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城镇化发展进程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省周口市重点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五月联考试题地理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1-3题。
l图中斜线部分表示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迁移2图中横轴代表①三种人口增长模式②三种人口增长模式~般出现的更替顺序③对间④生产力水平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人口增长模式之间的转换过程是A.渐变的B.突变的C.循环的 D.无序的“百度迁徒”是百度公司在2014年春运期间推出的一项技术品牌项目,只要你的手机里装有使用百度地图API的应用,那么你的长距离移动就是这张地图里的一条线。
下图为农历12月28日20时前全国8小时迁移图。
据此完成 4 -6题。
4.形成图示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因素B.社会因素C.文化因素D.经济因素5.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特点是A.从沿海向内陆迁移B.以国际人口迁移为主C.出现大规模的“民工流动”D.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6.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地醛差异较大,导致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B.科技C.消费水平D.交通条件读某城市主要土地利用图,完成7 -8题。
7.关于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城市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地区B.②功能区分散布局,加重了交通拥堵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D.工业区都沿高速公路分布,交通便利8.目前国中①功能区出现了分化现象,其影响因素有①收人差异②知名度③种族④宗教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读某地城镇分布图,完成9 -10题。
9图示城市等级共有A. 2级B. 3级C.4级D. 5级10甲、乙、丙、丁四城市中A.甲的服务范围最大,数目最多 B.服务范围甲大于乙,城市等级甲小于丙C.乙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D.丙、丁的服务范围相同,等级不同据报道,2013年韩国城市化率自1960年以来首次出现降低。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16•【字号】豫政办[2012]125号•【施行日期】2012.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墓殡葬管理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2〕125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近日,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分别就周口市殡葬改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周口市的做法,并对全省各地、各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
现就学习贯彻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全省殡葬改革工作通知如下。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省领导批示精神殡葬改革工作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是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宗旨的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符合我省人多地少的省情,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和“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殡葬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广度思考,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做好各项事业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度关切,对于进一步深化我省殡葬改革工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动员,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有关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本着真正对人民负责,真正对可持续发展的将来负责的态度,深刻理解殡葬改革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殡葬改革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殡葬改革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制定有力措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深化殡葬改革工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原经济区做出应有贡献。
我的家乡河南周口六年级作文家乡,一个温馨的话题!歌声中满溢着由衷的赞美,也在充分的诠释着,无人不爱自己的家乡,小编收集了河南周口,欢迎阅读。
第一篇:我的家乡河南周口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西华县。
我觉得我的家乡什么都美,绿化环境随处可见。
并且,贾鲁河穿过郑州,流经西华,河边的风景真是红的像火,绿的像宝石,粉的像霞。
我们西华可有一个无人不知的特产——胡辣汤。
胡辣汤起源于西华县的逍遥镇,每天早上,郑州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胡辣汤的身影,那麻辣鲜香的味道让人赞不绝口、回味无穷,成为大家早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听说,《胡辣汤》还拍成电影了呢,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到电影院去看一看。
西华历史悠久。
女娲补天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人类的母亲——女娲的故乡就在西华。
传说,女娲在西华炼出了七彩石补天,现在西华还有女娲城遗址和女娲广场呢!因此,西华以前有“娲城”的名字。
虽然西华是县城,没有城市里那么好,但是,我非常喜欢那里的乡土气息。
那里有弯弯曲曲的小河,处处可见小泥鳅游来游去的踪影;那里有金黄的麦穗儿,散发出泥土的芳香;那里有热情似火的人们,他们很淳朴、很勤劳、很善良。
这就是我的家乡,大家觉得我的家乡美吗?第二篇:我的家乡河南周口家乡,一个温馨的话题!歌声中满溢着由衷的赞美,也在充分的诠释着,无人不爱自己的家乡,家乡就是那一杯淳淳的酒,无论捧在谁的手心,都会醉在其中,忘乎所以~谈起家乡,都会首先涌起一股亲切感,而后般般滋味齐齐涌上心头。
无论离家多远,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最难忘却的是故乡之情,最想吃到的是故乡的饭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韵,最想最到的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最近,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是我们的当家人用一年多的时间,精心给我们酿造的一杯美酒,醉人心脾。
就在刚刚结束的20xx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相关科技产品博览会上,由xx市规划局布局的xx市城乡规划成果展一举荣获组织奖和展示奖两项大奖。
卢展工:学习到位谋划到位运作到位务实到位初冬的豫东大地,广袤辽阔,生机勃勃。
11月8日至1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就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商丘市民权县、柘城县、永城市、夏邑县,周口市郸城县、商水县调研,进企业、入社区、访农村,多次主持座谈会,与基层干部群众广泛交流。
他强调,学习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要学习到位、谋划到位、运作到位、务实到位。
在调研结束时卢展工说,通过这次调研,对商丘、周口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方面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一是无论从农业生产、企业发展看,还是从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社会和谐看,商丘、周口两市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是广大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思考工作、研究问题、谋划发展的意识很强、氛围很浓,能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继续呈现出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
卢展工指出,当前,全省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
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十七大以来中央历次全会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精神,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方面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指导意见》精神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关键在做。
一要学习到位。
要组织党员干部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习党代会报告,全面准确地把握党代会精神。
党代会报告对过去五年河南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未来五年河南的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
