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与家庭教养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7.65 MB
- 文档页数:79
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培养健康、快乐、自信的婴幼儿。
在家庭、幼儿园及社区的共同协作下,促进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及语言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家庭教养建议1.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安全、舒适、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
2.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多陪伴、多关爱,与婴幼儿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促进其情感发展。
3. 科学喂养:遵循科学喂养方法,确保婴幼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4. 关注婴幼儿的敏感期:尊重婴幼儿的自然发展规律,关注其敏感期,适时引导其探索世界。
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规律的作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三、幼儿园教养建议1. 创设适宜的幼儿园环境:提供安全、温馨、富有启发性的环境,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游戏、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婴幼儿的身体、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
3. 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婴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特点的婴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4. 加强亲子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促进婴幼儿的发展。
5. 定期评估:定期对婴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估,了解其发展状况,为后续的教育提供依据。
四、社区教养建议1. 提供丰富的社区资源: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婴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探索机会,如图书馆、公园、博物馆等。
2. 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搭建家长、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共享婴幼儿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婴幼儿的发展。
4. 鼓励社会参与:倡导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婴幼儿教育,为婴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 定期举办亲子活动: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婴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锻炼社交能力。
五、总结本婴幼儿教养方案综合了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力量,旨在全面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一生。
本文作者在分析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其对孩子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同时, 提出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这项研究,有助于改善父母的教养行为,探索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幼儿社会性;类型;影响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作家老舍曾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
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认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可见身教重于言教,子女对父母的观察最细、感受最深,学习时间长,家庭的气氛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家庭也是儿童进行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在家庭中,儿童通过父母认识了周围的环境,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常识,以及行为规范。
家庭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将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只要我们父母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相信孩子们会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人,完成社会化,担负起明天的重任!一、相关概念1.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Parentingstyle)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鲍姆瑞德在 1967年提出,而国内学者对于Parentingstyle 则有不同的翻译。
如父母养育方式父母抚养方式、育儿风格、家庭教养方式等等。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
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
可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但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从本世纪40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证实了二者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最早的研究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他提出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接受棗拒绝,二是支配棗服从,依此说明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研究发现: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需要的行为,如情绪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而被父母拒绝的儿童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
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服从自己的孩子表现为独立性和攻击性强.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基本频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他发现:采用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儿童在这种家庭中成长会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如亲社会的攻击行为和领导行为,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而限制而不宽容的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MRIND 女)也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她认为:父母对儿童的限制应分为“严格合理的限制”和“惩罚性的限制”,由此提出了三种影响较大的父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
她人为权威型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有权威,但这来自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来自他们经常与孩子的交流和对子女的帮助;宽容销售型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他们给孩子最大的行动自由,把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放在首位,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郭金花聂玉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起点,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进程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权威型、娇宠型、专制型三种教养方式中,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最有利。
另一方面,孩子的特点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反作用,二者是交互影响的。
关键词:教养方式;儿童社会化;教育启迪一、引言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是儿童在特定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会规范、社会技能、价值体系等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品质,由一个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过程贯穿整个生命历程,即从个体出生直至死亡,都是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
在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重要的因素。
所谓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教养方式既有抚养之意又兼具教育职能,表现出父母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二、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一家庭教养方式维度取向维度取向是以维度来描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研究某一行为维度或行为纬度下具体的教养方法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
如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 P.M.Sy monds,1939提出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接受———拒绝,支配———服从。
他研究发现,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
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来服从自己的孩子表现为独立性和攻击性强。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取向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 m2 rind,1967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娇宠型和专制型三种。
0~3岁婴幼儿的教养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关爱儿童,满足需求: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和亲情的满足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他们建立安全感,形成良好的情感基础。
2. 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在婴幼儿的教养中,应将养育与教育紧密结合,既关注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也注重其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3. 尊重婴幼儿的自然特点:尊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个性特点,不强迫他们接受不适合其年龄段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4. 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婴幼儿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包括良好的物理环境和温馨的人际环境。
5. 科学引导,早期启发:根据婴幼儿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以促进其智力、语言、运动、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
6. 家庭、社区、托幼机构合作共育: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应共同协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为婴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7. 定期评估,因材施教:定期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评估,了解其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以便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
8.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自主能力:在婴幼儿的教养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自主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原则需要在日常的养育实践中不断贯彻和落实,才能真正为0~3岁婴幼儿提供优质的教养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毕业论文--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1前言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儿童学业失败、品德错误和行为异常,并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和家庭资源.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
