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社区老年膝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42.59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进展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32期疼痛机制随着世界老年化进程的加快,膝骨关节炎成为困扰人类的高发性疾病,膝骨关节炎是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
膝骨关节炎患者初期症状较轻,若不接受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
疼痛是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可以间歇性或持续性出现,伴或不伴神经病性成分,伴或不伴中枢致敏膝骨关节炎疼痛机制很复杂,通常认为骨关节炎是周围介导的疼痛状态,但有些患者也表现出中枢性疼痛特征。
因此,骨关节炎也可以被认为是“混合的”疼痛状态,因此需要增加定制的治疗方法[2]。
外周和中枢机制均可导致骨关节炎的疼痛。
临床证据表明,强烈的外周关节伤害可引起膝关节疼痛和中枢系统敏化,其中关节中存在的介体,包括神经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炎性细胞,这些都可引起中枢系统敏化;此外,在骨关节的形成过程中,关节神经支配和神经损伤发生了结构改变,这几种相互关联的病理过程,都会导致骨关节炎的疼痛。
而骨关节炎疼痛的感知受环境、心理或体质因素的影响,但是,骨关节炎疼痛的强度与关节退化无关。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在骨关节炎的指南中指出,膝骨关节炎在55~64岁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了40%,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在林锦洪的社区45岁以上人群的膝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广州地区膝骨关节炎社区的阳性发病率达到了21.5%,但是低于中国其他地区,所以膝关节的发病率在地域上也有所区别。
而在美国,膝骨关节炎也是很常见的疾病,据报道,有症状的膝骨关节炎发生在60岁以上的男性中占10%,女性占13%,在美国,估计有1300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在膝盖上有X 线影像性骨关节炎,其中约有400万人被分类为有症状的膝骨关节炎[3]。
由此可见膝骨关节炎在我国乃至发达国家,都是发病率极高的疾病。
发病因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会逐渐增大,高龄对老年人的膝关节和髋关节来说影响相对较大,而绝经前后则对手部关节炎影响最大,关节炎可以发生在身体很多关节,但发生在膝关节和髋关节的风险更高。
从流行病学浅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姚兴璋;李兴勇【摘要】Current states of epidemiology on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elucidat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age, gender, obesity, occupation and injury, inheritance, life styles, environment and others, aiming at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study.%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年龄、性别、肥胖、职业与损伤、遗传、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旨在指导临床治疗及研究.【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2(025)009【总页数】4页(P132-135)【关键词】关节炎;膝关节;流行病学;综述【作者】姚兴璋;李兴勇【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类关节疾病,是最常见的关节炎形式和引起慢性残疾的首要因素,又称退行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或增生性关节炎。
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临床特点主要是关节疼痛、变形和功能受限。
K O A对人类的威胁正在迅速增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骨关节炎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学问题。
1.1 年龄 K O A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
汤敏生等[1]调查发现骨关节炎(O A)在<20岁年龄组中,男女均未发现O A患者,随年龄上升,40岁以后明显增高,在60~70岁及>70岁年龄组段达高峰。
陈维等[2]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龄人群患O A的风险是低龄人群的2.225倍。
上海某社区老年人骨量异常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范春兰;江长缨;顾联斌【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骨量异常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利用超声骨密度仪对6048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其中男性2645名,平均年龄(72.96±5.25)岁;女性3403名,平均年龄(73.03±5.37)岁.并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骨量异常者和骨量正常者体质类型的分布差异.结果 :6048例研究对象中,骨量异常者4128例,占68.25%(骨质疏松23.41%,骨量减少44.84%),骨量正常者1920例,占31.75%.骨量异常者和骨量正常者之间体质类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18,P<0.001).在骨量异常人群中,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阴虚体质最多,占比达到26.21%,其次分别为阳虚、血瘀、气虚体质,分别占19.06%、18.22%和16.11%.结论:骨量异常的发生与中医体质类型密切相关,阴虚、阳虚、气虚、血瘀体质是发生骨量异常的高风险因素.【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9(040)012【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老年人;骨量异常;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作者】范春兰;江长缨;顾联斌【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0125;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125;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容易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增龄密切相关[2]。
骨量异常包括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6.3%,65岁以上人口也达到11.4%[3],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
有调查数据表明,68.76%的65岁以上老年人有骨量异常[4]。
1991-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街道居民死因分析
许丽霞;陈亮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2012(33)4
