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活塞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24.50 KB
- 文档页数:9
第1篇活塞结构工艺设计摘要:活塞作为内燃机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活塞结构工艺设计是活塞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活塞结构工艺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活塞的结构特点、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装配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
一、引言活塞是内燃机中承受高温、高压和快速往复运动的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活塞结构工艺设计是活塞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活塞的强度、耐磨性、导热性等性能指标。
因此,对活塞结构工艺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塞的结构特点1. 结构形式活塞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顶式活塞:适用于低速、低功率的发动机。
(2)斜顶式活塞:适用于高速、高功率的发动机。
(3)凹顶式活塞:适用于高性能、高转速的发动机。
2. 结构尺寸活塞的结构尺寸主要包括:(1)直径:活塞直径决定了发动机的排量。
(2)高度:活塞高度决定了发动机的工作行程。
(3)裙部厚度:裙部厚度决定了活塞的耐磨性和刚度。
(4)顶部厚度:顶部厚度决定了活塞的热膨胀系数和导热性能。
3. 结构材料活塞的结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1)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耐磨性和轻量化特点。
(2)铸铁:具有良好的强度、耐磨性和成本较低的特点。
(3)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但导热性能较差。
三、活塞的材料选择1. 材料要求活塞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1)高强度:保证活塞在高温、高压下不发生变形。
(2)耐磨性:提高活塞的寿命。
(3)导热性:降低活塞的热负荷。
(4)热膨胀系数:适应发动机的热膨胀。
2. 材料选择根据活塞的结构特点和材料要求,可选用以下材料:(1)铝合金:适用于高速、高功率的发动机。
(2)铸铁:适用于低速、低功率的发动机。
(3)钢:适用于高性能、高转速的发动机。
四、活塞的加工工艺1. 铸造工艺活塞的铸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砂型铸造: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活塞式发动机是一种内燃机,其工作原理基于四个主要步骤: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以下是活塞式发动机的详细工作原理:
1. 进气:在活塞上升阶段,气缸内的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移动。
此时,活塞内的气缸容积增大,导致气缸内的气体压力降低,外部大气压力将空气通过进气门送入气缸,进入活塞室。
2. 压缩:当活塞下降到一定程度,进气门关闭。
接下来,活塞开始上升,气缸容积减小。
由于活塞上升,气缸内空气被压缩,温度和压力增加。
3. 燃烧:在活塞上升的过程中,当气缸内的空气被压缩至一定程度时,点火系统会在活塞顶部的燃烧室中点火。
这导致燃烧室内的燃料和空气混合物燃烧起来,产生火焰。
燃烧的高温和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
4. 排气:当活塞下降且压力降低时,排气门打开。
此时,活塞继续向下移动,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推出进气门。
排气门关闭之后,整个循环会重新开始。
通过这个循环,活塞式发动机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的运动。
陶瓷活塞的研究概述活塞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因其在高温、高压、腐蚀、摩擦、高速运动等条件下工作, 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很高, 内燃机活塞材料使用的是铸铁、钢和铝合金。
在内燃机发展过程中, 人们不断对其经济性、动力性、排放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对内燃机活塞材料的要求相应提高, 主要集中在耐热性、耐磨性、减摩性、耐蚀性及质量轻等方面。
传统活塞材料基本上能够满足这些条件, 但是随着动力系统的发展, 也决定了活塞的发展方向。
由于现在内燃机需向更大功率和更高热效率方面发展, 因此要求活塞材料具有更好的高温机械性能和更轻的质量, 以满足现代内燃机的发展要求。
除了优化传统活塞材料化学成分和改进制造工艺以提高机械性能之外, 开发活塞新材料以适应不同工作状态和作环境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对材料研究的深入已经开发出铝基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碳材料、耐热镁合金材料、镁基复合材料活塞。
现代社会对环境日益重视, 作为使用活塞最多的汽车发动机, 据有关部门预测/ 十一五0期间, 每年需要活塞大概在 48 00~ 50 00 万只以上。
因此要求活塞材料具有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轻的活塞质量, 生产出质量轻的活塞对于减轻油耗、降低噪音、延长活塞寿命、降低排放、改善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活塞材料目前, 使用的活塞材料主要有铸铁、铸钢、铝合金, 同时还开发出新型活塞材料, 如铝基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碳材料、耐热镁合金材料、镁基复合材料等[1]。
