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阳井后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06.13 KB
- 文档页数:7
福建平和包围山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王献忠【摘要】平和包围山钼矿较集中分布在包围山一带,综合区内地质、蚀变矿化、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认为区内Mo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异常分带清晰,已圈定的钼矿体规模大,延伸稳定,是寻找层控-热液叠加改造型钼矿床有利地区,有望形成一处大中型矿产地.【期刊名称】《福建地质》【年(卷),期】2014(033)003【总页数】9页(P168-176)【关键词】钼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平和包围山【作者】王献忠【作者单位】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厦门,361012【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提高,福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钼矿床,如永定山口钼矿[1]、建阳井后钼矿[2]、建瓯罗山钼矿[3]、漳平北坑场钼矿[4]等,成矿类型以斑岩型、热液型为主,少数为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如永定山口钼矿。
位于永定山口钼矿东侧的平和包围山钼矿具有相似的成矿类型,找矿前景很好。
由于该区风化壳较厚,出露地表钼矿难以识别,笔者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土壤地球化学、钻探成果等资料综合分析,对该矿区提出新认识。
1 区域地质概况平和包围山钼矿位于闽东火山断陷带西南部,福安—南靖(北东向)深断裂与上杭—云霄(北西向)深断裂交会部位,福安赤路—平和钟腾铜、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带上,成矿条件良好[5,6]。
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早侏罗世梨山组、晚侏罗世南园组、早白垩世石帽山群。
区内断裂发育,以北西向为主,次为北东向,南北向及东西向断裂不发育。
东西向与南北向断裂形成较早,晚期活动较弱,而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则经历了2个活动阶段,在晚侏罗世火山喷发之后,这些断裂还有活动,因此,构造迹象明显。
晚中生代燕山构造运动导致闽东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区内形成了崎坑复合式火山机构环状组合体。
侵入岩或沿区域构造呈岩株、岩瘤、岩墙展布,或沿火山构造中心、环状、放射状构造分布,组成火山岩区特有的中心侵入岩组合群体和环状侵入岩组合群体。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引言钼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钼矿资源的一般特征,并探讨其成矿规律。
钼矿资源特征地理分布中国钼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中国钼矿的主要产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西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华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
矿石类型中国钼矿主要以钼矿石形式存在,常见的矿石有辉钼矿、钼闪石和钼铜矿等。
其中,辉钼矿是最常见的钼矿石,钼的含量较高,在中国的钼矿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矿床类型中国钼矿矿床类型多样,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蚀变型、砂岩型和热液型等。
其中,矽卡岩型和斑岩型是中国钼矿的主要矿床类型。
矽卡岩型钼矿矿床分布广泛,形成于岩浆侵入过程中,富集了大量的钼元素;斑岩型钼矿矿床则是在斑岩侵入过程中形成,富含钼矿石。
钼矿成矿规律成矿控制因素钼矿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壳演化和流体作用等。
地质构造对于钼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造活动会导致岩浆上升和成矿物质富集。
岩浆活动是形成钼矿的关键因素,岩浆中富集的钼元素在地壳演化过程中会富集形成钼矿石。
成矿过程钼矿的成矿过程通常经历岩浆活动、矿质输运和成矿作用三个阶段。
岩浆活动阶段是形成钼矿矿床的起始阶段,岩浆中所携带的钼元素通过热液活动实现富集和沉淀。
矿质输运阶段是指钼矿石通过流体的输运和迁移形成矿体。
成矿作用阶段是指热液流体在矿体形成后对其进行改造和调整的过程。
成矿规律中国钼矿成矿规律主要受到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
东北地区的钼矿多与中生代花岗岩、变质岩和拉旗山岩等有机岩体相关;西南地区的钼矿则多与侵入岩有关,例如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等。
此外,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钼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和矿物赋存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中国钼矿资源广泛分布,矿床类型多样。
