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备考人物素材——尼采
- 格式:docx
- 大小:29.10 KB
- 文档页数:10
尼采发现的死亡疯疯癫癫,胡言乱语,眼和心都几近失眠。
这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时的尼采;或者,更准确地说,这是在外人眼里,死亡前的尼采。
亲人的眼泪,朋友的忧伤,追随者的扼腕,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在魏玛,这个尼采生命旅程的最后驿站,朋友克雷默为他塑了一尊像,以表现主义的构思,把自己对尼采的理解,一并镌刻在了上。
崇敬与叹息,犹如看见一颗强健心灵的破碎。
然而,尼采并不这样认为,也不是这样的感受。
他认为,上天让他失去理智,是对他不安份心灵的怜悯;他一直记住,自己写过几本好书;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清醒时远离的宁静怡然,此时正属于他,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的惬意。
他诧异地问盯住他默默流泪的妹妹,“伊丽莎白,你哭什么呢,我们不是很幸福吗?”这就是尼采,带着异类,愤世嫉俗,和发现死亡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在面对属于自己的死亡时的从容自得。
仿佛那不是走向坟墓,而是去赶赴一场精神盛宴,一个自己追求已久的心灵归宿。
时间是1900年,或者更早。
显然,未曾有丝毫停息的紧张思考,过早地耗尽了尼采的生命资源;与整个时代的道德体系抗争,又使他清高孤傲的心理每每失去平衡;顽疾缠身,不仅击垮了他的身体,更崩溃了他的精神。
他发现,这是一个死亡的世界,一切都被扭曲。
于是,他绝望了。
他说,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我是属于未来的。
我的话是说给200年后的耳朵听的。
此时,他似乎已在冥冥之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死亡即将来临。
善解人意的上帝成全了他。
在1889年1月,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中风。
记得那天,尼采正在都灵家里,尽情放飞着思绪。
100多年后的我,仍不知道他在思考什么。
也许,正陶醉在《瞧,这个人》的孤芳自赏中;也许,正想厘清他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复杂关系;或者,正要准备去给“贵族激进主义”者们讲座。
总之,他的思考肯定没有停顿。
能够中止他思考的只有病魔。
他突然感到两眼昏黑,天旋地转,放飞的思绪如断线的风筝,在一阵乱风的吹打下,飘呀飘。
他跌跌撞撞地模索着,赶紧回到自己的阁楼,把一些临死之前才可能涌上心头的思想,揉碎了的思想碎片记录下来。
尼采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作文哎,尼采这个人啊,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有人说他是个哲学家,有人说他是个疯子,还有人说他是个艺术家。
不过,我倒是觉得他跟树有点像呢。
你知道吗,树可是大自然的杰作。
它们长得高高的,枝繁叶茂,好像在向天空挑战一般。
而且,树还有个特点,就是它们可以屹立不倒。
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雷电交加,树木都能坚强地挺过去。
这让我想起了尼采的一些名言:“人生就像一棵树,只有扎根
于土地,才能茁壮成长。
”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尼采还说:“人跟树一样,都是孤独的存在。
”这话可真有点深沉啊。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孤独无助,好像整个世界都与自己格格不入。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就像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特点一样。
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孤独,要学会享受孤独带来的宁静和自由。
当然了,尼采并不是一个只会说空话的人。
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创意,总是能给人带来新的启示。
比如他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我们都是其中的演员。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那些经典的电影场景——主角在逆境中奋起反击,最终战胜困难。
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直到最后的胜利!
