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八字诀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8字养生经——童心、猴行、龟欲、蚁食。
国医干祖望的8字养生经,长期坚持,经络通畅、保持健康干祖望是我国著名国医大师、同时也担任着江苏省中医院终身杰出专家,而在他年近百岁的时候,曾接受过一次采访,那时的他虽然已达99岁高龄,但依旧行动干练,脑袋思路清晰,甚至思维敏捷。
而在本次的采访中,他也透露了自己的八字养生经,即——童心、猴行、龟欲、蚁食。
童心,保持赤子之心有些老人一旦步入花甲之年,就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漠不关心,足不出户,不愿意与社会交流,从早到晚闷在家中。
而干祖望总结的第一条经验是,老人一定要保持儿童一样的心态,无忧无虑,生气勃勃,对周围的事物保持一种好奇心,这样能使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也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
人们往往用童心未泯,来形容那些心胸豁达、不较得失,拥有如孩提般单纯心境的成年。
老人。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者也。
”意思就是“得一而成'大'人的人,或者说阴阳平衡的人,是没有失去一颗赤子之心的人呀!”养生的诀窍,即保持童心不失本性。
如孩童一样对世界怀有好奇,奔跑喜跳,载兴载奔,又对物质不粘,不住,不执着。
老子《道德经》一再提示以婴孩为榜样,“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
婴孩的行为一种无知无欲的境地,就是专气致柔。
其因无知无欲而神不外泄,精气神充足。
婴孩对外界的反应出自真性,纯懵自然,无分别心,即对之以性,而不是对之以心;婴孩处弱不争,行为自自然然,至静性廉。
所以我们不仅仅是保持童心,更重要的是回归婴孩的本性、效仿婴孩的行为。
婴孩的本性天真,天是天性,真是无杂。
然而人成长入世后,阴阳交感,乾变离,坤变坎,纯阳天性受于欲念的牵引,迷恋情欲,生老病死。
这是顺而生人的过程。
要想养生护生,逆而返还,就要守住真性。
“如婴孩”,揭示了回归本元的途径。
《解读庄子的“养生四诀”》
庄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他不仅学识渊博,还有一套颇为人称道的健身哲学——“养生四诀”。
这“养生四诀”是:
1.清静
庄子提倡有志之士应重视磨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在奋进中不时创造静下来的机会,这对保持健康的心境和体魄至关重要。
因此,庄子常劝人施行以心静、头空、身松为要领的静坐功。
2.少私
庄子认为私是百病之根。
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如果私心满腹或满腹嫉妒,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终日不得安宁,必致形憔精亏,积虑成疾。
3.寡欲
庄子认为“人欲不可饱,亦不可纵”。
纵欲则会招祸染病。
他提出,节食欲就不会劳气伤身,寡言欲就不会积虑伤心,少性欲就不会损精伤神。
庄子所说的“寡欲”,从人生的各个层面引伸,也包括了要淡泊金钱财富等身外之物,这既是处世哲学,也是养生的要诀。
4.乐观
庄子说,一个人如果经常禁锢于精神惆怅之中,必然会忧愁绵绵,有损健康。
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世,哀乐不能入”,乐观豁达,与时俱进。
1。
庄子的养生保健有哪些要领庄子的养生保健有哪些要领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战国时庄子撰写的《养生主》是一篇讨论养生问题的专门文章,“主”有“要领”之意,“养生主”就是养生的要领。
那么,该篇到底讨论了哪些养生的要领呢?一曰忘却情感。
该篇在强调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劝告人们要忘掉情感。
对此,它是以人们“吊唁老聃之死”而展开议论的。
老聃死,“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悬)解。
”大意是说,老聃死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聚在一起来哭丧呢?这是由于他们把生死看得太重,从而情不自禁地对死者哭诉起来。
其实,生与死都是很自然的事,生是应时,死是偶然,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人们应当认识到,喜生悲死是违反常理的,只要安于天理和常分,顺应自然和变化,解脱生老病死的苦乐,那么哀伤或欢乐就不会进入人们的心怀了。
二曰顺应自然。
该篇开宗明义即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前半段的表层意思是,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却浩瀚无边,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
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难以自拔。
这实质上是在告诉人们,不要过分积极地追求身外之物,它不仅是难以如愿以偿,而且会摧残身心健康。
因此,人们应当听从庄子的告诫:“缘督以为经。
”意思是说,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的“中道”以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不要拼命追求外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庄子养生长寿四方
导语:大家都听说过名人庄子吗?不用我说肯定知道了吧!那你知道他在那个时代活了多少岁吗?他是那个时代最长寿的人,活了83岁!为什么呢?难道是
大家都听说过名人庄子吗?不用我说肯定知道了吧!那你知道他在那个时代活了多少岁吗?他是那个时代最长寿的人,活了83岁!为什么呢?难道是他吃了什么长寿花长寿果吗?现实中有吗?还是有什么长寿秘诀?想知道吗?赶紧跟小编来看看吧!
