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8.31 KB
- 文档页数:3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施工要点分析发布时间:2021-12-20T08:56:54.658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0期作者:张经伟[导读]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柱施工作为建筑的骨干承重部分,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
张经伟身份证号:23232619900428****摘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柱施工作为建筑的骨干承重部分,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宜选择性能较好的型钢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主体架构。
型钢自身强度和延性较大,混凝土又具有较好的耐固性,将型钢与混凝土二者相结合,在承载力、刚度和抗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文中分析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性能特点,并进一步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要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钢筋接驳器;钢牛腿;连接板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建筑物开始向高层和超高层的方向迈进,这也对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柱施工作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之一,需要对其加大重视度。
在当前建筑主体架构中,通过选择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行梁柱施工,不仅具有较好的变形刚力,而且能够巧妙应用施工带来的非建筑物自身的外来荷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和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性能特点型钢混凝土结构以钢和混凝土作为主要组成内容,通过将型钢和钢筋结构配置在混凝土内部,将钢筋与混凝土进行组合,其所形成的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和较强的抗变形能力,能够承受构件自重,施工荷载较高。
相较于钢结构,在耐火性、耐腐蚀性和抗震性等方面更具优异性,而且钢材使用量较少,能够增大截面积的刚度,改善结构整体的易曲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型钢混凝土结构钢骨架作为施工的承重体系,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型钢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整体性,改善了钢筋混凝土受剪应力破坏的脆弱性,能够明显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无锡恒隆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无锡恒隆广场综合发展项目申士杰1、工程概况无锡恒隆广场综合发展项目总建筑面积37.3万m2,包括一个大型高级购物中心,两栋高层办公大楼。
主塔楼地下4层,地上44层,建筑总高度为249.09m。
主塔楼结构形式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体系,在18层和31层设置有设备层和水平伸臂桁架,屋顶设有50米高钢桁架,总用钢量约15000吨。
主塔楼型钢截面有十字形、H形及其他异性截面,钢骨组合柱、组合梁从基础底板到顶层均有设置,六层以上外框钢骨柱倾斜内收。
框架柱、梁同为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相比钢骨混凝土柱+钢梁、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梁、钢骨混凝土柱+混凝土梁等组合形式较复杂,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抗火性能,此种结构形式工程中比较少见。
2、施工难点分析钢骨混凝土(SRC)组合结构作为国家大力推广的建筑新技术,虽然现在超高层建筑中越来越多,但从总体行业发展来看,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还属于新兴技术,工程经验相对较少,质量要求较高。
而框架柱、主梁同为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次梁为混凝土梁的结构形式(见标准层结构平面图1)在组合结构中更是少见,结构形式更加复杂,其施工难度更高,主要施工难点如下:⑴ 前期钢结构深化设计工作量大,对深化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要对节点的优化设计、施工、专业配合等考虑周全,否则会影响后续施工;⑵组合梁、柱内及与其他结构相交部位,钢筋设置较多,尤其是节点部位比较复杂,空间狭小,钢筋加工复杂,绑扎不便;⑶本工程主塔楼6层以上外框钢骨柱相对轴线双向倾斜内收,且组合梁、柱相交均存在夹角,为非正交,构件尺寸较大,钢结构测量定位及模板设计困难;⑷土建分包和钢结构分包交叉施工紧密,在交叉流水施工中,容易忽视对方工艺,施工冲突较多,协调配合困难;⑸组合结构目前尚未形成相应国家级的施工工艺标准及验收规范。
3、主要节点深化设计在进行深化设计前,要重点仔细审核结构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对不合理的节点和对有利于施工的修改意见提交业主和原设计综合考虑。
型钢混凝⼟(SteelReinforcedConcrete,以下简称SRC)结构是指在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的结构。
型钢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
实腹式SRC构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空腹式SRC构件的抗震性能与普通混凝⼟(ReinforcedConcrete,以下简称RC)构件基本相同。
因此,⽬前在抗震结构中多采⽤实腹式SRC构件。
实腹式型钢可由钢板焊接拼制⽽成或直接采⽤轧制型钢。
SRC构件的内部型钢与外包混凝⼟形成整体、共同受⼒,其受⼒性能优于这两种结构的简单叠加。
与钢结构相⽐,SRC 构件的外包混凝⼟可以防⽌钢构件的局部屈曲,并能提⾼钢构件的整体刚度,显著改善钢构件的平⾯扭转屈曲性能,使钢材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此外,外包混凝⼟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和耐⽕性。
与RC结构相⽐,由于配置了型钢,⼤⼤提⾼了构件的承载⼒,尤其是采⽤实腹型钢的SRC构件,其抗剪承载⼒有很⼤提⾼,并⼤⼤改善了受剪破坏时的脆性性质,提⾼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1 国外的研究 1.1 欧美地区SRC结构的应⽤与研究 20世纪初,欧美就开始对SRC柱进⾏了研究。
1908年Burr做了空腹式SRC柱的试验,发现混凝⼟的外壳能使柱的强度和刚度明显提⾼。
1923年加拿⼤开始做空腹式配钢的SRC梁的试验。
在1989年的美国钢筋混凝⼟设计规范ACI2318中,将型钢视为等值的钢筋,然后再以RC结构的设计⽅法进⾏SRC构件设计,这种⽅法的优点在于对SRC结构设计时考虑了构件的“变形协调”和“内⼒平衡”,但没有考虑型钢材料本⾝的残余应⼒和初始位移。
在1993年的钢结构设计规范C2LRFD中,采⽤极限强度设计法来设计SRC结构,将RC部分转换为等值型钢,再以纯钢结构的设计⽅法进⾏组合结构设计,并考虑了残余应⼒和初始位移。
