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粘胶纤维的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7
2024年粘胶纤维市场发展现状简介粘胶纤维是一种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的纤维,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吸湿性和透气性。
粘胶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医疗、卫生产品等行业,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市场上受到青睐。
本文将对2024年粘胶纤维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市场规模近年来,粘胶纤维市场持续增长,全球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粘胶纤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X%。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纺织、医疗、卫生产品等领域的需求增加。
主要应用领域纺织行业粘胶纤维在纺织行业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制造高级薄纱、细纱、超细纱等纺织品方面。
粘胶纤维具备良好的柔软性和吸湿性,适宜用于高端服装、床上用品、家纺等产品。
纺织行业对粘胶纤维的需求旺盛,为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由于粘胶纤维具备优异的水分保持和温度调节功能,因此在医疗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粘胶纤维制成的医疗用品可以有效吸湿、防水,并具备较好的透气性,用于医用绷带、手术巾、护垫等产品中。
卫生产品粘胶纤维在卫生产品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纸尿裤、卫生巾等产品常常采用粘胶纤维作为吸湿层,提供快速的吸湿能力和温暖舒适的体验。
市场竞争态势粘胶纤维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国内外的纤维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在产品品质、创新能力、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竞争,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目前,市场上一些重要的粘胶纤维品牌包括品牌A、品牌B和品牌C等。
这些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市场影响因素粘胶纤维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环保法规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粘胶纤维行业面临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
企业需要合规生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研发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以适应市场需求。
粘胶纤维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纤维素,其价格波动对市场供需和成本有重要影响。
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可能导致产品价格的波动,进而影响市场竞争格局。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粘胶纤维市场发展至关重要。
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应用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
功能性粘胶纤维研究进展摘要:粘胶纤维具有产量高、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纺丝工艺的进步,粘胶纤维也逐渐向功能性方向发展。
文章探讨了相变粘胶纤维、除臭抗菌粘胶纤维、驱蚊粘胶纤维、负离子粘胶纤维等4种功能性粘胶纤维的加工机理与应用现状,以为功能性粘胶纤维的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相变粘胶纤维;除臭抗菌粘胶纤维;驱蚊粘胶纤维;负离子粘胶纤维1相变粘胶纤维相变粘胶纤维又被称为“空调粘胶纤维”“调温纤维”,具有一定的温度调节功能,其开发机理是在粘胶纤维纺丝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相变材料后通过湿法纺丝纺制纤维,可保持相变材料的特性,从而使得粘胶纤维的温度具有可调控性。
目前可作为粘胶纤维相变材料的主要有3类,包括以金属、熔融盐类、结晶水合盐类为代表的无机物类,以醋酸、石蜡等为代表的有机物类,以及以无机物与有机物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
相变粘胶纤维在调温方向上可分为单向温度调节和双向温度调节2种,前者指单使温度升高或降低的纤维,后者则是利用2种或以上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热量(受热时相变材料吸热变成液状,受冷时相变材料又会及时释放热量变成固态),从而使纤维具备调温蓄热功能,德国Kelheim(柯恩)纤维有限公司与美国Outlast技术公司联合研制的Outlast®相变粘胶纤维就属于此类纤维。
