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结果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27.52 KB
- 文档页数:2
肌酸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肌酸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都是人体内重要的酶类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着关键的生物学功能。
肌酸酶同工酶是一类酶体蛋白质,其功能涉及多种代谢过程,乳酸脱氢酶参与乳酸代谢并调节酸碱平衡,而肌酸激酶则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肌酸酶同工酶的定义和功能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特别是肌肉组织中含量最丰富。
它们是一类催化酶,在细胞内负责催化肌酸转化为肌酸磷酸盐的反应。
肌酸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能源储备物质,通过肌酸酶同工酶的催化作用,能够将肌酸转化为肌酸磷酸盐,进而参与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的肌酸磷酸盐-肌酸间的往复转化。
肌酸储备量与细胞能量代谢水平息息相关,对于维持肌肉健康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乳酸脱氢酶在体内主要参与乳酸代谢的过程。
它可以催化乳酸的氧化还原反应,将乳酸氧化为丙酮酸,从而调节体内乳酸的产生和消耗。
乳酸是细胞糖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过量的乳酸堆积会导致酸中毒,而乳酸脱氢酶的存在可以有效调节体内乳酸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肌酸激酶在细胞内是一种催化酶,主要参与肌酸磷酸盐-肌酸间的往复转化反应,并且与ATP合成相关。
肌酸激酶能够催化肌酸磷酸盐的合成反应,将肌酸与磷酸盐结合形成肌酸磷酸盐,并且ATP在此过程中起到能量供应的作用。
肌酸激酶的活性与细胞能量需求紧密相关,它在细胞能量代谢及肌肉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肌酸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作为酶类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它们在相关代谢过程中起到调节和催化的作用,对于细胞能量代谢、酸碱平衡以及肌肉等方面的正常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对这些酶类蛋白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细胞代谢及人体健康的相关机制。
文章结构是一个长文中的组织框架,它有助于读者了解全文的整体架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肌酸酶同工酶2.1.1 定义和功能2.1.2 作用机制和重要性2.2 乳酸脱氢酶2.2.1 定义和功能2.2.2 作用机制和重要性2.3 肌酸激酶2.3.1 定义和功能2.3.2 作用机制和重要性3. 结论在这个文章结构中,引言部分将提供一个简要的背景介绍和研究目的,为读者提供整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关于正常人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特殊案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处于持续升高状态的原因,提高CK的认识。
方法:对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原因所进行一系列相关检查并分析。
结论:各项检查表明无感染、心肌损伤、无肌肉损伤等情况,报道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持续升高的特殊病例。
【关键词】肌酸激酶(CK)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引言】患者是一名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的特殊病人。
肌酸激酶可简称为CK,CK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转运、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能可逆地催化肌酸与ATP之间的转磷酰基反应。
肌酸激酶(CK)是由M(肌肉)型和(或)B(脑)型2类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主要有CK-MM,CK-MB和CK-BB 3种同工酶形成。
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以骨骼肌、脑及心脏中含量最丰富的,在所有组织中,心肌内CK-MB含量最高,占CK总量的20%-46%。
在急性心肌梗死和骨骼肌损伤时,血清中CK水平迅速升高,由于心脏、骨骼肌等组织中所含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不同,检测CK同工酶便成为鉴别损伤来源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甄别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时,如怀疑病人有急性紧急梗死或者心肌炎时要进行心肌酶谱排查,尤其是心肌特异性酶谱,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
正常状况下,肌酸激酶比肌酸激酶同工酶要高,但在实际出现了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肌酸激酶要高的状况。
此研究研讨生化检测中肌酸激酶同工酶高于肌酸激酶的原因。
具体报告如下:【病历资料】患者,女,30岁,平日无任何不适,在一次体检时偶然检查出心肌标志物心肌酶异常:肌酸激酶CK:430U/L,肌酸激酶正常值(参考范围0—145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645U/L,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值(参考范围0—24U/L),心肌肌钙蛋白0µg/L,心肌肌钙蛋白正常值(参考范围0—0.056µg/L),患者无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住院观察,经检查患者神志清楚,自主体位,胸、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检查中CK-MM:31.3%降低,CK-MB :2.3%正常,CK-BB :0%正常,巨CK1: 66.4%升高,肌酸激酶MB质量1µg/L正常,检查抗核抗体谱(18项)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全血、尿液等检查正常,甲状腺功能无异常,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报告正常,静态状态下心内结构、功能未见异常,心电图未见异常,住院给予营养心肌治疗,心肌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还是处于持续增高状态。
肌酸激酶正常同工酶偏高的原因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是一种酶类物质,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脑组织等细胞中,能够催化肌酸磷酸和ADP反应生成肌酸和ATP。
当细胞受损或正常代谢活动频繁时,CK会释放到血液中,成为临床上诊断肌肉损伤、肝损伤、心脏疾病等疾病的标志物之一。