英国在理论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于1969年将建筑中的SRC柱列⼊英国钢结构规范BS449的第三部分,随后将桥梁中的SRC柱列⼊英国标准BS5400的第五部分。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赏析八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第1篇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的进展和进步,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扮演着越来越不行替代的角色。
高层建筑不但象征着城市进展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对现如今城市用地的紧缺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层建筑蓬勃进展的同时,其建筑质量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必需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确保在平安的前提下,高质量的完成高层建筑的施工。
2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高层建筑在城市进展中扮演重要地位的同时,也由于其危急性大、结构简单、工程量大、工期长等特点,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1]。
了解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对保证高层建筑的顺当完成由重要意义,本文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总结如下。
2.1有限的建筑场地高层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解决城市用地紧缺问题,因此使用和施工场地较小,施工现场环境较为简单,这就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支配与掌握,采纳既能保证施工质量与工期,又能节省施工用地的措施,例如,在建筑材料方面选择成品或半成品及商品混凝土;在场地支配方面尽可能避开施工材料二次搬运。
2.2严格的地基强度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需要承载较大的竖向荷载,在地基严峻负荷的状况下,会严峻影响高层建筑的结构,假如状况比较严峻,会消失建筑物倒塌的严峻后果,在地基承载力设计的同时要与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结合并严格掌握地基承载强度。
2.3简单的上部结构高层建筑一般为45~80m,有的超过100m,因此高层建筑具有很大的工程量,也具有较简单的结构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掌握技术、粗钢筋连接技术、高强度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新型模板应用技术等都是高层建筑必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2.4工期长,危急性大高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施工工期长,一般工期在2~3a,较长的工期会带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消耗,而且会消失冬期施工的简单问题,因此,要对工期进行合理支配和统一管理[2]。
另外,由于施工位置高,垂直运输等状况的存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危急性较大,在施工中要留意平安防护工作。
谈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运用和施工优化摘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在在构件层次上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
它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抗压性能好,钢材抗拉强度高、塑性好的的优点,弥补了彼此各自的缺点,是一种合理的组合方式。
此外,两种材料之间的相互贡献、协同互补和共同工作的优势,还使得其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及火灾后可修复性。
常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型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结构、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外包钢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图优化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组合结构施工图;施工优化引言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充分发挥了钢材和混凝土材料各自的优势,其力学性能、抗震和抗风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随着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的深入,新的组合结构形式将不断出现,其研究理论将进一步完善。
1、型钢混凝土的优势由于在内部增加了型钢,型钢混凝土构件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型钢混凝土中型钢规格不受含钢率的限制,因此其承载能力一般高于相同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提高的幅度可以达到或超过100%。
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减小构件截面,也就意味着使用面积和层高的增加,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忽视。
(2)型钢混凝土中的型钢被混凝土包裹,其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均受到很强的约束,使得内部的型钢构件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钢材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除此之外,与纯钢结构相比它具有更大的刚度和阻尼,有利于控制结构的变形。
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包裹,构件内部的型钢在耐腐蚀及耐火性能上也大大优于钢结构。
(3)国内外试验表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尤其是配置实腹型钢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的延性、承载力、刚度,更优于配置空腹型钢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因而此种结构有更强的抵抗地震破坏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解析型钢混凝土结构大跨度模板支撑体系的技术引言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筑物越来越高,建筑面积也越来越大,高层、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大跨度型钢混凝土结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种结构具有跨度大、难度大、承重大等特点,国内外许多工程施工单位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湖南某高层建筑通过严密组织,精心设计,完成了大跨度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本文结合该高层建筑的施工实例,对大跨度型钢混凝土组合支模体系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1、工程概况湖南某高层建筑项目由2幢21层组成。
总建筑面积为58434㎡,裙房层高4.8m,标准层层高4.6m。
B幢主楼21层27~31轴及36~40轴为悬空结构,该部位结构离地净高为81.550m,连接悬空部位21层楼面梁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板采用钢筋桁架自承式混凝土楼板。
