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26.21 KB
- 文档页数:6
Pharmacy Information 药物资讯, 2021, 10(1), 46-53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pihttps:///10.12677/pi.2021.101007土茯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赵梦佳,冯济恒,金丽霞*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20年12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1月21日;发布日期:2021年1月28日摘要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根茎,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疾病防治、营养保健等方面具有潜在研发优势。
本文基于土茯苓主要药效物质,综述了土茯苓主要活性成分及土茯苓的药理作用,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抑菌、免疫调节、治疗皮肤病、保护肾脏等多种作用,以期为土茯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土茯苓,药理作用,活性成分Research Progress of PharmacologicalEffects of Smilacis glabrae Roxb.Mengjia Zhao, Jiheng Feng, Lixia Jin*College of Medical Technology,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Dec. 27th, 2020; accepted: Jan. 21st, 2021; published: Jan. 28th, 2021AbstractSmilax glabra Roxb. is a dried rhizome of Liliaceae plant, which has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bacterial, and has potent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vantages in disease prevention, health care and other aspects. We summarized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s from Smilax glabra Roxb, and found the antioxidant, antitumor, an-ti-inflammatory, antibacterial, immunologic regulation, skin disease treatment, kidney protection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research.*通讯作者。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摘要:茯苓这味药是个运用及其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类药物配伍不管寒热温湿都能发挥它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茯苓的产地,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主要功效和成分的现代研究(如茯苓素的利尿作用、茯苓多糖的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等)。
关键词:茯苓,利尿,镇静,茯苓多糖,茯苓素,三萜类。
1. 茯苓的基本概况:§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以云南的产品质量最佳。
主要含有茯苓多糖、纤维素、β—茯苓聚糖等多糖类、茯苓酸等三萜类、各种脂肪酸类等。
茯苓性味甘淡,主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
临床上利水渗湿常与猪苓、泽泻配伍;健脾和胃常与白术人参相配;宁心安神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配伍 。
2. 影响茯苓质量的因素:§2.1自然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茯苓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现在主要是人工的栽培,故远远其功效要远远不足于古代时候的茯苓;茯苓对生长的生态环境相当密切,如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等,而现在却对环境不那么重视;在栽培中其菌种的选择上差异很大,各地没有一个标准[ 2 ]。
§2.2炮制:不同炮制方法炮制成的茯苓中的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米汤制>明矾米汤制>土炒>朱砂制2>朱砂制1>生品。
与生品相比较,茯苓经过炮制后,其总糖及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增加的趋势[ 3 ]。
3. 药理作用:3.1利尿作用:§3.1.1 其中茯苓素是起利尿的主要成分,可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显著激活和茯苓素具有好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功效。
茯苓的利尿作用于实验动物的种属、清醒度或麻醉、急性或慢性实验以及生理状态的不同又密切关系。
慢性实验明显利尿,急性不明显。
对健康的人不具有利尿作用,但可增加水肿患者的尿液排出。
茯苓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左军;祁天立;胡晓阳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23(51)1
【摘要】茯苓是临床上常用的利水渗湿消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等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茯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类(以β-茯苓聚糖最高)、三萜类(块
苓酸、茯苓酸、齿孔酸等)、甾醇类、磷酸酯,腺嘌呤、蛋白质等,具有促进水液代谢、调节胃肠功能、镇静、抗肿瘤、护肝等药理作用。
现将近年来关于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茯苓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总页数】5页(P110-114)
【作者】左军;祁天立;胡晓阳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R285
【相关文献】
1.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茯苓类药材本草学、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茯苓的化学成分和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5.茯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茯苓多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游昕;熊大国;郭志斌;商友剑【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茯苓是一种常用中药,在此将茯苓早期到近期特别是近3年来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发现,茯苓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三萜、脂肪酸、甾醇、酶等,其中,已知多糖类化合物有1i种,已知三萜类化合物有42种;茯苓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茯苓多糖和茯苓三萜类化合物,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保肝、利尿、抗衰老、抗炎、降血脂、增强免疫、催眠等作用,茯苓三萜具有抗肿瘤、保肝、抗衰老、抗炎、增强免疫等作用.【总页数】4页(P106-109)【作者】游昕;熊大国;郭志斌;商友剑【作者单位】广元市佳华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四川广元628022;广元市昭化区林业和园林局,四川昭化628021;广元市佳华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四川广元628022;广元市昭化区林业和园林局,四川昭化628021;广元市佳华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四川广元628022;广元市林业和园林局,四川广元628000;广元市佳华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四川广元628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3+2【相关文献】1.