钼矿成因论
一、钼矿成因的各种可能
钼矿的成因呀,可复杂又有趣啦。
你想啊,它可能跟地质构造有很大关系呢。
就像是大地在玩拼图,不同的板块碰撞呀、挤压呀,就可能把钼元素聚集到一块儿。
有些地方呢,是地下深处的岩浆活动,岩浆就像个大熔炉,把各种元素都搅和在一起,钼元素在这个过程里就有可能被带到地表附近,慢慢形成钼矿。
还有啊,那些古老的岩石层,经过漫长的岁月,里面的元素发生变化,也有可能孕育出钼矿。
就好比一个大仓库,原本存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特殊的宝藏。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在钼矿的形成里也有不小的作用哦。
水流过不同的岩石和土壤,会溶解其中的钼元素,然后把它们带到别的地方。
要是这个地方的环境刚刚好,比如酸碱度合适,温度也合适,这些钼元素就可能沉淀下来,逐渐积累形成钼矿。
而且周围的其他矿物质也会影响钼矿的形成呢。
如果周围有一些特殊的矿物质,它们就像是钼矿形成的小助手,帮助钼矿变得更稳定,更好地形成。
三、生物与钼矿成因的联系
可别小看生物哦。
有些微生物啊,它们在土壤里或者水里生活,会和钼元素发生反应。
这些微生物就像小小的魔法师,它们的代谢活动可能会改变钼元素的状态,让钼元素更容易聚集或者沉淀。
还有植物呢,植物的根系会吸收土壤里的钼元素,当植物死亡后,这些钼元素又会重新回到土壤里,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也有可能参与
到钼矿的形成当中。
0引言中生代晚期,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带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发生大规模的成矿作用[1],而本矿区正处于闽东火山断坳带福安—平和北东向火山喷发带和上杭—云霄北西向火山喷发带交汇处上杭—云霄构造岩浆成矿带之上,该成矿带也是福建省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组成部分,包括上杭紫金山、永定山口、永定大排、平和钟腾等,广泛分布有铜、金、银、钼等金属矿产。
经过前期地质工作勘察发现,本矿区的铜、钼为共生矿床,围岩蚀变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通过本次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铜、钼矿体在走向、倾向上受区内构造控制明显,均向深部延伸,并且围岩岩性及蚀变特征与铜、钼矿化有重要影响,表现为花岗闪长岩内主要以铜矿化为主,次为钼矿化,而花岗岩中以钼矿化为主。
通过进一步总结地质特征及成因,对今后在该地区周边寻找同类矿床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区域地质概况平和锦溪矿区域构造位于福安—南靖(北东向)深断裂与上杭—云霄(北西向)深断裂交汇部位[2],区内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十分频繁,火山作用强烈,区域线性断裂非常发育,为热液成矿提供有利的导矿成矿地质条件。
区域地层分布简单,为中生代侏罗纪与白垩纪地层。
侏罗纪地层以陆相火山喷发-沉积岩系为主,包括梨山组、藩坑组、漳平组、南园组。
梨山组由石英砂砾岩、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夹粉砂岩等组成;藩坑组由流纹岩、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等组成;漳平组由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南园组由英安岩、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流纹英安质凝灰熔岩、凝灰岩等组成。
白垩纪地层有黄坑组,主要由凝灰质砾岩、砂砾岩、英安质熔结凝灰岩、英安岩组成。
区域内浆岩活动频繁,主要有晚侏罗世的似斑状正长花岗岩、早白垩世的细粒辉石闪长岩、细粒石英闪长岩、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及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矿区内构造错综复杂,断裂发育,以线性断裂为特征,具有多期次和继承性的特点,近东西向压性断裂与北东向主体断裂带交接复合直接控制岩浆侵入、矿化蚀变等。
钼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初探摘要:钼是发现得比较晚的一种金属元素,1792年才由瑞典化学家从辉钼矿中提炼出来。
由于金属钼具有高强度、高熔点、耐腐蚀、耐磨研等优点,因此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本文以山口钼矿为例,分析其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找矿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钼矿矿床;地址特征;成因分析1.钼矿矿床大地构造及区域地质背景山口钼矿位于上杭-云霄深断裂成矿带中部,其北西部为福建省紫金山铜金矿主要成矿带,南东部为平和钟腾斑岩铜矿成矿带。
区内断裂发育,侏罗系火山岩广泛分布,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基性-中酸性岩体、斑岩体侵入活动频繁,中低温热液蚀变发育,土壤铜、钼、金、铅、锌等异常星罗棋布,矿化现象普遍,已发现有铜、铅、锌、钼等矿化点多处。
具较好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寻找斑岩型钼铜矿床、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钼铜矿床的构造环境,该地区物化探异常明显。
1.1区域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火山构造分布广泛,褶皱不明显,总体呈单斜构造。