现阶段,相变粘胶纤维的加工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将制备的相变微胶囊涂层在织物表面;二是将相变微胶囊植入纤维内部。
许颍琦等以相变材料植入纤维内部的粘胶纤维为研究对象,观察测试了纤维的微观形貌、吸湿性能、力学性能与耐酸碱性能,验证了相变粘胶纤维的中空结构及其空腔中所含微胶囊,也验证了纤维吸湿导汗、力学性能、保暖及耐酸性能较差,调控温度与耐碱性能较好的特性。
近年来,我国相变粘胶纤维的研制取得了一些进步,如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巨龙博方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制了“丝维尔”智能调温粘胶纤维。
2除臭抗菌粘胶纤维人体产生臭味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一是人体自身新陈代谢产生的代谢物,二是微生物或细菌繁殖分解织物表面污物而产生的臭气(氨气)。
阻燃粘胶纤维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赖小旭;郭荣辉【摘要】综述了具有防火阻燃性能的粘胶纤维,介绍了阻燃粘胶纤维的常用阻燃剂种类、阻燃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阻燃机理及其应用.【期刊名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6(033)003【总页数】7页(P192-198)【关键词】阻燃粘胶纤维;阻燃剂;制备方法;阻燃机理;应用【作者】赖小旭;郭荣辉【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随着防火知识的宣传普及,防火安全观念也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纺织品,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其是否具有阻燃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2007年,我国出台并实施国家强制性阻燃标准——《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对公共场所使用的六大类制品,包括织物、建筑制品、家具及组件、塑料/橡胶等的燃烧性能,提出严格要求。
其中,三大类制品都涉及阻燃纤维,对纤维的阻燃性有更高要求。
阻燃纤维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对纤维(如涤纶、维纶、腈纶等)改性处理,使其达到阻燃效果。
这类纤维燃烧后有潜在危害性,易熔融滴落,可能引燃其他的易燃物品,且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浓烟,增大救援难度。
另一类是自身具有阻燃性的纤维,如芳族聚酰胺纤维、PBI,PBO纤维等,这类纤维的阻燃性能十分优异,然而价格昂贵,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所以,耐熔滴、生产价格低的阻燃纤维成为研究重点。
粘胶纤维原料为天然纤维素,来源丰富,可生物降解,价格低廉,制备工艺成熟,力学性能优异,除此之外,燃烧时不熔融滴落。
然而,粘胶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其结构为碳水化合物,极限氧指数为19%,极易燃烧,分解温度270℃~350℃,燃烧温度320℃~350℃。
因此研发阻燃粘胶纤维成为当今研究热点[1],研究粘胶纤维阻燃性、新型阻燃粘胶纤维,应用前景广阔。
阻燃粘胶纤维用阻燃剂的种类繁多,按阻燃剂与被阻燃基材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反应型和添加型,前者以化学交联方法发生反应,留在纤维中,用于热固性材料;后者以物理形式分散于纤维中,适用于热塑性材料。
纺织品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论述了纺织品阻燃的方法及阻燃机理以及纺织品阻燃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纺织品阻燃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纺织品的阻燃性和提高纺织品的阻燃性能。
关键词:阻燃性;阻燃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1引言近些年来,纺织品的阻燃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
据报道,英国火灾死亡人数每年约1000人,其中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约占了一半。
美国火灾死亡人数更多,每年约8000余人,受伤者高达15万~25万人,经济损失达4亿美元,其中床上用品、家具装饰用布和衣着用品是起火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建筑住宅火灾,纺织品着火蔓延所占的比例更大。
为此,本文介绍了纺织品阻燃技术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并研究其发展趋势。