茯苓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晓娟;左冬冬;范越2.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崔鹤蓉; 雷海民; 王睿林; 郭文博; 王鹏龙; 马涛; 李瑞生; 贾天柱; 何塞·路易斯·里奥斯; 张振秋3.茯苓类药材本草学、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超伟;张钰;苏珊;程磊4.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杜晓妍;吴娇5.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马艳春;范楚晨;冯天甜;段莹;吴文轩;胡建辉;刘雅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茯苓多糖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1. 内容综述茯苓多糖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发现茯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因此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面也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潜力。
本文将综述茯苓多糖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茯苓多糖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茯苓多糖主要由葡聚糖等多种类型的多糖组成,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抗炎等多重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白细胞活化、减少炎性因子释放等;抗氧化作用则表现为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茯苓多糖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
阿霉素是一种广谱的肿瘤化疗药物,但其存在明显的心肌毒性,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茯苓多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心肌损伤的作用:一方面,茯苓多糖可以抑制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另一方面,茯苓多糖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本文将对茯苓多糖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目前已有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茯苓多糖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何提高茯苓多糖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其毒副作用等问题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1.1 阿霉素心肌细胞损伤研究背景阿霉素(Doxorubicin)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蒽环类抗生素,具有抗肿瘤作用。
阿霉素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心脏毒性反应,如心律失常、心肌细胞损伤和心力衰竭等。
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可能与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一种自然防御反应,但过度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过多,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进而影响细胞功能。
茯苓药理作用[摘]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图) 一、茯苓功效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
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
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茯苓薏米粥。
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
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茯苓陈皮姜汁茶。
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
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别名:茯菟、茯灵、茯��、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生物学分类: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属Wolfiporia。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曲汉卿田鑫程南针(甘肃中医学院)摘要:茯苓是一味利水渗注药。
传统用于脾胃气应所致的疾饮、水肿等证。
近年来发现有治疗肝炎、心悸、精神分裂症,乙脑后遗症、失语、要幼儿秋季腹泻、斑秃、胃痛等新用途。
现以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材料,对获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以促进获菩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综述;茯苓;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1],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之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
《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五苓散、桂枝茯苓汤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3],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类成分,具有抑制肿瘤、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1 .化学成分研究1)茯苓糖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糖(Pachymose),含量约为84. 2%,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ose)、葡萄糖、蔗糖及果糖,硬烷(Albuminoid)含0. 68%,纤维素含2. 84%.有研究表明:茯苓聚糖的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中有1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和1~2个β(1~6)结合的葡萄基间隔[4].β-茯苓聚糖并无抗肿瘤成分,但切除β(1~6)支链后,既可得到茯苓多糖.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得到溶于水的茯苓羧甲基茯苓多糖(CMC),其中β-茯苓聚糖(β-Pachyman)为主成分, 2)茯苓素茯苓素为一组小分子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以酸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有报道从云南文山产茯苓(Poria cocos)菌核的外表皮中,用乙酸乙酯提取的部分可分离到6个萜类化合物,含茯苓酸(Pachymic acid)、松苓酸(Pmico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新酸等.茯苓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在体内还可拮抗醛固酮活性,另外,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有诱导分化作用.3)其他成分茯苓含麦角甾醇、硬烷(Albuminoid)0. 68%,纤维素2. 84%,还有三萜类、辛酸、月桂酸、十二酸、组氨酸、胆碱、蛋白质、脂肪、酶、腺嘌呤、树胶等成分.胆碱可以增强和改善大脑机能.即茯苓多糖、茯苓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约占干燥品的93%,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功能[5].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抗诱变、抗肿瘤,对肝炎、鼻咽癌和胃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6].随着分离和测定技术的提高,中外学者已从茯苓中分离了3种化学骨架类型的羊毛甾三萜34个化合物,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7]2 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茯苓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茯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洁;谢文婧;吕志刚;江永伟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22(12)22
