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研究样本
- 格式:docx
- 大小:20.72 KB
- 文档页数:7
吉林荒沟山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陶文宏(长春科技大学,130026) 提 要 以荒沟山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为基础,研究了区域地球化学及异常特征、矿床地表及深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原生异常元素分带性规律。
初步总结出寻找该类型矿床的若干地球化学及异常指标,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分带性指数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荒沟山荒沟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宁台隆偏北部,太子河—浑江—惠山元古宙海槽深大裂谷带转弯部位,老岭背斜内。
1 矿床地质特征1.1 地层矿区内可见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与花山组地层(图1)。
地层总体走向北北东—南南西图1 荒沟山金矿床地质略图F ig .1 Schem atic geo logical m ap of the H uanggou shan A u depo sit 向。
倾向南东,倾角65°~45°。
珍珠门组地层出露于矿床西部,主要由白云石大理岩、硅质条带白云石大理岩、角砾状白云石大理岩组成,是金矿体的主要围岩。
花山组主要由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千枚岩、千枚状片岩、十字石二云片岩夹大理岩及石英岩组成。
花山组上覆于珍珠门组,呈断层接触。
1.2 岩浆岩矿床位于燕山早期老秃顶子花岗岩体东南侧2km 处,脉岩较为发育,且多集中分布在F 1断裂带西侧,展布方向大致平行于F 1断裂。
主要有闪长(玢)岩、花岗斑岩、辉绿岩等。
规模大小不一。
其中闪长岩有的具有金矿化,甚至形成工业矿体(如34号勘探线上的金矿体)。
1.3 构造矿床内所见断裂构造以北北东向为主,包括F 1、F 2、F 3等一系列平行展布的断裂。
其中F 1断裂发育于珍珠门组与花山组地层接触部位,属荒沟山S 形断裂构造,是一条多期活动的脆性断裂带,是矿床内一条重要的导、控矿构造[1]。
1.4 围岩蚀变矿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
硅化主要发育于第16卷 第3期吉 林 地 质V o l .16 N o.31997年9月J I L I N G E O LO G Y Sep.1997断裂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第一作者简介:张复新男1945年7月生副教授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3武警黄金指挥部资助项目(编号:Au52121991)、陕西省教委重点专项基金联合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8-04-16,改回日期1999-05-150引言处于秦岭商丹缝合构造带和勉略2巴山缝合构造弧之间的被动大陆边缘广大地区,发育有古生代陆缘沉积,其中泥盆系分布广泛、沉积分异明显,为秦岭造山带沉积地质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赋存的丰富的贱金属和贵金属矿产更为该区泥盆系增添了魅力。
在秦岭泥盆系成矿带中,产出一系列大型微细浸染状金矿床。
其中有一批金矿床矿石显著富砷,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元素组合、金的赋存状态等方面,完全可与美国卡林金矿类比,称之为卡林型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大多呈次显微不可见状态,与含砷硫化物有密切共生关系。
金与砷的地球化学成矿作用机制等,是多年来矿床界的热门话题,目前仍在探索和研究之秦岭卡林型金矿床金、砷地球化学探讨3张复新①马建秦②陈衍景③(①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③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第28卷第5期地球化学Vol 128,No 151999年9月GEOCHIM ICA Se p t 1,1999摘要讨论了秦岭卡林型金矿床中Au 、As 的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特征。
在含矿岩系中获得的Au 、As 等成矿元素初始含量较高,且主要集中在成岩黄铁矿中。
在矿石样品中对含砷硫化物矿物的研究表明,Au 、As 在矿物显微结构中具有强的正相关性。
在大量金进入到硫化物结构之前,就已有[AsS ]3-的存在。
在含砷硫化物矿物中,金多半以一种带电类型(Au 3+)存在,它很可能替代铁位置上的过剩砷,以固溶体方式沉淀于硫化物矿物中。
此时,黄铁矿构成(Au 3+,Fe 2+)([AsS ]3-[S 2]2-),毒砂构成(Au 3+,Fe 2+)([AsS ]3-[AsS ]3-)。
焦家金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模式 *庞绪成孙之夫郑小礼王玉平郝献晟刘宗国(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山东冶金地质勘查局二队 =摘要 >介绍了焦家金矿床岩石地球物理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矿区岩石的电阻率随岩石破碎程度增加而明显降低 , 随 (矿化岩石硅化程度增强而升高 , 电磁高极化率异常与主含矿构造 (主矿体的高硫化物含量带相吻合的这些特征 , 可用于预测深部盲矿体。
研究了矿床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富集特征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分带 , 建立了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及评价指标。