1.1阻燃技术目前世界各国在纺织原料和产品的开发上,都把阻燃的要求放在较主要的位置,特别对欧洲、美国出口的家用纺织品,必须有阻燃的功能才能进入市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以人为本的安防意识的增强,纺织品的阻燃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1.1阻燃纺织品的开发及市场有关数据显示,世界上阻燃聚酯纤维的产量已占聚酯纤维总产量的10%左右,而我国还不到0.3%。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阻燃聚酯纤维,目前生产阻燃聚酯纤维的方法主要采用共聚和共混法技术,很少采用接枝法技术。
开发生产的磷系聚酯阻燃纤维,可生产14.6-97.2tex不同规格的阻燃聚酯纱或长丝,具有永久的阻燃性能,可用于室内装饰、床上用品、汽车内装饰等;开发生产的磷系阻燃阳离子聚酯短纤维,也具有永久的阻燃性能,织物可常压染色,并可与阻燃腈纶或氯纶混纺纱实现同浴染色。
阻燃粘胶纤维的开发生产不及阻燃聚酯纤维,但也有几家批量生产。
有的在纺丝中制得阻燃粘胶纤维,应用于针织、机织及无纺布,可制作防护服、消防服、床上用品;有的通过纳米改性纺丝工艺开发生产的含有聚硅酸复合型粘胶纤维,用于工业纺织品、防护服、装饰织物。
1.1.1.1阻燃整理方法阻燃整理主要是在纺织品的后整理加工过程中对织物进行处理,从而使织物具有阻燃性能。
阻燃纤维轻化1101 0902110101 陈勇杰摘要:本文讲述了阻燃纤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根据纤维的用途,并对其进行改性,新型阻燃纤维有更优良的性能,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阻燃;发展趋势;性能;一、阻燃纤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阻燃纤维是在国家“863”计划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具有阻燃抗熔滴性能的高技术纤维新材料。
该产品采用新一代纤维阻燃技术——溶胶凝胶技术,使无机高分子阻燃剂在粘胶纤维有机大分子中以纳米状态或以互穿网络状态存在,既保证了纤维优良的物理性能,又实现了低烟、无毒、无异味、不熔融滴落等特性。
该纤维及纺织品同时具有阻燃、隔热和抗熔滴的效果,其应用性能、安全性能和附加值大大提高,可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以及军事等领域。
现在国内外市场上阻燃纤维已有几十个品种,传统加工的阻燃纤维主要是阻燃涤纶,阻燃腈纶,阻燃维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新近开发生产了多种阻燃纤维,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酰胺一酰亚胺纤维、聚酰亚胺2080纤维、杂环聚合物聚苯并咪唑纤维(PIM2080)、酚醛纤维。
这些特种阻燃纤维的阻燃效果都比较好,在工业及特殊领域有很大的用途。
1.阻燃纤维的发展现状随着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品的蓬勃发展,迅速代替了传统的钢材、金属、水泥、木材及棉麻等材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军事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这些聚合物大多数是易燃、可燃材料,在燃烧时热释放速率大,热值高,火焰传播速度快,不易熄灭,有时还产生浓和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危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提高聚合物的阻燃性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对聚合物进行阻燃处理是减少火灾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纷纷制订了有关使用阻燃产品的法律和法规,各国对阻燃制品相继制定严格的实施标准。
随着人民生活与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阻燃纺织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应投入力量和资金加大阻燃纤维的开发。
1 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工业的进步,纺织品种的不断增多,其应用范围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扩展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卫生等诸多领域。
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纺织品不具备阻燃性而引起的潜在火灾威胁也进一步增大。
根据火因调查结果分析,因纺织品不具备阻燃性能被引燃并蔓延引起的火灾占火灾事故的20%以上,如烧死233人,烧伤201人的辽宁阜新艺苑歌舞厅火灾;烧死323人,烧伤130人的新疆克拉玛依友谊宾馆火灾,即分别由沙发和幕布燃烧蔓延而造成的。
因此,如何减少纺织品燃烧危险性及燃烧时有毒气体的释放,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纺织品阻燃技术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阻燃制品标准及应用法规等。
我国对纺织品的阻燃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可用于纺织品阻燃的阻燃剂及性能优异的阻燃纺织品,现就我国纺织品阻燃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讨论。
2 纺织品的阻燃机理及方法纺织品的阻燃按生产过程及阻燃剂的引入方法大致分为纤维的阻燃处理和织物的阻燃整理两类。