【摘要】目的:了解徐家汇街道居民死因谱变化,为社区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ICD-10进行死因归类,用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进行分析.结果:居民前四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肿瘤是15~44岁青壮年组及45~60岁成人组的首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是60岁以上老人组的首位死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徐家汇街道居民的健康构成主要威胁,进行有效地一级预防是今后疾病防治的工作重点.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许丽霞;陈亮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
【相关文献】
1.上海市徐家汇街道65岁以上老年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J], 徐光铮;高晶;张惠琴;王慧
2.锡山区东北塘街道2001年-2010年居民死因分析 [J], 王瑜
3.2015年上海市杨浦区长白街道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J], 刘丰兵;钱敏;袁金;张菁菁
4.上海市徐家汇街道敬老院体检报告分析 [J], 宋园园
5.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中老年人群膝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 [J], 陈嵘;张源;侯小琦;魏淋;王剑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中老年女性脂质积累产物和内脏脂肪指数与膝骨关节炎的关联性张浩运;孙泽文;赵夏;于腾波【期刊名称】《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4(60)2【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女性脂质积累产物(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与膝骨关节炎(KOA)的关联性。
方法收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2011年的数据。
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P、VAI与KOA发病的关联。
结果中国≥45岁女性KOA的患病率为34.01%(1257/3696)。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P(OR=1.013,95%CI=1.012~1.014)、VAL(OR=1.137,95%CI=1.117~1.158)与KOA发病呈正相关。
在调整混杂因素后,LAP(OR=1.003,95%CI=1.002~1.004)和VAI(OR=1.048,95%CI=1.029~1.069)仍与KOA发病呈显著正相关。
L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95%CI=0.709~0.741),VAI的AUC为0.630(95%CI=0.613~0.647)。
结论LAP和VAI增高是KOA发病的危险因素。
LAP对中老年女性KOA的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总页数】4页(P218-221)【作者】张浩运;孙泽文;赵夏;于腾波【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大学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R194.3【相关文献】1.上海杨浦中老年社区人群内脏脂肪指数和脂质蓄积指数与血尿酸的相关性2.脂质蓄积指数、内脏脂肪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3.内脏脂肪指数、脂质蓄积指数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4.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银川市青少年内脏脂肪指数和脂质蓄积指数与骨矿物含量的关系5.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周波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低周波对治疗软组织及骨关节疼痛的疗效。
方法: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择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低周波进行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
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周波治疗能够有效地减轻膝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炎症水平。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低周波;疼痛;炎症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炎疾病,属于关节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导致软骨磨损,周围软组织受损[1]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膝关节处疼痛、膝关节屈伸受限,以及膝盖肿胀、膝围变大,积液等[2],还会导致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黏连,疼痛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3]。
临床症状严重时需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摘除半月板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以推拿、针灸等理疗方法、注射封闭药物干预治疗方法为主,注射封闭能够暂时性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注射封闭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注射部位或关节腔出现肿胀,疼痛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4],而针灸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医学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时选定膝关节及相关穴位对其进行手法针刺,进而达到通经活络、加强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的功效[5]。
但是针灸对于局部的止痛功能不够理想,而低周波有兴奋神经肌肉、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镇静催眠的作用[6]。
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周杰【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17(9)27【摘要】目的:探讨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治疗的64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均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加用海桐皮汤熏洗膝关节,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共治疗5周。
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司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5周后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
与对照组(21.88%)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0%,显著降低(P<0.01)。