但是,有时候CK测定的结果表现为CK同工酶(CKMB、CKMM、CKBB等)的比例偏高,就需要进一步了解肌酸激酶正常同工酶偏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1、心肌梗死CKMB是一种特殊的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心肌中。
当心肌发生梗死、缺血等血管阻塞等情况时,心肌细胞逐渐死亡,释放出大量的CKMB到血液中,因此CKMB测定结果偏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2、急性肌病急性炎性肌病、肌肉创伤、肌肉挫伤、运动过度、脱水、中毒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肌细胞受损,释放出大量的CK,导致CK测定结果显著升高。
此时,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变化与CK总量相比是次要的,主要是CKMM浓度升高。
3、药物或物质诱导部分药物或毒素进入人体后,也可能导致肌肉细胞受损,释放出大量的CK,从而导致CK总量和同工酶比例发生变化。
如胰岛素,可能会导致肌肉细胞代谢障碍,释放出大量的CKMM;肌肉松弛剂也可能引起肌肉细胞代谢障碍,释放大量的CKMB。
需要注意的是,肌酸激酶的同工酶比例变化并非所有药物或物质的典型反应,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具体分析。
4、其他疾病除了上述情况,一些肌纤维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肌肉细胞代谢障碍,释放出大量的CK,从而导致CK总量和同工酶比例的变化。
总之,不同情况下肌酸激酶的同工酶比例升高,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
专业医师应当采用多种临床医学手段分析患者具体的病因,结合患者的病史、生理状况以及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给出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体检项目中的心肌酶谱异常指标解析体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检查方式,通过对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其中,心肌酶谱是体检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提供心肌损伤的相关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初步判断和诊断。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心肌酶谱异常指标的解读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担心。
本文将对体检中心肌酶谱异常指标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相关情况。
一、什么是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是指在体检中检测血液中心肌酶的一项检查指标。
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特异性肌酸磷酸酶(cTnI)。
这些酶在心肌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它们的水平,可以初步了解心肌状态和心脏健康情况。
二、心肌酶谱异常指标有哪些?1.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的酶,包括肌肉、心肌、脑组织等。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K会释放到血液中。
所以CK的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参考值时,可能意味着心肌损伤的存在。
2.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是血液中特异性的心肌细胞释放的酶,是心肌酶谱中的重要指标。
常规情况下,CK-MB的含量很低,当心肌受损时,CK-MB会显著升高。
因此,如果体检中检测出CK-MB异常指标,可能暗示心肌损伤可能存在。
3. 心肌特异性肌酸磷酸酶(cTnI)cTnI是心肌特异性的肌酸磷酸酶同工酶,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相比其他心肌酶指标,cTnI更为敏感和特异性。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TnI会有明显的升高,因此在体检中检测出异常的cTnI水平,很可能表明存在心肌损伤。
三、心肌酶谱异常指标的可能原因1. 心肌损伤心肌酶谱异常指标通常与心肌损伤有关。
心肌损伤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肌梗塞、心肌炎症、心肌病变等。
当心肌受损时,心肌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心肌酶谱异常。
2. 运动过度剧烈运动或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后,心肌酶谱指标可能会暂时增高。
这是由于运动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并释放酶类物质所致。
肌酸激酶同工酶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目的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两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别为免疫抑制法和胶体金法。
方法标本来自于2014年12月—2015年2月期间在该院住院的患者,主要针对儿科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年龄段在6个月~3岁,随机选取152例。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进行测定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并从中选取二者不成比例的标本进一步用胶体金方法测定CK-MB质量。
结果测定标本共152人份,CK在正常范围内,CK-MB 升高,高于正常值(51±20)U/L(免疫抑制法结果),用胶体金法结果为(2.367±1.038)ng/mL;CK高于正常值时,CK-MB免疫抑制法结果为(73±30)U/L,胶体金法结果为(9.152±1.123)ng/mL。
结论CK-MB的活性测定一般均为免疫抑制法,但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可引起测定结果假性升高,出现异常升高时,及时和临床取得联系,可结合患者的病情,进一步用胶体金法测定CK-MB 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wo measure methods of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and they were immunosuppression method and colloidal gold method respectively. Methods Specimens were from randomly selected 152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February 2015,mainly for pediatric inpatients aged 6 months to 3 years. Using auto biochemical analyzer to measure the activity of creatine kinase (CK)and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and selected those