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断裂。
断裂构造往往作为不同时代沉积层的边界。
北西向与北东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常控制着区内火山机构的分布。
近东西向断裂为张性断裂,常见基性-中酸性岩脉及钼铜等多金属矿化沿断裂分布,与成矿关系密切。
火山构造主要受政和-大埔北东向断裂带及上杭-云霄北西向断裂带控制,火山构造以火山喷发形式出现,即五湖火山喷发盆地。
保存有白叶湖岽破火山、天子岽层状火山、大雪岽火山机构等几个火山机体。
火山喷发形式以中心式喷发为主,发育有环状断裂和辐射状断裂。
1.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根据1/5万航磁成果,区域共圈出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一级构造断裂带,推测隐伏中酸性侵入体四处。
其中,区域推测的山口隐伏中酸性侵入体位于山口钼矿矿床内。
1.3区域地球化学理特征根据1/5万土壤测量(团村-兰地,面积250km2)成果,在山口村附近发现铜异常1处,钼异常2处。
福建武夷山上西坑钼矿矿石学特征的报告,600字
福建武夷山的西坑钼矿石学特征已被广泛研究,由于其高产量,被证明是最优质的储量矿床之一。
西坑钼矿石学特征主要是它们的晶体矿物组成,形状和结构。
一般来说,西坑钼矿石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其中包括大量的钼矿物、铜矿物、锑矿物和钡矿物。
另外,它还含有少量的碳酸盐钙,氧化铁花岗岩,热液矿物,硅质晶体等矿物。
西坑钼矿石的结构表面大部分是黑色、深褐色或灰色,它们有细小的晶体纹理,表面有一层薄而稳定的晶体晶粒层,表面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晶体结构是蛛网状的,当光线穿过时,可以看到晶体结构上含有许多小钼晶体。
西坑钼矿石的形状主要是矩形,长度16-18厘米,宽度10-12
厘米,厚度3-4厘米左右,大小不一,有的钼矿粒圆形,有的
粒子接近几何形,有的接近菱形。
钼矿石有三种型态:角石状、柱状和锥状,其中角石状钼矿石最多,柱状钼矿石最少,锥状钼矿石介于两者之间。
总之,福建武夷山的西坑钼矿具有独特的晶体矿物组成、结构和形状特征,是一种优质的资源储量。
此外,西坑钼矿的有效开采和利用,将使我国的钼工业得以更快地发展和发展。
钼矿矿床的特点一、钼矿地质概述钼在地壳中的丰度约为1×10-6,因而被称为稀有金属元素。
钼在地球化学分类中,属于过渡族亲铁元素,在内生成矿作用中,钼主要与硫结合,生成辉钼矿。
钼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并不少于铅和锡,因为它很分散,且很少发现含量超过1%~2%的钼矿床。
目前未见有自然界发现单质钼的报道,已知的钼矿物有30余种,较常见的含钼矿物还有铁钼华([Fe(MoO4)8"8H2O]),钼酸钙矿(CaMoO4),彩钼铅矿(PbMoO4),胶硫钼矿(MoS2),蓝钼矿(Mo3O8"nH2O)等。
最为主要的且具工业意义的钼矿物是辉钼矿(Mo 59.94%, S 40.06%),其中类质同象混入物有Re(0.n-1.88%)、Se等。
辉钼矿单晶体呈六方板状,但往往不完全。
底面上常有条纹。
多鳞大块/颗粒状,有剥理层。
条痕亮铅灰色,在上釉瓷板上为带微绿的灰墨色,白纸上呈蓝灰色,薄片具桡性。
手摸有滑腻感,有时与石墨混淆。
辉钼矿存在着多型,2H型的辉钼矿形成温度高于3R型的辉钼矿。
温度由低到高形成非晶质MoS2→胶体MoS2→3MoS2→2HMoS2。
辉钼矿虽然形成温度有较宽,可自高温到低温,但大量形成于高至中温阶段。
在热液作用下,MoS2能于较酸性环境中沉淀,当溶液转向中性时,钼可形成可溶的硫代钼酸盐和钼酸盐而再活动。
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Mo4+在强酸性还原环境中生成胶硫钼矿(MoS2),它氧化后的产物是蓝钼矿(Mo3O8"nH2O)。
外生作用中,钼呈Mo6+,具较强的活动性。
它与铀相似,在接近中性或偏碱性的氧化与还原的过渡环境中稳定,由此生成多种含铀的钼酸盐矿物,如钼铀矿[(UO2)MoO4"4H2O],钼钙铀矿[Ca(UO2)3(MoO4)"(OH)2"11H2O]、铁钼华[Fe2(MoO4)3"nH2O]、彩钼铅矿、钼华、蓝钼矿、胶硫钼矿等。
福建省铁帽山矿区钼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探讨铁帽山矿区处于闽西南坳陷带中,受构造活动多次影响,但构造对钼矿却具有破坏作用,通过几年的勘查工作,在对地质资料研究利用的基础上,认为本矿区钼钨矿应为斑岩型。
标签:钼矿赋存规律斑岩型找矿前景福建铁帽山铁帽山矿区处于闽西南拗陷带的姑田~永定水下隆起带北端段姑田复式背斜东翼,构造-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具有良好的中-高温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1成矿区域地质背景铁帽山矿区在区域上受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运动的影响,和北东向政和—大埔深断裂带与北西向永安—晋江大断裂带和南北向泰宁—龙岩大断裂带等的影响,本区断裂构造发育,有呈线状、弧形等构造线,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
(如图1福建省地质构造略图)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出露有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和燕山晚期第一阶段侵入形成的岩体。
燕山早期各次侵入体,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形成复式岩体。
