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总依据及设计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596.00 KB
- 文档页数:21
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展开论述,包括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等方面。
设计目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保标准,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二是实现资源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设计原则在进行污水处理厂的毕业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 综合利用不同的处理工艺:根据不同的污水性质和处理要求,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的处理工艺,以提高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2. 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并能适应不同负荷和水质波动的情况。
3. 能源和资源节约: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合理的工艺选择和优化运行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4.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设计方案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和污水处理需求的变化。
设计流程污水处理厂的毕业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调研和数据收集:首先需要对设计区域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研,并收集相关的水质、流量等数据,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 工艺选择和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并进行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包括处理单元的布置、设备选型、管道布置等。
3. 工程量计算和设备选型: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工程量计算,包括处理能力、设备数量、管道长度等。
同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选型。
4. 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根据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结果,进行施工图设计,并进行工程预算,包括设备采购费用、施工费用等。
5. 运行和维护方案:设计完成后,需要制定运行和维护方案,包括运行指导、设备维护保养等,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毕业设计技术路线【篇一: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怎么写】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怎么写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
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
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
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
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
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
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
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
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
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
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
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
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
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编写这本手册.1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环节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
1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学生应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明确其目的、意义和要求,严格按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虚心接受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
(3)必须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训练环节,严禁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成果.否则,成绩按不及格处理.(4)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和院(系)规章制度。
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因事因病应向指导教师请假,无故缺勤按旷课处理;缺勤时间达三分之一以上者,成绩按不及格处理.(5)毕业设计(论文)不能免修,只能重做。
1.2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环节(1)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课题的深广度、工作量的合理性、结果的预测性,需经教研室集体讨论决定,教研室主任同意,经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审定后向学生公布,通过师生双向选择或经协商分配,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及指导教师。
(2)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1周内下达任务书,明确设计(论文)题目、内容和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参考文献及进度安排等.(3)开题。
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2—3周内完成,并写出开题报告.内容包括:a。
文献综述。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要求,搜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阐明所选课题在其所属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特色。
b。
预期达到的目标。
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说明拟设计或论述的主要内容,拟提交的成果形式。
c。
研究方案。
说明为实现设计目的涉及到的理论基础、拟采用的方案及方法步骤.d。
进度计划.将设计(论文)任务进行科学的分解,并进行合理的阶段时间安排,定出各阶段的成果形式,以便设计(论文)顺利进行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与检查。
(4)学习、实验、设计、研究.(5)中期汇报。
目录摘要 (1)1 建筑设计 (3)1.1 设计资料 (3)1.2 设计说明 (4)1.2.1 总平面图设计 (4)1.2.2 平面设计 (4)1.2.3 立面设计 (5)1.2.4 剖面设计 (5)1.2.5 其他部分的设计说明 (6)2 结构设计 (8)2.1 计算简图 (8)2.1.1 确定计算简图 (8)2.1.2 梁柱截面尺寸 (8)2.1.3 材料强度等级 (9)2.1.4 荷载计算 (9)2.2 框架内力计算 (18)2.2.1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9)2.2.2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6)2.2.3 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内力计算 (41)2.2.4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46)2.3 框架内力组合 (54)2.4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65)2.4.1框架梁截面设计 (65)2.4.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65)2.4.3正截面受弯抗震验算 (66)2.4.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6)2.4.5斜截面受剪抗震验算 (66)2.5框架柱截面设计 (67)2.5.1正截面压弯承载力计算 (67)2.5.2正截面压弯抗震验算 (70)2.6楼梯 (73)2.6.1基本资料 (73)2.6.2几何参数 (74)2.6.3均布永久荷载标准值 (74)2.6.4均布荷载设计值 (75)2.6.5支座反力 (75)2.6.6梯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75)2.6.7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5)2.7现浇楼面板设计 (76)2.7.1设计资料 (76)2.7.2配筋计算 (76)2.8基础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抗震验算) (77)2.8.1设计依据 (77)2.8.2土层参数 (78)2.8.3钻孔参数 (78)2.8.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78)2.8.5桩身强度验算 (78)2.8.6柱下独立承台抗震承载力验算 (79)3 小结 (82)[参考文献] (83)致谢 (84)附译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论文研究思绪、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行环节1.研究什么?——如何拟定研究课题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 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重要来源于两大方面: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 教育教学实践自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 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2.如何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 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 涉及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
