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速炉车间工艺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308.50 KB
- 文档页数:2
转炉作业对闪速炉排烟的影响及改进措施刘飞【摘要】随着贵溪冶炼厂产能的进一步扩张,闪速炉产出的烟气量及烟气中SO2浓度均大幅增加,由于硫酸车间能力受限,经常造成闪速炉排烟不畅.尤其是当转炉开始送、停风作业时,烟气量瞬间大幅增加或减少,导致硫酸车间工况大幅波动,进而造成闪速炉排烟异常.文章阐述了转炉作业对闪速炉排烟的影响,并就造成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期刊名称】《湖南有色金属》【年(卷),期】2012(028)005【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转炉;SO2风机;送风;停风【作者】刘飞【作者单位】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贵溪冶炼厂,江西贵溪3354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F806.26贵溪冶炼厂(以下简称贵冶)是我国第一座采用世界先进的闪速熔炼技术的现代化炼铜工厂。
熔炼车间作为贵冶的主生产车间,通过闪速炉熔炼、转炉吹炼、卡尔多炉吹炼、阳极炉精炼把铜精矿及废杂铜、电解残极冶炼成合格的阳极铜,并浇铸成能满足电解工序要求的阳极板。
转炉工序的作用是将闪速炉、贫化电炉产出的冰铜吹炼成粗铜以满足阳极炉精炼的要求。
吹炼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使铁氧化造渣,称为造渣期(S期);第二阶段是使上阶段获得的CuS (白冰铜)氧化成粗铜,称为造铜期(B期)。
吹炼产生的高温烟气经废热锅炉回收余热后,进入球型烟道,经沉降室和电收尘器进行收尘处理后,与闪速炉产生的高温烟气一起送硫酸车间制酸。
1.1 作业模式随着贵冶二期、三期的建成,熔炼车间一系统由一期时的3台转炉变成了6台转炉,产量也由原来的7万t扩大到现在的40万t,生产节奏日益紧凑。
转炉工序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为了满足产量任务的需求,转炉吹炼采用了期交互模式,即1#~3#转炉、4#~6#转炉各为一个系列,每个系列的3台炉子中有2台炉子处于热状态,另外1台炉子进行炉修或备用,2台处于热状态的炉子中,只对1台炉子进行送风吹炼。
把造铜期、造渣期均再分成2个期,分别为S1、S2、B1和B2期,在1台炉子的B1和B2期中间安排另1台炉子的S1期。
闪速炉铜锍熔炼车间设计闪速炉铜锍熔炼车间设计(design of flash furnace smelter of copper matte)以硫化铜精矿为原料,配入粉状石英石熔剂,在闪速炉内进行熔炼,产出吹炼用铜锍的铜冶炼厂车间设计。
闪速炉有奥托昆普(Outokumpu)型和国际镍公司(International Nickel Co.简称INCO)型两种。
闪速炉除生产铜锍外,对特殊的原料还可以生产粗铜。
闪速炉铜锍熔炼车间设计内容主要为:工艺流程选择、设备结构设计、车间配置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简史 1949年芬兰奥托昆普公司在哈里亚瓦尔塔(Harjavalta)厂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闪速炉。
其反应塔内径为3.6m,日处理铜精矿360t。
1956年至1973年间,日本共建成7座闪速炉,对炉体结构和热风制备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进,同时还发展了能一次获得弃渣的自电闪速炉。
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格马铜公司(Magma Copper Corp)圣•曼纽埃尔(San Manuel)炼铜厂采用富氧自热熔炼技术建成单炉年产铜25万t的闪速炉。
波兰格沃古夫(Glogow)厂根据处理含硫铁低的高品位铜精矿的特点,设计建成直接获得含铜98%以上粗铜的闪速炉。
中国在80年代,设计建成第一台奥托昆普型闪速炉,并对炉渣的铁硅比、铜锍品位和铜锍温度三项参数实现计算机在线控制,1990年又完成了富氧熔炼技术改造工程。
1953年加拿大国际镍公司首先建成INCO型闪速炉,设计规模为日处理铜精矿1000t。
80年代初,美国熔炼与精炼公司(American Smeling & Refining Corp Asarco)海登(Hayden)厂和齐诺矿业公司(Chino Mines Co.)赫尔利(Hurley)厂各建成1座:INCO型闪速炉。
此外,苏联于1968年在阿尔马累克公司建成1座类似于INC()型闪速炉的氧焰炉。
90年代,全世界建成的铜闪速炉约有35座。