disproportionate specimens for further measure of CK-MB using colloidal gold method. Results Measured 152 specimens in total,and CK wa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but CK - MB was higher than normal (51±20)U/L(using immune suppression method),while using colloidal gold method the result was(2.367±1.038)ng/mL;When CK was higher than normal,the immune suppression measure results of CK-MB was (73±30)U/L,and the result of colloidal gold method was (9.152±1.123)ng/mL. Conclusion The measurement of CK-MB activity generally are immune suppression method,bu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methodology,it can cause pseudo rise. When encounter abnormal rise,make contact with clinical doctors,taking the patient’s state into account,one could use colloidal gold method for further measure of the quality of CK - MB,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measure results for patients.[Key words] CK-MB;Immune suppression method;Colloidal gold method正常情況下,CK-MB/CK应240 U/L为升高,CK-MB活性结果>24 U/L,质量浓度>6 ng/mL为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正常值范围
摘要:
1.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概念及种类
2.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正常值范围
3.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4.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时的临床表现
5.结论
正文:
一、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概念及种类
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是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在生物体内存在的三种亚型,分别是CK-MB、CK-MM 和CK-BB。
它们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正常值范围
1.电泳法:CK-MB 占肌酸激酶总量的比例小于0.05(即CK-
MB<5%),CK-MM 占94%~96%,CK-BB 无或痕量。
2.酶速率法(37℃):CK-MB:0~18U/L,CK-MM:0~18U/L,CK-BB:0U/L。
三、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肌肉损伤等疾病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
通过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时的临床表现
当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时,可能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急性心肌梗死:CK-MB 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心肌细胞损伤。
2.心肌炎:CK-MB 和CK-MM 水平轻度升高,提示心肌炎症。
3.肌肉损伤:CK-MM 水平升高,提示骨骼肌损伤。
五、结论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正常值范围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肌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酶化验单解读1.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是一种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其中以心肌、骨骼肌和肾脏含量最丰富,其次为肝脏、脾脏、胰腺、肺脏和肿瘤组织及红细胞中。
1.1偏高:可见于心脏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及贫血、肺梗死、骨骼肌损伤、营养不良、休克、肾脏病等。
1.2偏低:常见于内分泌失调、过于劳累、睡眠不好、心情不好等。
总之,乳酸脱氢酶偏低一般不是很严重,经过调理即可恢复。
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定期复查。
2.α-羟基丁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是心肌酶谱中的一种酶,在哺乳动物体内普遍存在。
它的活性与乳酸脱氢酶的一种同工酶相当,可反应心肌损害,普通的肌肉损害,红细胞破损。
2.1偏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骨骼肌损伤、急性肝炎、恶性肿瘤等。
如果既往无上述疾病病史以及相关的临床症状,可以隔2-4周再到医院复查。
如果复检结果仍然是阳性,应该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或解除上述疾病。
2.2偏低:可见于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癌剂等治疗后。
建议结合自身身体状况定期复查!3.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中,其水平受性别、年龄、生理状态的影响;男性肌肉容量大,肌酸激酶活性高于女性。
3.1偏高: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心肌梗死、心肌炎及各种肌肉疾病时肌酸激酶明显增高,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症时也明显增高。
请结合既往病史和自身情况,动态观察,如持续升高,专科就诊。
3.2偏低:甲亢、激素治疗等可使此酶减低。
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具体分析,内科随诊。
4.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1、CK2、CK3)主要存在骨骼肌、心肌、脑、肺、前列腺、肠等组织中。
4.1偏高: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溶栓治疗、手术后、急性颅脑损伤、骨骼肌疾病以及肺、肠、胆囊、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
4.2偏低:一般多无临床意义。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膜结合酶。