对课题的全面了解, 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 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如何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重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A. 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B. 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C. 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D. 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有的条件分析。
E. 课题研究的策略和环节如何?F. 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⑴ 观测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规定, 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3.1 观测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 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测法的环节: 观测法的实行分为以下三个环节,环节之一就是进行观测研究的设计,此环节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测。
摘要根据宾馆设计规范和其它相关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和提供的地质资料,设计该校图书馆。
按照先建筑后结构,先整体布局后局部结点设计步骤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资料、建筑设计总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及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主梁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框架柱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次梁截面设计配筋计算、楼板和屋面设计、楼梯设计,基础设计等。
其中附有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纵向和横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以及梁柱的内力组合表。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the library and other relevant standards, and designing requirement and geological materials offered, design this university library. The structure, design the step to design in some joint after the whole overall arrangement first according to building first.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Design the materials, architectural design leader, structure level assign and calculate sketch not to confirm, load and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is calculated, internal force association , girder section design and mix muscle not to calculate, frame post section design and mix muscle not to calculate, times of roof beam section is it mix muscle calculate , floor and roofing design , design of stair to design, the foundation is designed etc..关键词:重力荷载标准值、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组合、弯矩调幅、构造配筋Keyword: Gravity load standard value , cast-in-place armored concrete structure , internal force make up , curved square amplitude modulation , construct and mix the muscle.目录1方案设计 ............................................................................................................- 1 -1.2 设计方案: .................................................................................................- 1 -2.结构选型及布置 ................................................................................................- 7 -2.1结构选型 .....................................................................................................- 7 -2.2结构布置 .....................................................................................................- 7 -2.3初估截面尺寸 .............................................................................................- 7 -3计算简图确定 ....................................................................................................- 7 -3.1计算简图说明 .............................................................................................- 7 -3.2框架梁柱截面特征 .....................................................................................- 8 -4荷载计算 ......................................................................................................... - 10 -4.1恒载标准值计算 ...................................................................................... - 10 -4.2活载标准值计算 ...................................................................................... - 11 -4.3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板按双向板算) ...................................... - 12 -5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D值法) ............................................. - 14 -5.1 柱的侧移刚度D: .................................................................................. - 14 -5.2风荷载作用下的移验算及内力计算 ...................................................... - 15 -5.2.1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 - 15 -5.2.2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 - 15 -5.3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内力、位移分析 ...................................................- 20 -5.2.1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 ....................................................................