【摘要】茯苓(poria cocos)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植物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多糖、二萜和甾醇等,具有利尿、保肝、免疫、抗肿瘤、镇静催眠和抗肾纤维化等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更新,茯苓中的化学成分不断被挖掘,药理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外研究者也对其产生了广泛关注。
为对茯苓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茯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张洁;谢文婧;吕志刚;江永伟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3
【相关文献】
1.茯苓多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茯苓类药材本草学、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实训背景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
具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心悸失眠等症状。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深入了解茯苓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茯苓的来源、性状及药用部位。
2. 掌握茯苓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3. 研究茯苓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训内容1. 茯苓的来源及药用部位茯苓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
药用部位为菌核,主要产于中国、韩国、日本等地。
2. 茯苓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1)提取:采用溶剂提取法,以95%乙醇为溶剂,将茯苓粉末进行提取。
(2)分离: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提取液进行分离,得到茯苓总多糖。
(3)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茯苓总多糖进行鉴定。
3.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1)抗肿瘤作用:茯苓多糖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如肝癌、肺癌、胃癌等。
(2)抗炎作用:茯苓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3)抗病毒作用:茯苓多糖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HIV等。
(4)抗糖尿病作用:茯苓多糖可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症状。
(5)抗衰老作用:茯苓多糖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可延缓衰老过程。
(6)抗疲劳作用:茯苓多糖可提高机体耐力,减轻疲劳。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茯苓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结果通过溶剂提取法、硅胶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提取、分离和鉴定了茯苓总多糖。
2. 茯苓的药理作用结果(1)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茯苓多糖对肝癌、肺癌、胃癌等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60%、70%、80%。
(2)抗炎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茯苓多糖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其抗炎效果与阳性药物相当。
(3)抗病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茯苓多糖对流感病毒、HIV等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0%、60%。
茯苓对生殖系统的保护作用研究茯苓,又称白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并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茯苓还具有对生殖系统的保护作用。
茯苓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茯苓酸。
茯苓酸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对生殖系统的保护作用正在被逐渐认识和理解。
首先,茯苓能够保护男性生殖系统。
研究发现,茯苓酸能够抑制生殖系统中的炎症反应,减轻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引起的炎症症状。
茯苓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活性氧对精子的损伤,改善精子的形态和功能,提高精液质量,增加生育力。
此外,茯苓还能够调节睾丸激素分泌,促进睾丸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其次,茯苓对女性生殖系统也具有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茯苓酸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
茯苓还能够调节雌激素水平,减少雌激素对子宫和乳腺组织的刺激,从而减少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茯苓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于免疫性不孕等生殖系统免疫相关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茯苓中的多糖类物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加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此外,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还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
总而言之,茯苓对生殖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其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激素水平、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茯苓对生殖系统作用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和保护作用,但在使用时仍需慎重。
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疾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另外,茯苓属于中药材,要选择质量良好、来源可靠的产品,并遵循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茯苓对生殖系统的保护作用已经得到部分证实。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其作用机制的探究,提高药物的效用,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维护和促进生殖系统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茯苓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免疫系统是保护身体免受病菌、病毒和其他外部侵害的重要机制。