1. 1 铸铁内燃机活塞最早使用的活塞材料就是铸铁, 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材料。
铸铁活塞本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能够使用在高功率化的动力系统中, 同时使用铸铁活塞不用环座, 第一道环槽的位置可以上移(如图1 )这能够使无效容积和顶岸间隙减少, 从而可以降低活塞运动过程中引起的/ 敲缸现象。
提高铸铁活塞的性能方法主要有石墨细化、基体珠光体化和防止铸造缺陷等。
铸铁活塞的最大缺点是质量大, 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 但同时铸铁活塞的最大优势是在高温时仍具有非常高的强度, 大大提高了内燃机的输出功率, 因此铸铁活塞主要应用于舰船、工程机械用和载货用动力机车等大功率发动机上。
活塞疲劳失效的力学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活塞疲劳失效的力学分析一、选题背景活塞是发动机重要的零件之一,负责把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活塞需要在高温、高压和高速的环境下工作,承受来自气缸内压力的冲击和摩擦力的作用。
因此,活塞很容易出现疲劳失效,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甚至停机。
因此,对活塞的疲劳失效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对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力学分析方法,对活塞的疲劳失效问题展开研究,以探究以下问题:1. 活塞的结构和受力情况分析;2. 活塞的疲劳失效机理及其影响因素;3. 活塞的疲劳寿命及其预测方法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法:通过对活塞的结构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活塞疲劳失效的机理和影响因素;2. 数值模拟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活塞的三维模型,模拟活塞的受力情况,以获取活塞的应力、应变分布,进一步预测活塞的寿命;3. 实验验证法: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以提高活塞疲劳寿命的预测精度。
四、研究内容和进展目前,本研究已完成活塞的结构和受力情况分析,并建立了活塞的三维模型。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活塞的应力集中在活塞环附近和活塞头部,这也是活塞疲劳失效的主要部位。
下一步,我们将采用实验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探究活塞疲劳失效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提高活塞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
五、研究意义通过对活塞的疲劳失效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疲劳失效机理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发动机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汽车发动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原理汽车发动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原理汽车发动机是现代交通的核心,而发动机中活塞的往复运动是发动机工作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原理,探讨其深度和广度,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什么是活塞的往复运动?活塞是发动机内部的一个零件,它位于气缸中,通过往复运动带动连杆与曲轴相连,使发动机工作。
活塞的往复运动是指活塞在气缸中作上下直线往复运动的过程,实现了气缸内气体的压缩、燃烧和排放等工作。
二、活塞往复运动原理的深度和广度探讨2.1 活塞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活塞通常由高强度铝合金制成,具有圆柱形的外形。
它有一个顶部和一个底部,顶部与活塞环相连,从而与气缸壁形成密封空间。
活塞上还有喷油嘴和火花塞孔等重要部件。
活塞的往复运动由连杆通过曲轴传递,形成连杆机构。
2.2 活塞的往返运动原理活塞的往复运动是由活塞环在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力和焦耳热效应的作用下实现的。
活塞上部进入气缸时,气缸内的燃烧物质被压缩;当活塞下降时,燃烧物质被推动向上并喷入燃烧室,引起燃烧和能量释放。
这种往复运动使发动机能够实现正常的工作和驱动。
2.3 活塞往复运动的优化与挑战活塞的往复运动对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效率,需要对活塞的往复运动进行优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减小摩擦损失、减轻活塞重量、优化活塞形状和加强冷却等方面进行改进。
然而,这些优化措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活塞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选择、动力学和热学的复杂性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观点和理解仅供参考,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思考的角度。