(如图2区域地质图)2矿区地质特征2.1赋矿地层铁帽山钼矿大部分产于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 52⑶c)岩体中,岩性为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石新鲜面呈肉红-淡红色,风化面为灰黄-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呈中细粒花岗结构;斑晶成分以石英为主,钾长石次之,少量黑云母。
主要矿物组成: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等;次生蚀变矿物很少,以绿泥石、高岭土为主,局部硅化细粒石英成分明显增多。
2.2构造矿区内最显著的构造是一条北北东向的区域性断裂F1,该断层自矿区东北角进入矿区,延至矿区东南部其产状转向北东向而延伸至矿区以外。
断层北北东走向部分的全长约7.6公里(图3)。
在矿区范围内,F1断层西侧发育一系列的次级断裂构造,从F1断层与其次级断层的组合形态来看,F1断层为一条兼具右行走滑和垂向相对滑动的断层,矿区南部为F1断层的前端或尾端,F1以西的各条走向近东西向的弧形次级断层可能为F1断层的前导张性叠瓦扇(或拖尾张性叠瓦扇)。
福建建瓯井后叶蜡石矿床地质特征剖析卢林(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福建地质勘查院,福州,350013)摘要井后叶蜡石矿床贮存于晚侏罗世南园组火山碎屑岩中,区域上处于古田火山群北部的富竹穹状火山前沿堆积盆地㊂燕山期火山活动及期后热液交代作用促使火山碎屑岩中的硅㊁铝等组分的改造㊁分异㊁重组㊁富集成矿㊂矿床表现出热液对火山碎屑岩选择性交代的层位控矿特征㊂关键词叶蜡石矿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建瓯井后井后叶蜡石矿床位于福建建瓯水源乡井后村弥米岗,勘探地质工作提交叶蜡石资源量达四千多万吨,属特大型矿床,为目前我国探明的最大叶蜡石矿床㊂矿床表现出火山期后热液对火山碎屑岩选择性交代的层位控矿特征[1-4]㊂笔者通过对矿区叶蜡石矿体的地质背景㊁矿石类型㊁矿石成分㊁矿石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等研究,剖析井后叶蜡石矿床成矿地质条件㊂1区域地质背景矿床位于政和 大埔深大断裂带东侧缘,寿宁 梅林北东向火山喷发带与松溪 宁德北西向火山喷发带交会部位㊂矿床所处火山构造为侏罗纪古田火山群之富竹穹状火山的前沿盆地,其上叠加白垩纪仁山火山喷发盆地①(图1)㊂区域上出露地层有新元古代马面山(岩)群龙北溪(岩)组变质岩基底,上覆燕山期火山岩地层有晚侏罗世长林组㊁南园组及早白垩世寨下组㊂区域构造主要为脆性断裂构造,以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其次为北东东向㊁北西向㊁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㊂井后北东向断裂出露于矿区东部㊂区域上主要的侵入岩为晚侏罗世赤溪岩体,在矿区附近侵位于富竹火山西侧的南园组火山岩地层中㊂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其相带结构发育,有含斑细粒㊁少斑中细粒㊁似斑状中粒㊁细粒等几个岩石单元,展布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㊂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井后矿区内出露地层有晚侏罗世长林组碎屑岩和南园组第二㊁四段火山岩,未见侵入岩①福建地质调查研究院,1ʒ25万周宁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7㊂收稿日期:2018-01-01作者简介:卢林(1963-),高级工程师,从事矿产地质工作㊂图1建瓯井后叶蜡石矿区域地质矿产略图F i g.1T h e s k e t c ho f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y a n d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o f t h e J i n g h o u p y r o p h y l l i t ed e-p o s i t i nJ i a n o u c i t y1 早白垩世寨下组上段;2 早白垩世寨下组下段;3 早白垩世黄坑组;4 晚侏罗世南园组第四段;5 晚侏罗世南园组第二段;6 晚侏罗世南园组第一段;7 晚侏罗世长林组;8 新元古代龙北溪(岩)组;9 碎斑熔岩;10 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11 早白垩世石英二长岩;12 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13 花岗斑岩;14 古火山口;15 酸性粒状碎斑熔岩;16 酸性隐晶 霏细状碎斑熔岩;17 中酸性粒状碎斑熔岩出露(图2)㊂长林组:出露于井后矿区边缘㊂为一套陆相火山碎屑-沉积建造,岩性以灰绿色凝灰质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凝灰质砂砾岩㊁凝灰质砂岩㊁凝灰质粉砂岩,少量凝灰质泥岩㊁炭质泥岩㊁凝灰岩㊁沉凝灰岩等夹层㊂南园组:火山碎屑岩不整合上覆于长林组火山沉积岩之上,发育2个喷发巡回,分属南园组第二段和第四段㊂南园组第二段:分布于矿区中北部㊁西南部,沿弥米岗周边呈裙带状分布,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建造㊂顶部流纹质浆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上部流纹质岩屑玻屑熔结凝灰岩㊁凝灰岩,中部流纹质岩屑角砾凝灰岩㊁火山角砾岩,下部流纹质岩屑(角砾)凝灰岩㊁层状凝灰岩㊁沉凝灰岩,底部见底砾岩㊂南园组第四段:分布于矿区中部弥米岗的山顶部分,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建造㊂岩性组合为流纹英安质岩屑(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㊁凝灰岩,夹火山角砾岩,含集块角砾岩㊂顶部见一层灰白色次生石英岩和一层暗铁红色含铁含岩屑凝灰岩㊂叶蜡石矿床贮存于南园组第二㊁四段地层之中㊂图2 