2 1 纤维的阻燃处理2 1 1 阻燃机理纤维的阻燃处理是对一些本身是可燃的原丝(如涤纶、棉纶、腈纶)加入某种阻燃剂,使其抑制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或是改变纤维的热分解过程,促进脱水炭化;有些则是使阻燃剂分解释放出不燃气体覆盖在纤维表面,起隔绝空气作用。
2 1 2 阻燃处理方法1 提高成纤高聚物的热稳定性(1)在成纤高聚物的大分子链中引入芳环或芳杂环,增加分子链的刚性、大分子链的密集程度和内聚力,然后将这种高热稳定性的高聚物用湿法纺丝制成纤维。
(2)通过纤维中线形大分子链间交联反应变成三维交联结构,阻止碳链断裂,成为不收缩,不熔融的阻燃性纤维。
(3)将纤维在200-300℃的空气氧化炉中停留几十分钟或数小时使纤维大分子受热后发生炭化,成为具有阻燃性的纤维。
2 原丝阻燃改性(1)共聚法:在成纤高聚物的合成过程中,把含有磷、卤、硫等阻燃元素的化合物作为共聚单体(反应型阻燃剂)引入到大分子链中,再把这种阻燃性强的物质加到纤维中。
阻燃粘胶纤维阻燃剂和阻燃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可以认为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并在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得到蓬勃发展。
目前则处于一个比较稳定且日趋成熟的、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阶段。
当前的阻燃高分子材料主要是含有添加阻燃剂的高分子材料,也有一小部分是含有反应型阻燃剂的高分子材料。
添加型阻燃剂是在阻燃高聚物基材的加工过程中加入,以赋予基材阻燃性,其多用于热塑性高聚物;反应型阻燃剂是作为阻燃基材加入生产过程中,它们或作为高聚物的结构单元,或作为交联剂而参与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阻燃效果,其多用于热固性高聚物。
粘胶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是由含有纤维素的物质经过溶制再生而成。
粘胶纤维的吸湿性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防紫外线,色彩绚丽,染色牢度较好等特点。
其具有棉的本质,丝的品质。
是地道的植物纤维,源于天然而优于天然。
目前广泛运用于各类内衣、纺织、服装、无纺等领域。
但由于极限氧指数较低、易燃,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目前欧盟、美国、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制定了各种纺织品的阻燃标准和使用法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阻燃纤维包括阻燃粘胶纤维的开发。
一、阻燃粘胶纤维的技术发展现状目前阻燃粘胶纤维的制备技术主要有共混阻燃改性、接枝共聚阻燃改性、后整理阻燃改性等3种。
1、共混阻燃改性共混法是在粘胶纤维纺丝原液中混入添加型阻燃剂,然后纺丝制成具有阻燃性的粘胶纤维。
此方法又包括阻燃剂微粒简单的物理添加以及阻燃剂和粘胶纤维的共混双相再生成型两种途径。
阻燃剂的物理添加法:阻燃剂通常为磷系阻燃剂,有些还含有卤素、氮或硫等,形成阻燃协同效应。
为了达到阻燃的要求,需要在粘胶原液中添加大量的耐碱、耐酸、耐热等性能优良的阻燃剂,通常为纤维重量的10%~20%,阻燃剂微粒以“杂质” 形式分散于纤维内部,一般会使粘胶纤维强力降低10%~20% 。
共混双相再生技术:现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一般是将阻燃剂前驱物在一定条件下(酸性或碱性)水解产生活性的羟基,再经水解缩合反应形成溶胶,在溶胶阶段使阻燃剂与粘胶溶液形成均一的混合体系,再经纺丝成形制得阻燃粘胶纤维。
浅谈阻燃粘胶纤维(整理)引言目前粘胶纤维生产技术成熟,有无限的原料基础,产量高、品种多、用途广。
因其优异的吸湿性、透气性、良好的染色性能、衣着舒适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服装面料,如部队作战服、装饰面料及床上用品等,近年来在我国仍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发展。
随着纺织阻燃材料市场需求的迅速发展,对纺织品以及粘胶纤维的阻燃性能、多功能性、环保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日益提高。
粘胶纤维的强度、模量较低,遇火极易燃烧引发火灾,极限氧指数只有17%左右,从而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
但是随着新的纤维素品种及粘胶纤维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新型阻燃剂的开发等,粘胶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改善。
本文将主要对粘胶纤维的阻燃机理、使用的阻燃剂、制造方法以及国内外阻燃粘胶纤维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以增加人们对此问题的了解和认识。
1. 纤维素纤维的燃烧机理纤维素纤维的燃烧过程如图1所示。
纤维和高温热源接触后吸收热量,发生裂解反应,生成大量可燃性气态产物,在氧存在条件下发生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又促进了纤维的进一步裂解和燃烧,形成循环燃烧反应。
图1 纤维素纤维的燃烧过程纤维素纤维在接触火焰时,不收缩,不熔融而直接燃烧,烟气毒性较低;离开火源后仍能够继续燃烧,速度快且无余灰 [2]。
粘胶纤维的分子结构类似棉花,是一种再生的纤维素纤维,常常和木质素、半纤维素与天然树脂混合在一起[3]。