主要功能为:催化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及使缓激肽失活;ACE在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含量最高,因此,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测定主要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疗也有一定价值。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正常范围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是一类酶,它在人体内参与肌肉能量代谢的调节。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正常范围是指在正常健康人群中,各同工酶的浓度水平应当落在一定的范围内。
本文将介绍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分类、功能以及正常范围的相关内容。
一、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分类肌酸激酶同工酶分为三种类型:肌酸激酶MM同工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和肌酸激酶BB同工酶。
MM同工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MB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中,而BB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功能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肌酸激酶MM同工酶参与骨骼肌肌肉的能量代谢,能够将肌酸磷酸化为肌酸磷酸二酯,从而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肌酸激酶MB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其浓度的升高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的指标,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肌酸激酶BB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其浓度的改变与脑组织的损伤程度相关。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正常范围是指在正常健康人群中,各同工酶的浓度水平应当落在一定的范围内。
根据研究数据,肌酸激酶MM同工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174 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24 U/L,肌酸激酶BB同工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3 U/L。
正常范围的确定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进行测定,经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
四、肌酸激酶同工酶的临床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测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肌酸激酶MB同工酶的浓度升高可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对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次,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肌肉损伤的程度和恢复情况。
此外,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测定在神经肌肉疾病、肌无力等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监测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一类在人体内参与肌肉能量代谢调节的酶。
其正常范围是指在正常健康人群中,各同工酶的浓度水平应当落在一定的范围内。
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高的原因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是咋回事呢?这可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就好比家里的报警器突然响了,咱得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一样,这俩指标高了,就是身体在给我们报警呢。
咱先说说肌酸激酶吧。
这肌酸激酶啊,就像身体里的一个小工匠,在肌肉细胞里忙活着呢。
有时候我们运动得太猛了,就像一下子让这个小工匠加班加点地干重活。
肌肉细胞有了损伤,肌酸激酶就会跑到血液里去,这时候一检查,肌酸激酶就高了。
我有个朋友啊,平时不咋运动,突然心血来潮去参加了个马拉松,那跑下来之后啊,整个人都累瘫了。
过了几天去体检,就发现肌酸激酶高得离谱。
这就是身体在说:“嘿,你这一下子太猛啦,我有点吃不消了。
”那除了运动过量呢?心肌梗死也会让肌酸激酶升高。
心脏可是我们身体的核心动力源啊,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重要。
一旦心脏的肌肉细胞出了问题,肌酸激酶这个小工匠也会从心脏的细胞里跑出来到血液里“求救”。
这时候可就不是小事了,就好像发动机出故障了,整辆车都得停摆一样。
再说说肌酸激酶同工酶。
这个指标可有点特殊,它就像肌酸激酶的小跟班,不过这个小跟班主要在心脏里活动。
要是这个小跟班的数量也多起来了,那很可能就是心脏在闹毛病。
比如说心肌炎,心脏的肌肉发炎了,这个小跟班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乱跑,最后就跑到血液里,让检查结果看起来它的数值很高。
还有啊,像一些药物也会捣乱。
比如说他汀类药物,本来是用来降血脂的,可是有时候它就像个调皮的小鬼,会让肌酸激酶或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
这就好比你请了个小助手来帮忙打扫房间,结果他一不小心把花瓶给打碎了,虽然他是来帮忙的,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麻烦。
另外呢,肌肉疾病也不能忽视。
像肌营养不良这种病,肌肉细胞就像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一点点地破败下去。
肌酸激酶这个小工匠就会不断地从这些“破房子”里跑出来,导致它的数值升高。
这时候肌酸激酶同工酶可能也会受到牵连,跟着升高。
那要是发现这两个指标高了,该咋办呢?这就像你发现家里漏水了,得先找到漏水的源头。
心肌酶七项结果解读
心肌酶谱主要包括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同工酶。
每个指数的数据都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依据,具体如下:
1、肌钙蛋白:是一种蛋白质络合物,是横纹肌收缩的一种调节蛋白,是骨骼肌和心肌的结构蛋白。
心肌的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具有心肌特异性,目前用于急性心梗的实验室诊断;
2、乳酸脱氢酶:正常情况下,乳酸脱氢酶的正常值为120-250U/L。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促进身体产生能量的酶,检测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可以辅助诊断组织细胞受损程度、监测急性慢性疾病病情的发展、诊断检测心脏方面的疾病;
3、谷草转氨酶: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40-50U/L。