3.1 活塞往复运动的重要性活塞往复运动作为发动机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和经济性。
通过了解活塞往复运动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性能优化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在选择汽车和进行日常驾驶时作出更好的决策。
3.2 对环保和能源问题的思考随着环保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汽车发动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发动机活塞有限元计算分析摘要: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发动机活塞进行了计算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对优化后的发动机活塞性能进行了评估,并与传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动机活塞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其疲劳寿命和耐磨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该研究对于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发动机活塞;有限元方法;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疲劳寿命;耐磨性。
正文:引言发动机活塞是发动机内部重要零件之一,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如何提高发动机活塞的强度、刚度、疲劳寿命和耐磨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结构计算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其特点是能够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
在发动机活塞的设计中,有限元方法能够对不同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其优化结果可通过数值模拟进行评估。
本文以发动机活塞的有限元计算分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和数值模拟评估,旨在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发动机活塞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基于计算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其中,对于优化设计部分,在不影响原结构的情况下,对原发动机活塞进行了改进,提高其强度和刚度;对于数值模拟部分,采用ANSYS软件对优化后的发动机活塞进行了疲劳寿命和耐磨性的数值模拟。
结果及分析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本文得到了一种新的发动机活塞结构。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动机活塞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其疲劳寿命和耐磨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与传统的设计方案相比,新结构的发动机活塞在受力情况下表现更加均匀稳定,其结构寿命得到了有效延长。
结论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发动机活塞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动机活塞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其疲劳寿命和耐磨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本文的研究为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活塞的结构和性能。
2. 掌握活塞环三隙的测量方法。
3. 分析活塞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活塞是内燃机中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活塞环三隙(端隙、侧隙、背隙)是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直接影响活塞的运动和密封性能。
本实验通过测量活塞环三隙,分析活塞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活塞一套2. 气缸一套3. 活塞环钳4. 塞尺5. 活塞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6. 清洁布7.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拆卸发动机,取出活塞和气缸。
2. 清洁活塞、气缸及活塞环,去除积碳。
3. 使用活塞环钳,慢慢从环槽中拆下(装上)活塞环。
4. 使用活塞测量工具测量活塞的直径、厚度等尺寸。
5. 按照以下步骤测量活塞环三隙:a. 将活塞环从气缸上部放入气缸,并用活塞平行向下压2cm左右。
b. 用塞尺插入环开口间,反复试插,当手感稍有摩擦阻力时,记录塞尺的厚度。
c. 重复步骤b,分别测量端隙、侧隙和背隙。
6. 记录测量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活塞尺寸测量结果如下:活塞直径:____mm活塞厚度:____mm2. 活塞环三隙测量结果如下:端隙:____mm侧隙:____mm背隙:____mm根据测量结果,分析活塞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性能:1. 活塞直径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活塞形状规则,无变形。