METSIM软件在闪速炼铜工艺设计的运用论文METSIM软件在闪速炼铜工艺设计的运用论文〔摘要〕介绍闪速炼铜METSIM工艺计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技术特点,METSIM模型计算结果与NCC软件计算结果、以往工程实际运行数据的比较及应用该模型的工厂实践均表明:METSIM模型是一款成功的模型。
并且,对METSIM软件存在的缺陷也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闪速炼铜;工艺模拟;METSIMMETSIM软件最初起源于一个冶金工艺的模拟程序,该程序可用于复杂工艺流程图中主要单元操作的质量平衡计算。
该应用程序的成功,使它的应用扩展到热平衡计算、化学反应、过程控制、设备设计、成本估算和过程分析。
目前,METSIM几乎可以对所有的冶金工艺流程进行模拟计算[1-3]。
1模型建立建立一个合适的闪速熔炼METSIM模型,应该有计划进行,建模过程应当包括如下一些步骤:1)初步的工艺流程图。
初步工艺流程图应当在开始建立模型之前就准备好,包括物流的走向,包括设备的初步选用。
2)化合物的选定。
在有了初步工艺流程图以后,可以开始进行模型的搭建,第一步应该是选择整套工艺流程涉及的各个化合物。
3)模型中流程图的建立。
根据事先准备的初步工艺流程图,在模型中建立对应的物流线、设备模块,并将物流走向确定。
4)编制名称。
为了方便操作及追溯,应当在流程图建立后,给每个设备及物流输入对应的名称。
5)通过软件模块建立EXCEL文件和模型的关联。
6)给每个设备模块输入化学反应方程式或一些设备参数。
7)增加过程控制器,并输入对应的函数命令。
在流程图建立、模块内容补充完毕后,应对物流及模块内的反应进行控制设定。
8)对模型的检查。
在模型建立后,要进行测试,推荐的方法是一个一个模块进行测试,这样能较容易地找出模型编制过程中的错误。
9)对模型计算结果的检验。
当模型运行无问题后,应当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关键技术参数指标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产出的.产品是否和正常值偏差很大等等。
第六章Inc0公司闪速熔炼Inco公司闪速熔炼把工业氧气、干燥的Cu—Fe—s精矿、SiO2造渣剂和返回料从水平方向喷吹入高温(1250℃)炉中。
一旦进入炉中氧气就和精矿按反应式(1.1)和式(1.2)发生反应。
生成:①熔锍,55%~60%Cu②熔渣,1%~2%Cu③烟气,60%~75(体积)%SO2冰铜出到钢包中被送去吹炼,见图1.6所示。
渣出到钢包中被送到储料堆,进行渣中铜的回收,也可不回收,见第11章。
烟气经过水冷、除尘后送到硫酸厂。
Inco公司闪速炉也可用于从转炉返回的熔渣中回收铜。
渣从一个倾斜的钢槽从水冷门倒入炉中,见图6.1(a)所示。
2002年初,已有五座Inco公司闪速炉投人生产,乌兹别克斯坦的Almalyk、亚利桑那州的Hayden、新墨西哥的Hurley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的Sudbury。
A1malyk、Hayden和Hurley的闪速炉熔炼Cu—Fe—S精矿,Sudbury的闪速炉熔炼Ni—Cu—Co—Fe—S精矿,生产约45~Ni—Cu—Co冰铜和1%Ni—Cu—Co的渣。
6.1闪速炉参数Inco公司的闪速炉由高质量MgO和MgO—CrzOa砖砌成,见图6.1(a)。
主要包括:①闪速炉的两端各有一个精矿燃烧室;②端部和侧墙装有铜质水冷套;③一个中央烟气上升烟道;④侧壁上有出铜口;⑤末端墙上有一个出渣口;⑥端墙上有一个加入转炉炉渣的溜槽。
6.1.1精矿燃烧室Inco公司精矿燃烧室是一个直径0.25m、长lm、壁厚1cm、带有陶瓷内衬的水冷不锈钢管。
干精矿从上部一个倾斜的料管加入炉中,工业氧气从炉子的水平方向吹人,见图6.1(b)。
此炉燃烧室的直径应保证氧气和炉料能以40m/s的速度喷人炉中。
这个速度产生的精矿/氧气火焰,能够到达中央上升烟道,该炉大约向下倾斜7。
左右,使火焰在渣的表面上燃烧,而不是在顶部和墙h。
6.1.2水冷Inco公司炉子的侧面墙和端墙装有水冷冷凝铜管、冷却板和隔板,以保证炉子结构的完整性,对于奥托昆普闪速炉,水冷会使富含磁铁矿的炉渣在炉壁上沉积,这样可以保护炉体砖衬和水冷铜管,延长炉子的寿命。
闪速炉烘炉方案编制:朱明辉审核:王爱民批准:陈汉春熔炼车间2011年9月26日目录1 前言 (2)2 烘炉准备工作 (3)2.1 升温曲线的制定 (3)2.2 烘炉过程炉体受力调整(受力计划见附表1) (4)2.3 炉体膨胀指示器的安装 (4)2.4 炉体基本尺寸的测量、标定和绘制 (4)2.5 辅助工艺设施 (5)2.6 炉体各部位负压的冷态下动态测试 (5)2.7 开炉过程材料、备件和工器具的准备 (6)2.8 水系统挂牌和编号 (6)2.9 现场灭火器材、应急物资及相关安全警示牌 (7)2.10 临时检测仪表的安装 (7)2.11 开炉资料的准备 (7)3 闪速炉烘炉具备的条件 (8)3.1 系统内部具备的条件 (8)3.2烘炉准备工作安排(以10月20日为基准) (9)3.3 对其它单位的要求 (10)4 烘炉 (12)4.1 烘炉的目的 (12)4.2 烘炉原则 (12)4.3 烘炉方案 (13)4.4 烘炉过程人员安排 (17)4.5 升温过程技术管理 (18)4.6 烘炉过程注意事项 (20)4.7 烘炉期间资料整理归档 (20)5 烘炉组织机构 (20)闪速炉烘炉方案1 前言闪速炉熔炼系统是公司20万吨铜项目最关键的工程之一,目前闪速炉系统设备正在安装、收尾,通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闪速炉系统已进入单体、联动试车调试阶段。