学习领会党代会精神,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准确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准确把握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准确把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准确把握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准确把握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以务实发展来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
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目录一、“十一五”时期主要成就(一)就业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五)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六)劳动关系调整新格局基本建立;(七)应对危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二、“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的形势三、“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一)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二)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三)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实施积极的工资收入分配政策;(五)全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六)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七)健全农民工工作体系;(八)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九)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建设一批重大民生项目(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大厦建设项目;(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设项目;(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中心建设项目;(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建设项目;(五)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六)职业介绍服务和家庭服务网络建设项目;(七)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八)公共职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九)全民技能振兴建设项目。
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为全面推进我市小康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订《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成就(一)就业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把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在解决好国有企业改革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的同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促进就业体制和机制。
周口项目市场调研及分析报告(天永晴项目调研组)一、周口市商业地产宏观市场分析1.1周口市概况周口市,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东临安徽阜阳市,西接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和开封市、商丘市接壤,1965年设立周口专区(后改为周口地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周口地区设立周口市。
截至2018年末,周口市辖8县1市1区,总面积119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7.78万人。
1.2交通状况周口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交织成网,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
沙颍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河道,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入淮河、汇长江。
沙颍河航运可直达南京、上海、杭州。
周口市高铁站位于东新区,项目地块东北10分钟车程内,预计今年12月试通车。
1.3人口状况及人民生活2018年,周口市总人口1155.98万人,常住人口876.22万人。
人口总数仅次于郑州,位居第二。
年末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61.18万人,乡村人口515.0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22%,城市发展速度一般。
目前中心城区人口为59万人,位列全省倒数第四,常驻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农村人口,城市城镇化速度缓慢。
1.4经济生活■2018年周口市GDP总量为2687.22亿元,位列河南省第5位,经济总量超省内平均值;■周口市GDP增长较迅速,尽管2015年受大环境影响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着平稳发展的经济态势,2018年GDP增速较去年有所回升为8.2%,但依然高于省经济增速0.6个百分点;■周口市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趋势,也为周口市房地产市场的腾飞提供了基础平台。
1.5经济收入■2018年周口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61元,位列河南省各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后一名,仅为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样位列河南省最低值。
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高达2倍有余,凸显出城乡协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城镇化率上反应,周口市城镇化率仅为41.22%,低于全国城镇化率58.52%的17.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8.94个百分点,城镇化建设将是周口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这也给房企带来了一定的机会和机遇。
河南省周口市历史演讲稿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自古以来,周口就是河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民俗风情。
今天,我将从周口市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发展成就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
首先,让我们来看周口市的历史沿革。
周口市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在秦、汉、唐等朝代,周口都曾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和商业重镇。
特别是在唐代,周口更是繁华一时,成为了当时河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着历史的变迁,周口市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为了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其次,我们来谈谈周口市的文化传承。
周口市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
其中,龙湾古镇、鹿邑县的陶瓷艺术、太康县的木版年画等都是周口市的独特文化符号。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仅丰富了周口市的文化内涵,也为周口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最后,让我们来看周口市的发展成就。
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周口市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在交通、旅游、农业等领域,周口市的发展成就更是斐然。
例如,周口市的交通发达,已经成为了连接豫、鄂、鲁、皖四省的交通枢纽;周口的旅游业也日益兴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此外,周口市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了河南省的农业大市。
总的来说,周口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和丰富的文化传承,更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周口市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共同期待周口市的繁荣发展,为这座古老城市的未来加油!。
周口市副市长扶沟县委书记田永红参加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毛超峰主持会议并讲话10月9日下午,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集中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市委书记毛超峰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市领导徐光、李洪民、穆仁先、朱家臣、李明方、武建新、刘继标、王宇燕、张保旭、刘保仓、史根治、陈志伟、李绍彬、陈锋、刘国连、杨廷俊、田永红,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及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徐光、李洪民、穆仁先、朱家臣、李明方、武建新等先后在会上发言,畅谈学习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指导意见》对周口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紧密联系周口实际,突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抢抓机遇,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指导意见》上来,完善我市的“十二五”规划,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把优势做好,把农业文章做足、新型工业化文章做大、服务业文章做活、城镇化文章做透。