总之呢,尼采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思想却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他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要珍惜自己的独特性;要学会享受孤独带来的宁静和自由。
所以呢,我觉得尼采其实跟树是一样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
处世之道尼采作文600字
在处世中,尼采给出的建议是非常明确的,他主张用生活的态度,来反对一个融入社会的人们,他们被迫分享共同的价值观,而又无法改变他们的道德价值观,摆脱传统的奴役和束缚。
这反映出尼采处世之道中最重要的一份态度,即要自己活出自我,不要拘泥于某种形式的权威,而是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探索真理,力求自我成长,在探究真理、寻求精神提升的同时,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我实现。
另一方面,尼采也强调,在处世之道中,要恪守道德和行为准则,不能道德混乱或贪婪自私。
他以命运之神的形象和传统把持着,提醒人们,无论你怎样活,都会受到命运的重担,所以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刻,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按照自己的才艺,以正确的诚实,勇敢地担当责任,为自己的使命而努力。
此外,尼采在处世之道中,也强调要具有洞察力,能够客观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与人们,从中发掘有价值的资源,有效地利用他们,以达到更大的目标。
他还说明,要发展独立思考,不要拘泥于任何模式,而是要在处世之道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去进行反思,更加深刻理解生活的真谛,最终获得智慧和审美的美好。
总之,尼采的处世之道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无论你所处的文化,都不能割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服从传统契约,也不能消灭自我、消磨日常生活,而是要坚持积极的想法,经验各种情感,最终用坚韧的精神,去拥抱快乐、重塑大地的景色、振奋人心的灵魂,真正地获得自我意义的追求。
尼采精神三变材料作文尼采在中提出了精神三变的理论,即从骆驼到狮子,再到孩子。
这三种精神状态的转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
就拿我前段时间参加的一次登山活动来说吧。
那座山不算特别高,但对于久未锻炼的我来说,也颇具挑战。
一开始,我就像一只负重前行的骆驼。
我背着大大的背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可能用到的东西,水、食物、雨衣、急救药品等等,沉甸甸的,压得我肩膀生疼。
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心里想着一定要登顶,这仿佛是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就像骆驼在沙漠中驮着沉重的货物,默默地承受着,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山路崎岖不平,有的地方还布满了碎石和荆棘。
每走一步,我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摔倒受伤。
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流下来,迷住了眼睛,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那种难受的感觉,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不舒服。
但我还是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因为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就像骆驼,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然而,爬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感到疲惫不堪。
看着那似乎永远也爬不完的山路,我心中渐渐升起了一股无名的怒火。
我不再甘心像骆驼那样默默地承受,我想要反抗,想要摆脱这沉重的负担。
这时,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头狮子。
我大声地怒吼着,把背包里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都扔了出去,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我加快了脚步,不再像之前那样小心翼翼,而是充满了力量和勇气,不顾一切地向上冲。
我跳过了那些碎石和荆棘,不再害怕摔倒受伤。
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登顶,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小心摔倒了好几次,腿上和手上都划出了一道道口子,鲜血直流。
但我根本不在乎,只是随手擦了擦,继续前进。
终于,我快要到达山顶了。
此时的我,已经精疲力竭,但心中却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当我站在山顶,俯瞰着脚下的美景时,我突然感觉到自己又发生了变化。
我变成了一个孩子。
我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忘记了所有的疲惫和伤痛。
我在山顶上奔跑着,笑着,感受着风从脸上吹过的感觉,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真的太棒了!我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心中无比的宁静和快乐。