型钢混凝土结构主梁截面尺寸为400mm×1200mm,采用250mm×900mm×20mm×30mm型钢,次梁截面为350mm×1200mm,采用200mm×600mm×16mm×25mm,150mm×600mm×16mm×25mm型钢,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
2、施工难点分析1)工程支模高度高,离5层屋面结构高度达77.8m,采用普通扣件式落地钢管模板支架整体稳定性、高宽比难以满足安全要求。
2)高净空型钢混凝土梁结构跨度大,最大跨度达13.9m,边梁最大截面尺寸达400mm×1200mm。
3)工期紧,采用大型操作钢平台,安装时有大型机械设备,拆除时难度较大,拆除需花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工期影响较大。
3、支模方案设计总体思路本土程悬空部位为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梁模板支撑体系利用型钢自身的承载力,采用U型螺栓、螺母固定方钢的吊挂式模板支撑体系;楼板采用钢筋桁架自承式楼板,型钢混凝土梁顶部预埋焊有栓钉的连接钢板,下部设置轻型操作平台作为模板施工的操作及安全防护平台。
Doors&Windows 摘
把型钢插入钢筋混凝土中的结构形式叫做型钢混凝土组在相关的施工规范中规定钢筋不应当穿过型钢柱的翼采用直螺纹连接器指的是钢筋混凝土梁的上下受力钢筋钢筋连接板指的是在型钢柱对应混凝土梁上下纵筋的位型钢柱穿孔连接是指混凝土梁对应的纵横向钢筋位置在如果施工的建筑楼层较少进行连接的方式
)。
型钢混凝土柱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的施工难度通过对型钢柱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可以看出
参考文献
施工技术
103
2019.07。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钢筋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18-11-18T15:11:40.2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王少鹏刘雁峰[导读]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在高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对建筑结构的体系和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160 摘要: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在高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对建筑结构的体系和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RC)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由于其在承载力、耐久性、耐火性,尤其是在抗震方面的巨大优势,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高层超高层建筑、重工业建筑、地铁站台、高耸结构等建筑与构筑物中。
然而由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钢筋施工较为复杂,且施工要求较多,一旦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延长施工工期,不利于工程的经济效益。
结合昆明南站施工实例,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钢筋施工技术的主要程序和关键工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保证建筑节点施工质量。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钢筋安装;主要程序引言近年来,型钢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工程中,这种结构是在型钢结构的外面再包裹一层钢筋混凝土的外壳,即在型钢的外侧配置适当的纵向受力筋、箍筋以及其他构造钢筋加以约束的混凝土结构。
由于在混凝土中配置型钢骨架,使之具备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
总体来说,其强度、刚度、延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构件与结构的抗震性能。
与钢结构相比,其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好、节省钢材的优点,而且,型钢混凝土可以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工程的工期,提高施工进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的建设上马,型钢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
但是,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型钢混凝土结构也受制于型钢和钢筋之间经常发生碰撞,使得施工过程困难重重,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施工进度,甚至会降低构件的力学承载,带来结构安全隐患。
某综合楼型钢混凝土梁式结构的施工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带转换层复杂结构已逐渐成为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满足其建筑功能及美学要求的结构布置方式。
本文对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模板支撑方案、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措施。
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以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多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型钢梁施工1 工程概况某综合楼是集商业、宾馆和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层建筑。
设有一层地下室,地上主体结构25层,首层、二层为商业用房,3层以上为办公及酒店式公寓。
为实现这种底部大开间与上部剪力墙结构之间的转换,在3层设置结构转换层。
如图所示。
结构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转换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典型截面尺寸为800xl8OOmm,型钢混凝土框支柱截面尺寸为1200x9OOmm,构件内部钢结构主要为槽钢、钢板焊接组成。
转换层梁板混凝土强度为C45。
由图可以看出,本项目转换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结构自重大,转换梁线荷载达到39.6kN/m;钢筋含量大,转换梁上下部受力主筋均为中28粗直径钢筋。
钢筋密度大,配筋间距很小;混凝土强度高,体积大;转换梁构造复杂.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尤其是梁底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密实;支撑高度高。
针对本工程转换层大梁断面大、钢筋密集、支模高等特点,制定了转换层结构施工方案。
以指导施工操作。
2 模板支撑体系的选择及施工转换层结构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较大,因此,确定转换层模板的支撑系统是转换层施工的关键之一。
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以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根据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模板支撑方案进行比较优选。