根据公司对项目的总体进度安排,闪速炉计划于2011年10月20日11时18分点火烘炉。
本方案的编制以此时间为依据。
闪速炉烘炉分为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种是高温快速烘炉法,另一种是低温慢速烘炉法。
由于烘炉是闪速炉生产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烘炉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闪速炉投产后长周期、高负荷、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对闪速炉的钢结构、耐火材料和水冷件的使用寿命,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温快速烘炉法对耐火材料、砌筑质量、升温控制等要求较高。
为了保证闪速炉烘炉后安全、稳定的投料试生产,本次闪速炉烘炉采用安全、稳妥的低温慢速烘炉法。
1.闪速炉概况(1)、闪速炉概况1)、闪速炉是铜火法冶炼的第一道程序,也是铜冶炼工程大型主体设备之一。
它将焙烧、熔炼和部分吹炼融为一体,用来熔炼铜精矿和烟尘等物质。
具有生产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燃料消耗低,对原料适应能力强,综合利用好及无公害等特点,是世界上目前铜冶炼最先进的工艺设备。
2)、闪速炉熔炼系统包括配料、干燥、闪速炉、闪速炉废热锅炉、闪速炉电收尘、热风设备及DCS集散监控检测系统等。
(2)、闪速炉组成及特点1)、闪速炉本体由反应塔、沉淀池、上升烟道,精矿喷咀四部分组成(见图11-1-1)。
闪速炉附属系统包括冷却系统、重油系统、热风系统、氧油燃烧系统及DCS集散监控检测系统等。
图11-1-1 闪速炉总装示意2)、反应塔是铜精矿发生热化学反应的主要部位,由塔顶、塔上段、塔段、塔下段及连接部组成,各段为钢板制成圆筒体,段与段之间由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处设置了冷却铜水套。
塔内壁装有冷却铜水管。
并内衬耐火砖。
整个反应塔由吊挂螺栓悬挂在钢骨架上,钢骨架通过球面台固定在基础上。
3)、沉淀池位于反应塔,上升烟道下方,用于贮存冰铜和炉渣并使之分离的一个上大、下小的长方斗型池子。
沉淀池地板铺设在炉底梁上,炉底梁通过基础板支撑在基础上。
沉淀池四壁是焊接钢结构框架,框架内铺设侧板和波纹板,并设置有四个冰铜口、两个渣口,十三个重油烧咀和水平,倾斜铜冰套一级冷却铜管,内衬耐火砖。
4)、上升烟道:冶炼时产生的高温烟气由此引至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和烟尘。
5)、精矿喷咀:位于反应塔顶部,将铜精矿粉和烟尘高速喷入反应塔内,反应塔所需的富氧、压缩空气和氧气也通过精矿喷咀同时喷入塔内。
6)、冷却系统:在闪速炉的关键部位都采用铜水套、铜水管等实行强制冷却,用于保护耐火砖、同时使炉壳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7)、重油系统:由重油、轻柴油、压缩空气组成,共十六个阀门组,控制着十八个重油烧咀向炉内喷射重油。
2.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前进行图纸自审及会审,了解本设备的主要构造、组成及性能,掌握安装方法与步骤。
闪速炉铜锍熔炼车间设计闪速炉铜锍熔炼车间设计(design of flash furnace smelter of copper matte)以硫化铜精矿为原料,配入粉状石英石熔剂,在闪速炉内进行熔炼,产出吹炼用铜锍的铜冶炼厂车间设计。
闪速炉有奥托昆普(Outokumpu)型和国际镍公司(International Nickel Co.简称INCO)型两种。
闪速炉除生产铜锍外,对特殊的原料还可以生产粗铜。
闪速炉铜锍熔炼车间设计内容主要为:工艺流程选择、设备结构设计、车间配置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简史 1949年芬兰奥托昆普公司在哈里亚瓦尔塔(Harjavalta)厂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闪速炉。
其反应塔内径为3.6m,日处理铜精矿360t。
1956年至1973年间,日本共建成7座闪速炉,对炉体结构和热风制备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进,同时还发展了能一次获得弃渣的自电闪速炉。
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格马铜公司(Magma Copper Corp)圣•曼纽埃尔(San Manuel)炼铜厂采用富氧自热熔炼技术建成单炉年产铜25万t的闪速炉。