尼采人生三境界作文尼采,这位哲学界的狂人,提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仿佛找到了指引前行的明灯。
先来说说这第一境界——骆驼。
骆驼意味着什么?是负重前行,是默默忍受,是无条件地接受外界赋予的一切。
就像刚踏入社会的我们,懵懵懂懂,身背家人的期望,社会的压力,像骆驼一样驮着沉重的包袱,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
我想起了自己刚毕业找工作那会儿,真可谓是像骆驼一样。
每天早早地起床,挤着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手里还拿着准备好的简历。
面试一家又一家公司,遭受着各种拒绝和冷眼。
有时候,为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机会,在炎炎烈日下奔波,汗水湿透了衬衫,心里却还怀揣着那一点点的希望。
记得有一次,去一家大公司面试。
我精心准备了好久,提前了解了公司的业务,复习了相关的知识。
到了那里,发现竞争的人多得超乎想象。
排队等待的时候,心里紧张得像揣了只小兔子。
终于轮到我进去,面试官一脸严肃,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过来,我努力保持镇定,回答得口干舌燥。
可最后,还是收到了那封冷冰冰的拒绝邮件。
当时的我,真的觉得无比失落,觉得自己就像那只负重的骆驼,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绿洲。
但正是这段像骆驼一样的日子,让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承受压力,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不易。
接着是第二境界——狮子。
狮子代表着勇敢地反抗,主动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当我们在生活的磨砺中渐渐成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力量,就不能再像骆驼那样一味地顺从,而是要像狮子一样,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为自己的权益和梦想而战。
我有个朋友,之前在一家小公司工作,老板总是随意加班,还不给加班费。
一开始,朋友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默默忍受。
但后来,他实在受不了了,决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他鼓起勇气,和老板据理力争,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老板当然不高兴,但朋友毫不退缩,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老板不得不做出了一些改变,朋友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这就像成为狮子的过程,需要勇气,需要决心,需要不怕面对困难和挑战。
尼采刺耳语录作者丨尼采《快乐的知识》仔细分辨隐藏在长处背后的东西。
客气,不让任何人感到难受,尽可能不给别人添麻烦。
从表面上看来,这类人能为周围人着想,拥有公正的品性。
然而,即便他们是出于胆小,也会采取同样的行动。
所以,即便是长处,也要仔细分辨长处的根源是从何而来。
胜利无偶然,胜利者绝不相信偶然,无一例外。
即便他们谦虚地说,自己的成功只是出于偶然。
胆怯,就是毁灭。
“啊,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这么一想,原本存在的前路,也会突然消失不见。
“危险!”这么一想,就失去了安全之处。
“就这么结束吧……”想到这里,你的一只脚就踏进了通往终点的入口。
“怎么办啊……”想到这里,你便会错失最好的处理方法。
总之,胆怯便意味着失败与毁灭。
对手太强,困难太多,状况太差,扭转败局的条件没凑齐……这些都不是你失败的理由。
当你心怀恐惧,变得胆怯时,就等于主动选择了毁灭与败北的道路。
看不起人,是因为内心虚弱,而不是内心强大。
凡事喜欢走极端,摆出夸张态度的人,都有些虚荣心。
他们想让自己形象更加高大,告诉别人自己很有能力,自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其实他们的内心空空如也。
被小事牵着鼻子走的人,看似细腻,实则心怀恐惧。
他们畏惧自己会失败,或是觉得凡事只要有他人参与就会遇到麻烦,打从心底里看不起别人。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情绪而非事实。
许多人并未看到事物或状况的本质。
他们拘泥于自己对事物的想法与执著,看到的只是自己对状况产生的感情或胡思乱想。
其实,他们只是把事物和状况藏在了自己身后。
看透反对之人的心理,反对某项提案的人中,极少是有根有据的。
大多数人反对的,是陈述提案时的口吻与说法,或是说话人的性格与氛围。
只要知道了这一点,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如何才能让更多人站在你这边。
表现手法、说明方法、琢磨口吻……这些都是技术上的问题。
而陈述者的性格、容貌、人品与生活态度等等,则无法用技术来改变。
在毁灭敌人前,再想一想,你想抹杀你的敌人吗?你真的想好了吗?你真的要毁灭自己的对手吗?敌人也许会被你抹杀,但敌人也会因此成为永恒。
我喜欢的哲学家作文四级作文段落一:
尼采,真是个有意思的家伙。
他的想法总是那么犀利,那么有
深度。
你知道他那个“超人”的想法吗?真是挺酷的!就是让我们
都努力突破自己,一直向前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这种感觉,
简直太燃了!
段落二:
尼采的哲学真是太颠覆了!他简直就是对传统道德的彻底反叛。
你想想看,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一切就是那样,但他站出来说“不”!他的那个“永恒轮回”的想法,真是让我对生命和时间有了新的认识。
生命不只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圈圈,一直在转,一直在进化。
段落三:
尼采真是没放过宗教和道德呀。
他觉得现在的道德就是束缚人的,让人不自由。
他说,真正的道德应该是关于怎么实现自我,怎
么超越自我。
我最喜欢的哲学家尼采作文哎呀呀,尼采可是我最喜欢的哲学家呢!