2. 活塞环三隙在允许范围内,说明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适中,有利于活塞的运动和密封。
3. 端隙、侧隙和背隙的测量结果有助于判断活塞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磨损情况,为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提供依据。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活塞的结构和性能,掌握了活塞环三隙的测量方法,并分析了活塞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活塞尺寸和活塞环三隙符合设计要求,活塞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性能良好。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使用塞尺测量活塞环三隙时,注意塞尺的厚度。
活塞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活塞式发动机是最古老的发动机形式,是机械能量转换的一种有效的技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活塞式发动机已成为传动动力的主要设备,为现代社会发展和生产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动力源。
它主要包括活塞、活塞环、连杆、曲轴、缸体等部件,它们之间在工作时形成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是物理原理的重要范例。
本文旨在介绍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介绍活塞式发动机的运行机理和核心结构。
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压缩产生动能。
当烧机供油后,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在缸室内爆燃,气体在缸内挤压事先内容物和活塞,使得活塞上下移动,转动连杆,从而将蒸汽压缩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量,激励发动机发挥动力。
活塞式发动机的核心结构由活塞、活塞环、连杆、曲轴、缸体五大部分组成。
活塞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圆柱体,由精确加工的合金制成,其上部有一个活塞环,用于将活塞与缸体之间的磨擦降到最低。
连杆和曲轴的作用是将活塞的运动传递给发动机的转子。
活塞缸体上提供了活塞的上下移动空间,内部结构包括汽门、气孔和排气口。
每个进气门对应一个发动机冲程,排气口则与排气系统连接。
活塞发动机的运行机制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进气冲程、压缩冲程、排放冲程和排气冲程。
在进气冲程中,活塞下降,缸内的空气被进气门打开,进入发动机;在压缩冲程中,活塞上升,空气在缸内压缩,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压;排放冲程中,燃料混合在缸内被点燃,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体将活塞上方的空气压缩,使活塞不断向上活动;在排气冲程中,活塞下降,热气体被排出缸外,工作循环完成,进而完成发动机的一次工作循环。
活塞式发动机是由活塞、活塞环、连杆、曲轴、缸体等组成的机械系统,是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在缸室内挤压事先的内容物和活塞,从而将活塞的运动力输送给发动机的转子,实现机械能量转换的重要技术。
活塞式发动机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生产提供不可替代动力源的有效设备,其运行机制也为研究物理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发动机活塞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活塞必须具有压缩气体、导向燃油喷射和转化为机械能的功能。
2.声振性原则:活塞的设计应尽量减小声振,并保证活塞和其它零部件之间的协调运动。
3.疲劳寿命原则:活塞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要能够承受高温和压力引起的应力,保证其使用寿命。
4.制造和装配原则:活塞的设计要考虑到制造和装配的方便性,确保生产成本低且易于维护。
二、结构设计
1.活塞头部:活塞头部有一个凹口,用于接受喷油器喷入的燃油,同时,凹口的设计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燃烧室。
2.活塞体:活塞体是活塞的主体部分,其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以承受高温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
3.活塞环槽:活塞环槽用于安装活塞环,活塞环的密封性和润滑油控制能力对发动机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4.活塞销孔:活塞销孔用于安装连杆和曲轴,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承受来自活塞运动和爆发力的压力。
5.活塞腰部:活塞腰部是活塞顶部和活塞底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通常具有圆形横截面,以提供最大的强度和刚度。
三、材料选择
1.铝合金:铝合金是常用的活塞材料,其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导
热性能,使得活塞能够快速散热,降低温度。
2.铸铁:铸铁活塞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适用于高功率和高转速