波兰格沃古夫(Glogow)厂根据处理含硫铁低的高品位铜精矿的特点,设计建成直接获得含铜98%以上粗铜的闪速炉。
中国在80年代,设计建成第一台奥托昆普型闪速炉,并对炉渣的铁硅比、铜锍品位和铜锍温度三项参数实现计算机在线控制,1990年又完成了富氧熔炼技术改造工程。
1953年加拿大国际镍公司首先建成INCO型闪速炉,设计规模为日处理铜精矿1000t。
80年代初,美国熔炼与精炼公司(American Smeling & Refining Corp Asarco)海登(Hayden)厂和齐诺矿业公司(Chino Mines Co.)赫尔利(Hurley)厂各建成1座:INCO型闪速炉。
此外,苏联于1968年在阿尔马累克公司建成1座类似于INC()型闪速炉的氧焰炉。
90年代,全世界建成的铜闪速炉约有35座。
闪速炉炉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本文旨在制定闪速炉炉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员工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严格按照以下规程操作。
岗位职责1. 加煤操作员加煤操作员主要负责炉前煤气喷嘴的煤粉输送和控制,具体职责如下:•接收班次交接,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操作控制系统,控制煤气喷嘴加煤量,并对烟气温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稳定运行和安全性;•煤气喷嘴出现故障时,及时停止运行并上报。
2. 石灰搅拌员石灰搅拌员主要负责石灰的搅拌、加水和输送,具体职责如下:•接收班次交接,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操作控制系统,控制石灰加水量,并对搅拌桶温度、新鲜石灰质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稳定运行和安全性;•石灰加水搅拌桶出现故障时,及时停止运行并上报。
3. 除尘器操作员除尘器操作员主要负责除尘器的运行和维护,具体职责如下:•接收班次交接,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操作控制系统,控制除尘器空气流量,并对除尘效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稳定运行和安全性;•除尘器出现故障时,及时停止运行并上报。
安全规程1. 班前准备•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确保人员和设备具备工作条件,确认所需工具和安全防护装备是否到位。
2. 操作规程•操作员必须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操作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安全帽、安全手套、防护眼镜等;•操作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例如煤气喷嘴红外温度计超标、石灰压力计读数异常、除尘器排放口异常,应及时停止操作并上报班长或主管。
3. 安全检查•班次结束后,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认设备完整并保存好监测数据,记录设备状态和维护情况,并及时上报问题;•作业现场必须保持清洁整洁,垃圾、废料要及时清理处理;•工作人员必须保持文明作业,严禁吸烟和饮食。
闪速炉炉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为了保障闪速炉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和物质的安全,特制定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一、通用安全规则1.熟悉闪速炉安全生产规定和技术标准。
2.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安全鞋、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工作用耳塞等。
3.发现故障和异常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不得个人私自处理。
4.严禁吸烟、喝酒和使用火种或火花工具。
5.工作时不得吃东西、喝水。
6.工具使用完毕后要放置在定位位置。
7.避免跑步、跳跃和乱蹦乱跳,以免造成触电、切伤等伤害。
二、具体操作规程1. 确保炉前环境整洁岗位人员要经常擦拭、清扫闪速炉前区域,保证工作区域整洁干净。
工作任务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废料、泥土、杂物等,摆放好操作工具。