同时,父母对孩子学习行为的管理、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教育方式的一致性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进步。
这里,我们将通过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探索造成学习不良现象的家庭成因,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家庭资源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等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提供根据。
2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根据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入组标准,从2308名来自四所小学、二所普通中学的儿童10--15岁)中抽取学习不良儿童211名,一般儿童218名。
并按年级编为5个组,会计实测被试为429名。
2.2 研究工具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访谈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参阅国内外同类研究,选用、修订那些已被证明为有效\可靠的研究工具,将其汇总成本研究使用的问卷。
测量内容包括:被试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和被试的社会性发展状况。
通过考察研究中施测得到的所有同质性信度Cronbach Alpha值,选择同质性信度在0.6以上的维度作为本研究将要探讨的内容。
2.3研究步骤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深入中小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修改测量工具,汇总成本研究的测量问卷。
以学校为单位,班级为单元.集体施测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SPSS/PC+3.l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3.1.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是家庭资源的一个子系统。
本研究选择的家庭心理环境包括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期望和父母关系状况。
市0-3岁婴幼儿教养指南•市教育科学争论院为进一步推动本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开展,实现0-6岁儿童教育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3岁前婴幼儿教养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特制订“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本方案是本市托幼园所实施3岁前教养工作的指南,也为家庭教养供给参考。
一、教养理念1关爱儿童满足需求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心,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赐于亲情,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
创设良好环境,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婴幼儿快活、开口、开窍。
敬重婴幼儿的意愿,使他们乐观主动、安康开心地开展。
2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强调婴幼儿的身心安康是开展的根底。
在开展保教工作时,应把儿童的安康、平安及哺育工作放在首位。
坚持保育与教育严密结合的原则,保中有教,教中重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
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开展。
3关注发育顺应开展强调全面关心、关注、关心婴幼儿的成长过程6在教养实践中,要把握成熟阶段和开展过程;关注多元智能和开展差异;关注经受获得的时机和开展潜能。
学会敬重婴幼儿身心开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能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开展,和谐开展,充实开展。
4因人而异开启潜能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安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开展差异,提倡更多地实施个别化的教育,使保教工作以自然差异为根底。
同时,要充分生疏到人生很多良好的品质和才智的获得均在生命的早期,必需亲热关注,把握时机。
要供给适宜刺激,诱发多种经受,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与玩耍中的学习桁景,开启潜能,推动开展。
二、教养容与要求8.帮助嬖幼儿充分感受颜色和外形,尝试涂涂画画。
9.引发嬖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欢快,跟着音乐做动作。
〔六〕19-24 个月1.让婴幼儿逐步养成睡眠、进餐、能洗的好习惯,生活有规律。
2.在望洗时都助婴幼儿学着使用肥皂、毛巾,学脱鞋子、裤子、袜子和外衣。
3.鼓舞婴幼儿养成用屡■时吃一口、嚼一口、咽一口和口渴时喝水的习惯。
03岁婴幼儿早期亲子教养的重要性0-3岁婴幼儿早期亲子教养的重要性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亲子关系的质量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探讨0-3岁婴幼儿早期亲子教养的重要性。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0-3岁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
这种亲密关系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接触,如拥抱、亲吻等,也包括情感上的交流,如沟通、分享和共同活动。
通过与父母的互动,孩子能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从而建立起自尊和自信。
二、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早期亲子教养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与父母的交流和探索中,孩子能够学习语言、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发挥创造力。
家长可以通过玩具、图书、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进行认知活动,帮助他们发展智力和想象力。
三、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0-3岁也是孩子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与父母的交往,孩子能够学会表达情感、控制情绪和与他人建立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的社会适应打下基础。
四、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早期亲子教养还可以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养方式,使孩子逐渐适应外部环境。
这种适应能力不仅包括身体上的适应,也包括心理上的适应,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0-3岁婴幼儿早期亲子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早期亲子教养的重要性,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使他们能够在爱与关爱中茁壮成长。
03岁婴幼儿教养人早期教养问题的分析0-3岁婴幼儿教养人早期教养问题的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婴幼儿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0-3岁婴幼儿的教养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地发展,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并对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在学前儿童期,养育儿童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儿童发展的途径是直接受父母的教育。
儿童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是与家长教育态度,父母教养方式分不开的。
早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奠定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相关研究者正在寻求各种方法来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
这次研究主要是对咸阳市区、县的几所幼儿园的家长进行调查,了解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发展特点,探究其之间的关系,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发展和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
关键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父母教养方式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begi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and further stud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social development.In preschool, the main place for raising children is the famil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s directly educated by their parents. Children can adapt to complex social life, and promote socialprogress is with the attitude of parents education, parental rearingis inseparabl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has establishe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society is seeking various ways to improve th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This study is mainly to investigatethe parents of several kindergartens in Xianyang city and county, understand th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nd children'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problems and propose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improv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social development;parenting style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学龄前是个体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教案(第一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教案(第一章)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教案,第一章,,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教案课程名称: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班级:14学前专升本、15学前专升本开课学期:20XX-20XX第二学期任课教师:何艳楠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课程基本情况一、授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授课班级:14学前教育1、2、8班二、课程学时:周学时4,总学时72三、使用教材刘新学、唐雪梅主编《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四、教学参考书[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2]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高月梅:《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5]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七、考核方式:出勤考核、作业成绩、见习观察与实验、闭卷考试。
八、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的沟通能力等;通过幼儿园实地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九、学习规范要求: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课程教案课题名称授课类型第一章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概述新授课学时4了解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重要性;领会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形成科学的家教学目标庭教育观;掌握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任务,理解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