- 20 -5.2.2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 - 21 -5.2.3横向自震周期计算 ....................................................................... - 21 -5.2.4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 - 21 -5.2.5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 - 22 -5.2.6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具体步骤同风荷载) ....... - 22 -6. 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 ................................- 26 -6. 1计算杆端固端弯矩及节点不平衡弯矩...........................................- 26 -6. 2计算杆端的弯矩分配系数...............................................................- 26 -6. 3计算节点各杆件的近端转角弯矩...................................................- 26 -6. 4计算杆端的最后弯矩.......................................................................- 26 -6. 5计算剪力...........................................................................................- 26 -6. 6计算轴力...........................................................................................- 26 -6. 7恒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因结构对称,取半结构)...................- 26 -6. 8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6 -7内力组合 ......................................................................................................... - 33 -8.框架配筋计算及构造措施 .............................................................................. - 37 -8.1 框架梁截面设计 ...................................................................................... - 37 -8.1.1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 ............................................................ - 37 -8.1.2梁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 ........................................................... - 38 -8.1.3梁裂缝验算 ................................................................................... - 39 -8.2 框架柱截面抗震设计 ............................................................................. - 41 -8.2.1柱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 - 41 -8.2.2柱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 - 43 -8.2.3裂缝宽度难度验算 ....................................................................... - 44 -8.框架配筋计算及构造措施 ............................................................................. - 45 -8.1 框架梁截面设计 ..................................................................................... - 45 -8.1.1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 ........................................................... - 45 -8.1.2梁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 ........................................................... - 46 -8.2 框架柱截面设计 ...................................................................................... - 47 -8.2.1柱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 - 47 -8.2.2柱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 - 49 -9基础设计 ......................................................................................................... - 50 -9.1基础尺寸及埋置深度 .............................................................................. - 50 -9.2配筋计算 ...................................................................................................- 52 -9.3抗震设计 ...................................................................................................- 52 -结语................................................................................................................. - 54 -参考文献..............................................................................................................- 55 -(一)建筑设计参考文献..............................................................................- 55 -(二)结构设计参考文献..............................................................................- 55 -(三)地基基础设计参考文献..................................................................... - 56 -致谢.. (57)前言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个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训练阶段;是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金陵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第四版)金院教字【2010】29号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做好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要求(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根据专业性质有所侧重地培养以下几方面能力:1.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2.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与论证的能力;4.实验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及实验数据的测试、采集与分析处理的能力;5.设计、计算与绘图的能力,包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6.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文字及口头表达的能力;7.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时间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理、工、农科学生不得少于15周(包括评阅和答辩时间),经管、艺术及文科学生可酌情减少,但一般应不少于10周。
工作内容的具体要求见《金陵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内容的基本要求》(详见附件1)。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金陵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与方案》(详见附件2)。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一)学校领导、教学主管部门应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各阶段,深入到学院、班,有重点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及教学质量开展检查与评估,不断进行总结,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二)学院领导对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面负责,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制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求和具体考核评分办法,并亲自深入到教师、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工作。