2. 安全操作闪速炉1.闪速炉较大,不得随意接近或触碰。
2.要按规定配施电源,工作时不得随意停电或接断电源。
3.炉内温度较高,不得向炉内投放易燃、易爆物品。
4.操作时不得虚报数据或私自调节操作参数,做到确实有效地协同处理。
3. 协同同事操作1.在工作过程中,要与同事密切配合,保持联系,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2.彼此尊重,不得语言不当或伤害同事感情。
3.团队合作,协调好每一环节,把握好时机,保证事物进程和质量。
三、岗位职责1.保证每个工作环节的安全操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2.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3.保障工作环境安全,保证设备、工具齐备,运作正常。
4.监控各项操作数据,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总之,作为闪速炉前岗位人员,要始终保持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
从自身安全入手,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工作流程的安全与稳定。
闪速炉__浙江环益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废线路板闪速熔炼炉,是我公司承担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项目“废线路板超高温资源化处置及其产业化”的产业化成果产品,并已成功获得省科技厅的的验收,独创性提出废旧电子线路板U形炉超高温(>1200℃)焚烧冶炼的新方法,荣膺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废线路板焚烧烟气净化系统,专利号:201110204461.7;U形废弃物高温资源化处置炉,专利号:20111019481.X)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废线路板高温焚烧和再生铜冶炼炉,专利号:ZL201120245261.1),圆满获得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各项排放标准均达到国际相关标准),系统的3项关键查新报告均显示国内领先,2篇系统介绍和研究成果的论文(2011年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背景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矿冶》和第十一届再生金属论坛暨展览交易会《论文集》)展示,是一项集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应用性于一体的高效优化装置。
该系统设备,可完美实现高效、节能、清洁环保工业化处置废线路板的目标,填补了国内外废线路板火法处置技术的空白。
设备总体布局废线路板闪速熔炼炉主要由粉碎系统、输送系统、U型熔炼装置、烟气处理系统、控制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设备工作原理1)废线路板粉碎系统采用二级粉碎方式,一级粉碎选用滚轧式粉碎设备,设备之间的衔接采用通用的皮带输送设备,二级粉碎过程中的粉尘回收采用标准的袋式脉冲除尘与旋风除尘相结合的方式,粉料的输送采用通用的螺旋输送设备。
该系统中二级粉碎设备为自主设计产品,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可靠性。
2)粉料输送与储存系统采用通用的螺旋输送机与料仓组成,根据废线路板粉料的特性与超高温熔炼的要求,对螺旋输送机供应商提出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及螺杆变节距要求,经过多次试验效果良好。
根据废线路板粉料易结拱的特点在料仓中设置了专用的破拱装置,经过多次试验和试生产,系统满足粉料输送流畅的要求,达到项目设计要求。
长见识!82张动图大合集直观了解煤化工工艺全流程今天小七给大家整理了82张煤化工工艺流程动图。
煤化工工段包括造气工段、脱硫工段、脱碳工段和氨合成工段。
造气工段造气工段以碳(无烟煤或焦炭)、水蒸气、空气为原料,利用固体燃烧将水气分解,由此产生CO、H2、N2混合气体。
造气工段中煤气发生炉是制造半水煤气的主要设备,它属于非催化固定床反应器。
造气工段分为:煤气化工艺流程、气化炉及附属设备、水煤浆制备工段。
煤气化工艺流程煤浆由煤浆槽经煤浆加压泵加压后连同空分送来的高压氧通过烧咀进入气化炉,在气化炉中煤浆与氧发生反应。
气化炉及碳洗塔等排出的洗涤水(称为黑水)送往灰水处理。