粘胶纤维属于非热塑性纤维,其物理性质在高温时不发生显著变化,TP (热裂解温度)和TC(燃烧温度)相等,均为350℃;其热对粘胶纤维的作用主要是化学变化,当温度达到其热对粘胶纤维的作用主要是化学变化,当温度达到TP时首先发生裂解[4]。
纤维素在不同的温度下的热降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高温(大于250℃),产物主要是焦油等。
焦油的主要成分是左旋葡萄糖,而后,左旋葡萄糖裂解,产生大量易燃烧的低分子量物质,并形成二次焦炭。
各种纤维素纤维热降解产生的左旋葡萄糖的量如表1。
技术与检测Һ㊀纺织用品中阻燃纤维的阻燃机理及应用王㊀昊,马㊀宁摘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纺织品的阻燃要求日益提高㊂由于纺织品大多具有可燃的特性,越来越成为引发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㊂对纤维素类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已经成为纺织物发展的趋势之一,许多国家相继提出了纺织产品阻燃性能的相关要求㊂阻燃纤维一般指在高温燃烧环境中不能燃烧或者不能充分燃烧的纤维材料,与明火接触后不会产生火焰或只能产生细微的火焰,与火源分离后火焰迅速熄灭㊂因此,研究纺织品的阻燃性能和发展现状,对纺织物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纺织品阻燃;阻燃机理一㊁引言近年来,颁布的十多个纺织品阻燃标准,可以看出纺织品阻燃的重要,随着大家对火灾危害性认知程度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加强,阻燃材料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产品的用量逐年上升,各种多功能纤维及其织物的阻燃功能已成为衡量材料性能优良标准㊂与此同时,伴随我国阻燃法规的不断健全,提高纤维阻燃性能对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以及避免惨重的经济损失,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㊂二㊁阻燃纤维的阻燃机理随着科学技术和纺织行业的发展,织物的种类逐渐增加,织物的阻燃性能成为衡量品质的因素之一㊂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不是指整理后的织物与火源接触不燃烧,而是指最大限度地降低纺织物的可燃性,减缓火势的蔓延速度,与明火分离后,织物上的火焰能快速熄灭且不会复燃㊂发生燃烧一般需要具备可燃物㊁热源和氧气条件,要达到阻燃目的,必须切断燃烧条件之间的循环㊂(一)覆盖机理在织物上添加一定量的阻燃剂,当织物处于高温环境时,阻燃剂在织物纤维表面形成熔融层状薄膜或泡沫覆盖层,发挥隔绝空气㊁隔热作用,降低可燃性气体的释放量,进而阻止纺织物持续燃烧㊂阻燃剂在纺织纤维表面形成隔离层的方式有以下两种:1.阻燃剂受热产生的降解产物促进织物纤维表面脱水炭化,形成稳定性比较好的炭化层或交联状固体物质,不仅可以阻止纤维中的聚合物进一步裂解,还可以防止热分解产物进入空气中继续参与燃烧,磷系阻燃剂通过这一机理对含氧聚合物进行阻燃;2.阻燃剂(例如卤化磷类和硼系阻燃剂)在高温燃烧环境中分解成不易挥发的薄膜包覆在纤维表面,发挥隔离膜的作用,进而阻止火势蔓延㊂(二)吸热机理一般的燃烧反应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很高的热量,如果在燃烧过程中迅速转移或吸收一部分热量,则可以降低火焰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燃烧㊂织物燃烧时温度较高,部分阻燃剂会在高温下发生吸热分解反应(如相变㊁脱水㊁脱卤化氢等),吸收燃烧过程中的部分热量,进而降低织物燃烧的温度,降低纤维表面温度,减少可燃性气体的释放,抑制聚合物发生热裂解㊂无机类阻燃剂一般为吸热阻燃方式,例如氢氧化镁㊁氢氧化铝等㊂(三)不燃性气体窒息机理阻燃剂在高温下受热分解出不燃性气体,稀释纤维聚合物燃烧后释放的可燃性气体浓度,使可燃性气体浓度低于产生火焰的浓度,同时稀释织物燃烧范围内的氧浓度,生成的不燃性气体和热对流也会分散一部分热量,抑制或阻止燃烧的继续进行,发挥阻燃作用㊂三㊁阻燃纺织品的种类及应用(一)阻燃腈纶腈纶是聚丙烯腈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目前世界上已经工业化生产的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大都采用共聚法制造,主要用于生产工装及航空毯等㊂共聚阻燃改性方法主要是在聚丙烯腈纤维中引入含有卤素或磷元素等的共聚单体,如氯乙烯㊁二氯乙烯㊁烯丙基磷酸烷基㊁乙烯基双(2一氯代乙基)磷酸等共聚单体㊂由于共混阻燃聚丙烯腈纤维中阻燃剂的含量不能太高,因而要选用高效的阻燃剂,且阻燃剂在纺丝原液中的溶解性和均匀稳定分散性要好,以及与聚丙烯腈的相容性,纺丝过程中的保留率㊁耐洗涤性及毒性等㊂因此阻燃剂的选择难度较大,目前已工业化的共混阻燃聚丙烯膀纤维的品种很少,国内的生产厂家有辽宁抚顺维力克阻燃制品有限公司等㊂(二)阻燃粘胶阻燃黏胶纤维黏胶纤维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制成,具有绿色环保㊁可再生㊁生物相容性优良等优势㊂黏胶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仅有19%,与其他纤维纺织品有相似的易燃特性㊂经过阻燃整理的黏胶纤维具有易染色㊁吸湿性好和抗静电等性能,一般被用于特种防护纺织产品,在与火源短暂接触时,能够迅速起到保护作用㊂阻燃黏胶纤维与芳纶㊁羊毛等高性能纤维混纺可制得兼具多种纤维优良性能的织物,这类织物手感柔软㊁穿着舒适㊁吸湿性良好且阻燃性能较好,在家具装饰㊁高档内衣纺织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㊂阻燃黏胶纤维的整理工艺主要有两种:1.