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检测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可以辅助诊断心脏疾病、肝脏疾病;
4、肌酸激酶:正常情况下,男性肌酸激酶的正常值为24-170U/L,女性肌酸激酶的正常值为24-150U/L。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大脑以及心脏中,检测肌酸激酶的含量可以辅助诊断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肺梗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5、α-羟丁酸脱氢酶:正常情况下,α-羟丁酸脱氢酶的正常值为90-182U/L。
α-羟丁酸脱氢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检测α-羟丁酸脱氢酶的含量可以辅助诊断心肌梗死、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6、同工酶:正常情况下,同工酶的正常值应小于24U/L。
同工酶指的是身体内催化相同反应但是分子结构不同的酶,检测同工酶的含量可以辅助诊断癌症、心肌梗死等疾病。
心肌酶谱异常诊断标准
心肌酶谱异常是指心肌损伤引起的血液中心肌特异性酶的活性水平异常,常见有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的异常。
以下是心肌酶谱异常的诊断标准:
1. 肌酸激酶(CK):CK在心肌损伤后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活性水平会升高。
正常人体血液中CK酶活性为:男性10-195 U/L,女性10-170 U/L。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CK的活性水平会显著升高,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正常。
2.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CK-MB是CK的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CK-MB 的活性升高会明显高于CK,其升高和下降的曲线与心肌损伤的发生和恢复相吻合。
通常将CK-MB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百分比设置为标准,常用标准是CK-MB升高超过总CK 的2%。
3. 心肌肌钙蛋白(cTn):cTn是心肌细胞特异性的蛋白质,存在于心肌细胞的结构蛋白中。
在心肌损伤后,cTn会释放到血液中,其升高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并能够更早地检
测到心肌损伤。
通常将cTn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百分比设
置为标准,常用标准是cTn升高超过99百分位数的上限。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酶谱异常仅是诊断心肌损伤的辅助指标,并不能代替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等其他检查结果。
在临
床实践中,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异
常等多方面的信息来做出最终的诊断。
一、概述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人体内一种极为重要的酶,其超高的原因可能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
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其异常水平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话题。
二、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基本介绍1. 肌酸激酶(CK)的功能和基本特点2.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功能和基本特点3. 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三、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的原因1. 心肌损伤是导致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的重要原因之一2. 骨骼肌疾病也可能导致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异常上升3. 肝功能异常与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异常增高之间存在一定关系4. 药物、毒素和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四、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的临床意义1. 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2. 对骨骼肌炎症和损伤的诊断3. 对肝功能异常的诊断和监测4. 对其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五、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的治疗和预防1. 针对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增高的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2. 预防药物、毒素和其他疾病对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影响3. 避免运动过度和损伤肌肉六、结语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异常水平可能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其超高可能给机体健康带来危害。
对于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和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提高大家对于这一领域的认识和了解。
七、心肌损伤是导致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肌损伤是导致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心肌受损或缺血缺氧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CK和CK-MB大量释放入血液,导致它们的水平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大于30%分析申学红[摘要]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损伤的疾病,一般情况下CK-MB不超过总CK的5%,但在临床标本中经常发现CK-MB/CK超过30%甚至超过总CK的现象,现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 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1]广泛存在于细胞浆和线粒体中,和肌酸激酶同工酶作为诊断心肌梗死或心肌坏死的特异性指标,已经广为使用,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已经得到公认。
如果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升高,则应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不会高于肌酸激酶(CK),但由于测定方法的原因,临床上难免会出现CK-MB/CK大于30%甚至超过总CK 的现象,就会给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惑。