庄子养生秘诀:
庄子为何能如此长寿呢?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
”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
所谓“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
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现代人所说的“精神系统的健康是人长寿的首要条件”。
要达到“精神系统的健康”,庄子特别强调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
《庄子让玉》篇中写道:“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
”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最易造成自伤。
因而庄子告诫人们:一个人犹豫不决是最容易引出苦恼的。
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早做决断,才能避免精神上的“重伤”。
从庄子以上言论可以看出,人要想达到长寿,必须情绪安定,无忧无虑,安逸自在,保持精神系统的正常运行,使之始终处于遵循自然法则的“最佳状态”。
这种“最佳状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和谐”二字。
只有保持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以及自己的体内和谐,才能不易生病而得寿福之乐!。
国学养生八字诀:童心、蚁食、龟欲、猴行《道德经》云:“我命在我不由天,善于养生者寿,不善者夭”。
就是说如果你指望别人助你长寿,倒不如自己主宰自己的生命更为稳妥。
其实养生既不神秘,也不复杂。
国医大师干祖望告诉我们,养生只需记住八字秘诀:“童心、蚁食、龟欲、猴行”,若能坚持即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
童心童心,每个人与生俱来,只是随着长大成人,童心也便逐渐消失。
自古有言:人有妄想则坐卧不安,人有奇想则起坐不定,人有贪想则闻见皆非,人有异想则疑虑必大。
一个人常常浸沉于睡卧不安、起坐不定、闻见皆非、疑虑必大的不良思绪之中,大脑经常受负面情绪的影响,健康养生也就无从谈起。
养生在于心脑协调一致,实际上一个人的脑力有限,让脑力在积极向上、劳逸结合的基础上运行,才能促进心脑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
正如《童心说》中所言:夫童心者,绝非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所以童心有益于健康养生的关键就在于此。
蚁食民以食为天,饮食和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怎样才能吃得健康?蚁食,即像蚂蚁一样饮食微少和食无偏嗜。
其中包含两个内涵:一是不求多,二是不求精。
食量不过饱,就不会增加脾胃的运化负担,水谷顺畅化成精津玉液则容易被吸收和利用;食之过饱则会出现消化阻滞,吸收不全反而浪费而且还伤肠胃,故古人有「饱不过七分」之谓,还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古训。
另一方面,饮食无偏嗜、不求精,则更容易摄取丰富多样的营养,以应身体所需。
龟欲养生学家因乌龟的寿命长,视其为祥瑞的象征。
告诉我们在遇到大事大非的问题上不能做缩头乌龟,如果只是一般的小事,则可以像乌龟那样,什么都不在乎,有一个宽广的胸襟,这样才能做到与世无争、淡泊名利。
人到老年,唯有健康和家庭最为重要,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完全不必较真,更不要去奢求。
做到不与人争论,多论步,少掺和,保持平静的心态。
猴行后汉?华佗的五禽戏中将“猿功”置之首位。
猿功也者,就是模仿猴子的诸般动作,猴子多动,所以它的身手也最为敏捷。
养生卮言简编--大道至简余因自幼体弱多病,弱冠之年便力求养生祛病之要,二十年来于佛、道、儒、医、武各家养生之诀皆有涉猎。
坚持实践养生之道有年,今四十不惑,一扫年少时颓病之态,形体康健,精神充足。
深感养生之妙,参酌各家之诀成此养生卮言,弊帚自珍,殊为浅陋,博识者一晒。
一、养心性修养心性为养生之本,心性高洁,清气塞胸,自然心神安宁,养生始有根基。
附1、儒家修身修养总则五伦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学之五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一、穷理求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二、实践笃行:笃行之。