一开始听到他的名字的时候,我还有点好奇,尼采是谁呀?嘿呀,后来我慢慢了解了他,就越来越喜欢他啦。
尼采说的那些话,有时候我虽然不太能一下子全懂,但是就是觉得好厉害呀!哈哈。
他好像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我喜欢他那种特别的思考方式,感觉好有意思呀。
哎呀,每次读他的书,我都好像进入了一个很奇妙的世界。
我也想变得像尼采一样,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嘿嘿,虽然我现在还小,但是我会努力去学习和思考的。
尼采就像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在哲学的天空中闪闪发光,我会一直喜欢他的哟!哎呀呀。
关于尼采的作文素材1.尼采的名言和对其名言的解析,能用在作文里1.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解析:一个人要想在世上获得大的名声,必须先忍受长久的孤独和无人理会的痛苦。
这句话主要是针对思想家说的,很多伟大的思想家都是生前默默无闻,身后被人铭记,比如梵高、赫尔德林、卡夫卡、克尔凯郭尔、中国的曹雪芹,也包括尼采。
究其原因,因为这些伟大人物的思想是领先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当时无人理解,经过历史的洗涤,这些闪光的思想越来越体现出它们的价值,就是说,金子总会发光。
至于有些在世时就风光无限的学者,他们的声音大多被历史湮没,因为他们迎合了大众的庸俗趣味。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歌德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
他在年轻时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荣誉。
我们可以把天才人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歌德这样古典的、理性的、健康的、强壮的天才,比如莎士比亚、康德、黑格尔、伏尔泰,他们能很好地处理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各种矛盾,使之达到和谐的境界,他们在这世上如鱼得水;另一种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些浪漫的、感性的、激情的、危险的天才(甚至歌德在早年时也属于这种类型),他们感情炽热,不能准确把握内心和外部世界的节奏,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能力欠缺,他们不能适应外部世界的生活,内心世界也往往矛盾重重。
所有天才都可以归纳到这两种分类里面,这对于普通人也适用。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面对社会生活时,有的人从容应对,有的人举止失当;精神世界里,有的人丰富多彩,有的人一片荒芜。
其实荣格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里已经对此作了描述,他认为正式由于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失衡才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要生活得幸福,必须在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想中国传统哲学里倡导的‘中庸’、‘和谐’,也是这个意思。
尼采的句子文采斐然,虽是真理,但大多偏激,这也反映了他内心深沉的痛苦。
天才总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天才总是痛苦的,天才总要为他的天才付出某种代价。
处世之道尼采作文800字尼采说:“人生活得有意义,就是将你的一切都变成艺术,就像是一幅画,它把你学到的,你经历的,你体验的统统加以表达。
”处世之道就是要理解什么是艺术和意义。
一个人经历过的一切都是艺术,但这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对这些记忆的理解,它是你思考,激发信念,发展思维能力,丰富知识等能力的结果。
艺术不仅仅是将你的一切都变成一幅画,而是能够将你的理解和思考来展示出来,它可以帮助你去领略未知的世界,去发现新的机遇,去进行创意思维。
要创造出有意义作品,首先需要对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理解,研究和冥想我们的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重要的解决方案。
要达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不断扩大我们的视野,并将我们的思考和发现融入到新的作品和新的未来中。
要将一切都变得有意义,尼采主张要发掘人的伟大,他认为人总是有着伟大的潜力,只是需要通过努力去开发,他也认为,唯有不断拓展我们的知识,才能把握机遇,走出未知,去面对挑战。
尼采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够无缘无故地将一切都变成艺术,每个人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勤奋,才能创造出美好而有意义的作品。
而要将一切变得有意义,另一种方法就是要让我们的决定更有意义,尼采认为我们一切的行动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做出的行动。
他也认为,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在自己的艺术中找到力量和智慧,以及让自己有意义,使自己的生命有价值。
尼采的处世之道可以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只要我们把它们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就可以创造出有意义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本身就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它们能够激励我们前进,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因此,要实现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我们必须掌握处世之道,这样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件有意义的艺术品来感动我们自己,引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作文备考人物素材——尼采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教学目标:1.素材积累:从人物的人生经历深入人物内心,感悟其情感,体会其对人生的态度;2.掌握并运用素材:范文及点评。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运用素材:范文及点评。