然而,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身体容易受到感染和炎症的侵害。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的天然草药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显示出了潜在的潜能。
本文将探讨茯苓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包括其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的机制。
茯苓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草药,被认为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很多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抵抗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这种抗菌作用是通过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实现的,其中包括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和多种活性物质。
实验证实,这些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此外,茯苓还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对致病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进一步加强免疫功能。
茯苓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炎症是免疫系统的一种反应,但当炎症过度或持续存在时,会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发展。
茯苓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炎症,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和组织损伤。
研究发现,茯苓中的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炎症介质产生的能力,如抑制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的生成。
此外,茯苓还可以减少炎症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伤害。
除了抗菌和抗炎作用,茯苓还具有免疫调节的效果。
茯苓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并促使其释放更多的免疫调节因子。
免疫调节因子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抗体等。
这些物质可以调节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使免疫细胞分泌更多的免疫调节因子,从而加强整个免疫系统的活性。
茯苓作为天然草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例如,茯苓的活性成分和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姓名:*** 专业:中药化学 学号:***********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茯苓三萜和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对茯苓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茯苓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茯苓;三萜成分;多糖成分;药理作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1]。茯苓又名茯菟、茯灵、玉灵、万灵桂、云苓、松苓等,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2],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和营养保健益寿食品。茯苓为中药八珍之一,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养心安神等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3]。茯苓主要成分有茯苓三萜、茯苓多糖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许多中外医药学者对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茯苓在中医临床及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以茯苓为原料的成品药也不断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 茯苓三萜的药理作用 1.1 抗肿瘤作用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报道和相关研究已较多。仲兆金[4]等从茯苓中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及其衍生发现对人慢性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抑制作用明显,可影响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Kwon Ms等[5]发现茯苓三萜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活性,尤其对卵巢,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中枢神经癌等作用明显。茯苓素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白血病L1210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的转移也有一定的作用,与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抗癌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6-7]。在徐榕等[8]发现茯苓中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与抗癌药物合用,能促进小鼠
巨噬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能明显促进粒细胞增殖,引起造血细胞再生,这表明茯苓可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1.2 抗炎作用 日本学者[9]从茯苓(日本)的甲醇提取液中分得三萜类化合物,抑制由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TPA)引起的鼠耳肿。汪电雷[10]等得出茯苓总三萜可以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醋酸引起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等急性炎症能,能够明显减轻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 茯苓酸可通过抑制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ICAM-1的过量分泌,缓解肠道微循环障碍,阻止血小板聚集,能够避免微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11]。 1.3 免疫调节作用 赵英博[12]对茯苓六个有效部位进行免疫调节功能的筛选,确定乙酸乙酯提取物为茯苓免疫调节的主要有效部位,并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具有免疫抑制活性。茯苓素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相当强度的抑制作用[13], 茯苓素在5ug/ml-80ug/ml浓度对PHA、LPS和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血清抗体及脾细胞抗体产生能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1.4 其他作用 张琴琴[14]等在实验研究中发现茯苓总三萜具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并发现其可延长青霉素诱发大鼠痫性发作的潜伏期,减轻发作程度。茯苓中的三萜化合物可使胰岛素的分化诱导活性增强还有抑菌、镇静作用[15]。张先淑[16]等研究表明茯苓总三萜对小鼠肝损伤具有预防和明显的治疗作用。茯苓素和醛固酮及它的拮抗剂有着类似的结构,茯苓素不仅能结合到肾细胞膜醛固酮受体上,而且在大鼠体内也具有抗醛固酮活性,提高尿中钠与钾比值[17]。 