关键词焦家金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中图分类号 P618151焦家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 , 是著名的 /焦家式 0金矿 [1]¹的典型矿床。
长期以来 , 地矿、冶金及武警黄金系统的勘探队伍及科研院所的许多单位和学者都在这里进行过工作 , 其对区域地质构造及花岗岩的研究 [2~6]较多 , 对具体矿床 , 尤其是物化探专题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将系统介绍焦家金矿床的岩 (矿石地球物理 (电法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焦家金矿床位于鲁东隆起的北缘、莱州栖霞复背斜的北翼 , 郯城卢江大断裂东侧的次级断裂焦家断裂带下盘的花岗岩中。
与金矿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上太古界胶东群斜长角闪 (片麻岩 , 金丰度值为 10115@10-9, 约为地球克拉克值的 3倍。
金的浸出试验证实了胶东群地层中的金具有活化迁移性。
玲珑及郭家岭等花岗岩类岩石 (直接赋矿围岩和岩体内的胶东群残留体金的含量却只有 119@10-9~618@10-9, 多数研究者认为胶东群地层为金的矿源层 , 热源来自于岩体本身。
从区域上看 , 玲珑金矿田、焦家成矿带均对应着胶东金高背景区中规模最大、强度最高的金异常区 (图 1 , 其中最著名的大型、特大型金矿床位于异常的浓集中心地带 , 小型矿床则与局部高值异常相对应。
异常带与区域构造带相吻合 , 说明了胶东地区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一、流体包裹体概述:
1.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一共有4条层状型流体包裹体,它们之间有不
同程度的叠置关系;
2. 它们的化学组成呈现出两极化,从第二至第四层流体包裹体的组成
变化表明第一层流体包裹体可能是原始的、第二层可能被强氧化变成
了略带酸性;
3. 所有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的分布特点反映出物理和化学的混合控
制以及铜金矿床中温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变迁;
4.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凸显出热液成因,表明西藏尕尔穷铜金矿
床是一座热液富集型铜金矿床。
二、流体包裹体的组成特征:
1. 主要元素:流体包裹体包含大量的水分,其次是SO42-、Cl-、K+等;
2. C质量分数:流体包裹体中的C介于0.01%~0.04%,主要以有机氨
基酸形式存在;
3.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按LREE(轻稀土)和HREE(重稀土)进行划分,HREE与REE总和饱和度均在100%以下,说明稀土元素处在未饱和状态;
4. 稳定同位素指标:大部分流体包裹体中C同位素值在-11‰~-6‰之间,湿润热液类型;
5.碳酸盐组分:流体包裹体里的碳酸盐含量较高(Ca2+/Na+的比值小
于2),属于弱碱性流体;
6. 微量金属原位组成:流体包裹体中的微量金属铜、金和银等元素都
受到较大限制,这可能是由于流体作用中的蒸发损失所致。
三、结论:
总的来说,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是一
座热液富集型铜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有利于提示矿床成因及矿床形成
过程,对矿床勘测有重要作用。
建立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确定盲矿预测标志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计算典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当矿体较陡倾时称为垂直)分带序列,它不仅可大致确定矿床的地球化学垂直分带规律,特别是确定前缘晕和尾晕的特征指示元素,而且可直接用于盲矿预测和矿体剥蚀程度的判别,为在定位预测研究中选择矿床具有垂直变化规律的参数(如元素比值、累加、累乘比等)提供依据。
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前苏联曾对大量典型金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进行计算、总结。
我国在研究典型金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中也积累了大量资料,特别是“八五”国家黄金地质科技攻关项目中“我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综合方法找矿模型研究”课题的30个专题对46个典型金矿床计算了原生晕分带序列。
分带序列计算的方法较多,但常用的还是 C.B.格里戈良的方法(格氏法)和B.M.克维雅特科夫斯基的方法(克氏法),我国化探工作者也研究出了不少简便的方法,其结果与格氏法和克氏法的结果相似。
尽管计算方法不同,但大体上都可以反映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垂直)分带特点。
1 典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表1列出了我国63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典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
表1 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典型金矿床地球化学轴向(垂直)分带序列应用该矿区(带)典型矿床的轴向分带序列确定矿床的前、尾晕特征指示元素最接近实际,并且在该矿区及其邻区进行盲矿预测准确性较高。
