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透镜成像规律经典题型及答案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8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像距(v)f<v<2f v=2f v>2f不成像v>u正倒倒立倒立倒立正立大小缩小等大放大放大虚实实像实像实像虚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放大镜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同侧成像作图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例题1 (2021上海)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B.放大虚像C.等大实像D.缩小实像【答案】D。
【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考点透视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练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D。
【点拨】已知物距、像距或成像性质中的任意一项,都可以判断其他两项。
另外,已知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常常以图的形式已知),也可以判断像的性质,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对点练:(2021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三模)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______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放大 15。
【解析】当如图位置时,物距u=25cm,像距v=40cm,u<v,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15cm,此时物距u=40cm,像距为25cm,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此时屏上可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7小题)1.太原市部分街道路口安装有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
当行人闯红灯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照,拍到的人像跟数据库内的有效证件照片进行对比识别,紧接着LED屏上就会出现闯红灯者的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拍照时,行人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B.行人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的实像C.行人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虚像D.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2.李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C.当物距是1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为20cm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移动光屏()A.能承接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能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不能承接到像D.距透镜15 cm 处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选用多个LED灯制成字母“F“做为实验光源,用标有格子的白色板做成光屏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图中的光源和光屏对换,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B.将图中光源“F”向右移动5cm,再向右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这是投影仪的原理C.在图中贴近凸透镜右侧放置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的像,该镜片是近视镜D.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凸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就可得到清晰的像6.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此时成像情况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二.填空题(共8小题)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在日常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物远实像小,焦点内放大。
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幻灯机、电影u=f不成像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u放大镜本知识点重点掌握的知识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常见考法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误区提醒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
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典型例题】例析: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中心50cm处,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0cmB. 40cmC. 30cmD. 20cm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所用的成像规律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考点梳理一、如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常应用在远视眼镜、照相机镜头、投影仪镜头、放大镜等;2.凹透镜: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常应用在近视眼镜。
3.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二、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位于透镜的集合中心,用“O”表示;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两处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即凸透镜的焦距。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③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规律一:物体在二倍焦距外,即物距(u)大于二倍焦距(u>2f)2.规律二:物体在二倍焦距处,即物距(u)等于二倍焦距(u=2f)3.规律三: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4.规律四:物体在一倍焦距处,即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f)5.规律五: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3.凸透镜成像规律汇总: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u=2f v=2f倒立等大的实像测焦距f<u<2f v>2f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不成像探照灯u<f v>u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规律总结: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②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图甲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图乙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凹透镜。
4.三条特殊的光线
5.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有10cm.(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6.凸透镜成像规律
技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1倍焦距内反变化。
换焦距大的透镜,物距不变时,像变大。
补充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凸透镜焦距以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做这类型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7.凸透镜的应用
8.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9.近视眼和远视眼。
专题08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方法技巧】1.为了方便观察现象,本实验应该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1)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物距等于或小于焦距;(3)像的位置超出光具座的范围。
4.蜡烛、透镜、光屏成实像时的移动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5.用纸板遮住部分透镜时会成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些,且光屏上不会出现纸板的影子。
6.蜡烛燃烧变短时,像会逐渐向上移,此时可将光屏上移或蜡烛上移或凸透镜下移。
7.凸透镜前加镜片时,加凸透镜(远视眼镜),光线会提前会聚,光屏要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加凹透镜近视眼镜,光线会较之前发散,光屏要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8.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优点是形状稳定,易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专项训练】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使像成在光屏______。
(3)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若撤去光屏,小勇也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________ (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
(4)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勇又向右移动蜡烛至43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发现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5)若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且变________ (填“亮”或“暗”)。
透镜成像应用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默写)一倍焦距分________,二倍焦距分________。
物和像的大小比较:谁离透镜________,谁就________。
2. 凸透镜应用:(1)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像距:(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___<u<___),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像距:________)。
如幻灯机。
请画出原理光路图(3)物体在焦距之内(u<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请画出原理光路图知识点二:眼睛与眼镜1. 眼镜成像原理:类似于照相机。
凸透镜——角膜、晶状体等共同作用,主要是晶状体;光屏——视网膜。
2. 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成因:晶状体变________,折射能力变________,光线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矫正:佩戴________透镜3.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成因:晶状体变________,折射能力变________,光线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矫正:佩戴________透镜附答案:1.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默写)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和像的大小比较:谁离透镜远,谁就大。
