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代号典型例题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13.93 KB
- 文档页数:36
2022-07-04 11:47 来源:打印| 收藏 |字号分享到:( )。
A.循环回路B.多个起点节点C.多个终点节点D.一对节点编号代表多项工作E.节点编号顺序错误【正确答案】 CDE【答案解析】选项C,有 8、9 两个终点节点,故错误;选项D,错在一对节点(1和 3) 表示了两项工作(B.C 工作);选项 E,节点 3、4 编号顺序错误。
参见教材 P117、119( )。
A.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各工作间的逻辑关系B.网络图中可以浮现循环回路C.网络图中一个节点惟独一条箭线引出D.网络图中严禁浮现没有箭头节点或者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E.单目标网络计划惟独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正确答案】 ADE【答案解析】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图规则包括:①双代号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已定的逻辑关系;②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浮现循环回路;③双代号网络图中,在节点之间严禁浮现带双向箭头或者无箭头的连线;④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浮现没有箭头节点或者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⑤当双代号网络图的某些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或者多条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使用母线法绘制(但应满足一项工作用一条箭线和相应的一对节点表示);⑥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
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者指向法;⑦双代号网络图中应惟独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多目标网络计划除外),而其他所有节点均应是中间节点;⑧双代号网络图应条理清晰,布局合理。
参见教材P117、119网络图是( )。
工作紧前工作A .A 图B .B 图C .C 图D .D 图A B————CADA、BEDFC、D【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按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图规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参见教材 P117、119( )。
A.该工作的自由时差B.该工作的总时差C.该工作与其紧前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D.该工作与其紧前工作之间的时距【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箭线上的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典型例题2012-07-04 11:47 来源:打印| 收藏|字号分享到:例题1:下图所示的双代号网络图中,存在绘图错误的有()。
A.循环回路B.多个起点节点C.多个终点节点D.一对节点编号代表多项工作E.节点编号顺序错误【正确答案】CDE【答案解析】选项C,有8、9两个终点节点,故错误;选项D,错在一对节点(1和3)表示了两项工作(B.C工作);选项E,节点3、4编号顺序错误。
参见教材P117、119 例题2:下列关于双代号网络计划绘图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A.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各工作间的逻辑关系B.网络图中可以出现循环回路C.网络图中一个节点只有一条箭线引出D.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E.单目标网络计划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正确答案】ADE【答案解析】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图规则包括:①双代号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已定的逻辑关系;②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③双代号网络图中,在节点之间严禁出现带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④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⑤当双代号网络图的某些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或多条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使用母线法绘制(但应满足一项工作用一条箭线和相应的一对节点表示);⑥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
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指向法;⑦双代号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多目标网络计划除外),而其他所有节点均应是中间节点;⑧双代号网络图应条理清楚,布局合理。
参见教材P117、119例题3:某分部工程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
根据该逻辑关系表绘出的正确网络图是()。
工作 A B C D E F紧前工作———— A A、B D C、DA.A图B.B图C.C图D.D图【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按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图规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参见教材P117、119 例题4: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某工作箭线上的波形线表示()。
双代号时间参数计算例题双代号时间参数计算是一种用于计算时间差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下面我将给出一个例题,并从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假设现在是2022年5月15日,时间是上午10点30分。
现在我想计算从2022年1月1日0点到现在的时间差,该如何计算?首先,我们需要将题目中给出的时间转换成具体的时间点。
根据题目,我们知道开始时间是2022年1月1日0点,结束时间是2022年5月15日上午10点30分。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计算时间差:步骤1,计算年份差。
结束时间的年份是2022年,开始时间的年份也是2022年,所以年份差为0。