2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统计规律(表2)1)不同类型金矿床由于其物质来源不同,矿床的元素组合不同,加之对各矿床测试元素不统一,因此,对各类型及不同规模矿床统计的元素及得出的分带序列中元素也不尽相同。
2)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金矿床的轴向分带序列的统计规律有很大的共性:地球化学性质活泼性强和具挥发性的 Hg、B、F、As、Sb、Ba等元素总是出现在矿体前缘及矿体上部,Ag、Pb、Zn、Cu等元素总是与 Au 共同出现在矿体中部,而Bi、Mo、Mn、Co、Ni等元素总是出现在矿体下部及尾晕,金矿床这种轴向分带序列属正向分带序列。
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腐殖酸对金银迁移沉淀的作用王恩德,关广岳. 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腐殖酸对金银迁移沉淀的作用. 地球化学. 1993,(1):p55-60有机质在金属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铜、铅、锌、金、银、铀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中,有机质是重要的成矿因素。
在天然水体和沉积物中,主要数量的有机质以腐殖酸形式存在。
腐殖酸作为生物化学稳定性很高的化合物,具有活泼的官能团。
这些官能团决定着腐殖酸与一系列金属元素相互作用的能力。
金属元素与腐殖酸能够直接发生作用,形成稳定的化学螯合物,有助于金属元素的迁移与富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982)。
在金矿床中,有机质的存在与金属富集有着密切关系。
腐殖酸是金的迁移与富集的有机因素。
在实验室中直接从矿样中提取和分离了腐殖酸,可溶性富咖酸不仅可从矿石中萃取金,而且可溶解金、银。
在酸性条件下沉淀的凝胶状胡敏酸1、腐殖酸的形成与分离在硫化物矿床分布区的岩石、矿石氧化过程中实现。
腐殖酸可以“捕获”原岩(矿)所释放的金。
这为腐殖酸迁移金提供了途径。
2、腐殖酸形成于细菌作用的成岩过程中,这不仅导致金矿源层的产生,同时,还使富含有机质岩层中有同生含金层存在。
3、腐殖酸对金银的作用是重要的。
富咖酸对金银具有显著的螯合作用,表明富咖酸可与金银直接发生作用,形成稳定的腐殖酸金螯合物。
胡敏酸对金银有强烈的吸附性质,其吸附能力高于高岭土、针铁矿、赤铁矿及SiO2胶体。
因而,腐殖酸是金的聚集体。
4、从实验中可知,金矿床内有机质对金的富集不仅是腐殖酸的吸附作用,而是金与腐殖酸同迁移、共沉淀所致。
所以,腐殖酸是金成矿中重要的有机质地球化学因素。
9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宁陕东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浅析曹凌飞(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本论文以宁陕东沟金矿为研究对象,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矿床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构造环境。
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来自壳幔。
矿床富集了亲石元素,同时亏损了高场强元素;富集了轻稀土元素,亏损了重稀土元素,并且轻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非常明显;矿床主要形成于碰撞大地构造环境。
本文重点分析了东沟金矿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旨在为秦岭地区其他金属矿床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宁陕东沟金矿;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5-0094-3Analysis o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nggou gold deposit in NingshanCAO Ling-fei(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s of ore deposits from the geochemical perspective of Ningshaan Donggou Gold Mine, and then discusses its tectonic environment. Ge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material source of ore deposits is shell mantle sources. Enrichment of lithophilic elements, loss of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Enrich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ose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have a strong degree of light and heavy rare earth fractionation; It is mainly formed in colliding geotectonic environm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s in Donggou Gold Deposit,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other metal deposits in Qinling area.Keywords: Ningshan Donggou Gold Min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收稿日期:2023-05作者简介:曹凌飞,女,生于1999年,河南西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第27卷 第1期2008年3月 吉 林 地 质J I L I N GE OLO GY Vol 127 No 11M ar 12008 文章编号:10012427(2008)0106708吉林省海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焦保权1,崔明洙2,赵 坤1,董学才1,朴 瑛1,王艳萍11.吉林省第五地质调查所,吉林九台 130500;2.吉林省第六地质调查所,吉林延吉 133001摘要:在总结海沟金矿床区域水系沉积物、矿区水系沉积物及矿体的岩石、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依据该模式对区域47个异常进行了研究对比,预测出一处寻找海沟式金矿床的有望异常。