的发动机。
3.钛合金:钛合金活塞具有较低的密度和高的强度,能够减轻活塞质量,提高发动机的响应性和动力性能。
活塞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活塞的功能、结构合理性、疲劳寿命和制造装配便利性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适当
的材料,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可靠性。
汽车发动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原理汽车发动机是现代交通中最为重要的发动机之一,其关键部件之一就是活塞。
活塞作为发动机中的运动部件,扮演着控制燃烧室内燃烧过程的重要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发动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原理。
1. 活塞的定义和结构活塞是发动机中的一个圆柱形构件,通常由铝合金或钢材制成。
它位于汽缸内,通过与气缸壁的密封来限制燃烧室的容积变化,并将燃烧过程转化为机械能。
活塞具有顶部、底部、活塞环槽和活塞销孔等构造。
2. 活塞的往复运动原理活塞的往复运动是由连杆和曲轴机构驱动实现的。
在汽车发动机中,连杆与活塞销连接,而连杆的另一端与曲轴连接。
当发动机工作时,活塞会在气缸内上下运动,实现能量转换。
3. 活塞上行运动(进气过程)在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中,首先是活塞的上行运动,也称为进气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机的气门打开,进气门和排气门分别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阀。
活塞向上运动,由于曲柄的转动,活塞会产生向下的连杆力,进而推动连杆和曲轴的转动。
这样,活塞会制造一个较低的气压区域,从而使空气燃料混合物进入气缸内。
4. 活塞下行运动(压缩和燃烧过程)活塞的下行运动被称为压缩和燃烧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
当活塞接近上死点时,压缩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被点火,燃烧产生的能量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进而转化为机械能。
5. 活塞上行运动(排气过程)活塞的再次上行运动被称为排气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气门排出。
当活塞接近上死点时,排气门打开,燃烧产物被排出气缸,为新鲜的空气燃料混合物提供空间。
汽车发动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原理可以概括为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
通过连杆和曲轴机构的转动,发动机能够将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并最终驱动汽车。
个人观点和理解:汽车发动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原理是发动机工作的核心,其稳定和精确的运动对发动机性能至关重要。
活塞往复运动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油效率。
所示,活塞连杆机构优化前后的尺寸数值对活塞连杆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在更小尺寸时承受同样的作用力。
图1活塞连杆优化前后对比
(a )活塞连杆优化前尺寸图
(b )活塞连杆优化后尺寸图
从优化结果分析可知:当活塞连杆机构受到的力保
持不变时,活塞连杆的体积由原来的31592mm 3,减小为28439mm 3,减少了9.98%;质量由0.97306kg ,变小为0.83199kg ,减小了14.5%。
活塞连杆体可以在该尺寸的情况下满足刚强度要求。
减轻其体积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4强度校核2.4.1活塞连杆最大压缩工况结果分析
——————————————————————
—作者简介:张初旭(1988-),女,吉林双辽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汽车发动机。
Input Geometry P1P2P3P4P5P6P7
6.72×10m,最大位移为6.24×10m。
与优化前最大应力值
图2活塞连杆体优化后压工况下的应力图
图3活塞连杆体优化后压工况下的位移图
图4活塞连杆体优化后拉工况下的应力图
(
图5活塞连杆体优化后拉工况下的位移图。
飞机是一种重要的飞行工具,而飞机的发动机则是其动力来源。
在飞机发动机中,活塞式发动机是一种常见的类型。
本文将介绍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一、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概述飞机活塞式发动机,又称为内燃机,是一种热机,利用燃料在活塞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曲轴旋转,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这种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和缸盖等组成部分。
二、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 进气过程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首先是进气过程。
在每个活塞缸内,有一个进气门和一个排气门。
在进气行程中,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的压力降低,大气压力将空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到气缸内。