结论: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海桐皮汤;膝骨性关节炎;熏洗疗法;老年人;安全性【作者】周杰【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82【相关文献】1.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J], 赖震;余涌杰;石仕元;胡胜平2.海桐皮汤熏洗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方磊;刘晨峰3.海桐皮汤熏洗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陈应文4.温针灸联合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J], 李磊5.温针灸联合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J], 余灿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摘要】随着社会日趋老龄化,膝骨性关节炎病例增多。
本文总结近五年间,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病例268膝,平均约63.5岁,男女比例约1∶3。
单膝约占85%,双膝占15%左右,基本完成一个注射治疗周期,有效率约93.8%,总优良率约61.2%。
对发病及治疗机制分析讨论,并提出治疗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玻璃酸钠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人类自然寿命延长,老年人占人口比例增大。
临床上,以膝骨性关节疼痛就诊病例增多。
本文从2008.2~2012.10近五年间,用玻璃酸钠注射剂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临床骨性关节病例268膝,有效率约93.8%,总优良率约61.2%。
1 临床资料膝骨性关节炎病例,以老年者居多,本组年龄构成35~99岁,平均约63.5岁,男87膝,女181膝,男女比例约1∶3。
其中单膝约占85%,双膝占15%左右。
绝大部分病例能够完成一个注射治疗周期。
一年左右重复注射者约占10%。
诊断标准。
依照美国冈湿病学会的标准,排除感染类、类冈湿性及其他性质的关节炎。
治疗效果分为优、良、有效、差四等级[4],见表1。
2 治疗方法选择关节腔注射治疗者,首先排除全身严重疾病,糖尿病控制不良、使用激素长久者。
注射地点,选择专科治疗室(定期消毒)或门诊小手术室。
体位,平卧屈膝或坐位屈膝位。
戴口罩、帽子、手套,常规消毒铺巾。
从膝关节间隙穿入关节腔(外侧居多)落空感明显,回抽无血等,缓慢注入玻璃酸钠剂(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ml∶20 mg),注射部位按压3~5 min,外贴敷料覆盖,主动活动注射膝约5 min,嘱注射当日不湿水,每周一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
注射治疗期嘱注意减少过度活动,局部清洁,增强体质,避免外伤等。
针对重症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加服抗生素1~3 d,并适当辅以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
关节肿胀积液明显者,先抽吸炎性关节液,注射曲安奈德剂25 mg(昆明积大制药)5~7 d 后再行玻璃酸钠注射。
微针刀在社区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5-10-13T09:48:34.007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作者:王生宝张佳雯吕继东包莉邵静张[导读]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临床诊断中,膝骨关节炎又被称为膝关节增生性的关节炎,其病程较长,且病情非常复杂。
王生宝张佳雯吕继东包莉邵静张燕丁翠(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126)【摘要】目的:对使用微针刀在社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从社区医院2014年4月-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针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
结果:(1)对照组有9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有3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1.43%。
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对照组有6例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差,改善的有效率为82.86%;观察组有1例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差,改善的有效率为97.14%。
两组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微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针刀;社区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66-02在临床诊断中,膝骨关节炎又被称为膝关节增生性的关节炎,其病程较长,且病情非常复杂。
中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危人群,且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
本病属于中医“骨痹”、“膝痹”范畴,中医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
微针刀又被称为毫刃针,是一种介于小针刀和针灸之间的筋膜快速松解方法。
迪庆高原民族地区农村中老年人膝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摘要] 目的了解云南迪庆高原民族地区农村中老年人膝骨性关节炎(KOA)的发病率,并与国内北京、上海、四川等地区的中老年人患病率进行比较。
方法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海拔3160米的尼西乡、海拔1900米的金江镇对农村户籍50岁以上的554例中老年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膝关节放射学检查等。
结果迪庆高原地区的总患病率(38.4%)高于其他地区,女性(47.7%)高于男性(27.4%),藏族(53.8%)高于纳西族(25.6%)及其他民族(29.3%),尼西乡(29.7%)高于金江镇(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3 民族及其饮食习惯藏族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纳西及其他民族,考虑与民族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尼西乡藏族占98.8%,藏民日常的饮食习惯是喝酥油茶,吃酸奶渣,食用牛肉和猪肉等,蔬菜主要食用土豆、蔓菁等。
从日常饮食结构可见,其蔬菜品种单一,脂类和蛋白质偏高。
而金江镇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镇,少数民族人口占56.57%。
饮食结构合理,其蔬菜品种多样,脂类和蛋白质明显低于尼西乡村民。
王蕾[7]的研究也已证实,较多量进食蔬菜是KOA的保护因素,提示日常饮食习惯与KOA的发病有关。
此外不同民族发病率存在差异性还与种族相关,但在香格里拉各民族中种族是否与KOA相关还有待研究。
3.4 年龄对KOA的影响高龄是KOA公认的患病危险因素。
国内调查显示,四川居民40~49岁患病率为18.8%,50~59岁为39.1%,60~69岁为57.3%,70岁以上年龄段患病率有所下降(49.6%)[4];高寒地区居民41~45岁患病率为8.70%,46~50岁患病率为12.50%,51~55岁患病率为18.49%,56~60岁患病率为22.41%,61~65岁患病率为36.07%,66~70岁患病率为32.14%等[8]。
本研究结果与国内一致:KOA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关节退变及症状的严重程度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