关键词:矿区;矿体;异常特征;异常模式;成矿预测中图分类号:P6221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2;改回日期22作者简介焦保权(56),男,吉林农安人,吉林省第五地质调查所高级工程师。
A geochem i ca l anoma ly m odel for Ha i gou gold deposit,J ili n Pr ovi nceJAO Bao 2quan 1,CU IM ing 2zhu 2,ZH AO Kun 1,DONG Xue 2cai 1,P I AO Ying 1,WANG Yan 2ping 11.The F i fth Geologic Su rv ey of J ilin P rovince,J iuta i 130500,J ilin,China2.The S i xth Geol ogic Survey of J ilin P ro vince,Yanji 133001,J ilin,ChinaAbstra ct:On the basisof su mm arizing H aigou gold deposit regi ona l str ea m sedi m ents and m ining area stream sedi ments a swell as the cha r 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anom aly of r ock and soil of or ebody,build a geoche m ica l a 2nom aly model for Haig ou gold deposits,according to the model,47anom alies in the r egion have been researched and correla ted,for eca sting a pr ospect anom aly of finding Ha igou 2type g old de posits .Key wor ds:m ining area;orebody;the cha r acte ristics of anom aly;anom aly model;me tall ogenic p r ognosis 海沟金矿床位于吉林省夹皮沟金铜成矿带之海沟金成矿远景区内,是吉林省最主要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深部勘探,不仅使储量成倍增长,还进一步证明了该矿床存在着极大的资源潜力。
山东夏甸金矿找矿地球化学模型与找矿标志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逐步减少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最富有地下矿产资源的山东,其矿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夏甸金矿是山东省著名的金矿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研究。
在夏甸金矿找矿过程中,地球化学模型和找矿标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夏甸金矿的地球化学模型地球化学模型是指通过对矿床形成过程中,地球化学反应、物理化学条件、热力学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综合研究,得出矿床成因机制的理论模型。
而夏甸金矿的形成与区域构造背景、火山岩组成、热液活动、物源性等因素有关。
夏甸金矿床是火山热液型金矿,定位于菏泽市南部,东南侧的山区。
地质研究表明,主要矿体呈伪层状分布,控矿构造和包矿岩性主要对应于东南、北西向的断裂带,且矿体与断裂带的倾角在70度左右。
在矿区区域构造背景方面,夏甸地区是由弱酸性火山岩构成的剖面,同属上古元古代石炭系岩石,夏甸地区的火山岩是夏甸独山子组,是岩浆喷发及其过程形成的火山岩体。
热液活动方面,夏甸地区生热液作用和成矿是在独山子岩浆喷出口的上端及周围区域,并为具高温、低盐度、中酸性的特殊条件下,于断裂带、隆起构造等地方形成热液循环系统,使得具有成矿作用的金、银等金属物质被富集,并形成成矿岩体。
物源性上,夏甸金矿是来自底部基岩脉口、构造上覆砂岩储层、相邻火山岩及其热液作用下的气相、流体等混合物,其中,底部基岩脉口为夏甸金矿床的重要物源。
二、夏甸金矿的找矿标志找矿标志是指可以反映矿床分布、性质、规模、形态等方面的物质和现象,是找矿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在夏甸金矿的找矿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找矿标志需要关注:1. 岩浆岩和热液蚀变带。
夏甸地区成矿岩石主要由独山子组火山岩构成,含火山碎屑、流纹岩、角砾岩等,且火山岩中剖面分为普通玄武岩、含其亚碱性的二长岩、拉斑辉石石英二长岩、含岩榴辉石的角闪岩等,而热液蚀变带则是由深成岩和浅成岩之间的结构间断面和内部断层等形成,常常表现为光晕状矿化。
豫西熊耳山地区银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豫西熊耳山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银金矿集区,在地质构造方面有复杂的金属矿床形成条件,同时也具备了丰富的地质资源背景。