步骤2,计算月份差。
结束时间的月份是5月,开始时间的月份是1月,所以月份差为5-1=4个月。
步骤3,计算天数差。
结束时间的日期是15日,开始时间的日期是1日,所以天数差为15-1=14天。
步骤4,计算小时差。
结束时间的小时是10小时,开始时间的小时是0小时,所以小时差为10-0=10小时。
步骤5,计算分钟差。
结束时间的分钟是30分钟,开始时间的分钟是0分钟,所以分钟差为30-0=30分钟。
综上所述,从2022年1月1日0点到2022年5月15日上午10点30分的时间差为0年4个月14天10小时30分钟。
以上是从计算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接下来我将从其他角度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双代号时间参数计算可以用于各种时间相关的场景,例如计算工作时长、计算倒计时、计算活动持续时间等。
通过将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转换成具体的时间点,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时间差,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和决策。
从数学角度来看,双代号时间参数计算涉及到时间的加减运算。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将时间分解成年、月、日、小时和分钟等单位,然后逐个单位进行计算,最后得到时间差的结果。
这种计算方法遵循了时间的线性性质,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计算时间差。
从计算机编程角度来看,双代号时间参数计算可以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来实现。
一级建造师双代号网络图绘制例题5.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为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项目经理部将工程划分成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屋面工程、门窗工程,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评分。
根据合同及图纸等资料,得出了预算成本,见下表。
企业下达的责任书中要求该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成本降低率为5%,项目经理部计划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分部工程功能评价及预算成本问题:1. 试述价值工程原理的特征2. 用价值分析的方法,价值分析的对象应如何选择?3. 求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功能系数、成本系数、价值系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4. 用价值工程的方法确定价值分析的对象,求出目标。
答案:1. 特征:1)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2)价值分析的核心,是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3)价值工程将产品价值、功能和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考虑。
4)价值工程强调改革与创新。
5)价值工程将功能定位化,即将功能转化为能够与成本直接量化值。
6.)价值工程是以集体的智慧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2. 价值分析的对象应以下述内容为重点1)选择数量大、应用面广的构配件。
2)选择成本高的工程与构配件。
3)选择结构复杂的工程与构配件。
4)选择体积与重量大的工程与构配件。
5)选择对产品功能提高其关键作用的构配件。
6)选择在使用中维修费用高、耗能量大或使用的总费用较大的工程与构配件。
7)选择畅销产品,以保持优势,提高竞争力。
8)选择在施工中容易保证质量的工程与构配件。
9)选择可利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结构及在科研上已有先进成果的构配件。
后两问自己做。
双代号网络计划案例分析那咱就开始一个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案例分析吧。
一、案例背景。
比如说,咱们要盖一个小房子。
这个盖房子的过程呢,就可以用双代号网络计划来安排。
二、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制。
1. 首先确定有哪些工作。
打地基这肯定是第一步啦,咱就叫它工作A。
然后砌墙呢,是工作B。
不过要注意哦,砌墙得等打地基完成了才能开始,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
接着是盖屋顶,工作C,盖屋顶肯定得在砌墙完成之后才能干呀。
2. 绘制网络计划图。
我们就用两个节点和一条箭线来表示一个工作。
节点就像是一个个小站,箭线就像是连接这些小站的道路。
对于工作A(打地基),起始节点假设是1,结束节点是2,箭线从1指向2,箭线上写着A。
工作B(砌墙),起始节点就是2(因为要等打地基完成),结束节点设为3,箭线上写B。
工作C(盖屋顶),起始节点3,结束节点4,箭线上写C。
三、时间参数计算。
1. 最早开始时间(ES)和最早完成时间(EF)工作A(打地基),最早开始时间ES(A)就设为0天(因为这是第一个工作嘛),最早完成时间EF(A)=ES(A)+工作A的持续时间。
假设打地基需要5天,那EF(A)=0 + 5=5天。
工作B(砌墙),ES(B)=EF(A)=5天(因为得等打地基完了才能砌墙)。
要是砌墙需要8天,EF(B)=ES(B)+8 = 5+8 = 13天。
工作C(盖屋顶),ES(C)=EF(B)=13天。
假如盖屋顶需要6天,EF(C)=13+6 = 19天。
2. 最迟开始时间(LS)和最迟完成时间(LF)对于工作C(盖屋顶),因为这是最后一个工作了,我们假设整个盖房子项目要求在20天内完成,那LF(C)=20天。
LS(C)=LF(C)-工作C的持续时间=20 6 = 14天。
工作B(砌墙),LF(B)=LS(C)=14天,LS(B)=LF(B)-工作B的持续时间=14 8 = 6天。
工作A(打地基),LF(A)=LS(B)=6天,LS(A)=LF(A)-工作A的持续时间=6 5 = 1天。
二建案例分析题考双代号网络图与索赔【背景资料】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8500m2,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筏板基础。
该工程位于市中心,场地狭小,开挖土方需上运至指定地点,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了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并按规定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施工总承包单位进场后按合同要求提交了总进度计划,如图所示(时间单位:月),并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查和确认。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事件一:施工总承包单位进场后,采购了110吨Ⅱ级钢筋,钢筋出厂合格证明材料齐全,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同一炉罐号的钢筋组批,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样复试。