修身: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附2、修心养性箴言心平气和,脚踏实地。
善良好德,宽容乐观。
事来则应,事过则忘。
断缘简事,宁静安祥。
行住坐卧,体正形端,专注从容,觉知当下。
行如微风,坐如悬钟,立如青松,卧如弯弓。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静,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决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二、顺天时顺天时以养生,必得天年。
附1、四气调神论—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龙源期刊网 庄子的养生之道作者:米立方来源:《大众科学》2012年第09期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享寿83岁,可谓当时之世的“老寿星”,其独特的养生观念值得今人借鉴庄子的内篇《养生主》主论养生之道,指明养生的根本途径是“全生”,即“缘督以为经”,顺应自然,刻意追求只会给生命带来缺损。
养生的正确方法表现在对自身形体和生命的正确认识上,应安时处顺,从微观的角度和客观世界的多角度去认识人的生命过程。
具体做到三个方面:一忌肆意追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也就是说,用有限的生命不加考虑地作无穷无尽的追求,就会弄得疲倦不堪而达不到目的,劳而无功。
二要淡泊明志。
“为善无尽名,为恶无尽刑。
”做善事不要抱着沽名钓誉的心思,做不好的事也要能使自己不受刑罚之苦,保持平静的心态顺应自然变化而动,就可以保全身体,维护自然的禀性,奉养父母亲人,安享生命的天年。
三是心境开阔。
“精神自由”,心胸阔达宽广,能够容忍不平之事。
外篇《至乐》讨论人的快乐感及其对人生的作用。
文中将快乐感分成多个层次,有脱离了一般感官享受的快乐,再就是一种至乐——忘却快乐的终极快乐,这是最高境界的快乐。
他认为,天下所尊崇的,无外乎富有、尊贵、长寿、著名;所喜欢的,无外乎身体安适、食味醇厚、漂亮衣服、美好的色彩和动听的声音;所讨厌的,有贫困、卑贱、夭折、坏名等;所苦恼的,有身体不得安逸,口中没有美味,身上穿不到华美的衣服,眼中看不到鲜艳的色彩,耳中听不到美妙的声音。
如果得不到这些,心里就十分忧愁惧怕,这是愚蠢的行为。
天因自然无为而得以清气弥漫,地因自然无为而和平顺宁,心灵只有卸下身心的累赘,才能时常滋生快乐的滋味和乐趣,对修养身心大有裨益。
外篇《达生》谈论保养生命的问题。
庄子从其崇尚无为、自由的人格出发,认为生命的保养最重要之处在于养神,气守神全即可畅达生命。
养神的根本途径在于顺应自然,不破坏自然的原有节奏。
庄子的养生哲学(二)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张京华生死如一生的意义就是生,人生的目的就是养生。
这就是庄子哲学中“养生”的概念,这个概念曾经由《养生主》篇的篇名特别标出。
不过,养生只是庄子人生观的一个方面。
与此同时,庄子还认为人生不单纯是保身养亲、全生尽年的养生。
保养形体,最多不过是长生长寿而已。
庄子认为,养生不仅仅是要长寿。
《刻意》篇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导引的做法,讲求呼吸吐纳,效仿熊经鸟申,为彭祖等人所喜好。
这也是一种养生,但它只是养形,为的只是要长寿。
庄子的养生区别于导引的养生,而另具有其哲学意义。
《达生》: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
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
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 《外物》:静然可以补病,眥搣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遽。
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非佚者之所未尝过而问焉。
小人所以合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保养形体首先必定要有物质上的供应,但物质上的供应有余,而形体却没能得到保养的事,也是有的。
维持生命必定要不离开形体,而形体没有离开,生命却已经死亡的人,也是有的。
人不懂得道,活着就没有意义,活得再久,虽生犹死。
世上的人以为保养好形体就足以保存生命,但保养形体却不足以保存生命,世上的人不是盲目可悲吗!病,《说文解字》:“疾加也。