在矿床研究方面,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是一种先进的矿床探测方法,本文将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机理,综述豫西熊耳山地区银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的建立。
1. 矿床结构特征豫西熊耳山地区银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的花岗斑岩中。
从矿床结构来看,主要表现为石英脉型和脉状、块状矿床,其中石英脉型矿床为主要类型。
石英脉型矿床主要由石英、方解石、钾长石等矿物组成,与岩脉中的蚀变矿物有关。
矿床常常呈现脉状、块状或点状,矿物化程度较高,金、银、铅、锌等金属元素主要以脉状存在。
2. 成因模式豫西熊耳山地区银金矿床的成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侵入岩浆热液成矿模式豫西熊耳山地区花岗斑岩为侵入岩浆,贯穿于层状及片层状页岩和泥岩中,形成了典型的层状侵入体。
因此,该区金、银、铅、锌等金属元素主要来自于深层岩浆的挥发作用,通过热液溶液在岩浆侵入到上覆地层后进行沉淀和富集,形成了矿脉型矿床。
(2)流体包裹体分析流体包裹体以显微镜技术为基础,通过分析流体包裹体的开裂方式、密度、反射率、颜色等特征,以及溶液成分和相态变化等方面信息,可推断矿床形成的温度、压力、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等。
(3)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是一种通过对矿区花岗斑岩、脉岩等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推断成矿物质来源、地质环境和成矿流体特征等方面信息的方法。
基于区域地质特征,该模型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豫西熊耳山地区银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3. 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建立豫西熊耳山地区银金矿床通过地球化学勘查分析,可以确定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机制。
主要操作步骤包括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元素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
(1)样品采集在野外矿床勘探中,首先要进行样品采集。
采样时应注重局部地质条件,如矿石产出区、富集带、变形带、蚀变带等。
青海德合龙洼铜金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分析毛政利;黄倩;赖健清;康亚龙【摘要】在德合龙洼矿区地表按一定的网度采集了1 228件地球化学样品,分析了20个微量元素含量,根据各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与成矿元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多元素异常组合的划分,分析了该区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研究表明该区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区内发育有3条构造破碎带,本区的岩浆活动以及矿体的产出均受这3条构造破碎带的控制,构造破碎带是本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的重点地段.%1 228 geochemi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a certain grid in the surface of Dehelongwa mining district, and the content of 20 trace elements was analyzed, by the 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each trance element and the co-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trance element and ore-forming elements,abnormal 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geochemical elements were divided,and the abnormal geochemistry structure mode in this area was analyz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bnormal geochemistry structure mode does consistent with actual situation in this area. There were three structural broken belt were developed in research area, the magmatic activities and forming of ore bodies were all controlled by this three structural broken belt So the structural broken belts are the important areas for the further ore-prospecting work.【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4页(P120-123)【关键词】多元素组合;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构造破碎带;德合龙洼【作者】毛政利;黄倩;赖健清;康亚龙【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城建学院;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异常结构模式是指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所具有的结构特征,是多元素异常有序分布总体结构的表征[1-3]。