就《指导意见》在周口的贯彻落实,毛超峰指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心谋划。
周口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学习领会好《指导意见》精神,要在三个方面深刻领会:一是典型性和代表性。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体,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而周口作为河南的缩影,在中原经济区总体战略实施中,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搞好“三化”协调发展,同样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周口“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走得好坏、快慢,事关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事关中原经济区总体战略实施。
二是核心任务。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
走好这条路,就是在耕地不减少、粮食不减产、生态不恶化、环境不污染的情况下,使我们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三是先行先试。
对周口来讲,先行先试的关键是把《指导意见》中的10条46项变为一个个具体项目。
毛超峰强调,要准确定位,主动融入,精准实施。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08•【字号】周政办[2011]11号•【施行日期】2011.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意见的通知(周政办[2011]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周口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八日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周口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0〕143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切实增强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年来,我市经过两次中小学布局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方面,农村中小学布局散,条件差,规模小,教师结构性缺编,教学质量低,农村学生流失趋势严重,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闲置,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涌入城镇或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造成城镇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较为普遍和突出。
为适应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形成科学、合理的中小学布局体系,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办学效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有利于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11卷 第5期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 No.5 2010年10月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Social Science)Oct.2010 [收稿日期]2010-08-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JY010);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102400430003);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C385) [作者简介]王红伟(1978—),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文章编号]1009-3729(2010)05-0117-04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王红伟(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见明显,但存在产业集聚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软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融资困难、失地农民没有妥善安置等问题。
应从扩大开放、深化招商引资水平,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水平,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等角度加以解决。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投资软环境;招商引资[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志码]A 目前国内对产业集聚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等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统称为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河南省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窗口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提升了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
周口市城镇化发展进程 张瑞丽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城镇化现状及发展历程的分析,并分析了该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认为周口应该从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科学规划、突出发展中心城区,增强城市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产业聚集、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措施等方面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关键字: 周口市 城镇化 发展进程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Zhoukou City
ZHANG Ruili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t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Zhoukou city
of Henan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city problems, some advice was put forward as follows: firstly, Zhoukou shoul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reasonable urban system. And then,zhoukou city should make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highligh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enters.moreover,zhoukou should enhance urban radiation driven capacity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city, accelerat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lastly ,zhoukou also should make some efficiential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Keywords: Zhoukou city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0引言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力量强弱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因此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城市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城市化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人们对城市化战略认识上的曲折反复是一致的。近20年来,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滞后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周口市为例,系统分析了周口市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及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1城镇化概念与内涵 城镇化是由中国的学者首先提出,比城市化的定义要晚很多。也和许多研究概念一样,城镇 化的定义至今也没有最准确和完整的定义。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首次使用城镇化一词并在城市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城镇化基本含义是农村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且所占的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和范围不断的扩大,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同时非农活动比重增加的过程,城镇化也是随着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
2 周口市概况 2.1地理位置及人口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河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 33°03'-34°20',东经114°05'-115°39',