2. 压缩过程接着是压缩过程。
当活塞到达底部时,进气门关闭,活塞开始向上运动,将进气压缩成高压气体,此时进气门关闭。
3. 点火爆炸压缩完成后,喷油嘴喷出燃料,燃料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体,点火系统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体,使之爆炸,然后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快速向下运动,从而产生动力。
4. 排气过程最后是排气过程。
爆炸后的剩余废气,活塞再次向上运动,打开排气门,废气排出气缸,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
三、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特点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有一系列的特点。
活塞式发动机结构简单,维修容易,成本低,但是效率相对较低,输出动力不够强劲。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现在的飞机活塞式发动机在设计方面进行了改进,如提高进气效率、增加气缸数量、采用涡轮增压等方式,使活塞式发动机的性能有了很大提升。
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其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
了解其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也有利于我们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活塞式发动机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发展和创新。
四、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飞机活塞式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来源,在飞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飞机活塞式发动机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
发动机活塞的研究 作者: 班级: 一、摘要: “活塞”一词原为“鞲鞴”(gou bei),是西方传入的蒸汽机活塞的早期译名,一度广为使用。现英文对照词为piston。活塞是发动机的“心脏”,承受交变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是发动机中工作条件最恶劣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活塞的功用是承受气体压力,并通过活塞销传给连杆驱使曲轴旋转,活塞顶部还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
二、活塞的要求: 发动机的活塞是发动机中的主要配件之一,它与活塞环、活塞销等零件组成活塞组,与气缸盖等共同组成燃烧室,承受燃气作用力并通过活塞销和连杆把动力传给曲轴,以完成内燃发动机的工作过程。由于活塞处于一个高速、高压和高温的恶劣工作环境,又要考虑到发动机的运行平稳及耐用,因此要求活塞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导热性好,耐热性高,膨胀系数小(尺寸及形状变化要小),相对密度小(重量轻),耐磨及耐腐蚀,还要成本低。由于要求多而高,有些要求互相矛盾,很难找到一个能够完全满足各项要求的活塞材料。现代发动机的活塞普遍用铝合金制造,因为铝合金材具有密度小,导热性好的突出优点,但同时又有膨胀系数比较大,高温强度比较差的缺点,这些缺点只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以满足使用要求。所以,汽车发动机的质量优劣,不但要看采用的材料,同时也要看设计的合理性。
三、活塞的结构:
一般活塞都是园柱形体,根据不同发动机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活塞本身的构造有各种各样,一般将活塞这个小东西分为头部、裙部和活塞销座三个部分。 头部是指活塞顶端和环槽部分。活塞顶端完全取决于燃烧室的要求,顶端采用平顶或接近平顶设计有利于活塞减少与高温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应力分布均匀。多数汽油机采用平顶活塞,有些发动机(例如直喷式柴油机和新型的缸内喷注汽油机)为了混合气形成的需要,提高燃烧效率,将爆燃减少到最小程度,需要活塞顶端具有较复杂的形状,设有一定深度的凹坑作为燃烧室的一部分。活塞的凹槽称为环槽,用于安装活塞环。活塞环的作用是密封,防止漏气和防止机油进入燃烧室。 活塞裙部是指活塞的下部分,它的作用是尽量保持活塞在往复运动中垂直的姿态,也就是活塞的导向部分。活塞裙部的形状极有讲究,尤其是象轿车一类的轻型乘用车,设计者从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出发,常在活塞裙部上动脑筋,以尽量使发动机结构紧凑运行平稳。 活塞销座是活塞通过活塞销与连杆连接的支承部分,位于活塞裙部的上方。高速发动机活塞销座的特别之处在于销座孔不一定与活塞在同一中心线平面上,可向一侧偏移一点点,即向作功行程时活塞接触缸壁的一侧偏移,这样当活塞到上止点变换方向后活塞敲击缸壁的程度会减少,从而减少了发动机噪声。 。 四、活塞的设计工艺方法:
1、活塞头部设计 活塞头部承受较大载荷,常在气门凹坑、燃烧室喉口边缘、活塞顶内壁与销 座根部联结处产生疲劳裂纹,因而从结构上解决头部裂纹的措施如下: 1)合理设计头部形状,降低活塞顶面机械应力; 2)避免加工尖角,采用较大的过渡圆角,消除应力集中; 3)降低活塞热负荷,提高铝合金疲劳极限;