复试合格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在现场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冷拉率控制为3%,监理工程师责令施工总承包单位停止钢筋加工工作。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总承包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的审查意见基础上,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单位质量部门负责、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分部工程验收。
事件三、当施工进行到第5 个月时,因建设单位设计变更导致工作 B 延期 2 个月,造成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机械停工损失费 13000 元和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窝工费 2000元,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一项工期索赔和两项费用索赔。
1. 施工总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工期是多少个月?指出该工程总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以节点编号表示)2. 指出事件一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3. 事件二中,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4. 事件三中,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三项索赔是否成立?并分别说明理由。
1. 施工总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工期是多少个月?指出该工程总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以节点编号表示)本工程的总工期为3+3+2+3+2+4+1=18 个月。
关键线路是:①→②→④→⑥→⑧→⑨→⑪→⑫【知识点:网络计划方法的应用】2. 指出事件一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例题1、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工作B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
A. 均为1周B. 分别为3周和1周C. 均为3周D. 分别为4周和3周答案:B. 分别为3周和1周。
解析:首先确定B的自由时差为1;然后分析B的总时差:一项工作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加上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之和的最小值。
B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E的总时差加上B和E之间的时间间隔1(B箭杆上波形线长度),E的总时差等于2(由它的紧后工作H、J分析得出),所以,B的总时差=2+1=3。
【例题2】在上图所示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如果C、E、H三项工作因共用一台施工机械而必须顺序施工,则该施工机械在现场的最小闲置时间为( )周。
A. 4B. 3C. 2D. 1答案:C解析:图中C的总时差为2周,其后续工作J和G各有2周总时差,可令其晚开工2周,最迟完成时间为第4周,与E最早开始时间相同,E的最早完成时间第8周与关键工作H 开始时间第10周相差2周,施工机械闲置共计2周。
故答案应为C。
【例题3】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是指( )。
A. 没有虚工作的线路B.由关键节点组成的线路C.没有波形线的线路D.持续时间最长工作所在的线路答案:C【例题4】已知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为130天。
如果计划工期为135天,则关键线路上( )。
A.相邻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B.工作的自由时差为零C.工作的总时差为零D.节点最早时间等于最迟时间答案:A解析:选项A对。
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
选项B错。
既然“相邻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肯定自由时差就应为零,但是最后工作的自由时差不为零。
选项C错。
根据总时差的定义: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所代表的工作的总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计算工期之差(135-130=5)。
所以终点节点的总时差就不为零。
选项D错。
只有TC=Tp时,关键节点的最早时间等于最迟时间。
双代号网络计划图绘制错误的例题English Answer.Incorrect Precedence in 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 (PDM) Networks.In 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 (PDM) networks, the precedenc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tivities are represented using arrows. The direction of the arrow indicates the precedence, and the tail of the arrow represents the predecessor activity, while the head of the arrow represents the successor activity. Incorrect precedence can lead to incorrect network logic and impact the accuracy of project planning and scheduling.Incorrect Precedence Example 1。
Consider the following example of an incorrect precedence:Activity A -> Activity C.Activity B -> Activity C.This precedence relationship implies that both activities A and B must be completed before activity C can start. However, if activity B has a shorter duration than activity A, it is possible that activity C could start before activity A is completed. This would lead to an incorrect schedule.Incorrect Precedence Exampl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