第1章概述1.1 机械设计的过程、内容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意义设计是创造性的建立满足功能要求的技术系统的活动过程。
机械设计的步骤和内容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产品规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改进设计阶段。
1. 产品规划阶段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做出市场预测,对产品开发的可能性作综合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报告,本阶段最终目的是确定任务并给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
2. 方案设计阶段通过规划阶段明确了设计任务,确定了系统的功能。
当然能实现同一功能的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同一原理又可以有不同的运动方案。
通过功能分析并确定了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动作构思,初步拟定出从原动机经传动机构到执行机构的运动方案,并画出各执行构件动作相互协调配合的运动循环图,设计各执行机构,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计算,这是机械产品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3. 详细设计阶段该阶段是将机械运动简图具体化为机器及零部件的合理结构。
完成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部件和零件设计,完成全部生产图纸并编制设计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4. 改进设计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试验、使用、鉴定所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做出相应的技术完善工作,以确保产品的设计质量。
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在设计的四个阶段中,方案设计的创新及其优劣尤为重要,它对机械系统功能的实现、性能的好坏、经济性及其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机械设计全局的成败,因此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在整个机械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正是为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则是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一个综合训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本科阶段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它对初步掌握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综合运用机械原理及相关课程所学内容,针对一个实际机械系统完成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1. 巩固和加深对机械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2. 初步掌握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并对机械设计的全过程有个初步了解;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进行初步训练;4. 培养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
引言概述: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的重要任务,它不仅可以体现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可以展示学生自主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的写作是毕业设计开展的第一步,它承载着整个设计的方向与目标。
本文将围绕着如何写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展开详细讨论。
正文:一、明确设计目标1.研究背景和现状:了解相关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对于设计目标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2.问题定义与需求分析: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准确定位设计中的问题和需求,明确解决的痛点和目标。
二、制定设计方案1.技术选择与理论支持:根据问题和需求的分析,选择适合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系统结构和模块划分:将整个设计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明确每个模块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具体实现方案1.确定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功能:明确设计的具体功能和性能指标,确保实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针对具体实现方案,设计清晰、直观的用户界面和友好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四、实验与测试1.设计验证的方法和步骤:制定实验和测试方案,明确验证设计方案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评估指标。
2.数据分析与评估:总结实验和测试的结果,分析数据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五、设计思路的创新与优化1.根据实践和测试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2.分析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未来工作的展望。
总结:在撰写毕业设计设计思路时,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制定设计方案、设计具体实现方案、进行实验与测试,同时要注重设计思路的创新与优化。
通过系统的设计思路,可以保证毕业设计具有指导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只有合理明确的设计思路,才能在后续的毕业设计过程中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因此,设计思路的写作至关重要,需要认真对待,确保每个设计细节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论证。
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不仅是实现目标的蓝图,更是展现个人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依据。
工厂通风除尘系统方向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书工厂通风除尘系统方向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书一、设计题目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二、设计背景和意义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工厂通风除尘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和粉尘也越来越多。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处理这些废气和粉尘,不仅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健康,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因此,设计和优化工厂通风除尘系统对于保障生产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设计目标1. 分析现有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效果;2.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的要求;3. 设计一套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厂通风除尘系统;4. 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优化,提高其处理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四、设计内容和步骤1.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现有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运行情况和效果;2. 法律法规分析:了解并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的要求;3. 技术方案设计:根据现有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不足,设计一套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厂通风除尘系统;4. 系统优化:对设计的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提高其处理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5. 系统建设布局:根据实际工厂情况进行系统建设布局,包括设备选择、设备安装和布线等;6. 系统测试和评价:对建设好的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价,分析其性能和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7. 结果分析和总结:对测试和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设计工作,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1. 研究和分析现有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效果;2. 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的要求;3. 设计一套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厂通风除尘系统,并进行优化;4. 提出改进现有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建议,并提高废气和粉尘处理效果。