(1)荷载传递一次浇筑法转换层梁板一次浇筑,对第二层梁板加强,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第二层梁板结构,第一层满堂支撑不拆除作为安全储备。
或者充分利用框支柱的传力作用,将绝大部分荷载通过粱两端柱面挑出的柱面插出的多排斜撑杆构成的梁下斜撑支架体系传递给混凝土柱,剩余荷载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传递给下部楼层。
高层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建筑逐渐向着高层建筑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以其自己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抗震性能方面,更是优于其他结构。
目前型钢结构对我国建筑的影响很大,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应当加大研究力度。
关键词: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质量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我国建筑向着高层建筑的方向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型钢混凝土结构基本上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了。
一、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良性能1、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优于其他普通建筑结构,强度更高,而且还具备很好的延展性。
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因为承载能力强,所以可以节省大量材料,降低施工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自重,使建筑的稳定性更强。
因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因此在一些地震频发地区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近几年我国许多地区都因为严重的地震灾害,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
2、型钢混凝土结构由于自己优良的性能对建筑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它具备耐火、防腐、防锈等诸多优点,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及灾难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在高层建筑中采用型钢结构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结构变形的发生,减少变形裂缝的出现,对建筑的主体结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3、由于型钢混凝土结构具备优良的性能,从而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使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提高,降低了工程的造价,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并且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简便,减少了很多环节,大大缩短了工期,这也是创造经济效益的一种表现。
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与控制1、型钢柱的施工(1)基础部分的制作。
根据工程设计对采用预埋钢板浇筑的方式,浇筑前要先进行钢板点焊加固,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钢板不会发生位移;在进行振捣的时候要在两侧同时进行避免发生位移;并且在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复核,以保证施工质量。
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筒体结构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探讨在高度为近190米的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形式。
本文着重探讨了结构体系及布置、结构设计的构想、结构整体计算与分析等。
并在核心筒剪力墙极其外围墙体设计、外框架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分析验算、连梁超筋问题的处理以及抗震构造措施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标签:超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关键构件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包括5栋高层商办楼、1栋多层商业楼以及3层整体地下室。
地下室场地平面尺寸约为250mx190m,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
(总平面图见图1)1号楼坐落在大地下室的西北角,地上41层,底层和标准层层高分别为6.4m 和4.5m,主屋面高近190m;标准层外包平面尺寸为50.4m×50.4m,地上建筑面积96600m2,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
地下室顶板面-1.200,覆土厚1米。
地下室顶板面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本文重点阐述1号楼的结构布置,见标准层结构平面图(图2),以及关键构件的处理措施。
2 结构设计分析1号楼地上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经常使用人数超过8000人,按照重点设防类(乙类设防),应按8度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结构设计年限为50年,结构重要系数为1.0。
根据工程的工程性质、使用功能及业主要求,为钢组合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根据《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DG/TJ08-015-2004(上海),钢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结构不超过限高190米的高度,不属于超限高层范围。
地下一层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三层地下室为框架结构,高层对应地下部分局部采用型钢混凝土,上部钢柱和混凝土筒体内型钢倒插入地下一层。
地下一层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处。
高层建筑首层结构层标高高出地下室顶板600,在高低处通过构造措施保证地下室顶板的连续性。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进步和发展的影响下,超高层建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特别是在城市可利用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钢结构作为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在钢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运用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大施工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超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有效管理与普通建筑物相比,超高层建筑具有功能多样,施工复杂以及相关的风险较大的特点。
对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有一定要求,其中最基本的是建筑材料的质量。