现总结我院2014年全年的检测结果,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病历资料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检测该项目共1210例,采用上海丰汇FH-400生化全自动分析仪,厦门英科新创的原装试剂,以及配套校准品。
其中CK-MB/CK大于30%的有56例,占总数的4.6%;CK-MB超过总CK的有5例,占总数的0.4%。
标本均无溶血。
且该部分患者经检查后排除了心肌损伤的情况。
由此可看出,此种现象在临床并非个例,该现象的出现提醒我们方法学的局限性值得临床参考。
分析CK广泛分布于全身,在骨骼肌含量最高,其次是心肌和脑,由M和B两类亚基组成CK-MM、CK-MB、CK-BB三种同工酶。
[1]骨骼肌里几乎都是CK-MM,胎儿肌肉组织和富含平滑肌的器官如胃肠道、膀胱、子宫也含有一定量的CK,但CK-BB含量相对颇高,脑组织中CK-BB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心肌中CK-MB含量较高。
讨论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测定方法所导致的。
目前我国常规工作中测定CK-MB主要使用免疫抑制法,其原理是:试剂中加入CK-M抗体,它能完全抑制CK-M亚基的活性,而不影响CK-B亚基的活性,将结果乘以2即为CK-MB的活性。
如何看懂心肌酶检验报告单?1、什么是心肌酶检验?心肌酶就是心肌中多种酶的总称,如果心肌细胞受损,会让多种酶进入血液。
若是患者产生一些症状,如胸闷、心前区疼痛、气短等,可以检测血液中心肌酶情况,判断是否患上有关的疾病,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还可以对溶栓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2、心肌酶检验报告单的重要指标CPK。
即肌酸磷酸激酶,其存在于骨骼肌、心肌等组织细胞质以及线粒体中,正常值是18-198U/L。
如果其增高,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则肌酸磷酸激酶的活性在3~8小时会升高,在10-36h到达峰值,一般2-4天后逐渐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时,这项指标会数倍增高。
如果患者有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水肿或者是坏死,肌酸磷酸激酶同样会提高。
然而在诊断心脏病时的特异性有限,这是因为其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中,肝脏或者是骨骼产生病变时,同样会影响这项指标,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
CPK-MB。
其一般在心肌中,占比超过95%,正常值是0~25U/L,若是这项指标升高,意味着患者可能患有相关的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等。
因为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在心肌内的含量较高,若是患者急性心梗发作,则3-8小时这项指标会升高,在9-30小时内指标数值到达峰值,48-72小时内会逐渐恢复。
因此,这项指标是心脏类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酶学生化指标,具有加强的特异性。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其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中,如肾脏、骨骼肌、肝脏、心肌等,其中心肌含量最多,正常值为0~40U/L。
若是这项指标提高,可能是因为肝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肝癌、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
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则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会发生变化,一般在发病后6-8小时升高,在18-24小时到达峰值,其活性峰值和心脏梗死病灶大小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呈正比例关系,如果没有新的梗死病灶,指标会在4-5天后逐渐恢复。
如果这项指标再次升高,意味着病灶扩大,或是有新的病灶产生。
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升高现象的临床解读
文/ 雷永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住院病案管理科副主任技师)
孟庆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
肌酸激酶(CK)是诊断及随访肌肉
疾病时应用最为广泛的酶。
当肌肉出现损
伤时,CK在血清中的浓度最高,CK是肌
肉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也是肌肉损伤病程
的最佳衡量指标。
在广泛采用心肌肌钙蛋
白(cTn)测定之前,CK及其MB型同工酶
(CK-MB)是最常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的血清学指标。
由于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尚未
使用cTn检测,故CK及CK-MB仍是急性心。
肌酸激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结果解读
摘要:在当前肌钙蛋白在绝大多数县级以上医院普及的情况下,依然有相当多
的基层医院在评价心肌损伤标记物时会选择心肌酶谱。目前这些指标已整合到生
化全套检测中,其中CK-MB在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至今仍然可以
作为心肌损害的重要的诊断指标。
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工酶
The results of creatine kinase and creatine kinase were interpreted
Xu ying.(Anhui huainan east hospital group xiesan hospital,Anhui Huainan 232052,
China)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troponin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hospital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cases,there are still quite a lot of basic-level
hospitals in evaluating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 will choose 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At present,these indexe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biointegration test,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k-mb in clinical diagnosis can still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index for myocardial damage.