六、进度安排1. 立项和选题的确定:(时间)2. 调研与文献综述:(时间)3. 技术方案设计与优化:(时间)4. 系统建设布局:(时间)5. 系统测试和评价:(时间)6. 结果分析和总结:(时间)7.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时间)七、主要参考文献1. 《工业废气与粉尘治理技术指南》;2. 《通风与空气净化工程学》;3. 《工业通风与饮食世》;4. 《现代工业废气处理技术》;以上是一份工厂通风除尘系统方向本科毕业设计的初步指导书。
目录第一部分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第二章设计总说明 (7)第二部分建筑设计第一章概述 (9)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10)第三章平面设计 (11)第四章立剖面设计 (13)第五章建筑构造设计 (14)第六章门窗统计及图纸统计表 (16)第三部分结构设计第一章楼板设计 (18)第二章楼梯设计 (29)第三章框架设计 (35)第四章内力组合 (71)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88)致谢 (89)第一部分第一章 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某底商住宅楼建筑结构设计(边框架设计)(设计:李婷 单位:工学院土木工程系03级农建班)建筑部分一、设计条件1 基地条件2 气象条件(见结构)二、 功能要求1 底层大空间作商场,层高3.9~4.5m ,上部五层为住宅,层高3m2 住宅分为两种套形,二室一厅,建筑面积90平方米,10户;二室二厅,建筑面积75平方米,20户;每户面积可上下浮动10%,阳台面积超过4平方米部分计算50%。
3 造型要有一定层次三、装修要求1 外立面要求高些,可参照现有同类做法。
2 内部装修为一般水平,可选用标准图集四、抗震设防为8度五、设计深度及作用要求1 完成的图纸内容为施工图深度要求2 应完成图纸内容:▼6(1)设计总说明 ,图纸目录,门窗统计表。
(2)各层平面图 1:100(3)立面图 1:100(不少于两个)(4)剖面图 1:100(不少于一个)(5)楼梯详图1:50(包括平面图、剖面图、踏步、扶手大样、不少于一部)(6)屋面平面图1:100或1:200(7)厨卫间详图1:20~1:50,(不少于一户),户型厨卫布置不同时,可选商场入口。
六、参考书目1 建筑有关设计规范2 标准图集3 房屋建筑学4 有关方案图选结构部分一、设计资料:1 地形:详见建筑设计部分的资料;2 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地层自上而下为(1) 填土层:厚度约为0.5m;(2) 砂质粘土: 厚度约为2.0m; f KN m =2502/(3) 卵石:中密, 厚度约为5-7m; f KN m =6002/(4) 基岩:表层中度风化.(5) 建筑区地层的承载力较高,地下水位高程为-8.00 m, 地下水对一般建筑材料无 侵蚀作用,不考虑土的液化.3 气象条件: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西北风,基本风压W KN m 0203=./.4 抗震设防烈度:按8度设防.5 材料供应及施工能力均能得到保证.6 不上人屋面活荷载:072./KN m ;上人屋面活荷载:152./KN m (标准值);二、设计任务及要求:一)设计任务1.结构施工图----统一用2号图纸完成,要求完成结构平面布置图;1~2榀XKJ的配筋图; 现浇楼梯的结构布置图、及配筋图; 现浇板的配筋图; 连梁的配筋图.2.结构计算----写于计算书中,要求完成1~2榀XKJ的设计计算; 现浇楼梯(梁式或板式)的设计计算; 现浇板的设计计算; 连梁的的设计计算;3.结构设计计算书----结构设计计算书中必须注明结构及其构件选型和结构布置的理由及设计依据,对于所选用的标准构件应注名构件的代号、标准图集的代号、构件的自重及详细尺寸,以便为后面的计算作准备. 详细列出结构设计计算的各个步骤、全部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计算书中应附有必要得计算用图(结构及构件的关系图和结构及构件的计算简图).计算书的书写必须整洁,不能随意涂改.二)设计要求:1.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承重及抗震方面的要求、场地地质条件、材料供应及施工技术条件等,合理进行结构及其构件(楼面板、屋面板、过梁等)的选型和结构布置,应尽可能使计算简便,统一构件的编号,确定构件的定位尺寸,正确标注构件的结构标高.2.进行XKJ及其柱下基础计算时,应有正确的计算简图, 选择合理的构件尺寸.清理荷载时一定要细心,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内力计算步骤要完整,内力计算可手算也可用计算机计算,手算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得计算方法.进行内力组合,确定截面的配筋,并且满足构造要求.施工图中,结构及构件尺寸的标注要齐全,受力钢筋、箍筋及构造钢筋的编号要清楚、正确. 受力钢筋的锚固、连接及截断位置要清楚正确; 箍筋加密区及非加密区的范围要详细准确,配置的数量要正确,横断面的选取位置及数量要合理.KJL的梁顶及梁底标高要正确.要按规范作图(仿宋体字,线型选用要正确).3.现浇楼梯的设计时,梁式或板式楼梯自选,要有正确的计算简图,构件的截面尺寸要合理.内力计算及配筋要正确.施工图中,各构件的代号、尺寸的标注要齐全,配筋图要正确,结构标高要标注在相应位置. 现浇楼梯的代号可用XLT表示(XTB表示梯板;XTL表示梯梁).4.现浇板的设计计算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采用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分清楚什么是单向板什么是双向板.板的厚度要合理,受力筋(板底与板面)及非受力筋的配置和标注要正确,并标注板的底部及顶部的结构标高.定位轴线、构件尺寸的标注要齐全. 现浇板的代号可用XB表示.5.连梁的设计计算可考虑采用塑性理论.连梁的代号可用XLL表示.三、参考资料: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2.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地震出版社(1990年)3.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上、下);结构力学教材;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材;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6.各类构件的标准图集由系统一提供.四、几点提示一)结构选型:1.多层建筑的建筑开间、进深、层高尺寸和选用的构件类型应减少规格,非承重隔墙应采用轻质材料;2.结构选型应根据功能要求、荷载大小、施工能力和场地条件进行,要求构照简单、以便于施工;3.此次设计应优先选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4.框架结构一般采用横向承重框架,地震区的多层框架宜采用双想刚接的框架.二)结构布置:1.多层建筑结构布置,在满足建筑功能、工艺和生产使用要求的同时,力求平面和竖向形状简单、整洁,柱网对称、刚度适当、荷载分布均匀,结构传力简捷,构件受力明确;2.进行多层建筑结构布置时,应重视选择建筑参数,以利于最大限度的采用国家标准构件;3.柱与定位轴线的关系:1)横向----柱的定位轴线与横向定位轴线应重合;2)纵向----一般情况下边柱外缘与纵向定位轴线相重合.个别情况下,也可以边柱中心线与纵向定位轴线相重合.中柱中心线应与纵向定位轴线相重合;3) 变截面的边、中柱皆以框架最上层柱中心线为纵向定位轴线;4) 边柱截面变化时,上、下层柱取边柱外缘齐平.4.框架柱和梁的中心线应重合,尽量避免梁位于柱的一侧.否则,要考虑偏心对结点核心区和柱子的不利影响.如果有偏心,偏心距也不能大于柱截面在该边长的1/4;5.柱的净高与柱截面(长边)的比值应大于4,以免出现短柱.三)XKL 及KJZ 的截面尺寸:1. KJL (框架梁):截面高度(h)—可取计算跨度的1/8~1/12;不宜大与净跨的1/4;截面宽度(b)—可取截面高度h 的1/2~1/3;并且≥250mm;★并且满足:V ≤0.25fcbh0; (非抗震)V ≤RE γ10.2fcbh0; (抗震)2.KJZ (框架柱):截面高度(h)—可取≥400mm ;不宜大与净高的1/4;截面宽度(b)—应≥350mm; 截面高度与截面宽度之比不宜超过1.5;★并且满足:轴压比与剪压比的要求。
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环节。
搞好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三条在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实行院、分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明确分工,协调运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第四条教务处工作职责1、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指导文件,对全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制订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文件。
2、协调有关部门,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3、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检查,对未达到各阶段进度、质量要求或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整改要求。
4、组织专家组评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