南北宽 135 公里,东西长 140 公里,总面积 11959 平方公里。东邻安徽省阜阳市,西依漯河、许昌两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市、商丘市接壤。周口市现辖一区(川汇区)、一市(项城市)、八县(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郸城县、淮阳县、沈丘县)、两个国营农场(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和河南省周口监狱),105 个乡,77 个建制镇,2010 年全市总人口为 1070.7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31.94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31.0%。 2.2 自然状况
周口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海拔高度 35.5-64.3 米,自然坡降
1/5000-1/6000。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低缓平原区。 2.3交通状况
周口市的交通优势非常明显,无论从陆地交通,还是从水运交通来看,都具有齐全的网络。西面与京
广铁路相邻,背面有许(昌)郸(城)窄轨的铁路东西向横贯,南面有漯(河)阜(阳)铁路由此通行。周口市域外围有 3 条高速公路,一条是从大庆至广州的大广高速,另一条是南京至洛阳的南洛高速,还有一条是商丘至周口的商周高速。水运方面,沙颍河刘湾港二期扩建工程的沈丘过船闸完工,在国家计划里已经将郑埠口枢纽工程和周口港纳入。 2.4周口市城镇化现状
虽然目前周口市尚处于城镇化初始阶段,城镇区域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农业科技率大大
提高,工业规模扩大,工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就业岗位增多,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3周口市城镇化发展进程及遇到的问题 3.1对城镇化的认识不足
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它不仅表现为城镇人口比率的提高和城镇面貌的改善,
同时也是城镇体系和功能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但是,在周口市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城镇由于对城镇化的本质和内涵认识不到位、不全面,出现了急于求成和盲目无序发展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片面追求城镇化率。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为基础的。然而,部分领导对城镇化的内涵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只要推动城镇化就可以拉动工业化,就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他们不顾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盲目设置开发区、调整行政规划等行政手段追求城区和规划区的扩张,依靠城镇规模和框架的快速膨胀把农民轰到城里去,人为地提高城镇化率。第二,部分领导片面地把城镇化认同于大规模的城镇建设,认为多盖几座高楼,多修几条街道,多建几个漂亮花园就算推进了城镇化。再加上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成为考核当地主要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于是,有些县城,乡(镇)领导就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切实际地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豪华办公楼、花园式工厂等,一味追求城镇短期面貌的改观,盲目拉大城镇框架,而不注重城镇功能的强大和品味的提高。这不仅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过分粗放利用。也造成了对公共财政资金的浪费,劳民伤财。 3.2城镇化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
目前,周口市的城镇规划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城镇总体规划滞后。
周口市城镇规划起点不高,深度不够,城镇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晰,对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不具体,甚至滞后于建设,且规划执行的刚性不足。至目前为止,周口市县、乡(镇)城镇化建设中有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的不多;即使有规划。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的也不多。在一些县、乡(镇),先发展后规划、边发展边规划的现象并不鲜见。再加上一些县、乡(镇)的城镇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有些地方规划落后,缺乏科学指导,不具前瞻性,“拆了建,建了拆”的现象比较普遍,开发建设随意性大,资源浪费严重,城镇承载能力较低,不仅使得城镇建设风格大同小异,城市面貌相似,没有地方特色,还导致了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相邻城镇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不利于形成分工合理和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第二,城镇化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用地规划。在城镇建设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周口市的城镇基本上没有根据当地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更谈不上根据土地利用计划适当地对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用地及时进行储备,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土地的及时供应。 3.3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设施不足
城镇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能源动力系统、住房储备、文卫科教机构等。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与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J。尽管近些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周1:3市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2.2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1.1标台;而周口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0.63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7.54标台。另外,城镇的供水、供热、供气特别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还不完备,住宅建设速度远 3.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周口市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
大部分城镇都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结构层次偏低,结构调整力度不足。农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主导
产业实力还有待加强,特色产业个性还不够鲜明,城镇发展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城市综合实力偏弱。首先,2008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2 640.5元,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3:48.6,40.1;而周口市人均生产总值只有9 946元,产业结构比为30.3;42.8:26.9。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过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过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的特征尤为明显。其次,周口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增速明显低子第二产业,且目前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金融要素市场等尚需加大发展步伐,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利用。这些都导致了城市的聚集效应不强,影响了城市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缓了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5城乡发展不协调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城乡居民福利水平的差距以及城乡居民享受到的教育、
医疗、就业、保险等方面的差距有所拉大。据统计,1999-2007年全市人均纯收入只增加了1 49619元,为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221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9年的1183B1扩大到2007年的3128B1;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与城镇相比,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及服务条件很差,医疗水平较低,农民的医疗负担还很重;在就业方面,农民工享受不到与城镇下岗职工 同等的待遇:下岗职工有免费职业培训,可以走再就业的所谓绿色通道,而农民工在城市受到歧视,因为是农民身份,与城镇居民身份的所谓固定工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将农民工的工伤保险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工作刚刚起步,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尚未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范围;另外,城乡土地政策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城乡用地存在矛盾,城镇土地利用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