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2.04 KB
- 文档页数:2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缺氧、脑细胞坏死等症状。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从急性期到康复期的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目的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产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内容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电疗和热疗等。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和功能训练。
运动训练是指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活动和平衡功能,包括步态训练、上、下肢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
功能训练是指帮助患者恢复吞咽等日常生活功能。
电疗和热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语言治疗语言治疗是指帮助患者恢复或者提高语言和交际能力的治疗过程。
包括言语理解、表达、阅读、写作、交际等方面。
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正常的言语能力,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心理调节,认知行为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减轻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支持和温暖,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增强康复信心。
康复治疗原则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是指在患者出现脑卒中后尽快开始治疗,以尽早恢复脑部功能。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语言、视力、听力、感觉和运动功能,防止患者后遗症的加重和发展。
个性化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制定的。
家庭康复治疗家庭康复治疗是指康复医师、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密切合作,组成一个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家庭康复服务。
这种方式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全面的关注和照顾,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结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案设计及实施1创编说明1.1创编背景现如今脑卒中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
其发病原因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方面,如吸烟、饮酒、熬夜、挑食、过多的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等①。
据统计,中国每年脑卒中病人高达200万,导致生活功能障碍的占75%,给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压力②。
所以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越早制定康复方案进行康复治疗,使其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就会越好③。
1.2项目介绍康复治疗可谓是脑卒中病人巨大的福利,恢复率、致残率、病死率都有明显提高④,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压力,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非常有利的。
项目主要是在中医院实习过程中针对个别脑卒中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适合患者本人的康复治疗方案及实施治疗,观察实际治疗效果和分析总结经验。
1.3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脑出血和脑血栓导致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智力和精神障碍等症状的病人。
1.4创编目的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制定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将该方案在具体的并列身上实施并观察康复效果,最后对康复方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5创编意义可以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可以把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效果;可以尽可能的降低致残率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成本。
2创编基础与条件2.1理论基础学校开设了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运动治疗技术、病理学、解剖学、推拿针灸学等相关课程,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查阅相关书籍、针对性的了解脑卒中的病理基础,查阅相关论文期刊,充分掌握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新知识。
2.2实践基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可以给我提供很好的帮助和主持,实习基地永川中医院有相应的科室和实际病例,有专业医生可以给我提供权威的技术支持。
2.3自身条件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老师也重点讲诉过此类病例,对于脑卒中的病因病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中医院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
2009-06-19T15:39:26.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 》2009年4月第6卷第12期供稿 作者: 董旭东
[导读]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
董旭东 (绥化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2-0090-02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治疗 分析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及
时抢救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即将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与急性期神经内科治疗有机地结合,防治各种并发症,尽可能使脑
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均是2005年7月以来收治的180例脑卒中患者,不包括同时患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伴有骨骼、肌肉系统
严重病变而致活动功能障碍者。其中脑出血患者
7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110例。左侧偏瘫92例,右侧偏瘫88 例,语言不清78例,完全失语
20
例。按标准对患者进行肌力测评,
首次肌力测评时间为入院后首次查房时间,肌力0级者30例,1级者30例、2级者38例、3级者52例、4级以上3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神经内科治疗 根据各病人的临床表现、CT及其他检查结果,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稳定急性期病情,挽救患者生命,以利于进行早
期康复治疗。
1.2.2
康复治疗
1.2.2.1
床上康复期 此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主要指病人患侧肢体瘫痪,不能下地,需要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期康复治疗的
目的是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参与,促进偏瘫侧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以及肢体正确的摆放和体位的转换(翻身),预防可
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同时,偏瘫侧各种感觉刺激和心理疏导以及相关的康复治疗(如吞咽功能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
练、呼吸功能训练等),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受损功能的改善。此期偏瘫肢体被动活动顺序为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被动活动宜在无痛或
少痛的范围内进行。床上活动包括双手叉握上举运动、翻身运动和桥式运动。此期也可采用传统疗法包括按摩和针刺治疗。
1.2.2.2
床边活动期 由陪员扶持下站立床边,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健肢站稳,患肢抬起摆动以及跨步动作,练习正常步态,纠正患
肢膝关节弯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同时进行积极的康复器械的辅助练习
[1]。
1.2.2.3
步行练习 在治疗师帮助下,进行离床后室内及走廊平步行走,逐渐增加距离。此时及以后加大康复器械辅助训练量。
1.2.2.4
作业治疗
1.2.2.4.1
日常生活活动 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主动移动、进食、个人卫生、更衣、洗澡、步行和如厕等)和应用性日常生活活动(如做
家务、使用交通工具、认知与交流等)都应包括在内。
1.2.2.4.2
运动性功能活动 通过相应的功能活动增大患者的肌力、耐力、平衡与协调能力和关节活动范围。
1.2.2.5
言语治疗 对有构音障碍或失语的脑卒中患者应早期进行言语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其整体功能水平的改善。
2
结果
180
例脑卒中患者经过神经内科治疗和康复治疗2个月后,做肌力判定,其中肌力恢复到5级65例,4级51例,3级26例,2 级30例,0~1级
8
例,治疗总有效率91.2%[2]。
3
讨论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
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
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
40%为重度残废,脑卒中复发率达40%。大量临床康复实践表明,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
能,减轻残疾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了避免过早的主动活动使得原发的神经病学疾患加重,影响受损功能的改善,通常主张在生命
体征稳定
48小时后、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相对较重,一般主张发病后1~2
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
)。对脑卒中各期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针刺、推拿、使用康复器械,对改善患侧脑循环,降低患肢肌张
力,增加患肢肌力是有益的。
参
考 文 献
[1]
谢欲晓.偏瘫康复治疗中下肢功能与能力改善的关系.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6):251.
[2]
王茂斌.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评定方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