青海五龙沟金矿多属性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张东;朱立新;苏磊;马生明;陈宏强;李景运【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90)010【摘要】五龙沟金矿位于东昆仑山中段北侧,是柴达木盆地周边贵金属矿产重要勘查区之一.该矿床分布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造山型金矿的典型特征.深入研究成矿系统中地球化学异常及其形成机制,对指导该区深部和外围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多维异常体系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总结元素富集贫化规律,揭示成矿系统中存在的多属性异常,利用Grant方程计算元素迁移量,进而探讨元素迁移方向,即各属性异常形成机制,建立多属性异常结构模式.结果表明:试验区内与金成矿有关的斜长花岗岩和凝灰质板岩中Na2O、Ba、Sr等带出作用明显,形成显著的负异常.负异常范围涵盖了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Au、As、Sb等由带入作用形成的正异常,丰富了成矿指示信息.此外,另一个重要发现是矿化剂元素S及其含量变化与金矿成矿密切相关,并由此进一步阐明了初始矿源对该区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本项研究成果是从元素层面对造山型金矿成矿系统中元素活动特性的全新认识,为深入探讨此类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找矿方法提供了思路和案例.【总页数】13页(P2874-2886)【作者】张东;朱立新;苏磊;马生明;陈宏强;李景运【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五龙沟金矿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J], 邹长毅;史长义2.青海都兰县五龙沟金矿集区金矿化富集特征研究区 [J], 王震3.青海都兰县五龙沟地区红旗沟—深水潭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王震;李培庚;韩玉4.青海都兰县五龙沟地区红旗沟—深水潭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王震;李培庚;韩玉5.青海省五龙沟矿区金矿化的石英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示 [J], 袁万明;莫宣学;喻学惠;罗照华;王世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 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研究研究和建立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是提高化探异常解释水平, 提高化探找金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实际是一种异常评价标志和找矿预测模式, 是对所研究的地质体的各种地球化学特征, 特别是地球化学分带特征的提炼和概括。
研究和建立模式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化探异常的解释水平。
研究的思路是以成矿唱成晕作用入手, 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层、岩浆岩的演化特点, 以及成矿元素、伴生元素、矿化剂元素和控矿元素在成矿作用过程中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和在空间上的分带特点, 经过对已知矿床(田)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包括分散流、次生晕、原生晕的元素组合, 水平和垂直分带特点)的研究概括, 最后建立起模式。
模式表示方式有多种, 但常见的是图示法。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图一定要重点突出, 一目了然; 要清楚地反映出异常与矿体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的联系, 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是异常分带规律(指示元素的浓度分带和组合分带) ; 要反映出对异常评价所需要的标志, 即寻找盲矿和预测矿床剥蚀程度的标志。
成矿唱成晕模式是比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更高一级的模式。
它是在成矿模式和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要求在模式中清楚地反映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环境, 成矿作用在时间上的演化和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带规律, 以及成矿条件( T , P , pH , Eh 等) , 还要能清楚地反映出地球化学异常发育特点和异常的水平和垂直分带。