2. 凸透镜应用:(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知识点二:眼睛与眼镜1. 眼镜成像原理:类似于照相机。
凸透镜——角膜、晶状体等共同作用,主要是晶状体;光屏——视网膜。
2. 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成因:晶状体变厚,折射能力变强,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面矫正:佩戴凹透镜3.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成因:晶状体变薄,折射能力变弱,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矫正:佩戴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1.下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3.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4.(2020·湖南常德中考)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被应用在了照相机上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6.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些。
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7.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法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一:透镜1. 凸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的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2. 凹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的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3. 透镜基本概念:(1) ______: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每个透镜都有一条______。
(2) ______: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它是透镜的中心,凡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______。
(3) ______: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______在一点,这个点叫做______,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关于光心对称,焦点用字母“______”表示。
(4) ______: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凹透镜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故称为凹透镜的______。
(5) _______: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透镜两侧焦距相等,焦距用字母“______”表示4. 画出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5. 画出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成像规律:(试着默写)一倍焦距分_______,二倍焦距分_______。
物和像的大小比较:谁离透镜_______,谁就_______附答案:知识点一:透镜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 透镜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
(2)光心: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它是透镜的中心,凡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关于光心对称,焦点用字母“F ”表示。
(4)虚焦点: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凹透镜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故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
「中考」吃透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凸透镜成像(含练习及
详解)
展开全文
凸透镜成像
一、凸透镜光路图
1 穿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 平行于光轴的光线,汇聚于凸透镜的焦点
3 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穿过透镜后平行于光轴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根据光线穿过凸透镜的光路特点,我们将物体的一个点同时做出两条光线,一条平行于光轴,另一条穿过光心,从而确定了像的位置以及大小。
口诀: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实像虚像部分均适用)
u>v 成缩小的像,u
三、巩固练习和详解。
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f=12 cm(最好在10~20 cm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设计实验】① 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倒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量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 物距u与f的关系
像距v与f的关系 像的特点 应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与物同侧或异侧 像的变化
u>2f f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测焦距 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投影仪 u=f 不成像 测焦距
uu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u变大时,像变大;u变小时,像变小。 放大镜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像,像距,随物距的变化 成实像时(u>f):物距变小 像距变大 像变大 物距变大 像距变小 像变小 成虚像时(u 物距变大 像距变大 像变大 (实像物远像变小,虚像物远像变大) 2、两个分界点: (1)u>f:成倒立的实像,物与像在凸透镜两侧;u(2)u>2f:成放大的像;u<2f:成缩小的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3、物体位置的变化,引起像的性质变化。 4、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倒立)的实像或(正立)的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的实像。 【注意事项】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成的像位于光屏中心。 u>f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时,可以把光屏和蜡烛向上调,也可以把凸透镜向下调。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 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受 ; ②物距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以高度,虽成了实像,但光屏承接不到 ;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一倍焦距,成的实像很大,像距也很大,光屏也可能承接不到。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6小题)1.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上的像与投影仪成像性质相同B.小丽用不透明的书挡住烛焰的上半部分,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C.如果将图中光屏和蜡烛换个位置,光屏上仍能承接清晰的像,成像性质与投影仪成像相同D.小丽摘下自己戴的近视眼镜,将镜片放在图中蜡烛和透镜之间,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2.如图1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图2中A、B是同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监控摄像头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相同B.摄像头的镜头拍摄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C.照片中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因为车是光源D.由照片A、B可以看出汽车是迎着摄像头方向行驶3.目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面对摄像头,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系统自动拍照,扫描面部特征,确认身份信息后,即可完成交易。
无需钱包或手机,整个交易过程不超过5s。
由此应用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刷脸支付”过程,人脸是光源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C.扫描仪获取的信息是人脸反射的光再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肤色有差异但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4.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5.如图所示是用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梳理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物距和像距(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常用u 表示。
(2)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常用υ表示。
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步骤(1)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2)将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点燃蜡烛,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把蜡烛放在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即f u 2>,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观察这个像的倒正和大小。
改变物距u ,重做这一步。
(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f u 2=,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5)把蜡烛再移近凸透镜,使f u f 2<<,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改变物距u ,重做这一步。
(6)把蜡烛继续移近凸透镜使f u =,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7)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即f u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
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烛焰。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凸透镜 平行光 f =υ像 与 物 异 侧 一个点 测定焦距 f u 2>f f 2<<υ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 f u 2= f 2=υ 等大、倒立、实像 测定焦距 f u f 2<<f 2>υ 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片、投影仪 f u =同 侧不成像 f u < 放大、正立、虚像 放大镜★★口诀巧记: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二、利用光路图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1. 当f u 2>时,成像光路图如图甲所示,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当f u 2=时,成像光路图如图乙所示,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1. 当f u f 2<<时,成像光路图如图丙所示,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