2 茯苓多糖的药理作用 2.1 抗肿瘤作用 大量文献报道,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普遍认为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监视系统来实现的。但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茯苓多糖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直接杀伤作用。 茯苓多糖(100-200mg/Kg)对小鼠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EAC)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能提高荷瘤小鼠体内种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和提高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能力[18]。Kanayma 等[19]从茯苓菌体中提取出的一种水溶性茯苓多糖,采用 4mg/kg 剂量进行小鼠进行连续 10 d皮下注射,结果显示它对S180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为94%。纪芳[20]等通过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三个剂量组结果显示均可提高荷瘤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K细胞杀伤活性, 可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抗肿瘤作用。羧甲基茯苓多糖能够显著抑制小鼠H22肝癌细胞及小鼠肿瘤U-14细胞活性,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21]。 2.2 免疫调节作用 茯苓多糖可促进小鼠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的生物合成,且随着茯苓多糖浓度的增加效应增强[22]。茯苓多糖能有效对抗环磷酰胺诱导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尤其是对PPs作用明显,结果显示茯苓多糖对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强于对外周免疫系统的作用[23]。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同时,体外实验证明羧甲基茯苓多糖能够促进小鼠脾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24]。刘媛媛等[25]的研究证明羧甲基茯苓多糖可显著提高IFN-C水平,降低IL-10含量,从而纠正Th1/Th2漂移,提高机体免疫力。 2.3 抗炎作用 赵强强[26]的研究结果显示,茯苓多糖PS1及PS2均能显著抑制细胞炎症因子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且有剂量依赖性。 茯苓多糖具有抑制急慢性炎症反应作用,对棉球所致大鼠皮下肉芽肿形成有抑制作用,同时小剂量下也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27]。 2.3 其他作用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是茯苓多糖研究最为深入的药理活性,除以上几方面之外,还具有抗病毒、抗突变、抗衰老、抗疲劳、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预防结石等方面作用。 3 结语 终上所述,对传统的茯苓药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应该在其来源明确,质量可靠的基础上去研究其有效成分,进而明确其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为茯苓的临床应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从而建立了与临床疗效对应的中药药效组分质量评价的方法学体系。还可以为茯苓的基原考证提供理论依据,发掘茯苓中药资源的潜能,同时提醒人们要保护合理利用中药资源。 茯苓作为一种常用药用真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近年来通过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研究,对茯苓有效成分及功效加以更广阔的开发利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S].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於小波, 昝俊峰, 王金波,等. 我国茯苓药材主要产区资源调查[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3): 714-716 [3] 冯文茄, 孙向军, 胡人杰. 中药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5, 1(2): 95-97 [4] 仲兆金, 许先栋,周京华, 等. 茯苓三萜成分的结构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1998, 4(18): 239-242 [5] Kwon Ms, chung sk, choi JU, et al. Antimicrobial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triterpenoids fraction from Poria cocos Wolf [J ]. J K orean Society Food Science, 1999, 28(5): 1029 [6] 李电东,明秀英,甄永苏. 茯苓素对抗癌药的增效作用[J].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0, 15(1): 63-64 [7] 许津, 吕丁, 钟启平. 茯苓素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抑制作用[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8, 10(1): 45-46 [8] 徐榕, 许津,姚晨,等. 茯苓中集落刺激因子诱生剂的分离与鉴定[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5, 5(4): 378-379.
[9] Nukaya H, Yamashiro H, Fuzakawa H, et al. Isolation of inhibitors of TPA-induced mouse ear edema from hoelen, Poria cocos[J]. Chem Pharm Bull, 1996, 44(4): 847-849. [10] 汪电雷, 陈卫东, 徐先祥. 茯苓总三萜的抗炎作用研究[J]. 安徽医药, 2009, 13(9): 1021-1023 [11] 周宏超, 高立云, 范光丽, 等. 茯苓酸对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J]. 中国兽医科学,2008,38(10): 884-889 [12] 赵英博. 茯苓调节免疫功能活性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 [D]. 湖北中医学院,2009 [13] 王国军, 李嗣英, 许 津, 等.茯苓素对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J].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2, 17(1): 42-47 [14] 张琴琴, 王明正, 王华坤, 等. 茯苓总三萜抗惊厥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67(6): 712-714 [15] 左藤真友美, 田井孝明. 胰岛素作用增强活性组成物[P].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 1998, 10-330266 [16] 张先淑, 饶志刚, 胡先明, 等. 茯苓总三萜对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P]. 食品科学, 2012, 33(15): 270-272 [17] 邓刚民, 许 津. 茯苓素:一种潜在的醛固酮拮抗剂[J].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2, 17(1): 34-37 [18] 陈宏曾, 凡波, 雷学锋, 等. 茯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5, 1(2): 34-36
[19] KANAYMA H, TOGANMI M, ADAEHI N, et al. Studies on the anti-tumor active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mycelia of Poria cocos: Ⅲ.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mouse[J]. Yakugaku Zasshi, 1986, 106: 307-312. [20] 纪芳, 李鹏飞, 徐胜元, 等.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及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