5、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估。
第五条各分院(系)要明确一名教学院长(主任)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领导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具体工作职责:1、贯彻落实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文件精神,制订分院(系)实施细则。
2、布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组织有关教研室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
3、审查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课题任务书,确定指导教师。
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
4、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资格审查。
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
5、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检查工作,协调处理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工作。
6、对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在答辩前按规范化要求进行格式审查。
审查合格者经签字后方能参加答辩,凡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规范要求为止。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框架结构毕业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毕业设计成为了大学生们完成学业的重要一环。
而在众多的毕业设计题目中,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是一种常见且有一定难度的选题。
本文将探讨框架结构毕业设计的背景、意义以及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要点。
一、背景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是建筑、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常见的选题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和人们对建筑物功能和美观性的要求提高,对于框架结构的研究和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框架结构不仅能够提供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还能够为建筑物赋予独特的外观和风格。
因此,通过毕业设计来研究和探索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对于学生们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意义1. 学术研究价值框架结构作为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们可以深入探讨框架结构的设计理论,了解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对于建筑物性能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设计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机会。
通过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学生们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材料选择、结构形式等因素,这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设计过程关键要点1. 研究背景和需求分析在进行框架结构毕业设计之前,学生们需要对设计项目的背景和需求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这包括了解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地利用要求、建筑物功能等因素。
通过对背景和需求的分析,学生们可以确定设计的目标和方向,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2. 设计方案的制定在确定设计目标和方向后,学生们需要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建筑物的整体布局、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等内容。
在制定设计方案时,学生们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结构稳定性、美观性等因素,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 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案确定后,学生们需要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
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1.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毕业设计,学生需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方法,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解决,巩固和拓宽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培养实践运用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利用毕业设计的过程,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运用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项目的设计和完成过程中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开展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通常需要与指导教师、同学以及项目相关的人员进行合作,并充分利用团队资源来完成任务。
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项目管理能力。
1.综合应用: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在实践中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各门基础课程,并通过对专业知识的集成应用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研究和调研:毕业设计可能需要学生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调研,以获取所需的背景知识和相关信息。
通过调研,学生可以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工具。
3.数据采集与分析: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需要采集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或其他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学生可以获取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持。
4.设计和实施:毕业设计项目可能要求学生设计和实施一个产品、系统或方案,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完成问题的解决,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5.结果展示和报告撰写:毕业设计最终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完整的报告,并进行结果展示。
学生需要清晰地陈述问题的背景、研究方法、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和实施过程,并对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独立的研究或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则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于实践的极好尝试,也是学生在学校四年学习期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后一个环节。
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在矿山实际工作中更快进入“角色”,在毕业设计时应使这一“教学设计”环节尽可能地贴近“真设计”。
为此,学生在设计时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一、矿井设计必须贯彻国民经济建设有关方针政策,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各项具体政策,应有全局观点。
二、矿井设计应在立足国情的前提下,满足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将矿井为发展留有余地的原则。
在目前,还应特别注意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三、在设计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尽量运用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应拓宽思路,在不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大胆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计方法;四、设计应按有关部门指定的技术范围、规程、标准系列等进行。
设备选型上要注意以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并在国内成批量供应的型号为依据,新技术新工艺应以国内试验成功并经过鉴定批准的方能采用。
