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及例题7-2 力的描述
- 格式:pptx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3
第七章力姓名: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F)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产生力的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物体;(2)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4.了解并会估计力的大小:如: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中学生重力大约为500N。
知识点二:力作用的特点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产生力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两个物体,单一物体不会产生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一对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接触的物体间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力的作用效果与三个因素有关: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知识点四: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
2.力的描述:描述一个力有两种方法: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作法:①先确定受力物体;②确定力的作用点O(通常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③选取标度,标度要适当,力为标度的整数倍(至少2倍);同一个图中若有多个力时,应选用同一个标度;④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并截取等于力的大小(根据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并截取);⑤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⑥在线段附近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2)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
①先确定受力物体;②确定力的作用点O(通常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等于力的大小(根据力的大小画线段);④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⑤在线段附近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知识点五: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弹力。
2.产生弹力的条件:(1)物体直接接触并挤压;(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初中物理知识梳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1.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推车时,是人和车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是人,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是车。
说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间直接(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还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说明: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大小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第二节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2.力的符号用F表示,力的单位牛顿,单位符号N,这个单位的名称是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3.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4.力的示意图: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物体受力时,常常只在一个作用点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的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第1课时弹力弹簧测力计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叫弹力,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说明:(1)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有的形变可以直接观察到,有的形变极其微小,无法直接观察,需通过仪器显示或放大微小形变。
(2)弹力产生的条件:有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种类:有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
(4)弹力的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与发生形变的物体接触的物体。
2.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它利用的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伸长的长度越长。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学们课后开始联想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情景。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基本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扬我国威。
关于乒乓球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同时改变了球的形状和球的运动状态D.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没有力的作用答案:CAB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不仅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还使球发生的形变,故AB错误,C正确;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也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将椭圆形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密封插入瓶中。
下列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沿着椭圆长轴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液柱下降B.沿着不同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液柱都上升C.沿着不同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液柱都下降D.沿着不同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液柱都不变答案: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变太小,眼睛不能直接观察,用细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来反映。
用力捏玻璃瓶,瓶子发生形变,体积减小,则细管中水面高度上升,所以,通过观察细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就能知道厚玻璃瓶是否发生了形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在如图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甲图撑杆被跳高运动员压弯B.乙图用力使锯条变弯曲C.丙图用力抛小球,使小球飞出去D.丁图跳水运动员用力压弯跳板答案:CA.撑杆被跳高运动员压弯,说明力改变了撑杆的形状;B.用力使锯条变弯曲,力改变了锯条的形状;C.用力抛小球,使小球飞出去,小球由静止变成运动,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状态;D.跳水运动员用力压弯跳板,跳板的形状发生改变,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由此可知,ABD都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C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中,关于力和平衡的知识点包括: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变速或改变方向。
2. 力的性质: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力的合成:如果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原理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原理分解为多个力,可以使计算更加方便。
5. 平衡条件: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可以通过合力或力的分解来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6. 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是物体质量均匀分布时,位于物体中心的点,对于平衡状态起重要作用。
7. 杠杆原理:根据杠杆原理,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力的大小与距离之积相等。
8. 重力和弹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弹力是物体受到弹簧或弹性物体作用时产生的力。
9. 摩擦力:当物体在表面上运动或相互接触时,由于表面间的粗糙度和粘滞性,会产生摩擦力。
10.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到合力为零的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1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关系的公式: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物理中关于力和平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第七章力―、力1. 力的概念(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祖耳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在受力。
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受力物体不是同一个物体(作用点没在同一物体上)。
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O(3)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咨砂为杏。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描述:(1) 力的单位:牛顿,符号是N 。
⑵力的三要素:力的太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示意图a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b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图示法和示意图唯一的区别就是鲂就。
2)常见的力的示意图举例:常见的力的图示的画法G = 20牛G = 40牛二、力的分类1、重力⑴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疽力_作用。
(2) 重力的大小a、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 ; 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9. 8N/kgo只有在估算和规定g=10N/kg时才能选10计算g=9. 8N/kg 物理意义:表示每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 8N。
b、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 重力的方向:竖喜向了。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假如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相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假如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1.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XXX,简称N。
感性认识:用力拿两个鸡蛋大约需要1N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般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的改变。
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以不表示。
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亦然。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2.生活中的弹力有拉力、支持力、压力和推力。
3.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和外壳。
它的作用是测量力的大小。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调零,防止弹簧卡壳,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质量产生的力。
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离地面的高度成反比。
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是垂直于地面的。
重力是物体运动的基础,它可以使物体下落,也可以使物体保持静止。
重力的单位是XXX,简称N。
教科版物理⼋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教科版物理⼋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1.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物体间⼒的作⽤是。
2.⼒的作⽤效果①⼒可以改变物体的;②⼒可以改变物体的 (或者说使物体发⽣ )。
3、⼒的单位:。
4.⼒的三要素是指:、和。
⼆、弹⼒1.定义:物体由于发⽣⽽产⽣的⼒叫弹⼒。
2.弹簧测⼒计的⼯作原理是:。
三、重⼒1.概念:地⾯附近的物体由于的吸引⽽受到的⼒叫重⼒。
2.作⽤点叫,施⼒物体是。
3.重⼒⽅向:。
3.重⼒计算公式: ,(g= 9.8N/kg)。
四、摩擦⼒1.⽅向。
2.摩擦⼒类型:。
3.结论:滑动摩擦⼒的⼤⼩与的⼤⼩和有关,压⼒越⼤,滑动摩擦⼒越,接触⾯越粗糙,滑动摩擦⼒越。
4.应⽤:增⼤摩擦⼒的⽅法:、,减⼩摩擦⼒的⽅法:、、、。
第⼋章⼒与运动⼀、惯性和⽜顿第⼀定律1.⽜顿第⼀定律:(⼜名:定律)(1)定义:⼀切物体在作⽤时,总保持或状态。
(2)说明:a或者说总保持状态,原来的则会做,原来的仍保持。
b⽜顿第⼀定律也说明⼒不是的原因,⽽是的原因。
C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惯性⼤⼩只和有关,和其他因素⽆关。
质量越,惯性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
⼆、⼆⼒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作⽤时,如果能保持或称为⼆⼒平衡。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个⼒称为。
2.⼆⼒平衡条件:。
3.平衡⼒与相互作⽤⼒⽐较:相同点:。
不同点:。
4、物体在不受⼒或受平衡⼒作⽤时,将保持或状态;物体受⾮平衡⼒作⽤时,运动状态将会。
第九章压强⼀、压强:表⽰的物理量。
1、计算公式:其中P代表,F代表,S表⽰。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的单位是,⾯积的单位是,压强的单位是。
或,都可以增⼤压强。
⼆、液体压强1.产⽣的原因:液体由于受到,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①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②在同⼀深度,液体向各个⽅向压强;③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深度,密度越⼤,压强。
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知识点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3、进行测量时,应做到: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