3.1 典型金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研究典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特征, 建立典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 对在典型矿区及其外围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寻找盲矿和预测金矿剥蚀程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下面介绍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家近年来建立的8 个典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
3.1.1 山东招掖金矿带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招掖金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带之一, 其成因为混合岩化热液型。
包括有名的焦家式金矿(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和玲珑式金矿(典型石英脉型金矿)。
金矿主要产于混合花岗岩内, 少部分金矿产于新太古界胶东群中。
胶东群变质岩系为中—高级变质岩石, 主要为角闪岩相。
混合花岗岩为胶东群地层受原地、半原地混合岩化、花岗岩交代及部分重熔的产物。
胶东群中含Au 及其伴生元素Ag , Cu , Pb , Zn , As , Sb , Mo 等均较高,分别高于其克拉克值的n〜n x 10倍,被视为该成矿带的矿源层。
混合花岗岩中上述元素含量都明显低于胶东群, 认为是在胶东群混合岩化过程中Au , Ag , As , Sb , Bi , Cu , Pb , Zn 等发生活化转移, 富集于晚期成矿溶液, 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形成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
一般石英脉型金矿分布于蚀变岩型金矿的上部。
招掖金矿带金矿床的主要围岩蚀变是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 其次是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焦家金矿的红化非常典型。
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铁矿, 其次是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及少量辉铜矿和毒砂及菱铁矿。
金主要呈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等, 但可见金极少, 金主要呈裂隙金、晶间金、包体金存在于黄铁矿等硫化物中。
招掖金矿带无论是石英脉型, 还是蚀变岩型金矿, 其原生晕都很发育, 特别是前缘晕可达n x100 m , 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上下盘晕又比石英脉型金矿更发育。
原生晕中元素组合有Au , Ag , As , Sb , Mo , Cu , Pb , Zn , Se , Te , Ba ,Mn等。
原生晕具有明显分布性,一般As , Hg , Ag , Ba异常在前缘晕发育, 而Zn , Mn 异常在原晕发育,根据招掖金矿带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点总结出了成矿成晕模式。
该模式把成矿模式和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分别予以表示。
成矿模式清楚地反映了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 从胶东群古老基底形成矿源层开始 -断裂活动及壳岩化阶段,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活化形成含金成矿溶液一断裂活动, 含矿溶液侵入断裂裂隙形成石英脉型金矿, 在破碎带形成蚀变岩型金矿。
金矿原生晕分布模式, 清楚地反映了各指示元素原生晕异常的发育特点、规模和分带, As , Sb , Hg , Ag , Ba 异常组合是矿床前缘晕的特征组合,Cu , Pb ( Zn) , Se , Te 异常组合是近矿标志, Zn , Mn 异常组合是矿床下部的标志( 据刘汉忠资料整理) 。
3.1.2 山东牟乳金矿带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牟平—乳山金矿带是胶北另一个重要金矿带, 当前也发现有大、中型金矿, 是一个很有找矿前景的成矿带, 其成因与招掖金矿带一样同属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
区带内有含金石英脉数百条,最大者长达5 0 0 0 m ,宽1〜5m,一般长为1 000〜2 0 0 0 m , 宽0畅5〜2m。
石英脉的分布严格受区内6条NE向主干断裂控制。
石英脉主要产于昆嵛山混合花岗岩中,只有少部分矿脉分布于胶东群中。
牟乳金矿带的成矿特点与招掖金矿带基本相似。
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为主, 其次有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
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 其次是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 见有少量毒砂。
有些矿脉中出现较多的重晶石或菱铁矿。
明金极少, 金主要呈裂隙金、晶间金和包体金存在于黄铁矿等硫化物中。
牟乳金矿带与招掖金矿带中元素组合虽然相似, 但某些元素含量相差较大, 牟乳金矿带矿体中Cu , Pb , Zn , As , Sb含量明显高于招掖金矿带,而Bi , Ba 则相反。
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点在2 个成矿带也有一定差异。
牟乳金矿带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的特点: 1) 异常中元素组合是Au , Ag , As , Sb , Bi , Cu , Pb , Zn ,Hg ; 2 ) 异常明显受构造控制, 呈条带状, Au , Ag , As , Sb , Cu , Pb , Zn 等元素异常宽度比矿体宽2 〜10倍;3 )异常具有明显分带性。