第一章矿区开发条件§1 本章内容编写本章内容时,应有针对性的围绕设计题来进行,目的是使阅读者也认为该矿区的确具有开采价值。
本章的内容是后述各章的设计基础,基本内容如下:一、矿区概述(一)简述矿区行政区划、地理位置(经纬度可省去)、交通情况,地形地貌等主要地理特征;(二)简述矿区气候条件:气温(最高、最低、平均)、降水量(雨和雪的最大、最小、年降水量)、风情、冻结期等;(三)略述水文情况:矿区主要河流、湖泊的位置、流量、历年的最高洪水位、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水源及供应情况;(四)简述矿区内地方小矿及小窑的分布及开采情况;(五)简述矿区及附近的工农业和其他企业情况,建材和电力供应条件;(六)插图:矿区交通位置图。
尽量用实习矿井收集到的交通位置图,幅面为一页说明书尺寸,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只须说明矿区位置与其他交通枢纽或主要城市的关系(铁路、公路及公里数)。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通用13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篇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当前对超市存货清查的课题学术界已有研究,可是大多数论文只是注重研究超市仓库中的存货,对存货数量的清查,忽略了超市门市部门中的存货和在途物资。
超市存货的清查不能只是局限在存货的数量多少,还应该注重存货的质量、最佳存货水平和存货结构的合理性。
还要全面考量超市存货积压、滞销的问题提出应对超市存货经营方面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方面的建议。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超市存货数量和质量的清查有助于超市财务、采购和仓储以及门店经营的管理。
最佳的存货水平和存货结构可以降低企业存货资金的占用,加速存货资金的周转,增强盘点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超市存货清查为超市库存管理上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准确核定门店库存、防止存货非正常损耗和提升门店经营绩效都有这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一)存货管理对超市发展的意义:超市企业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等。
超市应加强存货的管理与核算,一方面避免存货过多而积压资金,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缺货的威胁,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超市存货管理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商品、时机、场合、价格和数量等互相配合的情况下,真正达到流通的目的。
存货管理的重要性一、超市企业的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重非常大,存货价值直接影响着流动资产价值,正确反映存货价值,对于客观、公允的反映流动资产价值、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存货的管理水平,决定超市的竞争能力。
存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超市产品的质量、产品定价、加班时间、剩余生产能力、交付周期以及超市的整体的获利能力等方面因素,甚至影响到对顾客的需求能否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超市能否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主体的关键。
毕业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和参考文献毕业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和参考文献一、引言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毕业设计任务书是毕业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将对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和参考文献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综合性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毕业设计任务书的意义和要求。
二、任务书的主要内容1. 题目选择毕业设计任务书的第一部分是题目选择。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进行题目的选择,确保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设计任务。
任务书应明确阐述题目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 任务概述任务书的第二部分是任务概述。
这部分主要对毕业设计的背景、目标、内容和预期成果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任务概述应包括设计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和方法、预期成果和创新点等内容。
3. 研究背景任务书的第三部分是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应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估和总结,揭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说明自己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意义和重要性。
4. 研究方法任务书的第四部分是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应明确阐述用于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验设计和执行、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等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详细说明自己的研究方法,以便指导教师能够明确了解和评估。
5. 进度安排任务书的第五部分是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应明确规定毕业设计的起止时间,以及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具体工作内容。
进度安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毕业设计的成功完成非常重要。
6. 参考文献任务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列举出学生进行研究时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参考文献的选择应包括一定数量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先进性。
三、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参考文献对于毕业设计的完成非常重要。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学生能够了解当前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问题,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 毕业设计总依据及设计步骤(供参考)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步骤: 开始 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初步选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 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结构刚度参数 竖向荷载计算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及振型 计算多遇地震烈度下的结构弹性地震作用 不满足 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弹性变形验算 满足 上述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内力组合 按组合内力进行梁柱配筋计算 基础设计 进行重要部位的抗震强度验算 需要作薄弱层变形验算否 否 不满足 按罕遇地震烈度验算薄弱 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或 延性构造措施 特殊延性构造 结束
第一步、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一、建筑结构体系选型 (一) 合理选用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材料是形成结构的物质基础,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正确选用材料, 2
就成为经济合理地选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按材料分类的结构类型如下: 砌体结构体系 按建筑材料分类的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钢结构体系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二) 合理选择结构受力体系 现代建筑中,建筑物的造型可划分为两大类:多层及高层建筑、单层大跨度建筑,按结构受力形式分类,常用的结构体系大体如下:
混合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 多层及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框架——剪力墙、全剪力墙结构) 筒体结构体系(包括框筒、筒中筒、成束或组合筒体结构) 巨型结构体系