纺丝结束后使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将阻燃剂附着在黏胶纤维上;2.纺丝之前将阻燃剂混合或键合到黏胶中,然后再通过纺丝得到阻燃黏胶纤维㊂以阻燃黏胶纤维为主体,混入芳纶㊁腈氯纶㊁聚酰亚胺等多种纤维,制备成舒适阻燃防电弧面料,并测试面料试样的阻燃性能㊁断裂强力㊁透气率㊁撕破强力㊁热收缩率等㊂结果表明,采用芳纶㊁导电纤维和阻燃黏胶纤维制得的混纺双层结构面料各项性能较为理想㊂为了解决高性能阻燃防火制服不易护理㊁透气性较差等问题,将阻燃黏胶纤维引入锦纶纤维㊁防缩羊毛纤维中,织造出一组黏胶/羊毛/锦纶混纺阻燃工装新型面料,并将其与同组织规格的羊毛/锦纶面料㊁羊毛/涤纶面料进行耐磨性和阻燃性能对比㊂结果表明,新开发的混纺工装面料具有更强的耐磨性㊁阻燃性,适当提高面料中的阻燃黏胶纤维质量分数能够有效提升工装面料的阻燃效果㊂(三)阻燃棉后处理棉纺织品经过阻燃整理获得阻燃效果即阻燃棉后处理织物,主要是在纺织品的后整理加工过程中对织物进行表面处理,从而使织物具有阻燃性能㊂织物阻燃整理工艺简单,投资少,但耐久性差,多次洗涤会影响阻燃性能㊂主要应用于宾馆㊁医院等场所的床单㊁被罩㊁幕布等用品㊂另外,电热毯㊁墙布等织物的阻燃耐洗次数要求不是很高,也可以采用阻燃棉织物㊂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发展很快,目前,国内生产工艺比较成熟,阻燃剂基本可以自给,已经工业化生产㊂随着我国阻燃法规的不断健全,阻燃纤维纺织产品开发力度将不断增大,永久阻燃性织物将成为我国纺织品市场的新热点,阻燃纤维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㊂参考文献:[1]赖小旭,郭荣辉.阻燃粘胶纤维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3):18.[2]沈志刚,周勤灼.聚丙烯腈改性纤维的结构表征及阻燃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19,42(1):6-11.[3]董雪,徐静,常承飞.阻燃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2018,47(9):8-11.作者简介:王昊,马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维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㊂961。
简述阻燃纤维发展现状与面料标准等情况【作者:赵春保】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法制的健全,阻燃纺织品的推广应用必将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国外对阻燃织物的开发及研究较多,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制定了纺织品的阻燃法规,而且近年来要求越来越高,规定越来越细。
1998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促进了我国阻燃纺织品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阻燃纺织品的研究开发逐渐增多,并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旅游、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外销纺织品需求的增加,阻燃纺织品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据调查,阻燃产品的消费量主要分布于钢铁铸造业、消防服务业及化学制造业等;政府单位主要如:医院、军队、森林救火服务队。
除衣着外,汽车、火车、飞机用阻燃纺品前景亦是潜力无穷。
此外,若再加上电影、剧院、礼堂的座位用套布,则更是可观。
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具有诸多优点,其纺织品应用广泛,已成为用途最广、耗量最大的品种,因此它的阻燃化更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二、阻燃纤维的发展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阻燃聚酯纤维的研究一直是聚酯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近年来,我国一些科研院校及企业如四川大学、青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已经开发出了或正在竞相研究和开发阻燃聚酯纤维,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阻燃剂市场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目前已有数百个不同的品种,而且新型阻燃剂品种仍层出不穷,但用于PET阻燃的主要是卤系、磷系以及新型的阻燃聚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聚酯纤维和其他热塑性合成纤维材料一样,受热熔融、分解、燃烧,并且具有熔融滴落的现象,涤纶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仅为21左右,达不到阻燃标准要求。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随着聚酯纤维的大量生产和应用,人们开始注意研究和开发阻燃涤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