在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中,钢结构施工技术是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手段之一,对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严格,强度高,抗震性好,占地面积小,因此被业界人士广泛使用,推广和应用。
一、超高层建筑钢结构体系划分超高层建筑在具体建造过程中,因其结构、分类、施工工艺以及建筑内部体系的不同,所使用的钢结构也会有很大差异。
如果想在建设中突出钢结构的特点,就必须结合建筑物的具体结构、投入成本以及建筑物所满足的需求进行建造。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超高层建筑物所使用的钢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型钢混凝土结构;②钢管混凝土结构;③钢硷结构以及巨型钢结构等。
其中,型钢混凝土结构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结构之一,它是以型钢为钢骨,并结合混凝土材料自身的特点而形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材料的结合不仅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而且能伴生出承载力强、强韧性好以及抗震性能优越等特点,是一种非常经济实惠且稳定耐用的钢结构类型。
与此同时,将钢结构与混凝土进行结合,还能弥补钢结构容易变形以及混凝土韧性不足的缺点,可谓一举两得。
钢硷结构体系主要运用的钢结构是钢管材料,其外部包裹钢结构,内部则填充混凝土材料。
这种结构是通过钢管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约束,防止混凝土发生脆性破坏,既方便施工又能减轻建筑物自重,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施工技术。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研究作者:彭景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03期摘要: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具有显著的优点,在我国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将对高层建筑中混合结构常用结构体系及工程应用实例等进行梳理,对混合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延性、弹塑性时程分析、阻尼比以及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滑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本文的内容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弹塑性时程分析;粘接滑移Abstract:Concrete-steel hybrid structures are widely us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steel-concrete mixed structure system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in china. The paper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engineer.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concrete-steel hybrid structure;seismic ability;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is;bond-slip1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有如下特点:构件截面尺寸小、结构自重轻、结构延性好、抗震性能强、施工速度快等;与钢结构相比,在抗侧刚度、防火性能、综合造价、舒适度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是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新型结构体系。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1972年首先被应用于国外。
美、日、法等国陆续建成了一批混合结构建筑。
80年代,我国静安希尔顿饭店成功运用了这一新型结构体系;90年代后我国又陆续建成了一批高度200m左右的建筑,如北京京广中心、上海森茂大厦、深圳发展中心、国际航运大厦等;21世纪后,我国相继建成了一批高度超过300m的超高层建筑,如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西塔、上海中心、天津117 大厦、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北京国贸三期等。
钢结构施工技术论文(2)钢结构施工技术论文篇二钢结构施工技术探讨摘要:钢结构是由钢板、热轧型钢和冷加工的薄壁型钢制造而成,具有强度高、质量轻、韧性和塑性好、密封性好和材质均匀等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并逐渐成为了继传统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第三种建筑主体结构,被称为建筑行业中的朝阳产业。
在钢结构被广泛应用的今天,研究和掌握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和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之中,对当前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壮大,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字:钢结构;施工技术随着钢结构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以钢结构为主体的施工建筑,例如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60米)、央视新台址(高230米)等,都成为了所在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见证和展示了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
本文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就钢结构施工技术方面的重点与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技术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轻钢厂房)一般是由柱、屋架(梁)、柱间支撑、柱间支撑、天窗架、屋面支撑、吊车梁、制动梁、檩条和墙梁、屋面(墙面)板等构件组成。
柱基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阶梯型或锥形独立基础。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核对进场资料、质量证明、设计变更、图纸等技术资料;图纸的自审和会审;落实深化施工组织设计,做好起吊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安装前后的外界环境,如温度、日照、风力等;抗剪槽和垫板的设置;基础验收工作。
2、施工技术要点(1)钢柱的安装设置标高观测点和中心线标准,标高观测点的设置应与牛腿支撑面为基准,为便于观察,无牛腿柱应以柱顶端与桁架连接的最后一个安装孔中心为基准;中心线标志应符合相应规定;多节柱安装时,宜将柱组装后再整体吊装;钢柱吊装后应进行调整,如阳光侧面照射和温差等引起的偏差柱子安装后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规定;对于长细比较大的构件,吊装前应增加临时补强措施,如三角(梯形)屋架下弦杆的抗压稳定补强,吊装后应及时增加侧向稳定措施,如柱子、屋架的侧向支撑;吊车梁和屋架安装后,进行总体水平、标高调整,然后再进行固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