矿体上部及前缘晕: Hg , Pb , Zn , Au 中外带, As , Sb , Ag 中内带异常;矿体中部异常: Au , Ag , Cu , Zn , Mo , As 中内带异常, Sb , Pb , Bi 中外带异常;矿体下部及尾部异常: Bi , Mo , Cu 中内带异常及Au , Ag , As 外带异常。
3.1.3 河北金厂峪复脉带型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金厂峪金矿主要为复脉带型金矿, 其次有石英大脉型。
成因为动力变质热液型金矿, 围岩为太古宇迁西群上川组绿岩带, 由一套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变粒岩组成,其中斜长角闪岩含Au为0畅02 X 10 - 6 , 为其克拉克值的5畅7倍,认为是矿源层。
主要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
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 次有黄铜矿、辉铜矿、方铅矿等。
金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
但明金极少见。
金厂峪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点: 1 ) 异常中元素组合为Au , Ag , Mo , Pb , Hg , As , Sb , Ti , V , Ni 等;2 )异常中元素的分带特点表现为Au , Ag , Mo 是以矿体为中心向外浓度逐渐降低, Hg , As , Sb 异常在矿体上方和前缘晕发育, Ti ,V , Ni 等在矿体上为负异常, 在脉两侧往往出现一些断续分布的正异常。
矿体不同标高水平截面异常中元素组合缘晕, Hg , As , Sb 中外带异常, Au , Ag , Pb , Mo 弱异常及Ti , V , Ni 弱异常;矿体头部异常,Au , Ag ,Pb , Mo中内带异和Hg , As , Sb中带异常;矿带中Ti , V , Ni低,而其两侧往往出现弱异常;矿体中部异常, Au , Ag , Pb , Mo 内带异常, As , Sb 异常减弱;尾晕, Au , Ag , As , Mo 外带异常, Ti , Ni , V 为低值负异常。
3.1.4广西龙水破碎带硫化物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广西龙水金矿有4 种矿化类型,其中以破碎带硫化物型金矿为主,其次是石英脉型。
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纪碳质砂页岩内及其与大片斑状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内, 明显受接触构造和断裂破碎带控制。
其成因兼有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成矿特点。
主要蚀变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
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 次有方铅矿、黄铜矿、斑铜矿、毒砂和少量闪锌矿。
龙水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点: 异常严格受构造控制, 异常中元素组合: Au , Ag , As , Sb , Mo , Hg , Cu , Pb , Zn , Mn , Co 等。
其中As , Sb 在矿体头部及前缘显示了高强度异常, 尾晕中As 仅出现弱异常或无异常; Pb 异常出现在矿体中上部; Mn , Mo , Co 异常在矿体下部发育。
龙水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分带特点: 前缘晕, As , Sb , Hg 中内带异常, Au , Ag , Pb , Mo 外带异常组合;矿体中部异常, Au , Ag , Pb 内带异常, As , Sb , Mo 中外带异常, Mn , Co , Ni 外带异常, Ti , V 有时出现负异常;尾晕, Au , Ag , Mo , As 外带弱异常, Mn , Co , Ni 出现外带异常。
3.1.5内蒙古赛乌素石英脉型金矿床的热晕模式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赛乌素金矿床产于古元古界白云鄂博群的尖山岩组中, 岩性为变质长石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碳质板岩和结晶灰岩。
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脉体中, 少部分赋存在石英脉体旁侧围岩中,含金石英脉严格受EW向断裂控制。
区域上岩浆活动强烈, 岩浆岩分布广泛, 但矿区内只见一些脉岩, 如闪长岩、长英质脉岩等。
区内石英脉成群成带分布,单脉长一般几十至几百m ,大于3 0 0 m 者有9条,宽度一般为1〜3 m。
成因兼有重熔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特点。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 地表大部氧化为褐铁矿, 其次见有少量方铅矿、毒砂、黄钾铁矾, 含有少量自然金、银金矿、铁闪锌矿、白铁矿和铜蓝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是石英, 次为绢云母、绿泥石和方解石等。
矿体中元素组合为Au , Ag , Pb , Zn , Cd , Mo, Sb 。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显示为Au , As , Sb , Pb , Cd , Ag 等元素异常形态和展布方向与含金石英脉体分布一致, 异常范围大于脉体。
以矿体为中心, As , Pb , Ag , Au 等元素形成了明显的内中外异常。
在三度空间上异常具有明显分带性。
矿体前缘晕元素组合是As , Sb , Ag , Hg , 其异常在矿体上部和前缘规模相对大, 强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