建瓯井后矿区叶蜡石矿地质略图F i g .2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s k e t c ho f J i n g h o u p y r o p h y l l i t e d e p o s i t i nJ i a n o u c i t y1 晚侏罗世南园组第二段;2 晚侏罗世南园组第四段;3 晚侏罗世长林组;4 Ⅰ叶蜡石矿体;5 Ⅱ叶蜡石矿体;6 地质界线;7 喷发不整合界线;8 矿石类型相变界线;9 钻孔;10 探槽2.2 构造矿区内唯一的断层F 1是区域井后北东向断裂在矿区内的表现㊂其走向北东20ʎ~30ʎ,倾向北西,倾角约30ʎ~40ʎ㊂结构面呈舒缓波状,断层性质左旋张扭,断距约80m ㊂断层于矿区东部横向切断叶蜡石矿体,表现为成矿后构造㊂初判其源于燕山中期富竹火山喷发中心,属环状构造遗存,燕山晚期与北东向区域断裂交会㊁归并而遭受改造㊂此外,野外调查表明矿区内熔结成岩的火山碎屑岩显著发育陡立产状的柱状节理,其由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等几组构成,节理于深部紧闭,浅部节理则拉张,以至失稳而引发岩崩,裸露高耸数十米岩壁成山岗状㊂柱状节理因火山喷发急剧降温,于熔结火山碎屑岩中形成,其发育具透入性,是热液渗滤及交代作用最为有利的空间单元㊂3 蚀变对围岩的交代作用区内蚀变及其对围岩的选择性交代作用依分布空间围岩蚀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叶蜡石化㊁硅化,全岩发育㊂另一类是伊利石化㊁明矾石化㊁水铝石化㊁赤铁矿化㊁黄铁矿化㊂32第 1 期卢 林:福建建瓯井后叶蜡石矿床地质特征剖析42福建地质 G e o l o g y o f F u j i a n第37卷3.1叶蜡石化与硅化叶蜡石显微鳞片状,次生石英呈隐晶状,是构成叶蜡石矿体的基础物质㊂二者交代火山灰㊁浆屑㊁岩屑㊁玻屑㊁长石晶屑,以团块状㊁絮状㊁不规则状集合体形式呈现,多略有定向并与火山岩地层层理基本一致㊂叶蜡石化与硅化二者紧密相随㊁互为消涨,典型地反映了蚀变作用既分带良好,又相生相随的特点㊂总体来看浅表硅化强,深部叶蜡石化强㊂最为醒目的硅化呈现于顶部而成 硅帽 ㊂3.2其他蚀变对火山碎屑岩具选择性伊利石化多与富含浆屑㊁玻屑熔结凝灰岩有关,伊利石呈显微鳞片与叶蜡石交织构成集合体,取代浆屑㊁玻屑并保留其假象㊂明矾石化明显选择粗碎屑火山岩,与火山角砾岩和富含角砾㊁岩屑的凝灰岩有关,明矾石晶径小,晶形多完整,填隙于粗碎屑之间隙㊂水铝石化一般与火山角砾岩㊁沉凝灰岩,或岩屑(角砾)含量较大的凝灰岩有关㊂水铝石晶径可达毫米级,晶轴时有定向,常被叶蜡石蚕蚀㊂赤铁矿化主要表现在沿原火山岩假流纹构造微裂缝浸出铁质,两侧其他蚀变矿物浸染成红褐色条带构成条纹状构造㊂4矿床地质特征叶蜡石矿体贮存于火山碎屑岩中,勘探地质工作于南园组第二㊁四段地层中圈定两个叶蜡石矿体(Ⅰ㊁Ⅱ),呈似层状,大体顺沿火山岩地层呈缓倾斜展布,矿体与地层产状一致,走向北西300ʎ,倾向南西,倾角低缓5ʎ~15ʎ(图3)㊂图3建瓯井后叶蜡石矿0线地质剖面简图F i g.3D i a g r a ms h o w i n g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f i l e i n t h eN o.0e x p l o r a t i o n l i n e i n t h e J i n g h o u p y-r o p h y l l i t e d e p o s i t,J i a n o u c i t y1 南园组第四段;2 南园组第二段;3 长林组;4 叶蜡石;5 石英;6 伊利石;7 明矾石;8 水铝石;9 迪开石;10 赤铁矿;11 黄铁矿;12 矿体编号4.1 矿体特征4.1.1 Ⅰ矿体矿体贮存于南园组第二段㊂矿体产状平缓,稍向西南缓倾,略有波状起伏而变化在3ʎ~15ʎ的大致范围㊂走向延伸长800m ,倾向延伸600m ,向深部呈犬齿状开叉后尖灭㊂矿体厚11.84~80.11m ,平均48.44m ,矿体形态上总体由东南向西北趋薄㊂矿体贮存随原岩地层岩性变化而表现明显垂直分带,由上而下表现为顶部矿石以条纹状含铁㊁碱质石英叶蜡石矿为主,浆屑假象多有残存;上部以条纹状石英质叶蜡石矿石;中部贮以角砾状含水铝石叶蜡石矿,矿石高铝㊂核部硫㊁钾㊁钠不稳定存在,有含明矾石叶蜡石矿呈不规则长透镜体状夹层;下部以层纹状㊁块状含水铝石石英叶蜡石矿石;底部以层纹状含铁质㊁碱质石英质叶蜡石矿为主㊂4.1.2 Ⅱ矿体矿体贮存于南园组第四段㊂矿体形态呈现西南缓倾斜的岩盖状,走向北西-南东,延伸长750m ,倾向南西,缓倾角延伸最宽处500m ,倾向深部有开叉分枝㊁尖灭的现象㊂蚀变的火山岩原岩以流纹英安质岩屑(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为主㊂矿体上部稍含铁质,矿石块状㊁条纹状;下部稍含碱质,矿石发育密集条纹;中心包裹一透镜状夹层,矿石因含迪开石而显高铝㊂4.2 矿石特征叶蜡石矿石常见以灰色㊁肉红色㊁青灰色为主,由叶蜡石含量不同呈现不同程度的蜡状光泽,硬度较低㊂矿石由火山碎屑岩蚀变而成,沿袭保留原岩的碎屑物质假象结构㊂矿石物质组成可分2种㊂第一种,矿石矿物有叶蜡石㊁石英㊁水铝石㊁伊利石㊁明矾石㊁迪开石㊁赤铁矿㊁黄铁矿等㊂偶见有磁铁矿㊁蒙托石㊁锆石㊂它们分别有选择性地交代原岩火山碎屑物质,并取代其空间而存在㊂另一种,矿石由交代假象可恢复火山岩原岩组构㊂原岩物质组分由浆屑㊁玻屑㊁岩屑㊁角砾㊁火山灰及少量长石㊁石英晶屑组成㊂除原就有含少量石英晶屑外,均以假象结构呈现㊂4.2.1 矿石矿物特征矿石中叶蜡石含量40%~95%,均为显微鳞片状,鳞片极细,粒径小于0.01mm ,以集合体形态呈现㊂集合体呈团块状㊁条带状㊁絮状㊁不规则状等㊂在X 射线衍射图谱中强峰分别出现在3.07A ʎ㊁9.24A ʎ㊁4.62A ʎ,峰窄而对称(图4)㊂石英大部分系次生石英,含量一般5%~45%,呈霏细状-微粒状,晶粒不规则彼此镶嵌,晶粒小于0.005mm ㊂与叶蜡石鳞片或混杂交生,或间夹成纹㊂水铝石在部分矿石中含量5%~15%,晶径较大,可达毫米级,半自形粒柱状,珍珠-丝绢光泽㊁{001}解理完全㊂伊利石极细鳞片状,浅部矿石中含伊利石5%~30%,肉眼可见伊利石具高纯度的绿色㊁青绿色,依经验推断㊂X 射线衍射最大强峰出现在3.344A ʎ,虽与石英的第一强峰3.341A