率为影响因素,通过冷变形和再结晶退火,采用金相组织观察、TEM分析和织构测试等手段,得出不同冷轧压下率对Ti+Nb+P-IF再结晶组织、第二相粒子、织构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奥氏体区轧制 Ti+Nb+P-IF钢 再结晶退火 金相组织 第二相粒子 织构The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andTexture Evolution of Hot Rolled IF SteelWang Ye Cai Hengjun Gao Yi Wang Yue Jiang Qiwu Xu Guolin Sun Xiaoyu (Cold Strip Works of Anshan Iron and Steel Corporation, Anshan, 114021)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hot rolled Ti+Nb+P-IF steel in austenite Region, with cold rolling reduction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Cold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were carried out, and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TEM analysis and texture measurement were used as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Conclusions were drawn on the evolut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microstructure、secondary phase particles、texture of Ti+Nb+P-IF steel with different cold rolling reduction.Key words cold rolling reductions, Ti+Nb+P-IF steel, hot roiled in austenite region, opfic micrograph, secondary phase particles, texture1引言高强IF钢的开发思想是把IF钢具有超深冲性的特点,与P、Mn、Si等固溶元素所具有的固溶强化机制结合起来,即在IF钢成分基础上,再加一些P、Mn、Si的量来提高其强度[1, 2]。
DOI:10.19392/ki.1671⁃7341.201721168结构钢高温成形性能及组织转变规律研究郭宏光 李河宗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邯郸 056006摘 要:在结构钢高温成形的过程中,相变发生在变形的过程中,新相的形成第一步是形核,第二部是晶粒再长大,形核越多,形成新相的数量就越多,新相越多晶粒尺寸就会相应的变小。
塑韧性的提高主要是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在微观上晶粒发生了相变,奥氏体不断的转化为铁素体,并且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材料的塑韧性增加。
关键词:晶粒细化;动力学;高温成型 在晶粒转变的过程中,奥氏体不是马上转化为铁素体,它是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
可以根据形核位置以及形核数量的多少,将相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奥氏体向铁素转变的时期,我们知道相变形核首先发生在晶界处,在这个阶段内,形核主要发生在晶界出,在这个过程,铁素体在晶界处反复形核,形核并不是在所有的晶界处都会发生相变,同时晶界相对来说也不是很多,所以说在第一个阶段,形核只是发生在奥氏体晶界出,形成的新核不会特别多。
下图给出了在第一个阶段相变的示意图。
相变第一阶段图我们知道,在开始进行相变时,相变主要是发生在奥氏体晶界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晶界都会提供形核位置,那么我们必须计算出提供形核位置的晶界,我们称之为有效的晶界,晶界的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原始奥氏体晶粒发生了破碎、变形以及晶粒内部缺陷引起的。
我们知道原始奥氏体晶粒在变形过程中在压缩的同时也在被拉伸,这样才能保证体积不会发生改变,晶粒内部缺陷也会引起晶粒面积的增加。
这两方面直接影响变形后的晶界面积,我们可以得出等效晶界面积公式:S v =S (GB )+S (DB )式中:S V ———单位体积等效晶界面积;S (GB)———单位体积晶粒变形的等效面积;S (DB)———单位体积内由于缺陷引起的等效面积。
式中p———原始奥氏体有球形压缩为椭圆形的压缩率。
Ouchi 等人通过大量的实验以及实验数据给出了由于晶粒内部缺陷引起的单位体积内由于缺陷引起的等效面积,表达式如下S (DB )=0.63(100p -30)有以上两个公式可以得出变形以后的单位体积内的晶界的等效面积S V =6D 0×q +0.63(100p -30)铁素体新相晶粒尺寸不只是和形核速率有关,同时晶粒的长大速率也会影响晶粒尺寸。
钛合金热变形机制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Progress on H ot Deformation M echanisms andM 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T itanium A lloys陈慧琴,林好转,郭 灵,曹春晓(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CH EN H ui qin,LIN H ao zhuan,GUO Ling,CAO Chun x iao(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 ater ials,Beijing100095,China)摘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钛合金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机制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方面的研究成果。
主要讨论了 , + 和 钛合金在 区、 区或 + 两相区热变形的流变曲线特征,应力指数和变形激活能参数, 相和 相的变形方式、再结晶和回复以及 + 两相组织的球化等组织演变机制及规律。
关键词:钛合金;热变形;微观组织中图分类号:T G1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381(2007)01 0060 05Abstract:Research finding s o f the ho t defo rmatio n mechanism s and m icrostructur e evo lution of titani um alloys abroad and at hom e currently are sum marized.Characteristics of hot deformation curves, stress exponents and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parameters for , + and titanium allo ys defor m ing in , o r + fields,deformation patter ns and recry stallizatio n and r ecovery of and phases, globularization of and lamellar structur e w ere discussed mainly.Key words:titanium alloy;hot deform ation;micro structure钛合金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的判断标准之一是其组织,这主要是由钛合金显著的组织多样性和力学性能对组织的敏感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