”病与疾同义,但病比疾更为严重。
疾病本有过急、过甚的意思。
眥搣,郭嵩焘解作闭目养神。
非,《玉篇》:“隐也。
”遽,意为急躁。
清静可以补助疾病,闭目养神可以减轻衰老,安宁可以止息急躁。
不过,这些都是使人劳累的做法,是隐逸的人所不过问的。
普通的人怎样做才符合时尚,懂得道的人并不留意。
捕鱼的荃,捉兔的蹄,表达思想的语言,都是达到目的的工具。
目的达到了,工具就被忘弃了。
健康“四”字箴言口诀养生口诀三百六, 潜心体会细心读, 衣食住行宜谨慎, 永走健康长寿路山东武城李宗华2006年7月“四”字箴言养生口诀1、四理养生方法好,四维健康为目标。
健康四大里程碑,四大基石要记牢.四理养生方法是最科学、最全面的养生方法。
即,生理养生是基础,称低层次养生;病理养生是保健,称浅层次养生;心理养生是核心,称高层次养生,哲理养生是关键,称深层次养生。
二十一世纪健康新理念,四维健康.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能力健康、道德健康。
具有四维健康的人,正是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新人。
健康四大里程碑。
最返璞归真的环境,最与世无争的心情,最合理营养的膳食,最适量有氧的运动。
这四大里程碑是健康长寿的保障。
有氧运动:运动柔和,时间较长,练的是气,消耗的是脂肪。
如散步、骑自行车;无氧运动:运动剧烈、时间短暂、练的是力,消耗的是蛋白质。
如举重、跑百米。
世卫组织在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限酒戒烟、心理平衡。
这四大基石是保健养生的指南。
2、生理养生有四养,病理养生有四条。
哲理养生四观点,心理养生四诀窍.生理养生有四养。
动养,以动养身;静养,以静养气;居养,以居养心;食养,以食养器(器官脏腑).病理养生有四条。
卫生保健,预防疾病,四疗并举,康复活动。
四疗即,理疗、药疗、体疗、神疗。
有病早治,无病防御。
哲理养生四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一分为二观点,中庸过犹不及。
中庸是养生之道,适度是长寿之宝。
心理养生四诀窍.养志,自我调节,怡神定志;养性,戒骄戒躁,稳定情绪;养神,少私寡欲,心态宁静;养德,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3、生理养生四结合,病理养生四重要。
哲理养生有四然,心理养生有四条。
生理养生四结合。
劳逸结合,延年益寿;动静结合,健康长寿;摩(按摩)练结合,康宁增寿;养疗结合,祛病添寿。
病理养生四重于。
防病重于治病,已疗重于人疗,“动补”重于食补,食疗重于药疗。
忙着治病没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庄子养生八字诀
长我10岁、现年91岁且是《长沙晚报》老读者的胡笏亭老人,于2006年赠我一幅墨宝,上书庄子养生的“少私、寡欲、清静、乐观”八个字。
我将其悬挂于厅堂对着卧室的房门,以便每天起床对照效法这一醒世济人的古训。
庄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是我国道家继老子之后的第二位代表人物。
他一生贫穷,不拘世俗、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即使住在陋巷以打草鞋、织草席为生,还是笑颜常开。
他在战国时代能活到83岁算是高寿仙翁了。
这里就其“八字”诀内涵与朋友们分享。
少私。
庄子认为,私是百病之源。
如果一个人“私”字当头,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终日不得其安,必致形劳精亏,积虑成疾。
他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静默补病”的见地,就是说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遇事顺其自然,剔除求名之心,精神宽慰,方“可以保身,可以养身,可以尽年”。
少私才能长寿。
寡欲。
他认为“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则必招祸染病。
他提出少性欲就不会损精伤神,节食欲就不会劳气伤神,寡官欲就不会积虑伤心。
清静。
庄子主张“静中养生”,常劝人习以头空、心静、身松为要领的静坐功。
他认为人若终日不得安谧,思想不能逸息,定生百病。
他提倡人应当重视磨练自己的自控能力,在情绪激动中要不时创造静下来的机会。
乐观。
庄子主张“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乐观豁达,永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