ʎ重叠,但伊利石在10.08A ʎ出现第2强峰㊂明矾石呈微粒状,分布于Ⅰ矿体中部核心的矿石中,含量5%~10%,多晶形完好,呈菱面粒状,微粒0.01~0.1mm ㊂赤铁矿由X 射线衍射谱线精确判定,浅部的矿石中见条纹状,呈细微质点沿其他蚀变52第 1 期卢 林:福建建瓯井后叶蜡石矿床地质特征剖析图4石英叶蜡石矿粉样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图谱F i g.4T h e a n a l y s i s a t l a s o f t h eX-r a y d i f f r a c t i o nm i n e r a l s o f t h e q u a r t z p y r o p h y l l i t e p o w d e rs a m p l e矿物集合体边缘呈条纹状-丝纹状分布㊂黄铁矿细粒状,星散分布于Ⅰ矿体下部㊂4.2.2矿石化学组分叶蜡石矿石主要组分为A l2O3㊁S i O2,次要组分为F e2O3㊁K2O㊁N a2O㊁T i O2㊁C a O㊁M g O等(表1)㊂表1矿石化学组分(基本分析)T a b l e1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n e n t s o f t h e o r e s(b a s i c a n a l y s i s)矿体样品件数单样各组分质量分数(%):最小-最大/平均A l2O3S i O2F e2O3K2O N a2O T i O2Ⅰ135112.02~30.5616.7859.82~83.5675.470.017~1.500.44<0.005~4.710.63<0.005~0.440.100.035~0.620.12Ⅱ41212.02~25.7615.6263.92~89.7876.190.067~1.500.830.030~4.911.140.018~0.180.090.030~0.430.11全区176312.02~30.5616.3159.82~89.7875.850.017~1.500.59<0.005~4.910.56<0.005~0.440.100.030~0.620.12A l2O3㊁S i O2是叶蜡石矿的主要化学组分,参与了叶蜡石结晶,富余的S i O2构成次生石英,部分A l2O3来自于水铝石㊁伊利石㊁迪开石㊂其中F e2O3大多贮存于赤铁矿中, K2O㊁N a2O则与伊利石㊁明矾石有关㊂叶蜡石矿石与区域火山岩化学成分对比选择典型矿石作全分析(表2),与南园组火山岩比对可反映组分的变化情况:铝质富集,铁质㊁碱质迁出㊂62福建地质 G e o l o g y o f F u j i a n第37卷表2 叶蜡石矿石与区域火山岩化学成分对比T a b l e 2 C o m p a r i s o no f 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p y r o p h y l l i t e o r e s a n dr e g i o n a l v o l c a n i c r o c k s岩石㊁矿石岩㊁矿石化学成分(%)S i O 2A l 2O 3F e 2O 3F e O K 2O N a 2O C a O M g O M n O T i O 2P 2O 5S O 3L O I 含赤铁矿石英叶蜡石矿75.6817.290.720.0300.0530.120.0510.013-0.0650.0520.0755.70含伊利石石英叶蜡石矿73.7818.920.260.0300.310.120.0420.018-0.190.0360.0555.60石英叶蜡石矿73.1017.940.0800.0500.0080.130.0650.009-0.120.0860.1657.26含明矾石水铝石石英叶蜡石矿75.9617.090.500.0500.0170.0640.025--0.120.0341.2605.40熔结凝灰岩(蚀变围岩)75.8213.871.040.354.280.0830.040.110.0670.0640.0400.0523.61J 3n 4平均值*73.9213.151.181.204.902.801.130.440.050.25---J 3n 2平均值*74.6212.991.111.174.942.220.770.370.070.22---*据1/25万周宁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㊂4.2.3 矿石类型及结构㊁构造的空间分带相对于其他叶蜡石矿床的矿石类型,井后叶蜡石矿矿石中S i O 2组分略高㊂依汪灵[5]井后叶蜡石矿总体属于 含石英叶蜡石矿 和 石英质叶蜡石矿㊂按矿物共生组合划分矿石自然类型有石英-叶蜡石㊁伊利石-石英-叶蜡石㊁水铝石-石英-叶蜡石㊁赤铁矿-石英-叶蜡石㊁明矾石-水铝石-石英-叶蜡石㊁迪开石-石英-叶蜡石㊁黄铁矿-石英-叶蜡石㊂空间分带由蚀变矿物的共生组合和矿石构造类型都表现出垂直分带性(表3),分带受蚀变原岩组构和热液组分迁移㊁分异双重影响㊂通过垂直分带的比对,反映成矿热液对火山碎屑岩选择性交代的特点㊂井后叶蜡石矿矿石结构呈显微鳞片变晶结构㊁细粒鳞片变晶结构㊁交代假象结构,交代蚕蚀结构㊁变余-交代残余结构㊂矿石因火山碎屑岩蚀变而成矿,矿石原岩火山碎屑物质已交代殆尽,蚀变矿物取代各火山碎屑形成假象结构㊂广泛发育假象结构是矿石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常见板柱状长石假象㊁弧面弓状玻屑假象㊁撕裂状浆屑假象㊁棱角状岩屑及火山角砾假象(照片1)㊂矿石构造亦系沿袭火山碎屑岩原岩组构结果,蚀变交代作用由新物质取代原岩碎屑后其排列方式被强化显现㊂常见矿石构造有条纹状构造㊁块状构造㊁角砾状构造㊁层纹状构造㊂赤铁矿等铁质微细粒定向沿袭原岩假流纹,浸染呈肉红色㊁暗紫红色等条纹状㊂另有一类型称为丝絮条纹状矿石,系迪开石沿袭原火山岩假流纹交代析出产生的条纹,属深度蚀变产物㊂叶蜡石㊁次生石英等紧密镶嵌组成致密块状㊂叶蜡石㊁次生石英等交代并取代原火山72第 1 期卢 林:福建建瓯井后叶蜡石矿床地质特征剖析照片1 叶蜡石矿石交代假象结构照片P h o t o .1 P h o t o o f t h em e t a s o m a t i c p s e u d o m o r p h t e x t u r e o f p y r o p h yl l i t e o r e 