三种气化方式锁斗系统工艺流程泻压锁斗系统工艺流程清洗锁斗系统工艺流程排渣锁斗系统工艺流程充压锁斗系统工艺流程集渣多喷嘴对喷水煤浆气化工艺流程shell气化法流程直接激冷方式的TEXACO气化炉工艺流程装有煤气冷却器的TEXACO气化炉工艺流程KT气化流程气化压力为3MPa急冷流程气化压力为3MPa的废热锅炉流程气化压力为8.5MPa的急冷流程中型氨厂煤造气工艺流程固定层加压连续气化工艺流程灰处理工艺流程气化炉及附属设备气化炉是以氧气为气化剂对多元料浆进行加压气化,制取合成甲醇原料气的关键设备。
该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制取粗合成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洗涤塔的主要功能是将气化炉急冷室送来的水煤气中夹带的碳渣(固体颗粒)和较大液滴的水去除。
锁斗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排出气化炉激冷室冷却水中沉淀的灰渣。
破渣机的作用是破碎炉渣或脱落的耐火砖,以防止炉渣堆积堵塞而造成整个装置停车。
液压系统主要由液压泵、内外辅助泵、油箱、油冷器、过滤器、油加热器、蓄能器和各种控制阀门、仪表组成。
工艺烧嘴采用三流道外混式结构设计,最里流道是氧气,称为中心氧。
德士古(TEXACO)气化炉德士古(TEXACO)气化工艺烧嘴K-T气化炉水煤浆气化工艺急冷流程用气化炉沸热锅炉流程用气化炉日产千吨合成氨厂急冷流程用气化炉氧与蒸汽外混合双套管喷嘴二次气流雾化双套管喷嘴水煤浆制备工艺流程灰处理工艺流程自动机主水压缸剖面图湿式电除尘器固定层加压连续气化工艺流程废热锅炉气柜洗气塔中型氨厂煤造气工艺流程直径为2.74m煤气发生炉固定层煤气发生炉中燃烧的分层情况水煤浆制备工段制浆工艺(偏高浓度湿法制浆)流程一般分为:原煤环节、药剂制备环节、磨浆环节及储浆输送环节4部分。
闪速炉勤杂人员安全操作规程闪速炉是一种高温试验设备,由于设备特殊性质以及涉及高温操作,对于炉勤杂人员的安全操作十分重要。
以下是针对闪速炉勤杂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安全意识1.1 炉勤杂人员必须具备安全意识,始终将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关注自己的环境和操作。
1.2 熟悉和掌握闪速炉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并且定期接受相关安全培训。
1.3 遵守工作条例和程序,不擅自改动或修复设备。
二、个人防护2.1 炉勤杂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2.2 在进行高温操作时,应穿戴耐高温防护服,避免直接暴露身体。
三、设备操作3.1 在操作闪速炉之前,必须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认各个部件是否安装牢固,并且炉膛内部是否清洁。
3.2 在操作闪速炉时,必须熟悉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各种控制按钮的功能。
3.3 严禁在操作过程中随意触摸和拆卸设备,包括各种控制器、传感器等。
3.4 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必须遵循设备操作说明书,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超温和过度冷却。
3.5 在设备运行期间,严禁从事其他非工作相关的活动,如吃饭、打电话等,以免分散注意力。
四、应急措施4.1 如遇突发火灾或其他危险性事件,炉勤杂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报警装置,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4.2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或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报告。
4.3 炉勤杂人员应接受相关急救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并了解应对各种伤害的基本方法。
五、日常维护5.1 在设备操作结束后,炉勤杂人员应及时清理设备,保持炉膛内整洁。
5.2 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气线路和连接器,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3 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并及时更换老化的部件。
六、安全巡检6.1 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并记录巡检情况,包括检查设备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压力传感器等仪器的正常工作。
6.2 若发现问题,应立即解决或汇报并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