教学课时:共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个人曾自负地说:“我的思想是说给200年后的耳朵听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吗?是的,他就是尼采。
而200年后,恰是现在。
你们准备好了吗?尼采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他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一个疯子。
有人说: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真实的人”,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和社会思潮。
有人说:他杀死了上帝,但他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恶魔。
但在另一些人眼里,他简直是魔鬼的化身,他的某些言论,是可忍,孰不可忍。
长期以来,他还有着“法西斯主义思想先驱”的恶谥。
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尼采,那么这么多的有人说,都是道听途说。
所以,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尼采,准备好心灵的震动吧!二、走进尼采1.简介: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
2.生平1844年10月15日诞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洛肯镇。
1858年14岁10月起,在南姆堡近郊帕弗达预科学校读书。
1864年20岁10月,进波恩大学,修习神学与古典语言学。
1865年21岁10月,转入莱比锡大学。
1867年10月,被征召入南姆堡炮兵联队。
1869年受聘巴塞尔大学。
1872年1月,出版《悲剧的诞生》。
1885年执笔《善与恶的超越》1888年续写《快乐的知识》,完成《道德的谱系》等作品。
1889年患严重的中风与精神分裂。
1900年56岁8月25日在魏玛咽下最后一口气息,8月28日葬于故乡洛肯镇。
死后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斯宾诺莎、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并列为世界哲学史上不朽的思想家。
3影响在尼采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如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里尔克、赫塞、托玛斯·曼、斯蒂芬·乔治、萧伯纳、纪德、萨特和马尔卢这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仅在德、法语区域闻名遐迩,而且还流传于遥远的北美、南美、亚洲、大洋洲、非洲。
三.尼采的方方面面1.七代牧师家庭出身的“小修士”尼采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德国的萨克森的勒肯,一个七代牧师家庭。
但尼采自认为是波兰贵族后裔,并引以为自豪。
尼采自幼身体孱弱,经常忍受着神经痛、近视、头晕目眩等带来的痛苦。
五岁时父亲死于脑组织麻痹症。
童年时代显现出极高的语言和音乐天赋,十岁能写诗作曲。
童年的尼采循规蹈矩,沉静、忧郁,有“小修士”之称。
2.普夫塔中学的“苍鹰”到普夫塔中学的第一年,他写了好几首诗。
其中有一首是:不要问我,“你的故乡在何方?”我决不接受空间的约束,也不受时间的框框。
我像苍鹰一般自由翱翔!20年后,当他开始作为一个既是思想上也是实际行动中的飘泊者四处游荡时,这首诗就成了一个十分应景的写照。
尼采在普夫塔同在小学时一样,仍然是不合群的,只习惯于同一、两个亲密朋友单独交往。
正由于缺乏广泛的交往,尼采特别重视个别知心朋友的友谊。
知心朋友的友谊,这在他一生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在普夫塔,他也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
由于音乐,他结识了戈斯多夫;由于诗歌,他结识了杜森。
在给母亲的信中,尼采说,在学校里,“我另有一个令人愉快的包括各种朋友的小圈子,可是从他们那里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启迪。
我首先想要结交的是比自己更强的人。
”这两个朋友不一定比他强,但都是十分忠实可靠的人。
戈斯多夫是尼采在琴房认识的。
他们都喜欢弹钢琴。
戈斯多夫对于尼采的音乐才能佩服不已。
一直到尼采去世的那一年,戈斯多夫在给尼采的另一个朋友的信中还回忆起这一段经历说:“我不认为贝多芬会比尼采在即兴演奏时更动人,尤其是在天空出现雷鸣的时候。
”以后他们的友谊就不仅仅限于音乐领域。
3.伯恩大学里的“古典语言学天才”14岁,尼采进入普尔塔学校。
接受了严格的古典语言教育,为自己制定了庞大的学习计划。
感受到天才的痛苦:意识到人生的有限性,感到了解世界、探求真理的的艰难。
六年后,20岁的尼采进入波恩大学,他师从著名的古典语言学家里敕尔,深得里敕尔赏识。
被称为古典语言学界的“奇迹”。
4.邂逅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65年追随里敕尔来到莱比锡大学,期间有三件值得记录的事:“我不知道是什么精灵在对我悄悄耳语:‘带上这本书回家去吧。
’刚跨进房门我就打开这本如此得来的宝贝,并渐渐感受到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忧郁的天才之强大力量。
”“你想知道叔本华对我的帮助吗?我只有这样来回答你:他让我有勇气并自由的面对人生,因为我的脚发现了结实的地盘。
”第二是:结识一生的好友罗德第三是:短暂从军,获古典语言学博士1869年来到巴塞尔大学作《荷马与古典语言学》演讲。
第二年,26岁的尼采成为瑞士巴赛尔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来到军医院照顾伤兵战争留给尼采最重要的东西——他的哲学“我第一次觉得最强大最高贵的意志不是生存的悲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意志,而是战斗意志、权力意志、超权力意志。
”“最高最强的生命意志并不是表现在可怜的生存竞争当中,而是表现在作战意志当中,表现在权利和优势的意志当中。
”5.瓦格纳事件音乐家瓦格纳对尼采的人生和思想的影响是是巨大的。
瓦格纳的音乐充满了放荡不羁、不流于俗的的叛逆精神。
1869年结识。
他被瓦格纳音乐中的酒神精神所吸引,开始了彼此信任、欢愉而深沉的交往。