角砾,形成黑㊁白㊁灰等相间之角砾状矿石㊂叶蜡石㊁次生石英以不同比重混杂相间,并沿袭原岩层理分布呈 夹心饼干 状㊂叶蜡石㊁伊利石混杂的集合体交代并取代火山浆屑,形成不规则状青绿色斑块㊂水铝石集合体亦见有呈团块状㊂5 结论(1)建瓯井后叶蜡石矿床贮矿的火山岩地层及其岩性组合对蚀变矿化有着深刻的影响㊂矿体呈似层状产于晚侏罗世火山碎屑岩地层,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㊂含矿层位火山碎屑岩几尽全岩蚀变,矿石及其相随的蚀变岩表现出对火山岩原岩组构密切的相关性㊂矿石结构㊁构造具对火山碎屑原岩组构的继承特征㊂不同矿石类型随容矿原岩组构而变,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特点㊂(2)化学组分的迁移演变的特点是热液对火山碎屑岩的交代具有选择性㊂蚀变交代过程中火山碎屑岩中的A l 2O 3㊁S i O 2组分被改造㊁分异㊁重组㊁富集㊂总体表现A l 2O 3下强上弱,S i O 2则下弱上强㊂K ㊁N a ㊁C a ㊁M g ㊁F e 等组分随热液迁移,伊利石㊁迪开石㊁水铝石㊁明矾石㊁赤铁矿㊁黄铁矿等选择不同的层位空间㊁选择性交代火山碎屑物而结晶析出,92第 1 期卢 林:福建建瓯井后叶蜡石矿床地质特征剖析03福建地质 G e o l o g y o f F u j i a n第37卷并有部分元素组分逃逸迁出系统㊂成矿与燕山期火山活动密切相关㊂晚侏罗世富竹火山为井后叶蜡石矿床提供物质基础和贮矿空间㊂火山碎屑以凝灰为基质,晶屑少,玻屑㊁浆屑㊁岩屑㊁角砾具不同的组合混杂且变化大的特点㊂火山岩熔结构造及其相随的透入性柱状节理发育,以及可能源于火山环状构造的F1断层,是火山期后热液活动㊁交代成矿的地质条件㊂早白垩世形成的仁山火山喷发盆地,其热液后期叠加,促进矿床物质组分的进一步分异㊁重组㊂井后叶蜡石矿是受控于火山岩地层的低温热液交代矿床㊂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由福州大学张师教授亲自执机测试,并提供图谱解译,深表谢忱㊂参考文献1卢林.福建省建瓯市井后叶蜡石矿火山岩地层控矿特征分析.江西建材,2017.6.2汪灵.中国叶蜡石矿及其应用简介地质与勘探,1996.32(6).3方邺森.方金满.我国的叶蜡石矿及其在硅酸盐工业中的应用.硅酸盐通报,1991,5.4石礼炎,朱熙道,叶允钧,等.福建省主要矿产的成矿特征与分布规律.福建地质,1991,2.5汪灵.中国叶蜡石矿矿石类型研究.建材地质,1994.6.A n a l y s i s o f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J i n g h o uP y r o p h y l l i t eD e p o s i t s i nA r e a o f J i a n o uC i t y,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L uL i n(F u j i a n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i cE x p l o r a t i o n,F u z h o u,350013)A b s t r a c tT h e J i n g h o u p y r o p h y l l i t ed e p o s i t i s s t o r e d i nt h ev o l c a n i c c l a s t i c r o c k so f t h eN a n y u a n f o r m a t i o n i nt h e l a t eJ u r a s s i c,a n di t sr e g i o ni s l o c a t e di nt h eR i c hb a m b o ov a u l tv o l c a n o f r o n t i e r a c c u m u l a t i o nb a s i n i nt h en o r t ho fG u t i a nv o l c a n o g r o u p.T h eY a n s h a n i a nv o l c a n i c a c t i v i t y a n dh y d r o t h e r m a lm e t a s o m a t i s ma f t e r p e r i o d p r o m o t e s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d i f f e r e n-t i a t i o n,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n d e n r i c h m e n t o f S i a n dA l c o m p o n e n t s i n p y r o c l a s t i c r o c k.T h ed e-p o s i t s h o w s t h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o r e-c o n t r o l l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e l e c t i v em e t a s o m a t i s mo f p y-r o c l a s t i c r o c k s b y h y d r o t h e r m a l s o l u t i o n.K e y w o r d s p y r o p h y l l i t e o r e,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r e t y p e,J i n g h o u a r e a o f J i a n o u c i t y。