单层大跨度建筑 平面结构体系:门式刚架、薄腹梁结构、桁架结构、拱结构 空间结构体系:壳体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 框架结构体系 多层与小高层常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框架、装配式框架及装配整体式框架三种。 地震区框架结构宜优先考虑选择现浇框架结构体系,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现已很少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非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则可以根据施工条件等因素具体选定。 (3)钢框架:钢框架的受力骨架为钢梁、钢柱,根据梁柱连接型式可分为半刚接框架和刚接框架。钢框架的抗震性能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梁、钢柱相对混凝土梁、柱截面较小,增大了有效使用面积;钢框架自重较轻,大大降低了基础造价;且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钢框架多用于办公楼、旅馆、商场等公共建筑。 (4)框架结构体系选用限值:框架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主要取决于梁柱的截面尺寸,一般梁柱截面惯性矩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较大,抗侧移能力较弱,属较柔结构。当层数较多、侧向荷载较大时,为满足侧向刚度和强度要求,需加大截面,很不经济。而且高度增加时,框架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相对位移较大,使得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建筑装饰、管道设备等)在地震时破坏较严重。因此,框架结构的最大高度受到限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是6~15层,最经济是10层左右;规范规定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可采用钢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1-2的限值;抗震等级见表1—3所示。 3
表1-1 建筑结构体系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 构 体 系 非抗震 设防 抗 震 设 防 6 度 度 8 度 9 度
钢筋混 凝土结 构
框 架 现 浇 60 60 55 45 25 装配整体 50 50 35 25 不应采用 框架——剪力墙 和框架——筒体 现 浇 130 130 120 100 50 装配整体 100 100 90 70 不应采用 现 浇 剪 力 墙 无框支墙 140 140 120 100 60 部分框支墙 120 120 100 80 不应采用 钢结构 框 架 110 110 110 90 50 框架——支撑 框架——剪力墙 240 220 220 200 140
表1-2 高宽比限值 结 构 体 系 非抗震 设防 抗 震 设 防 6、7 度 8 度 9 度
钢筋混 凝土结 构
框 架 5 5 4 2 框架——剪力墙 和框架——筒体 5 5 4 3
剪 力 墙 6 6 5 4 钢 结 构 民 用 房 屋 6.5 6.5 6 5.5
二、结构布置 结构体系确定后,应当密切结合建筑设计进行结构总体布置,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造型和合理的传力路线。 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是指其对高度、平面、立面和体型等的选择,除应考虑到建筑使用功能、建筑美学要求外,在结构上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地震区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还应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设计要达到先进合理,首先取决于清晰合理的概念,而不是仅依靠力学分析来解决。确定结构布置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结构概念设计的过程。 (一) 结构总体布置原则 1、控制高宽比 在高层建筑中,结构的位移常常成为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而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倾覆力矩将迅速增大。因此,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宜过大。一般应满足表1-2的要求。对于满足表1-2的高层建筑,一般可不进行整体稳定验算和倾覆验算。 2、减少平面和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 4
结构平面应尽量设计成规则、对称而简单的形状,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量重合,以减少因形状不规则产生扭转的可能性。 结构的竖向布置要做到刚度均匀而连续,避免刚度突变,避免薄弱层。结构上部形成缩小面积的突出部分,这种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鞭梢效应,要采取特殊的措施加强。 3、变形缝的设置 在多层与高层建筑中,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裂缝,常隔一定距离用温度缝分开;在高层部分和低层部分之间,由于沉降不同,往往由沉降缝分开;建筑物各部分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或有错层时,用防震缝分开。温度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将高层建筑划分为若干个结构独立的部分,成为独立的结构单元。 (二) 框架结构体系布置 1、结构布置原则 (1)结构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型宜简单、规则,使各部分刚度均匀对称,减少结构产生扭转的可能性。 (2)控制结构高宽比,以减少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其高宽比限值见表1-2。 (3)尽量统一柱网及层高,以减少构件种类规格,简化设计及施工。 (4)房屋的总长度宜控制在最大温度伸缩缝间距内,当房屋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可设伸缩缝将房屋分成若干温度区段。 2、柱网和层高 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即平面框架的柱距(开间)与跨度(进深)和层高,首先要满足生产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其次是满足建筑平面功能的要求,还要力求做到柱网平面简单规则、受力合理,同时施工方便,有利于装配化、定型化和施工工业化。 3、钢筋混凝土承重框架的布置 柱网确定后,沿房屋纵横方向布置梁系,形成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分别承受各自方向上的水平作用。根据承重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承重体系可分为三种。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横向上布置主梁,在纵向上设置连系梁。楼板支承在横向框架上,楼面竖向荷载传给横向框架主梁。由于横向框架跨数较少,主梁沿框架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加房屋横向抗侧移刚度。由于竖向荷载主要通过横梁传递,所以纵向连系梁往往截面尺寸较小,这样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不利的一面是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对于给定的净空要求使结构层高增加。 5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纵向上布置框架主梁,在横向上布置连系梁。楼面的竖向荷载主要沿纵向传递。由于连系梁截面尺寸较小,这样对于大空间房屋,净空较大,房屋布置灵活。不利的一面是进深尺寸受到板长度的限制,同时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小。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主梁。楼板的竖向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柱网较大的现浇楼盖,通常布置成井字形式;柱网较小的现浇楼盖,楼板可以不设井字梁直接支承在框架主梁上。 由于这种方案沿两个方向传力,因此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能也较好,通常按空间框架体系进行内力分析。 在地震区,考虑到地震方向的随意性以及地震产生的破坏效应较大,因此应按双向承重进行布置。高层建筑承受的水平荷载较大,应设计为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不应采用铰接,也不应采用横向为刚接、纵向为铰接的结构体系。 三、绘出框架平面柱网布置 标出柱距,对框架进行编号。 第二步、初步选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 一、初估梁柱截面尺寸 (1)框架梁截面尺寸: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应该根据承受竖向荷载的大小、梁的跨度、框架的间距、是否考虑抗震设防要求以及选用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情况下,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可参考受弯构件按下式估算:梁高h=(1/8~1/12)l,其中l为梁的跨度。梁宽b=(1/2~1/3)h。在抗震结构中,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框架柱截面尺寸:框架柱的截面形式通常大多为方形、矩形。柱截面的宽与高一般取层高的1/15~1/20,同时满足25/0lh、30/0lb,l0为柱计算长度。多层房屋中,框架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不宜小于300mm;高层建筑中,框架柱截面的高度不宜小于400mm,宽度不宜小于350mm。柱截面高度与宽度之比为1~2。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宜大于4。 为了减少构件类型,简化施工,多层房屋中柱截面沿房屋高度不宜改变。 在计算中,还应注意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应符合规范对剪压比(0/cccchbfV)、剪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