1872年尼采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书中把悲剧的复兴的希望寄托于瓦格纳身上。
但是当瓦格纳被封为音乐之王之后,金发野兽般的瓦格纳开始变得中规中矩,成为君主的顺民,最后皈依基督。
1879年尼采写《人性的,太人性的》批判了瓦格纳。
同时使尼采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6.最后的孤独和疯狂1879年,健康状况恶化,痢疾、白喉、严重的神经衰弱、胃病,高度近视。
不得已辞掉巴塞尔大学教授的工作。
1879 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的孤独的漂泊生涯。
这时候的尼采,三十五岁,已过而立之年,精神上成熟了。
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现在我敢于自己来追求智慧,自己来做哲学家;而过去我只是崇敬哲学家们。
”1879年开始十年的流浪生涯。
期间认识了俄国姑娘莎洛美。
经历了爱情的失败。
著作的高产期。
1885年完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6年《善恶的彼岸》、1887年《道德的系谱》。
然后一气呵成五部著作:《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看那,这人》、《尼采反驳瓦格纳》。
1889年,失去理智,被送进巴塞尔精神病院。
1900年8月23日去世。
死后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斯宾诺莎、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并列为世界哲学史上不朽的思想家。
尼采生前遭到的更多是冷遇。
这位以著述为生命的思想家,不得不一再自费出版他的著作,并且只售出极其可怜的数目。
他的别具一格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今天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了,可是在当时却差不多无人置理。
尼采悲叹道:“在从心灵深处发出如此呼喊之后,竟然听不到回音,这真是可怕的经历……这把我从活人的土地上拔了起来。
”四、思考并讨论问题:什么是尼采式的自信?材料补充:1.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2.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3.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4、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
5、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
6、我们必须在自己面前对我们的生存负责;因此我们要做这生存的真正的舵手,不容许我们的存在类似一个盲目的偶然。
对待生命不妨大胆冒险一些,特别是因为好歹总得失去它。
何必死守这一片泥土,这一种行业,何必留意邻人的流言?7.不忠实于自己而能伟大,我是决不承认的。
一旦发现这种情形,我立刻觉得一个人的成功绝对算不了什么。
8、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一个人只有始终忠实于自己,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9、在众人中,我像众人那样生活,不像自己在思想;而且渐渐地总感到人家想把我从我自己中驱逐出来,将我的灵魂劫走。
10、我要的更多,我不是寻求者。
我要为我创造出一轮自己的太阳。
11、我们要成为我们之为我们者,成为新人,独一无二的人,无可比拟的人,自颁法律的人,自我创造的人!12、个人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创新的东西,绝对的东西,一切行为都完全是他自己的。
13.高贵的灵魂,是自己尊重自己。
14.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有的人死后方生。
15.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
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
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
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16.我必须永远做一个殉道者,以度过彻底贷出了的一生。
17.在我之前没有人知道正确的路,向上的路;只有在我以后的时代,人们才有希望,有事业,有达到文化之路,在这路上我是一个快乐的先驱者。
18.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
19.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双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
20.“他跌倒,他沉沦。
”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21.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22.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23.星星的碎片--我用这些碎片建造一个世界。
(明确:尼采式的自信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自己强大的自信;另一层面就是相信未来。
)五.自由发言:今天这节课,你觉得尼采式的自信有什么现实意义?六.名人评价雅斯贝尔斯说尼采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而此项颤栗的最后意义至今尚未被估价出来。
陈鼓应:超人为尼采哲学的主旨,尼采自比他的哲学就像一把铁锤。
在铁锤般的思考下,一切虚妄的东西将被粉碎;在铁锤般的思考下,锤炼出超人的形象。
《悲剧哲学家尼采》伽达默尔在90岁的时候评论道: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了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象。
我们可以列出一串的名字:弗洛伊德、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福柯、德鲁兹、德里达都是深受尼采影响的大陆哲学家。
而他直接影响的文学家也有很多:诗人里尔克,托马斯.曼,萧伯纳,海塞,马尔罗,纪德,加谬,格奥尔格、鲁迅、郁达夫……。
颁奖词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