福建建瓯罗山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钟长华【期刊名称】《福建地质》【年(卷),期】2012(031)003【摘要】The Mo orebodies of Luoshan deposit are produced on late Jurassic biotite-syenogranite,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NNE-NNW main faults and secondary faults. The spatial alteration distribution of ore bodies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 of vertical zone, with the upper alteration is siliconization-sericitization and the under is siliconization-potassium alteration. The main ore types are tectonic hreccisa type and quartz vein type. The genesis type of the deposit be- longs to generalized propory Mo deposit, by the main metallogenic materials of Luoshan Mo deposit are provided by concealed and semi-concealed granite porphyry. By the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mineralization and prospecting information, it is preliminary thought that the deposit has a better ore-finding future prospect in the depth.%建瓯罗山钼矿产于晚侏罗世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体内,受北北东-北北西向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蚀变上部为硅化-绢云母化,下部为硅化-钾化,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角砾型和石英细脉型。
福建省泰宁县金坑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摘要:金坑钼矿位于福建省泰宁县朱口镇境内,控矿地质条件震旦系丁屋岭组变质岩、燕山晚期中细粒钾长花岗岩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
热液充填交代型钼矿床。
矿体形态呈不规整的脉状、复脉状、小透镜状、豆荚状,内部夹石多,分枝复合多且无规律。
矿床成因与燕山晚期酸性岩体岩浆期后热液有关。
有利于成矿热液在岩体内部,特别是顶部、接触带或先存的火山成因断裂及次级断裂沉淀富集成矿。
关键词:钼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找矿方向,泰宁金坑金坑钼矿位于福建省泰宁县朱口镇境内,泰宁县北东15公里处的朱口镇金坑村,主要通过对金坑钼矿区内钼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分析本区钼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模式,结合本区实际工作经验,指出找矿方向。
1 矿区地质该区大地构造位置为闽西北隆起带南西部,崇安一石城北东向深断裂带和将乐—漳平近南北向大断裂带所夹的锐角区域内。
1.1 地层区域内地层主要以震旦系为主,局部有下白垩系一套火山沉积岩。
1.2 构造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以北东向断裂最显著,其次为南北向断裂,构成本区的构造轮廓。
崇安一石城北东向断裂,位于区域的北西部,长数十公里。
由于多次的活动,它控制赤石群红层的展布,又切穿赤石群红层使其产生强烈褶皱,并形成宽达几百米的破碎带,常被后期石英脉或矿脉充填。
但局部地段尚保存压性断裂的痕迹。
南北向断裂主要有戈口断裂长约20公里,位于区域的西部为压扭性,穿过赤石群,并使其产生强裂的褶皱,节理发育,并见石英小脉穿插,局部见糜棱岩。
断裂面倾向东,倾角65°~70°。
1.3 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分布较广泛。
主要以加里东期侵入的二云母花岗岩(γ32)为主,局部为混合花岗岩。
其次为燕山早期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γ52),以及不明时代侵入的花岗斑岩脉。
加里东期侵入的二云母花岗岩(γ32)大部分分布在区域的北西部,以上青岩株为代表:二云母花岗岩侵入于上元古界以前之变质岩中,为区域内最早的规模较大的一次岩浆活动。
浅析激电法在建阳市井后钼矿区的找矿效果
吕士炳
【期刊名称】《福建地质》
【年(卷),期】2009(28)4
【摘要】建阳井后钼矿在新一轮矿产远景调查的矿点检查时开展了物探工作,发现激电异常,结合矿区成矿地质特征,推断其是隐伏钼矿(化)体引起的矿致异常,经工程验证得以证实.该区激电异常是深部找矿的有效标志.
【总页数】6页(P296-301)
【作者】吕士炳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13【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双频激电在西藏冈底斯东段努日铜钨钼矿区的找矿效果 [J], 傅人康;宋家伟
2.云南保山西邑大型隐伏铅锌矿区季节变化r对大功率激电找矿效果的影响 [J], 吴文贤;曾琴琴;廖国忠;艾斯卡尔;邓珂
3.化探原生晕与激电测量相结合找矿效果——以新疆博乐市喇嘛苏外围地区多金属矿区为例 [J], 库瓦尼西别克·买买提朱马;陈川;展新忠;丁亚龙;努尔喀纳提·马达依普;刘得磊;程红军
4.近场源二极激电法在内蒙赤峰某铜多金属矿区的找矿效果 [J], 刘清涛;刘日斌;田相中;李忠飞;白永生
5.GDD与WDJS-2直流激电仪的找矿效果对比——以两路口矿区为例 [J], 黄威;张勇;程怀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