[Key words] Creatine kinase;isozyme
20世纪90年代前,肌钙蛋白还未广泛在临床应用,血清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损伤的一
类重要指标,即使在当前肌钙蛋白在绝大多数县级以上医院普及的情况下,依然有相当多的
基层医院在评价心肌损伤标记物时会选择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目前这些指标已整合到
生化全套检测中,其中CK-MB在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至今仍然可以作为心肌
损害的重要的诊断指标。临床也经常能碰到患者拿化验单咨询的情况,护理人员对此应该有
所了解。CK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中,至少有3种主要的同工酶:CK-MM、CK-MB、CK-BB。
CK-MM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
中。心肌细胞损伤主要以CK-MB升高为主,总CK也会随之升高。解读CK-MB应该注意:
1药物原因
他汀是最常见的引起CK-MB升高的药物,主要与他汀肌溶解有关,故CK升高水平更为
明显。除此之外,某些麻醉药、镇静药、催眠药、乙醇、秋水仙碱等均可引起CK和CK-MB
升高。
2运动影响
一般生化检查要求检查者前两天尽可能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锻炼,尤其平常比较少参加锻
炼的检查者,即便检查前不很剧烈的活动也可能会引起CK明显升高,同时伴有CK-MB不同
程度的升高。
3发热
尤其是高热可以引起肌肉损伤,所以对于感染发热患者,如果CK轻度升高并不用特别处
理。
4手术或挤压创伤
有时手术后1-2个月CK仍然会不同程度升高,这种患者如果因其他原因再次住院,如没
有仔细询问患者近期手术史,往往会因不清楚CK或CK-MB升高的原因而进行很多不必要的
检查。
5年龄因素
14岁以下儿童的CK-MB无论是绝对活性或相对活性,一般要比成人高出2-3倍,由于不
同年龄CK-MB正常值范围不同,建议有怀疑心肌炎的儿童,以肌钙蛋白作为主要血清学参考
指标。另外,妊娠3个月左右CK和CK-MB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6其他系统疾病
肿瘤、脑部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低钾血症等病变也会引
起CK和CK-MB增高,其中肿瘤、脑部疾病可引起CK-BB增高,但由于CK-BB不能直接检测,
这部分数值被计算入CK-MB而导致其假性升高。
7实验室检查方法
了解CK和CK-MB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助于理解和分析这两个指标增高的原因。CK是由
B、M两种不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所以可以组成3种同工酶:CK-MM/CK-MB/CK-BB即总CK
水平=(CKM+CKM)+(CKM+CKB)+(CKB+CKB)。理论上CK-MB的活性是不可能大于CK活
性的。但CK活性的测定主要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而CK-MB活性常用免疫抑制法,是
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免疫抑制法的原理:封闭血清中所有CKM的活性,只检测CKB的活
性;由于CKBB在体内含量很少,忽略CKBB,认为所有检测到的CKB活性均来自于CK-MB;
由于CK-MB活性包含CKM和CKB两个亚基活性,因此把测得CKB活性乘以2即代表CK-MB
活性。从上述3个步骤可以看出,这个方法有个明星缺陷,如因为脑部疾患或肿瘤等原因引
起CK-BB升高,就会出现计算得出的CK-MB活性会大于总CK的活性。但从CK水平=
(CKM+CKM)+(CKM+CKB)+(CKB+CKB)公式可以看出无论CK-BB怎么升高,免疫抑制法
间接计算出CK-MB活性都不会高于CK总活性的两倍。如果超出两倍,说明检测CK的比浊法
和检测CK-MB的免疫抑制法对应关系不好。
7CK-MB与CK比值在诊断中的意义[1] CK-MB免疫抑制法的正常值0-30U/L,CK比浊法正
常值20-200U/L。如CK-MB/CK比值在4%-30%,CK-MB增高考虑心肌受损可能性大;如比值
<4%,CK-MB增高考虑骨骼肌损伤引起;如果>30%,CK-MB增高很可能是CK-BB异常增高
导致CK-MB推算出错,此时应考虑肿瘤或脑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实验室干扰引起,如血脂
过高引起比浊法不准确或巨CK血症M亚基不能完全被封闭引起。
参考文献
[1]张铭,郑炜平主编.心血管内科医生成长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