第一道活塞环的位置是确定活塞头部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活塞的高度及重量,希望第一道环能高一些,接近活塞顶,这样会使第一道环的温度过高。 为了减小第一道环的温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活塞顶部进行硬模阳极氧化处理,可以提高活塞顶面耐热性及硬度,并增加热阻,使顶部降温。 环槽磨损对活塞的使用性能影响极大,为了延长活塞的使用寿命,要特别注意提高第一道环槽的耐磨性,其中环的工艺处理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如下是一种环的处理方法: ①时效往应力处理 活塞环属于薄壁件,除铸造内应力外,在金加工过程中还存在加工应力。而活塞环产品一般对挠曲度要求不大于0.06mm,如不经过期效处理,这一指标靠加工控制是很难达到的,有时即使大大降低加工切屑速度也无法满足要求。
②退火、调质处理 1、退火处理 为确保活塞环铸造毛坯的内在质量,球铁环和多元合金铸铁环多采用单体双片铸造工艺进行生产。毛坯铸态组织硬度较高,割片加工难度较大,需对铸态毛坯进行退火处理。
2、调质处理 三条调质炉生产线对割片后球墨铸铁活塞环和多元合金铸铁活环进行调质处理,球墨铸铁活塞环调质工艺为:淬火900℃ 980℃×1 3h,油淬;回火:450℃ 600℃×1 2h。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调质工艺为:淬火910℃ 990℃×1 3h,油淬;回火:500℃ 650℃×1 2h。
3、调质后的力学性能 球墨铸铁活塞环调质后的基体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或回火屈氏体。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调质的基体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细小弥散分布硬质相及条块状的游离碳。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调质的基体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③钢环气体氮化 ④离子氮化处理 通过上述工艺氮化处理的普通合金铸铁材料和多元合金材料活塞环氮化层能够很好地满足活塞的要求。
2、活塞的裙部设计. 其作用是为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导向和承受侧压力。因此,长的裙部有利于减小单位面积压力和减小磨损,也不容易引起活塞、缸套的拉伤。但是,从降低活塞高度的角度出发,又希望裙部尽量短。短的裙部不容易和连杆相撞。车辆发动机活塞裙部长度一般取为H2=(0.4~0.8)D (2-12)。 考虑裙部长度时,必须照顾到活塞销孔对于活塞裙部的位置,合理分配上裙部与下裙部的长度,以防活塞工作时发生侧斜,造成局部强烈磨损。 为了使活塞在正常工作温度下与气缸壁间保持有比较均匀的间隙以免在气缸内卡死或引起局部磨损,必须先在冷态下把活塞加工成其裙部断面为长轴垂直于活塞销方向的椭圆形。为了减少销座附近的热变形量,有的活塞将销座附近的裙部外表面制成下陷0.5~1.0mm。 由于活塞沿轴线方向温度分布和质量分布都不均匀。因此各个断面的热膨胀量是上大下小。铝合金活塞的这种差异尤其显著。为了使铝合金活塞在工作状态下接近一个圆柱形,就必须事先把活塞做成直径上小下大的近似圆锥形。
3、 活塞销座设计. 活塞销座的应力分布取决于销座与活塞销两者的变形是否互相适应,如果活塞销刚度较大而销座刚度较小,或者活塞销刚度小而销座刚度大,则两者变形不 能互相适应,结果引起销座内孔上侧边缘等处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致使销座裂开。因此,活塞销座的设计应与活塞销统一考虑,要求活塞销有较高的刚度,减少活塞销的弯曲变形,而活塞销座能承受很高的压力,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之适应活塞销的变形。一般来说销座外圆直径取d=(0.32~0.42)D (3-16),内径d0=(0.25~0.60)d (3-17)。 为了加强活塞顶和环岸的强度采用锻铝活塞时,销座刚性就较好,又因锻铝材料具有蠕变特性,韧性和强度都较高,能够弥补刚性大给销座上缘带来的过大应力,不易在销座上出现裂纹。而为了提高铝活塞销座抗裂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将销孔内缘加工成圆角、倒角或销座设计成弹性结构,以减少销孔内边缘的应力集中。 2) 提高活塞的刚度,减小活塞销的变形。如加大活塞销的外径或缩小活塞销座的间距,以减小活塞销的弯曲变形;或减小活塞销内孔直径,以减小活塞销的椭圆变形。 3) 选用韧性较好的共晶铝硅合金作为活塞材料。 4) 适当加大活塞销与销座的配合间隙,要求冷态时就有间隙,但要防止间隙过大使噪声过分增高。 其中活塞销的工艺处理可为如下:
渗碳层深度应为过共析层加共析层再加1/2过渡层。活塞销的外圆表面、内孔表面渗碳层深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活塞销壁厚 mm
外圆表面渗碳层深度 mm 内孔表面渗碳层深度 mm 内外圆表面渗碳层深度 之和占壁厚的比例 % 1.5~3 ≥0.25 ≥0.05 ≤40 >3~4 ≥0.30 ≤35 >4~6 ≥0.40 ≥0.10 >6~8 0.50~1.20 ≥0.40 ≤33 >8~10 0.60~1.20 >10 0.80~1.70 — 注:内孔表面不渗碳时,外圆表面渗碳层深度由产品图样规定。
以硬化层深度要求的活塞销 硬化层深度系指活塞销外圆表面到内部规定硬度值处的垂直距离。对优质碳素结构钢,界限硬度值为550HV;对合金结构钢,界限硬度值为500HV。硬化层深度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活塞销壁厚 mm 外圆表面硬化层深度 mm
内孔表面硬化层深度 mm 内外圆表面硬化层深度 之和占壁厚的比例 % 1.5~3 ≥0.25 ≥0.10 ≤40 >3~5 ≥0.30 ≤35 >5~10 0.60~1.50 0.60~1.70
>10~20 0.80~1.70 0.80~1.90 — >20 1.0~2.0
硬度 渗碳活塞销外圆表面硬度应为58-64HRC,有体积稳定性要求时,其外圆表面硬度为56~64HRC。同一活塞销上硬度差应小于或等于3个单位。
活塞销心部硬度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活塞销壁厚 mm 心部硬度 HRC
20钢 15Cr、20Cr 20Mn2 1.5-10 ≤38 24-46 24-48 >10-18 --- 20-40
注:采用其他合金结构钢制造的活塞销,其心部硬度可按产品图样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